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投顾在中国:阿里入局,争夺风口

https://view.inews.qq.com/a/20190618A07OHR00

文/单一 何星莹

编辑/孙鹏飞

6月10日,蚂蚁金服新增对外投资,与美国先锋集团上海子公司成立先锋领航投顾(上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2000万元。据天眼查数据,蚂蚁金服控股51%,先锋领航持股49%。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先锋集团拥有全球最大的共同基金,旗下先锋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超过5万亿美元;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投顾基金,管理资产超过470亿美元。

在Fintech技术的积累上,蚂蚁金服拥有全球10亿用户,再加上全球先进基金管理公司,毫无疑问,是将目标瞄准了中国的智能投顾市场。

先锋领航投顾注册信息

据行业分析公司埃森哲在2018年6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2017年,中国智能投顾管理的资产为289亿美元,到2022年,这一数字将会上升到6600亿美元,用户数量超过一个亿。

实际上,机器人做投资顾问这件事,中国市场最先开始试水的是香港;而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最先入局的却是一些默默无闻的创业公司。

一路发展,也曾有着“步履艰难”的痕迹。

在智能投顾这片蓝海中,不同于国外如火如荼的发展,这块业务,有着中国式困境。

弱化“人性”的价值

正值次贷危机爆发前夕,弘量研究创始人雷春然来到了香港,在一家投行与黄耀东成了同事。前者是金融BD,摸爬滚打探寻产品和客户的需求;后者是科大几乎门门课程A+的IT精英,但在技术之外,不善言辞。

危机爆发之后,雷春然离开了共事的投行,而黄耀东也紧跟着回到科大攻读博士学位。他们都意识到,当时的投顾产品即将迎来变革。

2008年9月,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轰然倒下。同一年,全球第一家智能投顾公司Betterment成立,并在两年后推出智能投顾产品。

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数字大湾区研究所联合创始人湛家扬看来,次贷危机之下,传统的金融机构出现信任危机,这是金融科技的机会。

但雷春然真正下决定创业,则在7年之后。混迹香港投行圈7年后,雷春然和黄耀东得出了这样的共识:

1.传统投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算法和IT的智投会是未来主流;

2.亚洲金融市场虽然巨大,但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仍然在初级的阶段,未来大有可期。

稍作准备之后,2016年1月份,弘量研究正式注册成立,通过金融、算法和科技的结合,提供智能理财服务。

传统投顾的衰落是必然的。

传统投顾一直以“人服务人”的方式进行,投顾们除了在前期需要为客户提供详细的报告、建议外,还需花费极大的时间成本来和客户进行沟通。

耗时、耗力、耗钱,是“人性”的弱点。由于需要付出巨大的服务成本,此前,专业的投顾服务一直被认为是高净值客户的特权。

以高盛为例,其投资门槛高达5000万美元。而美国一般的资产管理机构门槛也在100万美元以上。

这意味着,普通投资者,已早早被拒之门外。

另一面,根据招商银行披露的《私人财富报告》预计,2018年末中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规模已超过200万亿,而大资管行业管理资产规模仅60万亿左右。

这一缺口,反映出大量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没能得到有效满足。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传统的金融机构还存在着成本高企,难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以及无法有效、快速、低成本地控制风险等痛点。

应运而生的,则是智能投顾。智能投顾的最大特点,是弱化“人性”。在基于大数据分析、AI算法的前提下,一旦投资者选定了某种方案,资产的进出抛售就会严格按照既定的标准实行。

7*24小时实施监控全球市场动态,当遇到较大市场风险时,智能投顾可以第一时间做出判断,降低资产组合风险,这是之前传统投行团队无法做到的事情。

然而,尽管优势明显,但是其总体的渗透率仍然较低。雷春然告诉锌财经:“中国的智能投顾用户甚至还不到投资者总数的1%。”

根据My Private Banking 预测,2020 年全球混合智能投顾规模将达到3.7 万亿美元,2025 年达到16.3 万亿美元,而全自动的智能投顾市场占比仅为1.6%。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认为,目前大部分平台宣传的“智能”,其实只是实现“自动化”,“智能投顾”离“人工智能”还有较远距离。

