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2

第五章 团队和流程
主要是讲述了团队合作模式和团队的开发模式并分析其优缺点。
     团队模式具有共同的特点:具有一致的集体目标,共同完成;团队成员之间有各自的分工,相互依赖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所以在合作编程时,我们要明确目标,分配任务,共同完成,避免出现一盘散沙的状况。
     开发过程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方式方法体现,软件开发流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的效率,以及提升用户满意度,软件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因此选择一个好的适合团队的开发流程尤其关键。
    书上说一个项目的开发,是为了解决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帮助的,所以在开发过程中,和用户的交流不能仅仅局限于开始和交付节阶段,更应该是贯穿全程。

在校园学习的我们,大多数都是为了交作业,拼命的打代码,没有形成一定的团队模式,更是没有考虑到开发流程。该如何改变现状?

在处于渐进交付模式流程时,因为用户不满意,不再给钱了,所以软件就算完成了?那在这个过程软件团队所做的努力不会付之东流吗?这样的模式感觉风险好大!

第六章 敏捷流程
    敏捷流程是一系列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集合,敏捷的做法更能带来价值,其具体做法是:个人和交流;可用的软件;与客户合作;响应变化。
    敏捷流程可用运用多种强大的方法和框架,书上具体介绍的是Scrum。什么是Scrum?Scrum是管理软件项目的一个轻量级的敏捷方法,是一种框架。通过Scrum使得我们能够专注于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有价值的部分;使得我们能够快速的经常的监督实际产品的状况;团队按照商业价值的高低先完成高优先级的产品功能,并自主管理,凝结了团队智慧创造出最好的方法因而提高效率;每个两周或者一个月,我们就可以看到实实在在的快要上线的产品,此时就可以下一步的决定是继续完成功能实现更多的需求或是直接发布了。

虽然敏捷流程具有较好的优势,但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任意团队都能使用的,只有具有自主管理,自我组织,多功能性的软件团队才能很好的发挥其优势。

书上介绍了敏捷开发的流程,每一步做什么,考虑什么都很详细。若在实际情况中流程仅仅限于形势,没有真正的实现共享信息,交流问题,那将如何解决?

第七章 MSF

什么是MSF? 微软解决方案框架结构(Microsoft Solution Framwork)是一组构建并实现分布式企业系统的模型、概念和指南。

MSF可以做什么? MSF揭示出为成功设计、构建和管理技术基础结构或商业解决方案,所需了解的重要风险、重要的设计基础假设和关键的依赖关系。 换句话说,“MSF是一个经验知识库。”

书上介绍了MSF的原则,MSF团队模式和开发模式,MSF和CMMI。我重点感兴趣的是我们大学生该如何实现软件的商业价值。写出能运行的项目就实现了?参加比赛的项目获得好评,就有了?我们对自己的程序,有所要求,要不断的完善,能为客户解决,就具有商业价值?

时间: 2024-11-02 14:37:58

读后感2的相关文章

《最后期限》读后感3

经过几周断断续续的阅读,终于<最后期限>这本书读到了最后,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写团队经营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团队中团队合作重要性,同时说明了团队pm在团队中的重要作用,其中的团队管理理念很容易让人理解. 书中一开始就提到了优质管理的四大要素:选择正确的人.为他们分配正确的工作.保持他们的积极性.帮助团队凝聚起来并保持团队的凝聚力,项目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而它的基本就是“人”.要是抛开人去谈管理,那么最后只会产生负面效应,而不是如科学计算中那么精确的结果.“让正确的人去做正确的事.这就是优秀的

《最后期限》读后感2

随着读书的进展,我对<最后期限>这本书有了更多的认识,它给我好的的启发,在看别人怎样经营一个团队怎样解决困难,这能让我们学到好多的团队开发方面的知识.一本小书题材的教育书,它把项目管理的知识融入故事中之中让人阅读起来很容易,而且能让人们在快乐的阅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写自己的管理中的故事来给读者好多的启发,书中好的观念是十分好的,好的管理者要多听,少说.实际上,不但管理,做事也如此.言多必失.这是作者在自己的管理中总结出的管理经验,人可以从失败中学习,但实际上,我们主要的还是从

《番茄工作法图解》读后感

第一次写读后感,居然是写这种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 好歹是件这么有意思的事情,感觉一年也没读几本书,O(∩_∩)O哈哈~ 最近开始上班,身为程序员写代码加班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还是要注意效率的,不能一直打加班牌吧!所以买了这本书,准备研究下. 番茄工作法完整的名字是<番茄工作法图解 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图灵书籍.激动~~~ 出自计算机名门的书. 扯了这么多开始正文. 现实流程: 以30分钟为一个时间段,25分钟为专注的工作时间,只做工作相关,在接下去的5分钟是休息时间, 只能用来

