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命令之df

df命令与du命令极其相似,只不过前者用来显示整个系统的磁盘使用情况,而后者更侧重某个具体的文件或目录。它们的选项也是类似的,比如-a -B -h -k。先看一个例子:

m@sys:~/blog$ df
文件系统       1K-blocks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1      249893748  7631632 229545216    4% /
none                   4        0         4    0% /sys/fs/cgroup
udev             2007232        4   2007228    1% /dev
tmpfs             403372     1388    401984    1% /run
none                5120        0      5120    0% /run/lock
none             2016840    12320   2004520    1% /run/shm
none              102400      200    102200    1% /run/user
/dev/sda5      211338616 39504140 161075976   20% /home
/dev/sda7        4672640   213176   4199064    5% /boot

df后面不加任何参数的情况下,默认把所有的在磁盘上存在的文件系统列出来。注意,还有一些文件系统是所谓的虚拟文件系统,它们并不使用磁盘上的空间,而是驻留在内存中。

观察输出的信息,分为5列:第一列是代表文件系统对应的设备文件的路径名(以/dev开头的是硬盘上的分区,类似与windows下的盘符,其他的我们先不深究);第二、三、四列分别以1K为单位显示出文件系统的总大小、已使用的大小和未使用的大小;第五列为未使用空间所占比例;第六列是挂载点。

我们发现,第3,4列块数之和不等于第2列中的块数。这是因为缺省的每个分区都留了少量空间供系统管理员使用。即使遇到普通用户空间已满的情况,管理员仍能登录和留有解决问题所需的工作空间。



下面就是各个选项:

  • -a:显示包括驻留在内存中的文件系统
[email protected]:~$ df -a
文件系统       1K-blocks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1      249893748  7631636 229545212    4% /
proc                   0        0         0     - /proc
sysfs                  0        0         0     - /sys
none                   4        0         4    0% /sys/fs/cgroup
none                   0        0         0     - /sys/fs/fuse/connections
none                   0        0         0     - /sys/kernel/debug
none                   0        0         0     - /sys/kernel/security
udev             2007232        4   2007228    1% /dev
devpts                 0        0         0     - /dev/pts
tmpfs             403372     1332    402040    1% /run
none                5120        0      5120    0% /run/lock
none             2016840    16040   2000800    1% /run/shm
none              102400       44    102356    1% /run/user
none                   0        0         0     - /sys/fs/pstore
/dev/sda5      211338616 39501184 161078932   20% /home
/dev/sda7        4672640   213176   4199064    5% /boot
binfmt_misc            0        0         0     - /proc/sys/fs/binfmt_misc
systemd                0        0         0     - /sys/fs/cgroup/systemd
gvfsd-fuse             0        0         0     - /run/user/1000/gvfs

可以看到,多出来的那部分文件系统其第二列都是0,即不占用磁盘空间。

  • -T:显示文件系统类型
m@sys:~$ df -T
文件系统       类型     1K-blocks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1      ext4     249893748  7631636 229545212    4% /
none           tmpfs            4        0         4    0% /sys/fs/cgroup
udev           devtmpfs   2007232        4   2007228    1% /dev
tmpfs          tmpfs       403372     1332    402040    1% /run
none           tmpfs         5120        0      5120    0% /run/lock
none           tmpfs      2016840    16040   2000800    1% /run/shm
none           tmpfs       102400       44    102356    1% /run/user
/dev/sda5      ext4     211338616 39501180 161078936   20% /home
/dev/sda7      ext4       4672640   213176   4199064    5% /boot

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比较奇怪的文件系统,其类型大多是tmpfs。

  • -h:以人类可读的方式显示大小
m@sys:~$ df -h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1       239G  7.3G  219G    4% /
none            4.0K     0  4.0K    0% /sys/fs/cgroup
udev            2.0G  4.0K  2.0G    1% /dev
tmpfs           394M  1.4M  393M    1% /run
none            5.0M     0  5.0M    0% /run/lock
none            2.0G   16M  2.0G    1% /run/shm
none            100M   44K  100M    1% /run/user
/dev/sda5       202G   38G  154G   20% /home
/dev/sda7       4.5G  209M  4.1G    5% /boot