但智能投顾绝对不是理财师(传统投顾)的替代。现阶段两者的关系是分工和互补。

智能投顾的中国式困境

“起步的时候招过几个博士,但是因为没有办公室,人都跑了,觉得我们是骗子。”雷春然告诉锌财经。

三年前,创始人雷春然和黄耀东,进驻了香港科技大学的孵化园区。这间20平方米的办公室,只有6个位置。

但在成立之初的几个月里,弘量研究的初创团队,就是在这个小房间里,完成了所有的工作。

好在几番接触之后,阿里巴巴创业者基金最终认可了雷春然的想法,并最终参与到了A轮的融资之中。

蓝海之下,争夺风口。即便如此,这一次,智能投顾企业遇到了投资理念待成熟,投资标的待丰富和监管政策未明下的“中国式”困境。

埃森哲咨询公司发布的《智能投顾在中国》指出,国内资本市场投资者以散户为主,更加关注短期收益,大多偏向短期投机。

追涨杀跌,为利来往。这是国内散户们的投资习惯,却与智能投顾的理念背道而驰。

除了投资人投资理念差异、可选择投资标的稀缺,限制智能投顾发展的,还有国内的政策环境。

去年4月份,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了资管新规,其中指出智能投顾必须持有投资顾问牌照。这意味着智能投顾首次纳入监管。

但据锌财经了解,目前还未有任何一家机构获得过这块牌照。

由于中国智能投顾兴起较晚,监管主体尚不明确。虽然“一行两会”等监管机构有过对“智能投顾”的讨论,但到目前为止,尚不能很清楚地定义该由哪个机构颁发这块牌照。

有业内人士向锌财经表示:“有可能是证券咨询顾问牌照,有可能是基金销售牌照,也有可能是全新的牌照。”

几乎在资管新规发布同时,央行又发声:“取得资质的机构可以在技术具备的前提下,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投顾业务,但非金融机构不能借助智能投顾超范围经营;取得资质的金融机构在进行智能投顾业务时,不能夸大宣传,必要时应人工介入。”

华盛证券CEO张霆告诉锌财经:“内地的金融市场,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是愿意给予行业尝试的机会。”

过去几年,除了传统金融机构之外,一些第三方资产管理机构也开始加入争夺“私募基金管理牌照”、“基金销售资格”等牌照的队伍,其中不乏阿里、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公司。因此,目前国内的智能投顾主要有传统银行、券商和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三派。

争夺背后,是牌照稀缺。据锌财经了解,2004年市场上共有108张证券投资咨询牌照,但到了去年2月,证券投资咨询牌照仅存84张。

而申请牌照流程繁琐,耗时长,令部分金融科技公司铤而走险,非法经营证券业务。这也是监管的由来。

只是,决定智能投顾整体运营方向的上层监管机构在目前仍然没有十分明确的态度和政策,这也很大程度限制了上中游机构的快速发展。

投资理念不合、投资标的不足、市场监管暧昧,始终是智能投顾背负的三座大山。

川财证券甚至有过这样的忧虑:在市场条件尚未具备的时候,可能目前大部分的智能投顾只是“马甲”,成为营销基金和推荐股票的话术。

创业公司的机会

目前,国内智能投顾主要涉及个人理财(财富管理)和机构投资(资本市场)两个领域。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向锌财经表示,现在的五大行以及大部分股份制银行都已经上线了各自的智能投顾产品。比如,五大行中中国银行的“中银惠投”、工商银行的“AI投”、建设银行的“龙智投”等。在股份制银行中,招行最早推出“摩羯智投”的智能投顾产品。

但遗憾的是,“智能投顾”还未真正实现智能。

该人士透露,大部分银行的确是应用了一些前沿科技和数据算法,但总体上,运用得依然不够彻底。“对传统银行机构来说,目前阶段的智能投顾产品依然只是产品类目中的边缘产品,大部分银行仍然将智能投顾产品定位在基金代销业务的一部分。”

