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身边的逻辑学》

读后感 - 《身边的逻辑学》

这本书将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逻辑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主要包括下面几点:

过度概括

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答复,如果有,那么通常是错的。人们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过度概括。

在生活中有很多过度概括的例子,比方说,有人问你“我应不应该买这辆车?”,如果你回答“应该,或者不应该”,那么就犯了过度概括的错误。应不应该买这辆车,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比方说:你对汽车的喜好是什么?宽大舒适,还是操控性好?你买车用来做什么?野外自驾游,还是上下班?你的收入状况如何,选择经济型车还是豪华型车?

从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到,复杂问题的简单回答,往往都是错的。

模糊定义

在与人争论时,很多情况下,并不是为了具体的事实而争论,仅仅是为某个定义在争论。
定义分为两种类型,类定义(以陈述句的方式描述),分割定义(以列表方式定义)。
多么精确的规则都会产生漏洞,正因为规则太精确,才会产生漏洞。

套套逻辑

前提和结果说的是同一件事情,用一个定义的同义词去解释该定义。

例如:

他很穷困,因为他身无分文。
我们的年报每年都会制发。
无家可归者之所以无家可归,是因为他们没有家。
提问:“为什么女性不能参加战斗?”
回答:“因为法律明文规定,除非他是身体健全的成年男子,否则无论任何情况,美国武装部队的士兵都不能参加战斗。”
这仅仅是政策的重申而已,而非理由,套套逻辑的另一种形式。采取这种态度的潜在理由是:“所有男性士兵比女性士兵优秀”,这个概括明显为伪,因为只要找出一个女兵比男兵优秀,那么就可以否定这个理由。

恒为真的无稽之谈

P V ~P,永远为真。

华盛顿不是死于1999年,就是死于其他年份。

记者:“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政府打算怎么做?”

总统:“我们将采取一些措施,如果没有效果,我们将采取另外一些措施。”

总统的说法毫无实质内容,仅仅说明要采取行动而已。

诉诸无知的论证

某个断言的反命题不能被证明,不等于该断言为真。

例如:

因为没有人能证明外星人不存在,所以外星人一定存在。

因为没有人能证明鬼不存在,所以鬼一定存在。

公开(明显)意义与隐含(隐藏)意义

几乎所有陈述都有两个意义,明显意义与隐藏意义。隐藏意义的来源尚不明确,但可能来自于潜意识。

如果有人说:“我讨厌参加宴会,因为绝大多数的宾客都跟我不熟。”

实际上相当于告诉大家,她不擅长与陌生人打交道,即隐含意思是:“我很害羞”。

“我很冷静。我很冷静。我很冷静!”

强调,尤其是不适当的强调,显示说话者试图让别人信服,而这恰恰说明了自己的不自信。

迫切想要让别人相信,说明其中可能存在疑虑。

“当我走进办公室,所有人都会坐直身子,把脚从桌子上放下来,并停止看报。不过,你是我的员工当中最有效率的,所以虽然你没有这么做,但我不会放在心上。”

这句话说明了两个意思:

1、老板其实很在乎大家是否“坐直身子,把脚从桌子上放下来,并停止看报”,不然不会将细节罗列出来。

2、“你是我的员工当中最有效率的,所以虽然你没有这么做,但我不会放在心上”。实际上是说,如果你没有效率的话,那你的麻烦就大了。

注意虚张声势的词

凡是加了虚张声势的词,都比较可疑,这是因为说话者试图将存在质疑的信息当成事实。

这些词包括:“理所当然”、“当然”、“无疑”、“明显”、“说真的”、“大家都知道”等。
销售员:“当然,5000元是我能提供的最低价格。”
我:“嗯,那么你和能给更低价格的人商量一下,再答复我吧。”

