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变换初学者思路与分析

DC-DC变换电路是许多逆变电路的前置,可进行升降压,那么,他的具体实现思路是什么?影响变量有哪些?特性是什么?本质是什么?这些应该是包括我在内的初学者关心的问题。

根据我们以前的一些印象,降压可以电阻负载分配得到;而变压器可以实现升降压。变压器利用了电感这种能量变换的器件。实际上,同样的,电容也具有能量转换的功能。因此,可以猜想,它们之间的整合也许可以实现升降压的别的实现方式。

现在我们直接给出了一个现成的直流降压变换电路,也就是buck电路的电路图。希望对它的分析可以加深一些对直流变换电路的理解。

Q开关管以固定的周期和占空比(即百分比)进行开和关,最后实现了一种平衡,Uout也实现了降压。这里一开始比较难理解,具体是如何实现的呢?

任何一种电路都有对应的数学模型相对应,不妨进行数学解算,基本的思路无非是:

基尔霍夫电压Σloop(Ui)=0、电流定理Σnode(Ii)=0,电感、电容两端的电压和电流的关系:

再加上一些允许的假设。对了,还可以逐步加上一些推导过程中的中间结果。

开关开启后,电路通过一段时间的调节,达到了自我平衡,这里可以参考徐德鸿《电力电子技术》p76中的电感电流波形。虽然在那里,近似的认为电感电流是直线上升和下降的是不准确的(肯定不是直线,因为这是二阶电路,明显应该是曲线),但是我们知道它在一个开关阶段(或者叫周期)内先上升后下降这个趋势是对的。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也就是说,一个开关阶段内先上升多少,后下降多少,始末相等。

通过对它的理解,注意到这个平衡是可以达到的,这一点对于完美主义者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很多书中上来就是假设电路处于平衡状态,令人感到失望。

现在再来看有哪些物理量,有电感L,电容C,电阻R,输入电压Uin,开关占空比D,以及周期Ts,还有输出电压Uout。那么,去了解这些物理量之间有什么关系,谁决定了谁,谁影响了谁,也是很重要的。

1、根据一个周期内电感电流的周期平衡,可以根据电感两端电压和电流的关系来推导,可导出开和关时的∫u(t)dt之和应该为0。有的书里把∫u(t)dt=0叫做伏秒平衡,说法无所谓,就是那个意思。接下来,要么直接求积分,要么求面积(这当然也是同一个意思),得出了Uout=D*Uin。可见,好像用多大的电感,多大的电容,多大的周期时间没什么关系哦?似乎Uout被D唯一确定了,直观的感受是结果很合理。

2、在上文1中,我们同时得到了il的波形,上升斜率(Uout-Uin)/L,下降斜率-Uout/L。这样想来,如果L减小,那么斜率更大,这样电感电流显得相对不那么平稳,书里把△il定义为1/2ilp-p峰峰值,把这种不平稳的分量叫做纹波。可见L的确会影响一些东西。这时候如果对il进行积分,会得到什么?是一个周期内的通过电感的总电荷,除以Ts,得到Il就是平均的电感电流。如果假定了电容电压不变,那么在一个周期内,电容上的电荷不会变化,也就是说,通过电感的电荷全部也通过了电阻,这样他们的电流也是相同的,即Il=Iout=Uout/R=D*Uin/R,这样我们知道了,电感平均电流和哪些量有关系。

3、这样,我们还需要知道刚才说的△il到底有多大?刚才说过了,il直线斜率是已知的,那么△il=斜率*时间即可,这样△il=Uin(1-D)*D*Ts/2L。

4、在上文1中,我们假设了电容电压是不变的,所以才有电流的直线变化。我们说了其实这样不准确,因为电感电流在变的,而又假设电阻电流不变,明显是自我矛盾的。这在几乎所有的书里多避过了,有些遗憾。暂时忍受这种矛盾,接下来考虑一个周期内电容电压的变化,因为电容上可能有电感电流的一部分在输入,而自身又在对外放电,具体的关系可以用微分方程列出,不过总体上,∫i(t)dt=0是必然的。有的地方把这个叫做安秒平衡。这当然也是利用电容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推导得出的。刚才也说了,我们做的假设是有自我矛盾的,然而我们有时候必须接受某个设定。比如,我们接受了电容电压保持不变来探讨电感电流的变化,或者,我们接受了电流是直线变化的来探讨电容电压的变化。如果是前者,这时候,il-iout=ic,这样ic是一个直线升降的量。如果是后者,我们首先认可ic是一个直线升降的量,这时候uc是对ic的积分。这么说来,uc也有个升降的过程,和il一样,有个纹波量△u,这里我们不能和刚才算△il那样来算了,因为不是直线上升的。但是可以通过加压过程中的总电荷变化Q=C*2△u来计算,我们刚才也说,电感电流除去负载电阻电流都流到电容上充电去了,因此ic大于0的部分就是充电电流,ic在t轴来回交越(因为Ts时间内总积分为0或者由il-iout=ic的图形确定),故而有Q=1/2*△il*Ts/2(面积法求得积分)。这样我们就确定出了△u=△il*Ts/8C=Uin*(1-D)*D*Ts^2/16L*C。可见需要的量更多了一些。