也有部分券商上线智能投顾业务,比如广发证券的贝塔牛,华泰证券的Asset Mark,长江证券的iVatar Go。由于券商无法代客理财,因此券商主要从底层数据架构的改造、资产管理系统的搭建、量化策略平台的开放和基于交易数据的用户画像等领域切入智能投顾。

湛家扬告诉锌财经,现在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始与金融科技企业合作,开展智能投顾业务布局。在他看来,风口到来时,“大的动物反应没那么快”,因为原有的方式还可以生存,没有压力。

这恰巧也是创业公司的机会。

从2016年开始,雷春然带着不到10人的团队接触过几十家金融机构。最终到2017年6月份签约下来的第一批客户中,就包含了华润银行、国都证券等中型机构。

只不过,在金融领域的创业,也离不开监管机构的认可。

公司成立不久后,雷春然就开始申请1号牌(交易)和4号牌(投资顾问)。实际上,监管机构最大的存疑就在于“算法+IT的理财系统”是否真的能够保证投资者的利益。

如张霆所说,香港的监管机构不同于大陆的窗口会谈模式,必须在事前做到100%的准备,才会允许相应的业务模式上线。

雷春然回忆,在核心问题的沟通上,监管机构的问题几乎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在牌照正式申请下来的过程中,双方往来了上百封邮件、无数个电话、频繁的会面,回答了N个问题。在最后一次的会面中,包括13个监管官员在内的监管机构甚至要求雷春然的团队做现场的Demo全流程展示。

历经了10个月的拉锯战后,弘量研究才拿到了想要的牌照。而这一步,也是弘量研究往后走的必要通行证。

传统金融机构想尝试做智能投顾业务,但面临着“内部创新难”的遗憾。因此,弘量研究在创立之初,主要面向B端,输出策略到交易环节的自动化金融资产配置方案。

不过,2B并不意味着2C的忽视。

智能投顾行业目前以低费率吸引客户,以多元化增值服务为主要盈利模式。目前选择银行理财产品的用户群体画像很清晰:风险偏好很低、年龄层次偏大、对老牌理财产品的依赖惯性大。这是另一块潜在的市场。

整个行业从B端走向C端,是最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据BCG测算,2020年底我国可投资资产总规模达到200万亿,假设智能投顾渗透率达4%,预计2020年我国智能投顾资管规模将达8万亿元;按照0.2%管理费率估算,行业空间超过160亿元。

不可置否,随着金融市场与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智能投顾的算法不断创新,监管政策日渐明确,智能投顾的爆发,终会到来。

百亿蓝海下,中国的智能投顾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雷春然也在等待着金融行业最终实现“投资增值”和“服务增值”的一天。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hcn/p/12095806.html

时间: 2024-11-02 13:30:05

智能投顾在中国:阿里入局,争夺风口的相关文章

智能投顾在中国

https://www.accenture.com/cn-zh/insight-intelligent-investment-consulting 概要 分享 智能投顾已然成为智能财富管理的一大热点.虽然智能投顾在中国起步较晚,但是其发展速度惊人.总体来看,国内智能投顾的现状是行业刚刚起步,参与主体众多,整体智能化程度低.中国的智能投顾提供商正面对着五大挑战:投资者教育欠缺.智能化程度较低.人工服务欠缺.监管政策不确定和盈利模式模糊.但是,他们的市场机遇同样巨大.埃森哲对于传统金融机构的建议是:

智能投顾被神话了还是确实神奇?