注意弱化的词

“顺便说一下”,“说句题外话”,“我差点忘了”、“既然说到这里”,“插一下话”。从表面上看,接在这些词后面的应该不是叙述的重点,但实际上正好相反。

“顺便说一下,今天晚上可能需要加班”。不用说,今天晚上必加班无疑。

注意表示歉疚的词

“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也希望能做到,但我不能,因为···”。对方越早解释,越表示其心口不一。所以不要被“做不到”愚弄了。

“我无法帮你调薪,因为这么做会让预算出问题”,意思实际上是指,“我可以帮你调薪,告诉我理由。”

当人们言行不一时,行动的真实性比较高。聆听人们的说法,但也要注意他的行为。

在此之后,因此之故

一个事件发生在另一个事件之后,并不代表他们之间有因果关系;时间上连续的两个事物,不一定有因果关系。

吃药后病好了,并不代表是由于药效病才好的,大多数疾病是可以自愈的。

做完手术后人死掉了,并不代表是因为手术的原因导致了病人的死亡,不手术可能死得更快。

拿牲畜献祭后,天下雨了,并不代表是因为献祭所以天才下雨了。

反过来说,医生开药,病人吃药后死掉了,除非有确凿的证据,否则并不能证明病人是因为吃药才死的。但很多医疗纠纷是因此而起,因为病患家属不懂得“在此之后,因此之故”的谬误。

人身攻击的论证

人身攻击的论证并未理性地考虑问题。我是不是门外汉与我的对错无关。对于特定问题,门外汉的判断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专家也是一样。虽然我不是厨师,但我也可以说“这盘菜炒得太糟糕了”。结论是否正确,与我是专家还是门外汉没有任何关系。

推荐星级:

阅读难度:

读后感 - 《身边的逻辑学》

时间: 2024-08-05 17:11:52

读后感 - 《身边的逻辑学》的相关文章

大道至简第五章读后感

第五章 失败的过程也是过程 今天照样老师带领着我们阅读了大道至简第五章,阅读了<大道至简>的第五章,这章在前面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有了技术和团队,加上有效的沟通,接下来就要接项目做工程. “虚有其表耳”,本章以<明皇实录>中的一句话来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要只求外表,只做形象工程,而是要透过表象,力求实质. 失败了不要紧,没有失败也就找不到自己的不足,也就不会发现自己的问题,更不用谈改进了.我们的前辈们就是在不断的失败中才总结出了“瀑布模型”“螺旋模型”等模型,方便了我们.但是

大道至简 第五章读后感

第五章 失败的过程也是过程 以得失而论,在瀑布模型与RUP模型之间,学习前者而不成,可思过程的本质:学习后者而不成,可得文字的架子. 如果懂得了所谓的模型原本都演化自那个简单的瀑布,那么文档是按XP写还是按RUP写,也就可以应时.应需,因地置宜,择善而从了. 越是简单的东西,往往越是接近于本质. 项目经理的工作,就是要去组织这个工程中的各个角色,使得分工明确,步调一致,共同地完成这个项目.四川有句地方话叫“做过场”,也有说成“走过场”的.“过场”是舞台术语,意思是角色从舞台一端出场,再走到另一端

大道至简 第五章 失败的过程也是过程 读后感

今天该写一写大道至简第五章读后感了. 首先是“做过程不是做工程”,过程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经历的一些事情,过程有很多种,虽然经历了某种过程,但不一定能实现某种功能.做完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并不等于做工程.做过程不是做工程的精义,也不是最终目的. 然后是“做过场”,做过场就好像是一种形式一样,做了没必要做的事情,就是浪费时间. 我们为什么做工程,不要忘了最终目的.目的,是实现客户的要求,工程只是一种实现的途径.最初做开发的前辈们,不用什么工程或者过程,也一样编出了程序,也一样解决了问题,也一样实现了