这下终于明白了-h的具体含义:不足1K的,直接显示字节数,没有单位;不足1M的,以K为单位;不足1G的,以M为单位…以此类推。

  • -H:容量单位切换为工业标准,即1KB=1000Bytes,1M=1000KB等等
m@sys:~/program/C_codes$ df -H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1       256G  7.9G  236G    4% /
none            4.1k     0  4.1k    0% /sys/fs/cgroup
udev            2.1G  4.1k  2.1G    1% /dev
tmpfs           414M  1.4M  412M    1% /run
none            5.3M     0  5.3M    0% /run/lock
none            2.1G   17M  2.1G    1% /run/shm
none            105M   46k  105M    1% /run/user
/dev/sda5       217G   41G  165G   20% /home
/dev/sda7       4.8G  219M  4.3G    5% /boot
  • -i:显示inode的使用情况,而非容量
m@sys:~/program/C_codes$ df -i
文件系统          Inode 已用(I)  可用(I) 已用(I)% 挂载点
/dev/sda1      15876096  423503 15452593       3% /
none             213796       2   213794       1% /sys/fs/cgroup
udev             208992     511   208481       1% /dev
tmpfs            213796     534   213262       1% /run
none             213796       5   213791       1% /run/lock
none             213796      67   213729       1% /run/shm
none             213796      27   213769       1% /run/user
/dev/sda5      13434880  120394 13314486       1% /home
/dev/sda7        305216     333   304883       1% /boot

当你监视磁盘使用情况时,你必须注意的不仅仅是磁盘空间还有“inode”的使用情况。在Linux中,inode是用来存储特定文件的元数据的一种数据结构,在创建一个文件系统时,inode的预先定义数量将被分配。这意味着,一个文件系统可能耗尽空间不只是因为大文件用完了所有可用空间,也可能是因为很多小文件用完了所有可能的inode。

  • –total:显示磁盘总利用率
m@sys:~/program/C_codes$ df -h --total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1       239G  7.3G  219G    4% /
none            4.0K     0  4.0K    0% /sys/fs/cgroup
udev            2.0G  4.0K  2.0G    1% /dev
tmpfs           394M  1.4M  393M    1% /run
none            5.0M     0  5.0M    0% /run/lock
none            2.0G   17M  2.0G    1% /run/shm
none            100M   44K  100M    1% /run/user
/dev/sda5       202G   38G  154G   20% /home
/dev/sda7       4.5G  209M  4.1G    5% /boot
total           449G   46G  381G   11% -
  • -k、-m:-k其实是df默认的选项,而-m就是以1M为单位显示容量。
  • -B:更改更具体的显示单位,比如-B 2K,-B 3MB等,和在du中用法相同。

完。

时间: 2025-01-12 07:34:34

Linux命令之df的相关文章

linux 命令(7) df

遇到问题:内存为32G的物理服务器,还剩余10G内存,当controller导出压缩诊断日志时,却发现导出不成功.登陆VTP取出log日志发现内存不足,定位发现是ArrayList问题(App模块有一个ArrayList存放数据过大),ArrayList数组存放数据的容量到达上线后,会自动2倍扩容.之后复习了Linux查看内存.磁盘.进程的几个常用命令 原文出处:http://www.cnblogs.com/peida/archive/2012/12/07/2806483.html linux中

每天一个linux命令(4) df命令

linux中df命令的功能是用来检查linux服务器的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占用情况.可以利用该命令来获取硬盘被占用了多少空间,目前还剩下多少空间等信息. 1.命令格式: df [选项] [文件] 2.命令功能: 显示指定磁盘文件的可用空间.如果没有文件名被指定,则所有当前被挂载的文件系统的可用空间将被显示.默认情况下,磁盘空间将以 1KB 为单位进行显示,除非环境变量 POSIXLY_CORRECT 被指定,那样将以512字节为单位进行显示 3.命令参数: 必要参数: -a 全部文件系统列表 -h

