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RGB色转为灰度色算法

一、基础 
  对于彩色转灰度,有一个很著名的心理学公式:

Gray = R*0.299 + G*0.587 + B*0.114

二、整数算法

  而实际应用时,希望避免低速的浮点运算,所以需要整数算法。
  注意到系数都是3位精度的没有,我们可以将它们缩放1000倍来实现整数运算算法:

Gray = (R*299 + G*587 + B*114 + 500) / 1000

  RGB一般是8位精度,现在缩放1000倍,所以上面的运算是32位整型的运算。注意后面那个除法是整数除法,所以需要加上500来实现四舍五入。
  就是由于该算法需要32位运算,所以该公式的另一个变种很流行:

Gray = (R*30 + G*59 + B*11 + 50) / 100

  但是,虽说上一个公式是32位整数运算,但是根据80x86体系的整数乘除指令的特点,是可以用16位整数乘除指令来运算的。而且现在32位早普及了(AMD64都出来了),所以推荐使用上一个公式。

三、整数移位算法

  上面的整数算法已经很快了,但是有一点仍制约速度,就是最后的那个除法。移位比除法快多了,所以可以将系数缩放成 2的整数幂。
  习惯上使用16位精度,2的16次幂是65536,所以这样计算系数:

0.299 * 65536 = 19595.264 ≈ 19595
                          0.587 * 65536 + (0.264) = 38469.632 + 0.264 = 38469.896 ≈ 38469
                          0.114 * 65536 + (0.896) =   7471.104 + 0.896 = 7472

  可能很多人看见了,我所使用的舍入方式不是四舍五入。四舍五入会有较大的误差,应该将以前的计算结果的误差一起计算进去,舍入方式是去尾法:

  写成表达式是:

Gray = (R*19595 + G*38469 + B*7472) >> 16

  2至20位精度的系数:

Gray = (R*1 + G*2 + B*1) >> 2
                          Gray = (R*2 + G*5 + B*1) >> 3
                          Gray = (R*4 + G*10 + B*2) >> 4
                          Gray = (R*9 + G*19 + B*4) >> 5
                          Gray = (R*19 + G*37 + B*8) >> 6
                          Gray = (R*38 + G*75 + B*15) >> 7
                          Gray = (R*76 + G*150 + B*30) >> 8
                          Gray = (R*153 + G*300 + B*59) >> 9
                          Gray = (R*306 + G*601 + B*117) >> 10
                          Gray = (R*612 + G*1202 + B*234) >> 11
                          Gray = (R*1224 + G*2405 + B*467) >> 12
                          Gray = (R*2449 + G*4809 + B*934) >> 13
                          Gray = (R*4898 + G*9618 + B*1868) >> 14
                          Gray = (R*9797 + G*19235 + B*3736) >> 15
                          Gray = (R*19595 + G*38469 + B*7472) >> 16
                          Gray = (R*39190 + G*76939 + B*14943) >> 17
                          Gray = (R*78381 + G*153878 + B*29885) >> 18
                          Gray = (R*156762 + G*307757 + B*59769) >> 19
                          Gray = (R*313524 + G*615514 + B*119538) >> 20

  仔细观察上面的表格,这些精度实际上是一样的:3与4、7与8、10与11、13与14、19与20
  所以16位运算下最好的计算公式是使用7位精度,比先前那个系数缩放100倍的精度高,而且速度快:

Gray = (R*38 + G*75 + B*15) >> 7

  其实最有意思的还是那个2位精度的,完全可以移位优化:

Gray = (R + (WORD)G<<1 + B) >> 2

========================

在计算机中使用最多的 RGB 彩色空间,分别对应红、绿、蓝三种颜色;通过调配三个分量的比例来组成各种颜色。一般可以使用 1 、 2 、 4 、 8 、 16 、 24 、 32 位来存储这三颜色,不过现在一个分量最大是用 8 位来表示,最大值是 255 ,对于 32 位的颜色,高 8 位是用来表示通明度的。彩色图一般指 16 位以上的图。灰度图有一个特殊之处就是组成颜色的三个分量相等;而一般灰度图是 8 位以下。

在彩色电视机系统中,通常使用一种叫 YUV 的色彩空间,其中 Y 表示亮度信号;也就是这个 YUV 空间解决了彩色电视机和黑白电视机的兼容问题。

对于人眼来说,亮度信号是最敏感的,如果将彩色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仅仅需要转换保存亮度信号就可以。

从 RGB 到 YUV 空间的 Y 转换公式为:

Y = 0.299R+0.587G+0.114B

在 WINDOWS 中,表示 16 位以上的图和以下的图有点不同; 16 位以下的图使用一个调色板来表示选择具体的颜色,调色板的每个单元是 4 个字节,其中一个透明度;而具体的像素值存储的是索引,分别是 1 、 2 、 4 、 8 位。 16 位以上的图直接使用像素表示颜色。

=================================================
那么如何将彩色图转换为灰度图呢?