5、到这里之后,似乎关于buck电路的一切量都被确定了。这么说其实不完整,因为还有一种工作方式叫做不连续导通模式DCM(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因为有二极管的存在,虽然叫做续流二极管,但是它也有要求,电流不能反向。Il先升后降,可能会出现降到0的临界状态(讨论临界是因为临界容易讨论)。这里我们需要将D改一下,D1是导通比,D2是不导通比,D3是剩下的断流的时间比。由I<△il可以得出不连续导通的关系:

将1-D表示为Kcrit(D),意即是D的某个函数比如这里的1-D。

而将左侧定义为K,即K<Kcrit(D)时不连续导通。当然,也可以将这种关系按照R来表示,这样物理含义更明确一些,即负载R的变化引起的导通与否的模式改变。

6、断续的时候,刚才我们推导的那些物理关系似乎都要进行修改。不过,基本思路还是一样的。

比如,伏秒平衡算电压之间的关系,Uout=Uin*D1/(D1+D2)

D2是多少?我们是不知道的,还需要一个方程。可以通过电感电流平均值Il=iR=Uout/R得出。

最后得到一个电压变换比M(D,K)=Uout/Uin=

因此,M=D(K>Kcrit)或者M=(K<Kcrit),很明显,如果K≥1,就是D,如果小于1,还能找到一些D使得Kcrit大于K。

1、以上关于buck的部分基本上都了解之后,我们可以探讨下buck降压电路的本质是什么。

在一个周期内,电感和电容上的储能没有变化,电源能量传导到负载上。开关关断后能量没有被导入,纯输入能量为Uin*I*Ts*D,其中I是导通期间的平均电流,和电感的平均电流Il相等,负载在一个周期内的消耗能量是Uout*Iout*Ts,前文已述,Iout=Il。因此,Uout=D*Uin。可见,降压的本质是因为将Ts*D内的能量(在I相同时,等同于电压)在Ts内释放,所以幅值上是D倍输入。

2、基本而言,对于buck电路的分析思路可以运用到boost以及buck-boost电路上。比如:boost电路的本质是将Ts的能量在Ts(1-D)内释放,Uin*I*Ts=Uout*I*Ts*(1-D)因此得到Uout=Uin/(1-D)。

3、DC变换的电路原理图(或者叫拓扑)的数量是固定的吗?也就是说拓扑数是有限的?不妨考虑下最简单的情况,即一个电感,一个电容,一个开关,一个二极管的情况。根据Sanjaya Maniktala《精通开关电源》一书,开关管,电感和续流二极管之间不同的位置确定了不同的功能。由此可以推想,三种器件排列方式有A(3,3)=6种,去掉两种无意义的拓扑,共有4种是可行的,buck、buck-boost各一种,boost两种。

4、为什么已经有完美的buck连续导通的模式,还要考虑不连续导通模式呢?存在即合理。轻载或者空载时,Il很小(R调大),而纹波△il有可能会比Il大(比如L调小),这样,断续模式就产生了。这时候,变换比不是简单的由D确定,此时还应由负载R共同确定。

时间: 2024-10-14 01:44:51

DC变换初学者思路与分析的相关文章

模式匹配之常见匹配算法---SIFT/SURF、haar特征、广义hough变换的特性对比分析

识别算法概述: SIFT/SURF基于灰度图, 一.首先建立图像金字塔,形成三维的图像空间,通过Hessian矩阵获取每一层的局部极大值,然后进行在极值点周围26个点进行NMS,从而得到粗略的特征点,再使用二次插值法得到精确特征点所在的层(尺度),即完成了尺度不变. 二.在特征点选取一个与尺度相应的邻域,求出主方向,其中SIFT采用在一个正方形邻域内统计所有点的梯度方向,找到占80%以上的方向作为主方向:而SURF则选择圆形邻域,并且使用活动扇形的方法求出特征点主方向,以主方向对齐即完成旋转不变

SIFT/SURF、haar特征、广义hough变换的特性对比分析[z]

