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胖说看到商店里4.99的标签,他心里就想这不就是商家的定价策略吗?自动将价格取整,鄙视商家还充满内心的智力优越感。
吐槽:我总是觉得商家引进西方这种文明又安静的营销策略是一种进步。对比一下我们的老方法吧。商店门口挂着清仓大甩卖的招牌,广播里用恨不得全世界只听得见她的音量播放着:跳楼价,最后3天!结果播了一个月还在。至于说顾客看到4.99元的标价,潜意识里总觉得不到5块钱,因而有可能多消费这种心理,我觉得也是我们大脑了不起的表现。我们经常听到父母对孩子说,或者职场上的工作建议,要分清主次,什么工作可以分为重要的且紧急的、重要的且不紧急的、不重要且紧急的、不重要的且不紧急的,所以我们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再来看看4.99元的标价,我们的大脑已经熟悉阿拉伯数字左边一位代表的比右边一位大10倍,所以看到一个数字时优先注意最左边的数位,这可要比右边的一位重要10倍,比再右边的一位重要100倍呀,这不就是最好的自动分清主次吗?
罗胖接着举了美国股市基金经理不理智的行为,说明非理性在经济中的普遍性,然后说节目提倡的自由主义的三步逻辑台阶,第一级是每个人都是理性地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
吐槽:这是古典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设,自由主义可没要求这样,自由主义只是认为,每个人有天赋人权,有言论、信仰、财产的自由……无论你认为一个人应该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也好,应该利他帮助别人也好。
罗胖介绍行为经济学的大师卡尼曼,以及他的著作《思维,快与慢》里的观点,将刹车、游泳归纳为直觉思维系统负责,计算归因为理性思维系统。然后说通常认为直觉思维系统比理性思维系统高级,学习就是将理性思维锻炼成直觉思维,然后举的记忆和背诵Pi的例子。
吐槽:如果将游泳这样的运动也归结为直觉思维系统,那跑步甚至呼吸这些人体的运动是不是都可以看作某种思维的结果,实际上我们在这些运动中基本没有思考决策,而卡尼曼提出的两套思维系统不论快慢都是针对某种有意识的思考和决策,而不是区分有意识与潜意识、无意识,比如路过几家餐厅,决定进入其中一间通常是靠快的直觉思维,而不是慢条斯理的理性思维。记忆和背诵Pi,一个是记忆一个是回忆,也不是区分两者的好例子。
两套思维系统各司其职,各有适合发挥作用的场景,无所谓高低之分。当然,罗胖说通常认为直觉思维系统比理性思维系统高级,是为了给后面说直觉思维系统往往有害的转折做铺垫,但是果真如此吗?
罗胖说直觉思维系统有很多害处,对我们的大脑来说求存的重要性超过求真,我们看不见紫外线红外线,听不见次声波超声波,因为大脑要达到一个求真和处理能力的平衡点,大脑是很耗能的。
吐槽:大脑的演化和我们身体其他器官的演化一样,都是求存的结果,也就是有什么样的能力的大脑的人类的生存可能性高,我们现在就拥有什么样的大脑。蝙蝠能发射和接收超声波,演化出它们独特的生存方式,人类能看见赤橙黄绿青蓝紫,能听见20赫兹到2万赫兹之间的声波,已经能满足我们的生存需要,即使不耗能,生物器官也不可能覆盖各种物理信号,看见了紫外线还有x射线呢!
对我们的大脑来说求存的重要性超过求真,林语堂倒是有类似的观点,他在当年那本高居美国畅销书榜一年之久的《生活的艺术》一书中,就对英美那种理性计算的作风不以为然,提倡中国人传统的自然感性的风格,还引用一位西方作家的话说,大脑之于人就像鼻子之于猪一样,猪用鼻子探嗅食物,人脑的目的也是为了生存和享受各种感性的生活。
罗胖说大脑的缓存造成了时间感,时间感又会欺骗我们。
吐槽:人类心理感受到的时间与缓存无关,一个人一直呆坐在一间房间里不调用什么缓存机制,也能感觉到时间。对时间快慢的感受倒是和新旧事物有些关系。例如我们去一个从未到过的地方,总是会感觉去的路比回来时候的路长。因为去的时候路上见到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回来的路上大脑处理的“次数”少,因而感觉时间变快了。
罗胖说另一个时间感欺骗我们的例子是,抛硬币如果10次结果都是正面,很多人会觉得下一次肯定会是反面,但是概率论告诉我们下一次正反两面的可能性还是相同的。
吐槽:抛硬币结果正反两面可能性各占50%的前提是这是一枚完全对称的硬币,正反两面完全相同,抛的方式、空中的气流、落下的地面等等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对正反两面来说都是对等的,也就是说我们完全无法区分结果是正面还是反面,这样正面反面的可能性当然是各占50%。同时每次抛都是独立的,所以不论前面抛了10次的结果如何,第11次的结果仍然是正反面可能性各占一半。但实际上抛硬币各个方面都不是如理想状况那样,如果真的出现连续10次结果是正面,那很可能是整个系统是有利于正面的,因为在结果正反面可能性相同的系统中,出现这种事件的概率只有1/1024。另外如果真的出现这种状况,我想很多人对下一次抛硬币的预测也会是正面,而不会是像罗胖说的那样反面。
