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学院辐射实验室加上美国与英国在雷达方面的努力,可视为孕育当代科技发展的摇篮,这段历程几乎是史无前例的。至少有两项诺贝尔奖——核磁共振与微波激射,可以直接追溯至战时的雷达研发工作。现今,每天有数千架商用飞机展翅升空,事实上,雷达持续追踪所有航空器。许多船舶上也装备了长程导航系统。这些设备实际上都直接源自辐射实验室,就连全球暴风观测系统与电视上的气象预报都是。
晶体管、数字计算机、计算机的阴极射线显示器及内存,都要归功于雷达的研发。微波电话与早期的电视网,也是由战时雷达的研发工作促成的。雷达技术也打开了电磁波谱的另一领域,对天文学造成极大的冲击(从光学观测时代进到电波观测时代)。
雷达的冲击还不仅如此,早期的粒子加速器也要归功于麻省理工辐射实验室。就连今日家庭中十分常见的微波炉,也得归功于雷达的研发;而这全是因为一九四~年秋,一只秘密的雷达发射机由英国被带往美国,才形成了这些省时装置的精髓。
在麻省理工学院(MIT)一间旧实验室里,曾经有一群至情至性的雷达先锋,他们在5年时间谱写了一则可歌可泣的惊世传奇。但是,由于各种错综复杂的历史因素,这段令人叹惋的豪情历史始终隐没在其他历史的光环之下。技术作家罗伯特·布德瑞在斯隆基金会“20世纪重大技术发明史写作计划”的赞助下,花费8年时间挖掘历史,出土埋存的历史真相,写成一部精彩著作《屋顶上的精英》(台湾译为《雷达英雄传》)。
二次大战进行到最后几周,一切已经胜券在握。一直隐身的研究雷达的“辐射实验室”准备向全世界公开真相和事迹,并且接受大众的掌声。公共关系部蓄势待发,《时代》周刊准备以雷达作为封面故事,介绍这个引领盟军接近胜利的关键技术。不过,就在1945年8月20日那期的截稿日接近时,两颗原子弹应声而落。很自然,原子弹把雷达轻松地挤下了封面。缔造原子弹的奥本海默和洛斯阿拉莫斯的英雄们成为杂志的主角。幸存下来的雷达的报道仅占了3页篇幅,连“辐射实验室”本身也仅用“一支由科学家组成的无名军队……”一笔带过。物理学家贝特说:“雷达当然是致胜关键……可惜的是,战争结束后,它的风采却被原子弹给遮蔽了。”就连制造原子弹的功臣也打抱不平:“原子弹只不过为战争划下了句号,真正赢得战争的却是雷达。”可是,这就是历史的命运!
加州理工学院人文学教授丹尼尔·凯夫乐斯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隐姓埋名的雷达英雄,事实上对盟军最后的胜利和对世界和平,贡献是最大的。现在,布德瑞的《屋顶上的精英》终于可告诉我们这个伟大而丰富的故事了。这本书写得很生动、令人赞叹,它太重要了。”《屋顶上的精英》一书深入技术内涵和历史深处,以人文的笔触,详细探究了这些精英们的智慧轨迹,描绘了其中的精彩逸事。当然是战争促成了这段传奇。1940年11月麻省理工的辐射实验室刚成立时,只有20位核心人物。到1945年8月1日,由于科研的需要,成员已经激增到3897人。其中30%是科学家和工程师,这些人中近500位拥有博士学位。就人数和研究者学历而言,辐射实验室遥遥领先于战时美国的其他科研机构,就连曼哈顿计划(原子弹研制计划)也瞠乎其后。在战争的巨大压力下,5年来科技人员对雷达的密集研究,取到了正常情况下可能要用20年才会有的成果,包括晶体理论、天线制造、无线电信号传播和微波电路。
雷达的发明不但是扭转二次大战战局的关键,也是当代科技发展的摇篮。在MIT这间简陋的实验室里,一群至情至性的科技精英,将科学天才的敬业、敏锐、骄傲和痴狂演绎到了极致。战争结束了,使命完成了,这批经过熔炉锤炼的精英就如“鸟兽散”,奔向工商学研等不同方向,这些头脑和技术就转移到民航雷达、微波炉、射电天文望远镜、激光、计算机、通信网络、半导体、宇宙飞船等的研发工作,促进了民用工业、天文物理、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开创了崭新的光电时代、网络通信时代和太空时代。随后掀起的计算机革命的先驱,如布什、杰伊·福雷斯特和道格·恩格尔巴特等,也来自雷达领域。因此,这段历程可谓史无前例。缔造电子工业和计算机工业的最核心的发明——晶体管,是由构成雷达接收器核心的固态半导体晶体发展而来……雷达的冲击还不仅如此,早期的粒子加速器也要归功于辐射实验室。
这个时刻也是《屋顶上的精英》这本书故事的开端。这本书的特点是以二战的进程构建了扣人心弦的时代背景,超越了技术发展本身,直接从“人”入手,展开了雷达研发前前后后的故事讲述。在占有丰富的资料之后,尽量以通俗化的文笔进行表达。“我很清楚,如果要写出确确凿凿的雷达史,探讨雷达对科技的全面冲击,那就不能用戏剧化和曲折的叙事文体来撰写。但我想述说的是人的故事,而不是钻研技术进展史;我想呈现出这些人所有的大胆举动,无论是多么愚蠢可笑,还是严肃认真,我也要阐述他们的想法与动机,恐惧与竞争。”但是,对于仅仅想获得故事的刺激性和新奇性的普通读者,阅读这本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书籍还是有一定挑战性的,但是对于关心科技管理、发展谋略尖端科技的人,一定会有深刻的启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辐射实验室的500位博士精英中,有一位中国女性,她就是中国最早的女物理学家之一、现今96岁高龄的清华大学教授王明贞。虽然书中并没有提到王明贞(该书只注意了那些核心人物),然而我们应该记住,在科学发展史上,在早期雷达研制的“精英”中,曾有这样一位中国女性。
为社会大众挖掘科技世界中精彩的未知领域,是布德瑞乐不疲此的工作。就如作者在《屋顶上的精英》一书序中所言:“本书也许无法真正呈现全貌,然而我希望借着寻求‘人’在其中的重要性,来阐述更为重要的事实,那就是:从重要科技中迸发出来的‘创新’与‘发现’的精神,以及大家所信仰的,并由此改变现代世界面貌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