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给的,真的是用户想要的么?

  这篇文章主要是写给第一次拥抱互联网创业的人们,无论是互联网公司出身的还是传统行业转身互联网的。

  之前在《你就是奇迹》这个节目中看到一名创业者,带着他的智能水杯来路演,最后10位投资人均放弃投资。节目中投资人觉得这是一个伪需求,但创业者依然觉得这是一款有意义的产品。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智能水杯的功能,跟大部分智能硬件类似,有相应的手机APP呈现数据,温度、饮水量、PPM值等,看上去挺有趣的。

1. 核心功能,水质监测;

2. 记录饮水量,提醒饮水;

3. 互动,例如发送表情,远程干杯。

  然而,经验丰富的投资人却不怎么认可这款产品的商业化,创业中的人可以对比你的产品。

  1. 水杯的核心功能应该是让我们喝到安全的水,而不是监测水的安全性,看到一堆不关心的数字。(是否解决根本痛点了)
  2. 水安全的问题没那么严重,而且很多好的品牌,例如农夫山泉、康师傅等足以代替这个智能水杯。(是否小题大做了)
  3. 画蛇添足,反而令喝水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变得更复杂了。(是否把事情变得更加复杂了)

  其实,这样子的例子非常常见,特别是近几年互联网概念异常火爆,像智能家居,O2O,大宗物品B2B,互联网+等。刚性需求同时门槛低的,市场通常趋向饱和,但在这个全民创业的年代,谁都不愿意放弃互联网这个风口,于是还是有很多创业者去挖掘更多的需求,但这些需求是你想要的,还是用户想要的呢?

  前段时间,我的大学班主任找到我,说想做一个农产品溯源系统,并且把它商业化(线上菜市场),于是满腔热情地找到我,想一起合作。农产品溯源是一个怎样的项目呢,就是农产品企业把种植或者养殖和检验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化,然后消费者购买时可以通过扫码,看到买的蔬菜或者肉类是否存在质量问题。

  这无疑是一个好的设想,我们学校是农业学校,跟一些大型农产品企业一直有合作关系,他们一直想做这个事情。问题来了,当这个溯源系统要做C端商业化运作时,这个用户场景容易成立么?我不了解行业,不敢保证,但是我提了一些问题。

  1. 数据信息化,那么这些数据怎么来?怎样录入到系统?例如这只鸡有没有生病,那棵菜什么时候喷过农药。收集数据通常需要专业的仪器,还需要把数据录入到电脑系统中,无疑成本费用很高,除了大企业愿意吃螃蟹,其他中小企业不值得这样做,因为这工作量并不带来明显的经济收益。

  2. 其实很多商品都提供防伪查询,然而作为一名消费者,我从来都没有查询过,原因这里就不说太多了。况且没有标准化衡量参数,谁当权威机构,所以,在设想的用户场景中,让我爸妈买一斤菜,然后扫码看一堆看不懂的含量指标是否超标,我想有点牵强,跟智能水杯的问题类似。

  这是一个好的愿景,然而选择C端商业化这个切入口显然难以实施,而且线上菜市场这个坑挖得有点大,当然满足大企业的规范化生产养殖需求还是很有意义的。

  所以,对于用户需求的深入分析,思考商业逻辑是否成立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就像“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一样,很多创业者还是对自己在做的项目很乐观。智能水杯,他的本质是水杯,而不是智能,就像互联网电商的本质是商业,而不是互联网一样,计算机只是进步的工具。

  最近一个月在找工作过程中,发现很多创业公司,都是为了拥抱互联网而创业,而没有深刻理解需求,而且做的不是用户场景,而是功能堆积,半年还在做功能未上线的很多。所以总结几个个人观点,也算是上一次创业做五金行业B2B历经的一点经验吧。

  1. 创业者总是局中人,对自己的项目和商业模式充满信心,但是投资人看过的项目比你多,要多听多思考别人不认可你的观点,有时候可能你的员工都比你看得清晰。

  2. 有些功能需求是你一厢情愿(一厢情愿这个词是扎克教会我的^__^)提供给用户的,但是你控制不了用户,所以对于不确定,但还是坚持想做的需求,最好快速接受市场考验,验证用户是否接受,再做进一步研发,而不是一次性整个产品很多功能诞生了。

  3. 用户提出的,不一定是他真正想要的,可能只是他对痛点提出他的一种解决方案,所以以用户为中心,不代表用户想要什么就给什么。用户想要一匹更快的马,福特却给了用户一辆车。