文章来自波浪智投https://www.wavehk.com/ 最近,一则消息<华尔街交易员饭碗不保-全球首支人工智能ETF-AIEQ轻松跑赢美股大盘>震动整个股市行业和智能投顾产业.信息发布后网络上<颤抖吧,交易员!>.<人工智能ETF"秒杀"人类>等文章铺天盖地,时间仿佛一夜回到2016年3月"人类智慧保卫战"AlphaGo大战李世石,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再次被推到浪尖. 各家智能投顾公司借此消息大放异彩,把原本就很热的智能投顾炒

智能投顾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2017-3-6 10:05  来自: 36kr  "These violent delights have violent ends"(狂暴的欢愉必将有狂暴的结局)--<西部世界>里这句出自莎翁笔下的经典台词,用来形容近几年国内P2P市场的火爆与乱象恰到好处.从余额宝引发的欢愉,到招财宝"侨兴债"违约带来的阵痛,P2P从最初的野蛮生长到最近的反思整顿,完成了一个周期,市场反复教育投资者:收益和风险正相关,只有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进行分散配置才是健康的理财

平安科技智能投顾接口设计说明书_陆金所 v1.1.4

平安科技 智能投顾项目 RBPAA接口设计说明书(for 陆金所) 第1.1.2版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新品牌体验团队智能投顾组 二○一七年十月 版本控制信息 版本 日期 拟稿和修改 作者 说明1.0 2017-10-9 初稿 陈培镇 1.1 2017-12-14 需求更新 陈培镇 新增预测修复需求 ?目录1 概述 12 接口约定 13 接口列表 14 接口组成 15 接口描述 25.1 模型 25.1.1 大势研判(8001) 25.1.2 行业预测(8002) 45.1.3 基金预测(

平安科技智能投顾接口设计说明书_陆基金 v1.0.5

平安科技 智能投顾项目 RBPAA接口设计说明书(for 陆基金) 第1.0.4版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新品牌体验团队智能投顾组 二○一七年十月 版本控制信息 版本 日期 拟稿和修改 作者 说明1.0 2018-4-25 初稿 陈培镇 ?目录1 概述 12 接口约定 13 接口列表 14 接口组成 15 接口描述 25.1 基金领域 25.1.1 基金盘中实时估值接口(F100) 25.1.2 基金最新估值查询接口(F101) 35.1.3 基金基础信息查询接口(F102) 35.1.4

阿里入局网络文学,能否搅动网文界一潭死水?

在腾讯文学整合了盛大文学之后,网文界最后一个疑问就是:阿里到底什么时候入局网络文学? 4月23日,阿里文学终于浮出水面了.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发布了网络文学新业务"阿里文学".阿里文学主要负责的业务以内容生产.合作引入以及版权产业链的双向衍生为主.简单点说就是,阿里文学做的就是网文IP的那点事. 这几年,网络文学的IP价值得到认可,网络文学改变成的影视剧.游戏大获成功的案例层出不穷.以网络文学IP为基础,衍生到文学出版.游戏开发.影视投资,开发出一整套娱乐产业链的玩法.网文IP的价值得到

智能投顾交互图_2018_04_11_123

原文地址:https://blog.51cto.com/7952376/2363797

[转]四大巨头纷纷入局物联网,他们将如何出招?

本文转自:http://www.tmtpost.com/1020276.html 在物联网风口的背景下,很多公司都在做物联网相关产品.从平台到操作系统,从芯片到基础设施,入局者众多.今日就盘点下4家正在布局物联网的科技大佬:谷歌.微软.华为.中国移动. 物联网究竟为何物? 在说明这些公司做了什么之前,有必要理清什么是物联网系统——完整的物联网系统包括三部分:移动入口.云.端. 移动入口:可移动的控制终端,如手机.平板. 云:就是“信息媒介”云端,在此数据被进一步传输或者处理. 端:即各种物联接入

“买菜”凶猛,入局“三”思

互联网"买菜"业务因为巨头的涌入再一次燃起战火,而原本在这一赛道里的创业公司也突然变得炙手可热,一场关于买菜风口的讨论席卷而来. "我们也没搞懂为什么突然买菜这块就得到关注,包括投资机构.互联网巨头,突然对买菜非常关注."菜老包合伙人何建庭对凤凰网科技(id:ifeng_tech)表示. 互联网买菜是他们一直在做的业务,已经三年多时间,虽然理解菜市场跟互联网之间的关联性,势必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紧密,但突如其来的火爆仍然让包括菜老包在内的买菜O2O平台公司有些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