《跨界杂谈》商业模式(五):金融

2015-03-14 雷震子
雷震子

金融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很容易把笔者落到班门弄斧的境地。但也不想谨言慎行,大家将就看吧,别太把豆包当干粮就中了。

金融历史悠久,伴随商业而生,但在整体经济中,金融的角色曾一直弱于商业,直至工业革命后,金融的角色才迅速提升,乃至成为国家的命脉。

货币

货币是对以物换物的升级版。有了货币,商品可以更好的流通。货币取材不一定在于其自身的实际使用价值,而在于其信用(保值)与易于使用(易于携带、分割取值和存储)。据说早期货币是贝壳,贝壳的使用肯定也是限于远离大海的地区,否则很容易贬值。而金银作为货币也是源于其稀有易保值(但广泛存在可获得)、柔软易切割、易保存(耐腐蚀)、易携带(很少重量即可获得很高价值)。

国家出现后,很多国家都把金银等矿产资源据为己有(笔者缺少数据资料证明),使自己有了搜刮百姓的最基础保障,也因此垄断了货币发行。但随着商业发展,产值提升,金银货币总量无法足量供应(和细分),因此出现铜质货币。由于铜的相对更易获得(只是相比金银),可以广泛流通,因为铜本身即具有价值,国家发行铜币(有些会有合金成分),主要作为一种度量衡,提供标准单位重量,即可保障货币的价值,即可实现保值功能。古代矿山相对稀少,金属冶炼难度也大,即使再贪婪的国家,虽然垄断了金银矿,也没有办法大量的增加金银货币的发行量,这使得国家希望借助货币操纵影响经济的能力非常有限。在古罗马后期,由于战争连绵、经济衰退、当时古罗马皇帝希望通过减少单位金币重量,并掺入杂质(好像是镍)的方式来增加政府收入(减少政府支出负担),但很快都失败了,原因很简单,老百姓都不是傻子,掺假的新货币,一称重量即知,因此快速贬值,而且导致老百姓惜售手里的真金白银。

但金银矿的突然发现,和大量开采,则会导致通货膨胀了,这发生在美洲新大陆的发现,那里有大量黄金,被运回欧洲后,导致黄金贬值,但还好美洲黄金也不是多到不可计数,被经济逐步消化吸收了。

纸币的出现,大大提升了货币的易流动性。而且早期纸币与金银的价值直接挂钩,即等额兑换,初期纸币由类似钱庄这类早期银行提供信用担保,由法律提供保障,后期纸币的信用直接由政府提供。但纸币的出现,为纸币的拥有者---政府(或金融机构),提供了隐性搜刮老百姓的可能。首先,老百姓再也无法靠称重来辨别纸币的价值了。其次,纸币的便捷性,让金银这类真正有价值的贵金属回流到政府的手中,完全控制了全国财富,老百姓手里的货币,随时都可以变成一堆废纸。恐怖的是,政府不会一下子让老百姓觉察到手里货币变成了废纸,因为那样会立刻引发革命推翻政府,而是让老百姓手中货币在不知不觉中变成废纸。这个过程从纸币诞生至今一直在“缓慢”的进行着,其中一些政府会因形势所需,偶尔剧烈的进行这样的活动,比如国内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金融崩溃的情景就是如此。

当政府变成资本主义民选政府后,政府只是一个代表机构,国家实际统治者,资产阶级将私有化是国家所推崇的一个模式,并不希望政府拥有最多财富(但不代表国家不拥有财富),一些政府的纸币发行模式发生了变化(笔者以下理解表述可能不准确),在这些国家,政府理论上不该拥有国家的金银财产,这些国家的金银财产为“全民”所有。“全民所有”和“政府所有”是两回事儿,这跟我国大不一样,在我国全民就是政府(但政府不一定是全民)。而资本主义全民所有的金银应该存在一个银行,这个银行,股东由几家私人银行组成,这个银行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各国“中央银行”(在美国叫“美联储”)。纸币则由中央银行,根据自己存储的实际金银(当今主要是黄金)来印刷相同面值的纸币,实际情况要是想印多少印多少(当然依据该国法律或其他政策)。政府本身是没有钱的,政府拿到这些“纸币”,实际上就是政府跟中央银行借钱的借条,比如你手里有100美元,意思除了100美元本身价值外,还代表美国政府欠中央银行100美元等值的黄金,而且既然是借款,美国政府还要偿付中央银行借款利息。说到这读者是不是感觉凌乱呢?我拿100美元纸币,应该代表着银行欠我与100美元等值的黄金,怎么变成政府(我)欠银行了呢?(很抱歉,笔者也没搞明白,等搞明白再解释,呵呵)

