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块的时候习个人习惯于自顶向下。发现越往下模块越多,这时候习惯用接口类型的容器把不同实现类放到容器中,再根据情况调用接口。看上去好像是用观察者模式来调用实现模块重写的接口函数。
一但有了OOP的思想就一发不可收拾。“幻想”着完美的架构,清晰UML,可往往变成了一大堆存放抽象业务类的容器,一大堆数据接口容器,然后在某个时刻发挥下“多态”的特性。结果是从数据源头到抽象业务类到具体实现的业务类到接口到接口实现类。看上去似乎是将OOP的封装、继承、多态用到了机制。画了UML看后惨不忍睹。其实有时候几个函数能实现的功能,干嘛搞一堆抽象类,接口类,实现类出来了? 为了拓展?为了适应以后需要? 可往往是一直都不会有扩展,一直都没有变化。等到真的又的大变化要重构的时候可能框架又变了。
时间: 2024-10-13 05:2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