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311《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第九周学习总结
教材学习内容总结
第十五章 图
- 堆(heap)就是具有两个附加属性的一颗二叉树
1.它是一颗完全树
2.对每一个节点,它小于等于或者大于等于其左孩子和右孩子 - HeapADT的UML描述
- addElement方法将给定的Comparable元素添加到堆中的恰当位置处,且维持该堆的完全性属性和有序属性
- 因为一个堆就是一颗完全树,所以对于插入的新节点而言,只存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且它要么是h层左边的下一个空位置,要么是h+1层左边的第一个位置(如果h层是满的话)
- 堆的插入和重排序过程(以小顶堆为例)
- 通常,在堆实现中,我们会对树中的最末一个节点,或更为准确的是,最末一片叶子节点进行跟踪记录
- 堆的删除和重排序过程(以小顶堆为例)
- 优先级队列就是遵循两个排序规则的集合。首先,具有更高优先级的项目在先。第二,具有相同优先级的项目使用先进先出方法来确定其排序
- 可以使用一个小顶堆来实现一个优先级队列,按照优先级对堆排序完成了第一次排序(高优先级的在先),同时对具有相同优先级项目的先进先出排序进行操纵
- 虽然最小堆根本就不是一个队列,但它却提供了一个高效的优先级队列实现
- 用链表实现堆时,因为我们要求在插入元素后能够向上遍历该树,所以堆中结点必须存储指向其双亲的指针
- 堆排序由两部分构成:添加列表的每一个元素,然后一次删除一个元素
教材学习中的问题和解决过程
- 问题:堆、栈、堆栈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
- 问题解决方案:
1.堆:什么是堆?又该怎么理解呢?
①堆通常是一个可以被看做一棵树的数组对象。堆总是满足下列性质:
·堆中某个节点的值总是不大于或不小于其父节点的值;
·堆总是一棵完全二叉树。
②堆是在程序运行时,而不是在程序编译时,申请某个大小的内存空间。即动态分配内存,对其访问和对一般内存的访问没有区别。
③堆是应用程序在运行的时候请求操作系统分配给自己内存,一般是申请/给予的过程。
④堆是指程序运行时申请的动态内存,而栈只是指一种使用堆的方法(即先进后出)。
2.栈:什么是栈?又该怎么理解呢?
①栈(stack)又名堆栈,它是一种运算受限的线性表。其限制是仅允许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运算。这一端被称为栈顶,相对地,把另一端称为栈底。
②栈就是一个桶,后放进去的先拿出来,它下面本来有的东西要等它出来之后才能出来(先进后出)
③栈(Stack)是操作系统在建立某个进程时或者线程(在支持多线程的操作系统中是线程)为这个线程建立的存储区域,该区域具有FIFO的特性,在编译的时候可以指定需要的Stack的大小。
3.堆栈:什么是堆栈?又该怎么理解呢?
注意:其实堆栈本身就是栈,只是换了个抽象的名字。
堆栈的特性: 最后一个放入堆栈中的物体总是被最先拿出来, 这个特性通常称为后进先出(LIFO)队列。 堆栈中定义了一些操作。 两个最重要的是PUSH和POP。 PUSH操作在堆栈的顶部加入一 个元素。POP操作相反, 在堆栈顶部移去一个元素, 并将堆栈的大小减一。
4.堆、栈区别总结:
1.堆栈空间分配
①栈(操作系统):由操作系统自动分配释放 ,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的值等。其操作方式类似于数据结构中的栈。
②堆(操作系统): 一般由程序员分配释放, 若程序员不释放,程序结束时可能由OS回收,分配方式倒是类似于链表。
2.堆栈缓存方式
①栈使用的是一级缓存, 他们通常都是被调用时处于存储空间中,调用完毕立即释放。
②堆则是存放在二级缓存中,生命周期由虚拟机的垃圾回收算法来决定(并不是一旦成为孤儿对象就能被回收)。所以调用这些对象的速度要相对来得低一些。
3.堆栈数据结构区别
①堆(数据结构):堆可以被看成是一棵树,如:堆排序。
②栈(数据结构):一种先进后出的数据结构。
代码调试中的问题和解决过程
- 问题1:pp11.9在测试时出现空指针异常,如下:
报错的removeMin方法如下:
- 问题1解决方案:通过单步调试发现是removeMin方法有问题,改正的代码及运行结果如下:
- 问题2:pp12.1addElement方法一直有问题,如下:
- 问题2解决方案:通过仔细查看报错信息认识到是因为这个方法名和方法体与继承的SmallArrayHeap类中的addElement方法完全一样,如下:
对方法名进行略微改动即可,如下:
代码托管
上周考试错题总结
- 错题1:
- 错题1理解:大脑短路导致做错,compareTo方法返回的是int型
结对及互评
- 本周结对学习情况
本周主要对优先队列和堆进行了学习,以之前对树的学习为基础,本章内容难度并不大,遇到的问题不多,继续努力吧!
感想
消除惰性!继续努力!努力!再努力!
学习进度条
代码行数(新增/累积) | 博客量(新增/累积) | 学习时间(新增/累积) | 重要成长 | |
---|---|---|---|---|
目标 | 5000行 | 30篇 | 400小时 | |
第一周 | 0/0 | 1/1 | 4/4 | |
第二周 | 464/464 | 1/2 | 10/14 | 理解掌握了用数组和链表实现栈的方法 |
第三周 | 494/958 | 1/3 | 10/24 | 理解掌握了用数组和链表实现队列的方法 |
第四周 | 1629/2587 | 2/5 | 20/44 | 对用链表和数组实现列表进行了学习 |
第五周 | 856/3443 | 2/7 | 15/59 | 较为深入的学习了查找和排序方法的实现 |
第六周 | 668/4111 | 1/8 | 20/79 | 学习了链式二叉树的实现 |
第七周 | 900/5011 | 1/9 | 15/99 | 对二叉查找树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学习 |
第八周 | 1378/6389 | 2/10 | 16/115 | 较为深入的学习理解了堆 |
- 计划学习时间:20小时
- 实际学习时间:16小时
- 改进情况:提高学习效率!冲冲冲!
参考资料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haoxiaohai/p/9980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