存贷

借钱,还钱另加利息,是老百姓司空见惯的事情。这就是借款与贷款(相对不同主体的名字)。在没有银行和存款的年代,这个借贷对经济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影响(会适度促进经济发展)。

但当“存钱”这个动作产生时,机由借贷变成存贷时,这个金融活动对经济的影响就开始显现了。据说,银行存款,源于金匠,一些人把金子保存(暂存)在金匠那里,需要的时候再去拿。没钱的时候也会跟金匠借,然后偿付利息。金匠因此可以把别人存在自己的钱临时借出去,赚到钱。金匠(有些是商人)逐步发展成钱庄,最后到银行,这似乎也没啥。但纸币出现后(最早的纸币就是写上金额的一张纸条,盖个戳,电影电视古装剧里常见的银票),银行发现,只要存款人不出现挤兑,他们可以超额贷款出去。比如银行有黄金100公斤储备,实际经常处于流动状态的只有10%,即被人取走的只有10公斤,即取出真黄金量还没超过10公斤,就又有人存入了。在实体黄金交易下,银行可以贷款出90公斤的黄金,但是如果银行贷出的只是一张张的纸币,那么银行理论上可以贷出去的黄金纸币面额是1000公斤(笔者计算不是很精准)。也就是说,银行用100公斤黄金储备,可以把货币量放大10倍。如果年贷款利率是10%,银行一年的收入就是100公斤黄金了,即与储户存款等值。银行的暴利就在如此。说银行空手套白狼,似乎也不为过。当然金融体系的实际情况要比这复杂的多,而且受到法律、央行、银监会等方方面面的管控,找银行贷款的人也不一定就那么充足,这是为啥如此暴利的商业模型,还有一些银行亏损,甚至在人代会上哭诉自己弱势群体的原因了。甚至在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银行倒闭需要政府扶持的时候,还有银行高管拿到上亿美金的分红,并引发占领华尔街运动。

多样化的金融工具

除了货币流通、存贷这种最基本的金融活动。还有很多金融业务和工具,比如:保险、证卷、股票、汇率交易、金融咨询等等。笔者完全是外行。只能说,这一系列金融交易工具,使金融行业的盈利方式和盈利能力,比传统银行要增加很多。海外很多银行的主营收入甚至都已经不是存贷款了。对老百姓而言,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永远是让银行获利的最终目标与工具。

这里仅举个商业保险的小例子。

所有商业养老含医疗的保险,都不会保终身,到你最需要保险的时候(比如65岁或70岁以后),保险公司的小MM会非常甜蜜的跟您结束保险合同,美其名曰您的所有在保险公司的几十年存款一次性返还(实际保险公司收益可能是您存款的几倍),暗示该死那就死那去,总之离保险公司远点就中,因为人大部分都是病死的,千万别死前在医院熬几个月,那保险公司赔老虎山去了。不过不必担心,望着保险公司PP的小MM离开漫漫消失的身影,您还没从落寞中缓过神儿,一位银行PP的小MM就已艳遇到自己身边了,银行的MM会告诉您可以把自己房子做担保,银行会每月发给您固定的养老金(但不可透支,也绝不会报销医疗费用,因为那样你不是就能活得更久了!),只要走后把房子给银行就可以了。如果您被银行来的PP的MM的妩媚的眼神和养老金的诱惑所打动,刚签合同没几天,就光光的走了,正如当初光光的来,那位PP的MM一定会激动地流下热泪(她能为你动情,去那边也就安心了吧,虽然她激动的是一切来的都太突然了),而且会从这笔交易获得的丰厚提成中至少拿出20块钱,给您买上厚厚的一叠您能带走的“钱”,一边给您烧着钱,抱歉说错了,一边给您送着钱,一边又一次感伤的落下了眼泪(这次真的是感伤),娇滴滴的抽泣道:“老先生……,没想到您这么快就走了……,这些钱是给您在那边花的….,钱虽然很多,但您在那边的日子还长,一定记得先把钱存在那边的银行,省着点花….,等百年后……,您还是我的客户……”。

有这么可人的姑娘为你伤心落泪,怜香惜玉的你,未来百年后即使到另外一个世界都安心啦!

