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如何做学问

节选自: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3/09/liang_shuming.html

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 有自己的想法。

提得出问题, 然后想要解决它, 这大概是做学问的起点吧。

第一层境界: 形成主见

用心想一个问题, 便会对这个问题有主见,形成自己的判断。

我们的主见也许是很浅薄的,但即使浅薄, 也终究是你自己的意见。

第二层境界:发现不能解释的事情

有主见,才有你自己;有自己,才有旁人,才会发觉前后左右都是与我意见不同的人。

面对各种问题,你自己说不出道理,不甘心随便跟着人家说,也不敢轻易自信,这时你就走上学问的正确道理了。

第三层境界:融会贯通

你看到与自己想法相同的,感到亲切;看到与自己想法不同的,感到隔膜。有不同,就非求解决不可;有隔膜,就非求了解不可。于是,古人今人所曾用过的心思,慢慢融汇到你自己。

你最初的一点主见,成为以后大学问的萌芽。从这点萌芽,你才可以吸收养料,才可以向上生枝发芽,向下入土生根。待得上边枝叶扶疏,下边根深蒂固,学问便成了。

这是读书唯一正确的方法,不然读书也没用处。会读书的人说话时,说他自己的话,不堆砌名词,不旁征博引;反之,引书越多的人越不会读书。

第四层境界:知不足

学问的进步,不单是见解有进步,还表现在你的心思头脑锻炼得精密了,心气态度锻炼得谦虚了。

遇见不同的意见思想,我总疑心他比我高明,疑心他必有我所未及的见闻,不然,他何以不和我作同样判断呢?

第五层境界:以简御繁

你见到的意见越多,专研得愈深,这时候零碎的知识,片段的见解都没有了;心里全是一贯的系统,整个的组织。如此,就可以算成功了。到了这时候,才能以简御繁,才可以学问多而不觉得多。

凡有系统的思想,在心里都很简单,仿佛只有一两句话。

第六层境界:运用自如

如果外面或里面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学问必是没到家。如果学问已经通了,就没有问题。

真学问的人,学问可以完全归自己运用。假学问的人,学问在他的手里完全不会用。

第七层境界:一览众山小

学问里面的甘苦都尝过了,再看旁人的见解主张,其中得失长短都能够看出来。这个浅薄,那个到家,这个是什么分数,那个是什么程度,都知道得很清楚;因为自己从前也是这样,一切深浅精粗的层次都曾经过。

第八层境界:通透

思精理熟之后,心里就没有一点不透的了。

时间: 2024-08-06 08:50:52

{转} 如何做学问的相关文章

[软件人生]关于厦门大学谢灵教授论文一事——谈做人和做学问

1.    前言前些日子看到厦门大学教授举报校长一事,并没有想到此事会和我有什么关系,所以,也没有仔细去看到底是谁在做这个事情,是什么样的关联.直到2014年7月9日晚上,突然新浪微博有人提到了我5月份的一篇博文,提到了那次发现的抄袭事件,我才发现:任何旧闻都是新闻,任何新闻都可能是身边事.下面我们就这个事件一步一步展开讨论.2.    抄袭还是造假这个事件从开始到现在已经将近一个月了,期间,谢博士添加了我的微信,并做了一些对话.2.1    认同文中有著作权属于我的文字  以上两张截图是谢博士

做学问的三个境界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他的名著<人间词话>中讲到以下一段话: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先生接着讲到:   “此等语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王国维先生是从古代几位大词人的词作中摘引出这几段名句来讲做学问的三境界.    原来的词意,很明显大多写人间儿女私情.然而王国维先

【转载】如果让我重做一次研究生&mdash;&mdash;王泛森 做学问一定要看的文章

这篇文章是老师发给我们看的,觉得很好,在木虫上没有看到过,所以发上来给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如果让我重做一次研究生--王泛森 王泛森,1958年10月25日,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本科(1980)和硕士(1983),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博士(1993).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中央研究院院士. 这是王泛森院士写的一篇文章,我觉得对即将读研的同学很有意义,就在此转发了!强烈建议读下! 这个题目我非常喜欢,因为这个题目,对大家多少都有实际的帮助.如果下次我必须再登台演讲,我觉得这个题目

怀疑与学问 作者:顾颉刚

「学者先要会疑.」 — —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 —张载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 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  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己亲自去观察.  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证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见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我们对於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

梁漱溟:学问的八层境界

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 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但又等于没有.因为大多数人的头脑杂乱无章,人云亦云,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他都点头称是,等于没有想法. 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学问,走上现在这条路,只是因为我喜欢提问题.大约从十四岁开始,总有问题占据在我的心里,从一个问题转入另一个问题,一直想如何解答,解答不完就欲罢不能,就一路走了下来. 提得出问题,然后想要解决它,这大概是做学问的起点吧. 以下分八层来说明我走的一条路: 第一层境界:形成主见 用心想一个问题,便会对这个问题有主见

热潮下的浮夸 让中国创业者丢了灵魂

谈到创业,脑海里总会出现一个车库,那里诞生过苹果.微软.Google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企业,车库里充满着兄弟情.青春气息,大家为了同样的目标而废寝忘食,吃泡面.睡地板,在一个个寒风凛冽的冬夜里冻得瑟瑟发抖,经常几个月都不洗澡,外表邋里邋遢的,但哥几个无不思维清晰.斗志旺盛,浑身上下都是情怀和理想,经过一个画面切换,几年以后,奋斗的兄弟有的成了上市企业CEO,有的作拥香车美女,大把的股票,有的依旧朴素,却在谈吐气质上大不相同,正如<中国合伙人>里的成冬青,土鳖中的极品. 正是这样的故事吸引着越来

【.net 深呼吸】限制执行代码的权限

前面好几篇文章,老周都跟大伙伴们聊了跟应用程序域有关的话题,干脆咱们一聊到底吧,做学问就应该这样,有恒心. App Domain的创建新应用程序域的方法中,有一个特殊的重载: public static AppDomain CreateDomain(string friendlyName, Evidence securityInfo, AppDomainSetup info, PermissionSet grantSet, params StrongName[] fullTrustAssembl

十一月之初

转眼间,一个多月已经过去了,对着电脑,敲着代码,时而想起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这也是大学期间比较喜欢的一本书.毫无疑问,三句经典的话至今流传,做学问如做IT,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人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美]莫提默 J. 艾德勒《如何阅读一本书》

我最近在阅读一本书,这本书的书名叫<如何阅读一本书>(商务出版社,2015),顾名思义. 作者认为,阅读是一件跟写书一样复杂的活动,而许多人并不会阅读. 看过后,你可能会有“我真没想象中那么会读” —— 的想法. 我摘录了本书第一篇的内容,共五章,分享给大家.下面是目录和文摘内容. —————————————————— 目录(第一篇:阅读的层次) 第一章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主动的阅读 | 阅读的目标:未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 | 阅读就是学习:指导型的学习,以及自我发现型的学习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