部分转载--linux命令 du df free区别

1,两者区别 du,disk usage,是通过搜索文件来计算每个文件的大小然后累加,du能看到的文件只是一些当前存在的,没有被删除的.他计算的大小就是当前他认为存在的所有文件大小的累加和. df,disk free,通过文件系统来快速获取空间大小的信息,当我们删除一个文件的时候,这个文件不是马上就在文件系统当中消失了,而是暂时消失了,当所有程序都不用时,才会根据OS的规则释放掉已经删除的文件, df记录的是通过文件系统获取到的文件的大小,他比du强的地方就是能够看到已经删除的文件,而且计算大小

linux 命令——33 df(转)

linux中df命令的功能是用来检查linux服务器的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占用情况.可以利用该命令来获取硬盘被占用了多少空间,目前还剩下多少空间等信息. 1.命令格式: df [选项] [文件] 2.命令功能: 示指定磁盘文件的可用空间.如果没有文件名被指定,则所有当前被挂载的文件系统的可用空间将被显示.默认情况下,磁盘空间将以 1KB 为单位进行显示,除非环境变量 POSIXLY_CORRECT 被指定,那样将以512字节为单位进行显示 3.命令参数: 必要参数: -a 全部文件系统列表 -h 

每天一个linux命令(33)--df命令

周末是学习的好时光. 每天一个Linux命令,接下来是磁盘存储相关的,df, du命令 Linux中 df  命令的功能是用来检查Linux 服务器的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占用情况.可以利用该命令来获取硬盘被占用了多少空间,目前还剩下多少空间等信息. 1.命令格式: df  [选项] [文件] 2.命令功能: 显示指定磁盘文件的可用空间,如果没有文件名被指定,则所有当前被挂载的文件系统的可用空间将被显示.默认情况下,磁盘空间将以 1KB   为单位进行显示,除非环境变量  POSIXLY_CORRE

每天一个linux命令:df 命令

linux中df命令的功能是用来检查linux服务器的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占用情况.可以利用该命令来获取硬盘被占用了多少空间,目前还剩下多少空间等信息. 1.命令格式: df [选项] [文件] 2.命令功能: 显示指定磁盘文件的可用空间.如果没有文件名被指定,则所有当前被挂载的文件系统的可用空间将被显示.默认情况下,磁盘空间将以 1KB 为单位进行显示,除非环境变量 POSIXLY_CORRECT 被指定,那样将以512字节为单位进行显示 3.命令参数: 必要参数: -a 全部文件系统列表 -h

每天一个Linux命令-du df

df 显示磁盘分区上可以使用的磁盘空间a:显示全部的档案系统和各分割区的磁盘使用情形 i:显示i -nodes的使用量 k:大小用k来表示 (默认值) t:显示某一个档案系统的所有分割区磁盘使用量 x:显示不是某一个档案系统的所有分割区磁盘使用量 T:显示每个分割区所属的档案系统名称 常用命令:df -hi -a    #查看全部文件系统,单位默认KB -h   #使用-h选项以KB.MB.GB的单位来显示,可读性高~~~(最常用)# df -i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

linux命令之 df file fsck fuser

有非常多人说.网上非常多知识点都有了,为什么你还要在自己的博客中反复这些东西呢? 我想说的是,别人写的东西是别人理解的东西.同一时候也是别人学习过程的总结,对于自己来说.自己写自己的博客最基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记录下自己的学习历程,同一时候对自己学的东西进行下总结,当过了一段时间后能够回头看看.自己以前经历的.这也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以下言归正传:继续介绍下linux的几个命令 df 磁盘管理命令 功能:检查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占用情况.获取磁盘空间的剩余空间和已使用空间. 语法:df [

linux命令:df

1.命令介绍: df用来检测磁盘空间占用情况. 2.命令格式: df [选项] 文件 3.命令参数: 必要参数: -a 全部文件系统列表 -h 方便阅读方式显示 -H 等于“-h”,但是计算式,1K=1000,而不是1K=1024 -i 显示inode信息 -k 区块为1024字节 -l 只显示本地文件系统 -m 区块为1048576字节 --no-sync 忽略 sync 命令 -P 输出格式为POSIX --sync 在取得磁盘信息前,先执行sync命令 -T 文件系统类型 选择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