总 结

从商业模式角度看,纸币、信贷、证券交易这些金融活动,已经采用了相对复杂甚至极其复杂(也可以叫高级),的商业盈利模式,复杂到格林斯潘让200名自己的博士生进行分析,也没分析明白金融工具的运行原理。

而且这种盈利模式是非实体经济式的,对实体经济发展,很难说是好还是坏,如果把金融家作为甲方(或者叫剥削方),老百姓作为乙方(或者叫被剥削方),对老百姓而言,金融是对老百姓产生直接伤害的(用剥削可能更贴切),除非老百姓自己转身变成甲方,即变成金融家,或能跟上那个金融家阵营的节奏进行金融投资,才可能保值,但去虎口夺食的危险性自然比自己吃草被虎追的危险性还高很多。

但间接而言,通过金融活动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让老百姓收入提高(至少纸面收入提高),这对社会经济发展都是积极的,也就是老百姓受益的(这跟工资类似,老百姓的实际贡献必需比受益高,才会出现这种情景)。老百姓获得金融收益的所有大前提都是经济向前向上发展,而不是衰退,在衰退阶段,老百姓绝对是金融的受害者。

-----------本期结束----------

征寻插图合伙人:

文章缺少一位喜好画文章插图漫画的的人,如有读者感兴趣可以联系俺,留下你的联系方式,但回报可能比较可怜,可以作为并列作者一起呈现,将来如果能有稿费,目前仅仅是如果(还不知道能不能出版和卖出),可以拿出一半稿费酬谢!

--------------------------------------------------------------------

下期预告:《跨界杂谈》商业模式(六):纺纱厂、煤矿、钢铁、铁路公司

这个下期预告可能会失效,有工作太忙的原因,也有个人思考不成熟的原因。自己本来觉得至少需要再看几本书来辅助思考,现在有点等不及了,只能动笔。如果不能续写,中间笔者尽量穿插着写一些其他话题的微短文。供大家娱乐。

------------------------------

关于《跨界杂谈》

这是一本正在边撰写,边连载的书,来自于延续《日子》《月子》《伺候月子》的灵感,内容涉及多个领域可能与个人工作、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是一本开阔视野与交流思想的书。通过连载,一方面看看读者是否感兴趣,另一方面,希望根据读者反馈进行不断的优化。甚至可以把读者的神回复,给出建议读者的名字纳入到书的章节中。通过互动不断完善。预计2015年6月份第一版截稿,争取9月份出版。争取此书超过《月子》成为厕所必备神器。

相关微信公众号:雷震子、跨界杂谈

关于雷震子:

《跨界杂谈》作者。对历史、人生、企业经营与发展、商业模式、心理学、IT等均感兴趣。人已奔四,事业无成,却牢骚满腹,想一吐为快,但不会像怨妇一样抱怨世事,而是希望和感兴趣的读者分享这四十年成长中的见闻与心得,希望对读者有所价值(至少能打发下无聊时光)。

时间: 2024-10-12 17:20:08

《跨界杂谈》商业模式(五):金融的相关文章

《跨界杂谈》企业商业模式(四):弹性

2015-03-20 雷震子 雷震子 wxfrom=5" > 企业的"弹性"涉及几个方面:组织弹性.生产能力弹性.产品弹性等. 组织弹性 我们常常把企业裁员作为企业的负面新闻来报道,而把企业扩招作为正面新闻来传播. 前段时间传出IBM裁员26%的消息,后来证明是假新闻,当时看到IBM的发言人这样讲了非常多数字,并强调公司尽管在裁员(实际是数千人).但同一时候招聘的人很多其它,实际上这是该公司的转型.对于企业而言,针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对组织进行适应性调整,是稀松寻常的事情

《跨界杂谈》商业模式(三):黑帮

在本文.黑帮是一切犯罪组织的泛称. 笔者写的不是学术文章,不会为黑帮定义咬文嚼字. 黑帮的盈利方式涵盖全部法律所不同意的模式,最典型的是暴力(电影中最喜欢表现的情节),但从实际操作上.那种剑不出鞘的胁迫会很多其它,"胁迫"的情节缺少欣赏价值.但却是风险与投入最低.却能赚到最丰厚的利润,ROI值最高.除了暴力和胁迫,引诱(毒品交易).诈骗.公权贪腐.山寨.甚至我们近期热议的有组织的违法排污(水.气)都能够算作黑帮行为. 有人可能认为山寨.贪腐和排污司空见惯,不能算黑帮行为,笔者不做太多辩

《跨界杂谈》企业商业模式(二):敏捷

2015-03-17 雷震子 雷震子 "敏捷"包含两层含义,"敏"和"捷",代表敏感和迅速.笔者一直在犹豫,用企业商业模式的大类来谈敏捷这类话题是否合适,是否直接归类于"企业"话题更合适? 简单的理解企业敏捷,那就是通过风吹草动即可能够感觉到市场未来走向,通过快速行动,最先推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捞得第一桶金. 在众多企业案例里,最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是服装快销品牌H&M和ZARA(如今还有类似的多家新秀,笔者土,无法脱口