大道至简第七章读后感

大道至简第七章读后感——现实中的软件工程 “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战国策.秦策> 1:大公司手中的算盘 文中列举了IBM,Borland和Microsoft的一些体系,来说明大公司眼中的世界. 大公司们在标准.理论.语言上的争来夺去,未必全然出于“软件实现”的考虑.对统一理论.统一工具.统一过程的企图,其最终目的是在整个软件工程体系中的全面胜出.算 盘 上 的 绝 大 多 数 人 , 只 是 用 于 计 算 胜 负 的 一 枚 算子.所谓编程语言,只不过是

大道至简第五章阅读感想

第五章失败的过程也是过程 今天王建民老师依旧带领着我们阅读了大道至简第五章,第五章是失败的过程也是过程.通过前面的技术.团队和沟通,这章主要讲了关于做工程的问题. 文章开篇以一句<明皇实录>中的“虚有其表耳”来说明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不能只求外表,而是要透过表象,力求实质. 第五章的整体思想是让我们注重过程,因为有很多人从来不注重过程,只注重结果.然而过程对于一个编程人员也是非常重要,如果一个好的编程员从来不在乎程序的过程,只是关心最后程序是否能够实现,那么这个编程员一定不是一个好的编程员.

大道至简 第六章 读后感

说点什么呢,今天看了看大道至简第六章<从编程到工程>. 文章以<列子·说符>的“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为题记.第一节讲了“语言只是工具”,作者讲述了他曾经对一些编程语言的看法.他曾经也热衷于讨论语言的优劣,但是他现在不这样了,他已经不再专注于语言, 正如他在第一章中写到的一样:成天讨论这门语言好,或者那门语言坏的人,甚至是可悲的.确实,程序的好坏不在于语言,在于算法. 第二节又写了“程序”,程序=算法+结构,编程的精义于此

《大道至简》第一章读后感

经常听见有人抱怨编程太难,说自己不是学软件的料,那么他们真该好好看看<大道至简>这本书,相信他们看完这本书后会有很大收获. <大道至简>第一章引用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愚公移山”,用这个故事很好的概述了我们在完成一个项目时所要进行的步骤.听上去“愚公移山”和编程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是看过作者的叙述又有原来如此的感觉.其实编程并没有什么难懂的,就和我们日常生活一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和后续的验收.例如某天我们突然发现家里放不出水了,这就是发现问题,我们会观

大道至简第三章读后感

---恢复内容开始--- 大道至简第三章的是团队的问题.我们知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户对计算机软件的功能要求也日趋上升.这样一来,计算机软件就变得越来越复杂,规模变得越来越庞大,源代码的量也越来越多.在这种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的共同要求之下,一个团结而高效的开发团队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那么如何打造一支强有力.听指挥.能干活的开发团队呢?这一章作者就这个问题和我们展开了讨论. 作者着重的强调了项目经理在开发团队中的作用.首先声明一点,这并不是说团队的开发人员不重要,作者从始至终都认为编程

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大道至简第六章读后感

大道至简第六章的内容比较多,也比较深.或者说这一章作者是从一个更高的层次.更开阔的视野.更独特的角度来解读软件工程这四个字的具体含义的. 作者的这些肺腑之言都是作者在软件行业工作了多年之后总结出来的.开发技术对一个软件产品质量的好坏和最终的成功的影响并虽然不能说是一点也没有,但也不是很大.真正起到决定性因素的不是那些技术细节,而是一个高度过程化.通晓方法论.拥有大量工具的开发团队或者是开发公司.在这个团队里面,无论是对项目经理还是开发经理甚至是一个普通的开发人员的要求都是很高的.团队内的每个人必

《大道至简》第一章读后感和伪代码

阅读了<大道至简>第一章,感到作者对编程的精义分析非常具体形象,引用<愚公移山>的故事,说明了编程的本质.又将他们扮演的管理者,技术人员,程序分析师众多形象展现出来.又在困惑人们的"我能不能学会编程"这一问题做出回答,作者列举生活实例,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将很多抽象的东西,简单化,通过最常见的生活中的实例介绍"大道". import java.大道至简.*; public class.yishan.*; { public static v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