架构之美读后感

<架构之美>读后感 唐凯风 2014301500366 架构是系统设计的一部分,它突出了某些细节,并通过抽象省略掉了另一些细节.软件系统的架构包括行为上的和结构上的.外部行为描述展示了软件如何与用户.其他设备和外部设备进行交互,也就是需求.结构描述展示了软件如何被划分为多个部分,以及这些部分的关系. 架构的设计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架构是好是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取决于人们对软件的需求.软件被构建和运行的环境,以及软件团队本身的特点等等因素.评价软件好坏有很多指标,例如性能.安全.可伸展性等等.

《万历十五年》的读后感作文4000字

<万历十五年>的读后感作文4000字:万历十五年,即1587年,距今已过去432年.在明朝276的历史中,这一年很平淡,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一书,有别于其他的历史叙述方式,相当于把历史剖开一个横截面,像纪录片穿越过去一样,把当时的一位皇帝和五位著名的大臣,以一种群像式的叙事手法缓缓展开,从中折射出16世纪中国社会的完整面貌.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黑格尔.历史上奇葩的皇帝很多,在明朝尤其多,书中的所描述的万历皇帝,也算是一个.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1

03-20 《构建之法》第1,2,3章读后感

第一章读后感: 看了大概了解软件从一个想法到最终成品的一个过程.软件先是由一个想法引出的,有那个想法,你需要一个工具去做什么,然后根据自己想要的功能大概做一个能实现基本功能的软件,再对客户提出的要求进行完善,实现了功能后对软件进行维护.还有做的软件要符合客户的要求,而不是只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做,要满足大部分的需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bug对其进行修复. 软件工程在社会发展处于什么地位,发展潜力在未来究竟有多大? 第二章读后感: 看完第二章后知道软件是需要单元测试的,之前对这个没什么

《大道至简》第六章读后感

语言只是工具,就像在第一章中提到的那句话“成天讨论这门语言好,或者那门语言坏的人,甚至是可悲的.”语言是用来实现我们想法的工具,仅此而已. 就像自然界中永恒的定律:弱肉强食.这句话从自然界起源到现在都无可置疑,而“程序=算法+结构”这个等式在开发的世界里也有着相同的地位. 经过无数次实践的积累,方法也就呼之欲出.随着一遍遍的回顾.理解和分析,经验也在不断地增加.这不是你不断写代码就能实现的,不断地写只会让你的错误越来越多,你甚至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无数次,你以为你得到的是经验,实际上,你只是在浪费

《大道至简》第一,二章读后感

注:我忘记老师要求什么时间之前提交了,之所以发了这么晚是因为我觉得要写读后感的话最好还是把一本书读完了再写读后感比较好.但是直到今天晚上我发现,由于我的变成基础并不扎实,编程的造诣也并不深,所以在这短短几天之内根本不可能读完这本书.当然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倒是没问题,但是要大致读懂意思却是几乎不可能.所以只好写读后感写到第一二章. 第一章标题是编程的精义,讲的是如何用最朴素最大众最傻瓜的方法编写出一个程序.以“愚公移山”的故事贯穿全篇.愚公首先有用户需求,即被两座大山挡住了门.有具体的目标,也就是搬

《代码大全2》读后感czz

经老师推荐,买了一本<代码大全2>,花了近3个月的时间看完了,看完后觉得还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地方,而且每部分之后作者还推荐了不少经典书籍.所以,作个读书心得.全书的主题是软件构建,关于软件构建问题的方方面面均有涉及,共分7个部分,从软件构建前期准备,到语言层的一些问题,再到代码完善,系统考虑以及软件工艺等等.以下分别进行简单说明. 第一部分是打好基础,本部分主要是软件构建前期的工作,以及对一些基本概念的介绍,具体包括如何选择编程语言和构建实践方法,如何理解软件开发的过程.软件开发本质上说就是工程

咳咳,软工新手读《大道至简》读后感

<大道至简>读后感 本书是周爱民先生把这本<大道至简>表达为"阐述软件工程的思想核心",书中又分为八个章节,接下来我想把我对每个章节的认识分开来介绍. 在第一章节中,周爱民先生将编程归类为公式"程序等于算法加结构",同时周爱民先生也将编程认为是一件简单的劳动工作.一个程序无论多么复杂,都可以将其拆分为无数多个不同的结构,然后用算法把它们编织出来.这就想文中的例子,把愚公移山的工程拆分成多个顺序.分支和循环.文中的观点就是"算法是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