灰度图中有调色板,首先需要确定调色板的具体颜色取值。我们前面提到了,灰度图的三个分量相等。

当转换为 8 位的时候,调色板中有 256 个颜色,每个正好从 0 到 255 个,三个分量都相等。

当转换为 4 位的时候,调色板中 16 个颜色,等间隔平分 255 个颜色值,三个分量都相等。

当转换为 2 位的时候,调色板中 4 个颜色,等间隔平分 255 个颜色,三个分量相等。

当转换为 1 位的时候,调色板中两个颜色,是 0 和 255 ,表示黑和白。

将彩色转换为灰度时候,按照公式计算出对应的值,该值实际上是亮度的级别;亮度从 0 到 255 ;由于不同的位有不同的亮度级别,所以 Y 的具体取值如下:

Y = Y/ (1<<(8- 转换的位数 ));

最后一点需要注意,得到 Y 值存放方式是不同的;分别用对应的位数来存储对应的 Y 值。

//----------------------------------------------------------// RGB565 转 8位灰度图//----------------------------------------------------------TUint8 gm_red,gm_green,gm_blue;TInt16 *des_ptr;TInt16 *pt;pt = (TInt16 *)p8; //RGB565流

for(TInt j=0;j<h;j++){for(TInt i = w;i>0;i--){gm_red = ((*(TInt16 *)pt) & 0xF800) >> 8;gm_green = ((*(TInt16 *)pt) & 0x07E0) >> 3; gm_blue = ((*(TInt16 *)pt) & 0x001F) << 3; p[0] = ( TUint8 )((gm_red*77+gm_green*150+gm_blue*29+128)/256);p++;pt++;}}p = qt; //灰度图指针
时间: 2024-10-30 22:01:25

从RGB色转为灰度色算法的相关文章

从RGB色转为灰度色算法(转)

从RGB色转为灰度色算法(转) http://www.cnblogs.com/carekee/articles/3629964.html 一.基础  对于彩色转灰度,有一个很著名的心理学公式: Gray = R*0.299 + G*0.587 + B*0.114 二.整数算法 而实际应用时,希望避免低速的浮点运算,所以需要整数算法. 注意到系数都是3位精度的没有,我们可以将它们缩放1000倍来实现整数运算算法: Gray = (R*299 + G*587 + B*114 + 500) / 100

【转】从RGB色转为灰度色算法

----本文摘自作者ZYL910的博客 一.基础  对于彩色转灰度,有一个很著名的心理学公式: Gray = R*0.299 + G*0.587 + B*0.114 二.整数算法 而实际应用时,希望避免低速的浮点运算,所以需要整数算法. 注意到系数都是3位精度的没有,我们可以将它们缩放1000倍来实现整数运算算法: Gray = (R*299 + G*587 + B*114 + 500) / 1000 RGB一般是8位精度,现在缩放1000倍,所以上面的运算是32位整型的运算.注意后面那个除法是

RGB图像转为灰度图

最后结论: Grey = (R*38 + G*75 + B*15)>> 7 代码 #include <cv.h> #include <highgui.h> using namespace cv; int main(){ Mat src= imread("C:\\Users\\Poplar\\Pictures\\ff.jpg"); Matgrey(src.rows, src.cols, CV_8UC1, Scalar(0)); for (inty =

QImage Color Convert to Gray 转为灰度图

在Qt中,我们有时需要把QImage类的彩色图片转为灰度图,一开始我想的是用QImage的成员函数convertToFormat(),但是试了好多参数,返现转化的图片都有问题,不是我们想要的灰度图,如果谁用成员函数成功转化成了灰度图,请在评论区将您的方法写下,让博主学习一下.那么还有一种笨办法,就是手动将R,G,B的值平均一下,然后用平均值更新每一个像素值,也能得到灰度图.参见代码如下: // image is the input color image, img is output grey

基于FPGA的RGB图像转灰度图像算法实现

一.前言 最近学习牟新刚编著<基于FPGA的数字图像处理原理及应用>的第六章直方图操作,由于需要将捕获的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因此在之前代码的基础上加入了RGB图像转灰度图像的算法实现. 2020-02-29 10:38:40 二.RGB图像转灰度图像算法原理 将彩色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的方法有两种,一个是令RGB三个分量的数值相等.输出后便可以得到灰度图像,另一种是转换为YCbCr格式,将Y分量提取出来,YCbCr格式中的Y分量表示的是图 像的亮度和浓度,所以只输出Y分量,得到图像就是灰度图像.

对RGB图像进行灰度化(方法 + 代码)

对RGB图像进行灰度化,通俗点说就是对图像的RGB三个分量进行加权平均得到最终的灰度值.最常见的加权方法如下: 1)Gray=B:Gray=G:Gray=R 2)Gray=max(B+G+R) 3)Gray=(B+G+R)/3 4)Gray= 0.072169B+ 0.715160G+ 0.212671R 5)Gray= 0.11B+ 0.59G+ 0.3R 第一种为分量法,即用RGB三个分量的某一个分量作为该点的灰度值 第二种方法为最大值法,将彩色图像中的三分量亮度的最大值作为灰度图的灰度值

C#彩色图片灰度化算法实例

本文实例讲述了C#彩色图片灰度化实现方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方法如下: 主要功能代码如下: 代码如下: public static Bitmap MakeGrayscale(Bitmap original) { //create a blank bitmap the same size as original Bitmap newBitmap = new Bitmap(original.Width, original.Height); //get a graphics object fr

WP8图片处理(反色,灰度,柔化)

今天在做图片处理的时候没找到有多少关于wp8的图片处理,wp8.1的话因为API和window的一样了,处理按window来简单好多,而且也到处都是,所以就找了些资料,自己加了两个处理效果 1.灰度处理: 也就是将彩色变黑白效果,他的原理是:对每个像素点的RGB进行平均处理.下面我是使用了加权平均去算的 /// <summary> /// 灰度处理 /// </summary> private void GrayScale() { WriteableBitmap wb = new

通过RGB灯输出七色

本文由博主原创,如有不对之处请指明,转载请说明出处. 参考博客:http://www.cnblogs.com/jikexianfeng/p/6243654.html 参考网站:http://wiki.geek-workshop.com/doku.php?id=arduino:arduino_language_reference 参考文档:http://wiring.org.co/reference/ 参考网页:http://www.cnblogs.com/jikexianfeng/p/6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