 SIFT/SURF基于灰度图, 一.首先建立图像金字塔,形成三维的图像空间,通过Hessian矩阵获取每一层的局部极大值,然后进行在极值点周围26个点进行NMS,从而得到粗略的特征点,再使用二次插值法得到精确特征点所在的层(尺度),即完成了尺度不变. 二.在特征点选取一个与尺度相应的邻域,求出主方向,其中SIFT采用在一个正方形邻域内统计所有点的梯度方向,找到占80%以上的方向作为主方向:而SURF则选择圆形邻域,并且使用活动扇形的方法求出特征点主方向,以主方向对齐即完成旋转不变. 三.以主方

CPU利用率异常的分析思路和方法交流探讨

CPU利用率异常的分析思路和方法交流探讨在生产运行当中,经常会遇到CPU利用率异常或者不符合预期的情况,此时,往往暗示着系统性能问题.那么究竟是核心应用的问题?是监控工具的问题?还是系统.硬件.网络层面的问题?在上线前的测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新版本应用的CPU占用率比旧版本高,那么到底是新增的或者变更的什么模块导致呢?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定位和诊断问题的根本原因? 本期专题讨论会分享采用什么样的分析思路.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进行CPU使用情况的分析:并帮助大家解答以下问题: 1. CPU利用

邹传伟:对人民银行DC/EP的初步分析

http://opinion.caixin.com/2019-11-01/101477903.html [财新网](专栏作家 邹传伟)2019年10月24日,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指出“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理解数字金融的关键,是理解人民银行DC/EP(Digital Currency/Electronic Payment). 本文对人民银行DC/EP的分析分5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根据从公开渠道获得的DC/EP信息,梳理DC/EP核心特征,推测DC/EP设计.第二部分分

性能瓶颈分析思路

性能瓶颈分析思路 性能分析是一个大课题,不同的架构.不同的应用场景.不同的程序语言分析的方法各有差异,抽象一下大致分为二类: 自底向上:通过监控硬件及操作系统性能指标(CPU.内存.磁盘.网络等硬件资源的性能指标)来分析性能问题(配置.程序等的问题).因为用户请求最终是由计算机硬件设备来完成的,做事的是 CPU. 自顶向下:通过生成负载来观察被测试的系统性能,比如响应时间.吞吐量:然后从请求起点由外及里一层一层的分析,从而找到性能问题所在. 不管是自底向上还是自顶向下,关键点就是生成负载.监控性

空间谱专题06:宽带信号处理思路

作者:桂. 时间:2017-09-09  20:04:22 链接:http://www.cnblogs.com/xingshansi/p/7413139.html 前言 目前分析的问题,仍然限定在布阵的环节,暂不涉及后处理及硬件实现. 一.宽带处理的一般方式 前面分析的阵列信号模型,都是建立在窄带信号的基础上,对于宽带阵列信号,有两个思路:1)信道化为窄带信号,按窄带的思路进行处理:2)利用聚焦变换,聚焦到特定频率,进行处理. 聚焦变换的思路对相干信号同样有效,这样便可以省去子阵平滑的步骤,需要

待字闺中之相伴一生分析

题目来源,待字闺中,原创@陈利人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微信公众账号"待字闺中" 原题 给定一个数组,数组中只包含0和1.请找到一个最长的子序列,其中0和1的数量是相同的. 例1:10101010 结果就是其本身. 例2:1101000 结果是110100 请大家展开自己的思路. 分析 这个题目,看起来比较简单,一些同学可能认为题目的描述符合动态规划的特征,然后就开始用动态规划解,努力找状态转移方程.这些同学的感觉,是很正确的.但,找状态转移方程,我们要对原来的数组进行变换一下. 原来是0

转:x264源代码简单分析:编码器主干部分-1

本文来自:http://blog.csdn.net/leixiaohua1020/article/details/45644367 本文分析x264编码器主干部分的源代码."主干部分"指的就是 libx264中最核心的接口函数--x264_encoder_encode(),以及相关的几个接口函数 x264_encoder_open(),x264_encoder_headers(),和x264_encoder_close().这一部分源代码 比较复杂,现在看了半天依然感觉很多地方不太清晰

x264源代码简单分析:编码器主干部分-1

本文分析x264编码器主干部分的源代码."主干部分"指的就是libx264中最核心的接口函数--x264_encoder_encode(),以及相关的几个接口函数x264_encoder_open(),x264_encoder_headers(),和x264_encoder_close().这一部分源代码比较复杂,现在看了半天依然感觉很多地方不太清晰,暂且把已经理解的地方整理出来,以后再慢慢补充还不太清晰的地方.由于主干部分内容比较多,因此打算分成两篇文章来记录:第一篇文章记录x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