《跨界杂谈》商业模式(一)祭祀->赌徒->首领->国家

2015-03-10 雷震子 雷震子 雷震子 笔者能阅读到的人类历史中,最早最成功的商业模式要数国家的诞生了.国家为何与商业模式挂钩呢?因为国家的收入有史以来就是最高的(与该国的老百姓比).赚的钱也是最多的(钱都由国家垄断,理论上想印多少印多少). 国家最早诞生的历史非常缺少文字记录,历史学家和科学家们只能靠猜测.在<西方将主宰世界多久>那本书中,作者采纳的猜测很有意思.在风调雨顺,而且没有外敌入侵的日子里,本来是没有国家的,也没有必要,但人们对神很敬重,因为神可以有效的解释自己看不明白的各种

《跨界杂谈》企业商业模式(三):集约

2015-03-19 雷震子 跨界杂谈 跨界杂谈 给用"商业模式"这个题目找了个理由,企业全部活动均为商业盈利而生存,与商业盈利无关的活动至少不属于企业的核心范畴. 与"集约"近似的词还有:规模效应.垄断.集中化等等. 有一种观点,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实际上在19世纪末期就萎缩并退出市场主流体系了.全球的经济体从那时起普遍进入集约的时代.我们在历史和政治书里学到的是垄断. 但实际上是某种程度的集约. 这样的集约体如今企业部分是:生产经营集中化与大规模化.资本的集中

《跨界杂谈》商业模式(两)信仰

宗教势力以前十分强大,特别是政教合一得时候.宗教可以存在,一方面缘于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始终是有限的.这为宗教提供了未知世界的生存空间.另外.宗教存在较大的精神和利益交换,人们获得一定的优点,而换来信奉某个宗教,终于还要为宗教付出. 对于普通信众.初期宗教获得的优点可能包含:绝望环境下的心理安慰.社团类的集体生活(人有社会属性,没有群体生活会有隔离感).免费的食品.教育或医疗(这对穷苦大众很有效). 可以长久存活并获得大发展的宗教.必须也要对统治者有优点.而宗教对统治者最大的优点就是"君权神授&qu

《跨界杂谈》商业模式(二)宗教

宗教势力曾经十分强大,特别是政教合一得时候.宗教能够存在,一方面缘于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始终是有限的,这为宗教提供了未知世界的生存空间.另外,宗教存在较大的精神和利益交换,人们获得一定的好处,而换来信奉某个宗教,最终还要为宗教付出. 对于普通信众,初期宗教获得的好处可能包括:绝望环境下的心理安慰.社团类的集体生活(人有社会属性,没有群体生活会有隔离感).免费的食品.教育或医疗(这对穷苦大众非常有效).能够长久存活并获得大发展的宗教,必须也要对统治者有好处,而宗教对统治者最大的好处就是"君权神授&qu

《跨界杂谈》华为印象之混搭(五)乞丐装

受最近新闻启发,应个景儿.尝试谈两极分化的问题. 笔者压根儿就是土人一个.曾经一直不明白为啥女孩.男孩们爱穿破洞的衣服,最早看到有兄弟穿破了洞的牛仔裤,自己还以为这老兄因为节省不修边幅,一个裤子穿很久磨的了.在以前公司,曾经还见到一位女同事(做美工的)穿的衣服上好多油漆点,开始以为她是家里装修,忙着上班,没顾得换衣服,自己跟人家不熟,不好意思提示身上沾油漆了.可没想到她天天这么穿.直到某一天,另外一位男同事奇怪的问,才知道,人家那是时尚的油漆装(很庆幸自己一直沉着的装逼,没暴露自己品味).了解到

《跨界杂谈》阿里和腾讯PK,华为消失了?

前言 本文内容纯属虚构,若有雷同纯属巧合.本文仅限于本人观点及本人认可的观点陈述,以及个人的一些无端揣测,(读者千万别当真).个别观点会缺少证据,文章也会缺乏逻辑.若给谁造成了伤害,麻烦告诉笔者,马上删除此文. 这又是一篇吃老本的文章,写于2014年3月7日,时隔一年,可能已今非昔比. 笔者第一次对阿里的重点关注是2007年-2009年,那时在一家互联网用户体验监测的公司任职,现在的流行词叫SaaS公司,那时还没这概念,工作职责之一就是长期监测国内主流互联网站的用户体验.关注用户体验当然也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