  有兴趣的同行朋友也可以关注一下我的微信公众号,定时更新技术、产品、管理相关的文章哦。

时间: 2024-10-28 02:08:05

你给的,真的是用户想要的么?的相关文章

别问用户想要什么!用户访谈的3个基本问题,致产品经理

用户研究是用户中心的设计流程中的第一步.它是一种理解用户,将他们的目标.需求与您的商业宗旨相匹配的理想方法.但是通常跟用户交流是需要技巧的.如果乔帮主上来直接问用户你要啥并且按照这个需求来做iPhone的话,谁知道能做出神马逗比玩意.所以,看看这篇百度UEO的shangshang同学翻译的这篇文章吧,不论你做的是用研还是设计,应该都能获得不少启发. 用户调研的首要原则:千万别直接问用户他们想要什么 --Erika Hall,just enough research 我喜欢做用户访谈,它们低廉.有

在php中,如何将一个页面中的标签,替换为用户想输出的内容

前言:釜山行,暴露人性, ———————————————————————————————————————————————————————————————————————————— 今天说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在php中如何读取另一个html页面中的标签,并显示用户想输出的内容. 首先建立一个页面,命名为:test.html如下图所示: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

高效程序员的45个习惯 敏捷开发修炼之道 读书笔记 第四章 交付用户想要的软件

让客户做决定 开发者及项目经理能做的一个最重要的决定就是:判断哪些是自己决定不了的,应该让企业主做决定. 当你和客户讨论问题的时候,准备好几种可选择的方案.从业务的角度介绍每种方案的优缺点,以及潜在的成本和利益, 并和他们讨论每个选择对时间和预算的影响,以及如何权衡,记录客户做出的决定,并注明原因. 让设计指导而不是操纵开发 好的设计是一张地图,它也会进化.设计指引你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她不是殖民地,它不应该表示具体的路线,你不要被设计操纵. CRC卡片的设计方法 类名:. 职责:它应该做什么?

用户想要的功能就该给吗?

乘风破浪,启航未来! 新产品的起步阶段是最艰难的,当产品发展不好时,你需要不断地迭代并打磨产品,改善用户体验.这个阶段非常困难,但也十分有趣. 产品死亡循环 新产品在推广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障碍,如果处理不好则有可能会陷入到“产品死亡循环”(Product Death Cycle).这个概念是一年前我从管理咨询顾问David Bland那里学到的,他当时发表了一条推文: 这就是我所说的产品死亡循环——@davidbland 没人使用我们的产品→询问消费者缺少了什么功能→开发缺失的功能 一年过去了

《高效程序员的45个习惯》--交付用户想要的软件(Ⅳ)

真正的敌人是变化!! 一.让客户做决定: 开发者(项目经理)能做的一个最重要的决定就是,判断哪些是自己决定不了的,应该让用户做决定: 当与客户讨论时,准备好几种可选方案,从业务角度介绍每种方案优缺点,以及潜在的成本和利益,和他们讨论每个选择对时间和预算的影响,以及如何权衡: 二.让设计指导而不是操纵开发: 前期的设计属于战略设计,不应该具体说明程序方法.参数等细节,应该扮演地图角色,指引你向正确的方向前进: 战术设计需要在具体的项目开发过程中展开: CRC(类-职责-协作者),类名-它应该做什么

使用dom与js函数在当前页展示用户想要查看的图片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al//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transitional.dtd">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

何为用户体验?附《用户体验的要素》PDF版下载

一.什么是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简称UE/UX)是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纯主观感受.但是对于一个界定明确的用户群体来讲,其用户体验的共性是能够经由良好设计实验来认识到.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使技术创新形态正在发生转变,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越来越得到重视,用户体验也因此被称做创新2.0模式的精髓.在中国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应用创新园区模式探索中,更将用户体验作为"三验"创新机制之首. ISO 9241-210标准将用户体验定义为

NABCD——竞争性需求分析的框架

最近在读邹欣老师的书<构建之法>,读到很多地方,相当有感触,有种一拍大腿“啊,他说的太对了”的感觉,但都疏于记录,今天又看到一个一拍大腿特带感的一节,决定记录下来. 竞争性需求分析的框架——NABCD N——need,需求 我在做软件的时候总是再想着,怎么能具体化用户的需求,还有就是怎么能拒绝用户新的或者不断变更的需求.用户有时候冲我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想要实现的功能,然而我完全没有抓住重点,根本没有明白用户到底说的是啥.反而每次和我的老师讨论需求的时候,我都非常清楚的明白他所说的需求是啥.我以

OAuth 的权限问题与信息隐忧

核心提示:以 QQ 登陆和微博登陆为代表的“一键登陆”背后不仅仅是登陆这么简单,它还默认获取了你的其他隐私资料和账号的部分使用权限,我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保护好我们的个人信息安全. 去年3Q大战之后,开放几乎成为了最热的词汇,随后的国内互联网看似进入了开放平台的“蜜年”,各种基于开放平台的应用和社会化登录也随之出现. 将自身的产品和服务与大网站平台对接,不仅能省去注册等繁琐工作,不用为储存和传输大量的用户账号信息而烦恼,还可以迅速的带来流量.用户资源,并 得到更好的推广.而对于平台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