罗胖介绍了心理学中的可得性原理、锚定效应、人们倾向于高估自己和对环境悲观、损失厌恶心理。
吐槽:这些心理学中的效应和例子本身没多少问题,除了对环境悲观实际上是对某些特定的环境因素,比如对蛇和蜘蛛的恐惧,被认为是远古人类遗传给我们的。
值得一说的是这些心理效应并不说明我们原来有多么奇怪,只是心理学家发现的我们心里具有的某种一贯性特征,而且它们也都很好理解。例如锚定效应里用到的那个例子,北京人可能估计保定有100万人,某个小村子里的人可能估计保定有10万人,双方都从自己所处的环境出发。那如果实际结果是北京人估计保定有10万人,小村子里的人估计保定有100万人,这种模式也会被心理学家注意到。再如果实际结果是北京人和小村子里的人估计保定人口都是100万,当然也会被定义成某种心理效应。总之,只要不是毫无规律,就会被认定是一个心理效应。
罗胖说商家和政客会利用这些心理效应,然后为了说明这些利用是难以防范的,举了很多我们对自己应用的例子,总结为通过改变环境改变行为。通过吃每一口嚼20下来减肥,用番茄闹钟来治疗拖延症,理学家填功过格,富兰克林每晚在表格上反思自己对13种美德的遵循情况,存钱罐,夫妻约定吵架后给对方挤牙膏,小便器上的苍蝇图案,药厂给周期性服药的患者开发的药丸。
吐槽:从这些例子的绝大多数,我实在无法联想到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变行为。
从理学家填功过格和富兰克林每晚在表格上反思自己对13种美德的遵循情况,你能想到什么?
A、儒家的修身与清教徒的严于律己,有相通之处。
B、如果小时候每天日记都写这些,老师会说我记流水账吗?
C、如果小时候每天日记都写这些,今天我会成为富兰克林吗?
D、理学家和富兰克林都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变行为。
同学们,如果标准答案是D你会怎么想?
罗胖介绍了很多超市货架摆放的商业机密,美国政府为了督促公民缴税和选民投票的技巧,签保密协议的作用,耶鲁大学利用学生的心理巧妙提高了接种疫苗的比例,自己每天早上6点半发微信的毅力的原因。
吐槽:这些例子没多少槽可吐,只是罗胖总有一种想制造耸人听闻和夸张理论的倾向,说坚持就是被绑架,社会是一个大的博弈群体,每个人都像飞蛾一样被粘在网上,直觉思维系统面对这些阴谋不利……
罗胖介绍《助推》一书的作者桑斯坦和他提倡的自由的温和专制主义,一个例子是他认为患者签署医疗事故免责协议也可以降低美国高企的医疗费用。后来罗胖又介绍了一个国内的类似提议,允许合法的儿童抚养权买卖来打击和治理儿童拐卖。
吐槽:这些建议不但面临伦理上的争议,实际效果如何也未必会如提出者预计的那样。对医疗事故的追究是对患者权利的保障,也是对医生潜在的提醒和警示。现在的儿童贩卖很多来源是偷拐抢,也就是被卖儿童的父母是根本不想出卖所谓儿童抚养权的。即使允许儿童抚养权买卖,价格如何,过程怎样监管,怎样防止有人用来赚钱……总之从决策到执行,都需要扎实的数据调查、畅通的反馈和及时的调整机制。远没有罗胖说的改换一下思路,不拘泥于道德考量就产生奇效。
罗胖说现在社会高度复杂,导致许多伦理困境,需要达成社会共识。例子包括弃婴岛延时报警、献血补助和通过规章调整治理青年人骑摩托车不戴头盔。
吐槽:在弃婴岛设置延时报警的目的不是如罗胖所说调和挽救婴儿和打击弃婴罪之间的两难,而只是考虑到弃婴父母不想被人发现的心理,这些都是西方发明和传入我国的,我们福利院门口装摄像头才是所谓的为了打击弃婴。
外国某地政府通过规章调整治理青年人骑摩托车不戴头盔确实是一个利用人们的心理达成社会治理目标的精彩案例。年轻人喜欢刺激冒险,遵照规章戴头盔会被有些人看作老实呆板。改变规章允许某些人骑摩托车不戴头盔,只要他们花更多的钱和时间考取另一种执照。重点和妙处不在于这种执照花费更多的金钱时间,年轻人不舍得花,而是塑造了一种新的价值观,骑摩托车不戴头盔的人比戴头盔的人更遵守规章,花更多的时间去考取高级执照。
罗胖结语说现在社会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个人对自己的控制程度又远远低于我们的想象,为此我们应该借鉴孔老夫子的智慧——中庸。
吐槽:且不说前两句的判断如何,到最后一句的神转折实在有点让我无力吐槽。自大与自卑、鲁莽与畏缩、固执与没有主见,这些描述两个极端的贬义词实际上都向我们表明了折衷是一种自然的明智态度,孔老夫子提倡它,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也是如此,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真要在每件具体的事情上做到中庸……这和节目的主题有什么关系吗?难道一定要在节目末尾总结一下中心思想?
以上摘自《罗辑思维不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