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java MulticastSocket中的joinGroup(SocketAddress mcastAddr,NetworkInterface netif)

今天复习了一下java网络编程这方面(其实是之前没有学好),之前在linux下用c来做过一些例子,不过不好久没有用也就忘得一干二净了。不知道c/c++的东西不太好记,还是当初没好好学。

关于组播这方面,其实别的问题没有,《JAVA网络编程》这本书说得很明白了,但遇到其中一个很令人费解的api,如下:

java MulticastSocket中的joinGroup(SocketAddress mcastAddr,NetworkInterface netif)

第一个参数为什么是SocketAddress而不是InetAddress啊,SocketAddress中的端口号有毛用啊?很可惜,API上并没有说明为什么是SocketAddress,于是乎只好自动动手做实验了。

import java.util.*;
import java.io.*;
import java.net.*;

public class Serv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InetAddress group=InetAddress.getByName("224.2.2.2");
		MulticastSocket ms=new MulticastSocket(8989);
		ms.joinGroup(new InetSocketAddress(group,1000),NetworkInterface.getByName("172.31.164.11"));

		byte[] buffer=new byte[8192];
		DatagramPacket dp=new DatagramPacket(buffer,buffer.length);

		while(true){
			ms.receive(dp);
			byte[] data=dp.getData();
			String line=new String(data,dp.getOffset(),dp.getLength());
			System.out.println(line);
			dp.setLength(buffer.length);
		}
	}
}

客户端的代码没有给出(太简单了)。如果按上面运行的话,Server只能接收到8989端口上的组播数据,而不能接收发送到1000端口上的组播数据。

用netstat -ano | findstr也没有发现有1000号的端口在监听。

SO.....joinGroup(SocketAddress mcastAddr,NetworkInterface netif)中的SocketAddress只是用到了InetAddress部分。

时间: 2024-10-09 12:58:59

关于java MulticastSocket中的joinGroup(SocketAddress mcastAddr,NetworkInterface netif)的相关文章

java注解中的元注解

一:java注解中的元注解 四个元注解分别是:@Target,@Retention,@Documented,@Inherited , 再次强调下元注解是java API提供,是专门用来定义注解的注解,其作用分别如下: @Target 表示该注解用于什么地方,可能的值在枚举类 ElemenetType 中,包括: ElemenetType.CONSTRUCTOR----------------------------构造器声明 ElemenetType.FIELD ----------------

Java NIO中的缓冲区Buffer(一)缓冲区基础

什么是缓冲区(Buffer) 定义 简单地说就是一块存储区域,哈哈哈,可能太简单了,或者可以换种说法,从代码的角度来讲(可以查看JDK中Buffer.ByteBuffer.DoubleBuffer等的源码),Buffer类内部其实就是一个基本数据类型的数组,以及对这个缓冲数组的各种操作: 常见的缓冲区如ByteBuffer.IntBuffer.DoubleBuffer...内部对应的数组依次是byte.int.double... 与通道的关系 在Java NIO中,缓冲区主要是跟通道(Chann

Java开发中的23种设计模式详解(转)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s) --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是一套被反复使用.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编目的.代码设计经验的总结.使用设计模式是为了可重用代码.让代码更容易被他人理解.保证代码可靠性. 毫无疑问,设计模式于己于他人于系统都是多赢的,设计模式使代码编制真正工程化,设计模式是软件工程的基石,如同大厦的一块块砖石一样.项目中合理的运用设计模式可以完美的解决很多问题,每种模式在现在中都有相应的原理来与之对应,每一个模式描述了一个在我们周

JAVA面试中问及HIBERNATE与 MYBATIS的对比,在这里做一下总结(转)

hibernate以及mybatis都有过学习,在java面试中也被提及问道过,在项目实践中也应用过,现在对hibernate和mybatis做一下对比,便于大家更好的理解和学习,使自己在做项目中更加得心应手. 第一方面:开发速度的对比 就开发速度而言,Hibernate的真正掌握要比Mybatis来得难些.Mybatis框架相对简单很容易上手,但也相对简陋些.个人觉得要用好Mybatis还是首先要先理解好Hibernate. 比起两者的开发速度,不仅仅要考虑到两者的特性及性能,更要根据项目需求

java开发中的那些事(5)--------一点经历,败给2分钟的2个小时

特意记下这个经历,这个让我感慨万千又斗志昂扬的一次经历,这是经验,也是生活. 故事的始末是这样的,先给大家上几句代码,现在身在家中,只能凭记忆敲打几行,大致意思倒不会错: {field:'code',align:'center'} {field:'btfid',align:'center',hidden:'true', formatter:function(value,row,rowIndex){ return "<a href="javascript:void(0)"

Java泛型中的PECS原则

今天在写代码的时候使用到了这样一个方法签名: public void foo(Map<String, String> map); 在写这个参数的时候正好在想一些关于泛型的东西,于是: public void foo(Map<? extends String, ? extends String> map); 这两种写法有什么区别呢?记得以前和同学讨论过这个问题,但后来没有记下来,渐渐又淡忘了.今天又去翻了好多资料,总算找到一些可以参考的,赶紧记在这里方便以后温故知新啦.好了,言归正传

【Java学习笔记之二十二】解析接口在Java继承中的用法及实例分析

一.定义 Java接口(Interface),是一系列方法的声明,是一些方法特征的集合,一个接口只有方法的特征没有方法的实现,因此这些方法可以在不同的地方被不同的类实现,而这些实现可以具有不同的行为(功能). 接口定义的一般形式为: [访问控制符]interface <接口名> { 类型标识符final 符号常量名n = 常数: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参数列表]); … } 二.接口的特点 1.Java接口中的成员变量默认都是public,static,final类型的(都可省略),必须被显

java开发中使用的工厂设计模式

package gongchangdemo; /* * 在java开发中使用较多的一种设计模式:工厂模式:就是一个过渡端 * 通过过度端来取得接口的实例化对象,这个过渡端就称为工厂factory * 这个模式主要是为了解决修改子类,必须要修改main方法,而main方法主要是客户端,客户端 * 经常变来变去不太好,就引进:工厂模式 */ public class gongchang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getinsta

0. Java开发中的23种设计模式详解(转)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s) ——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是一套被反复使用.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编目的.代码设计经验的总结.使用设计模式是为了可重用代码.让代码更容易被他人理解.保证代码可靠性. 毫无疑问,设计模式于己于他人于系统都是多赢的,设计模式使代码编制真正工程化,设计模式是软件工程的基石,如同大厦的一块块砖石一样.项目中合理的运用设计模式可以完美的解决很多问题,每种模式在现在中都有相应的原理来与之对应,每一个模式描述了一个在我们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