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laz(1)- 基础篇:隐式转换解析策略-Implicit resolution

在正式进入scalaz讨论前我们需要理顺一些基础的scalaz结构组成概念和技巧。scalaz是由即兴多态(ad-hoc polymorphism)类型(typeclass)组成。scalaz typeclass在scala中的应用有赖于scala compiler的一项特别功能:隐式转换(implicit conversion),使程序表述更精简。由于隐式转换是一项compiler功能,在程序编译(compile)的时候是由compiler来进行类型转换代码的产生和替代的。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作用域(scope)和绑定(binding)。这两样都是在编译程序时compiler需要解决的问题。所谓作用域解析(scope resolution)就是要确定一个绑定在一个作用域里是可视的,否则程序无法通过编译。

作用域就是一个绑定在一个程序范围内的可视型。作用域可以是某个类的内部或者是某个方法或函数的内部,基本上用{}就可以创造一个新的作用域了。在scala作用域可以是多层的,一个域可以存在于另一个作用域内。外部域的绑定在内部域内是可视的,反之则不然:

1 class Foo(x: Int) {
2   def temp = {
3     val y = x + 1  //x是本地域外的一个绑定
4   }
5 }

在以上的例子里x在temp{}内是可视的。一个作用域内的绑定可以屏蔽(shadow)外域定义的绑定:

1 class Foo(x: Int) {
2   def temp = {
3     val x = 0      //本地域绑定。屏蔽了外域的x
4     val y = x + 1  //y=1,x是本地域的一个绑定
5   }
6 }

绑定屏蔽是分优先次序如下:

1、本地声明、定义或者透过继承又或者在同一源代码文件内的package定义的绑定最优先

2、明式申明的import如:import obj.Foo 所定义的绑定次优先

3、通配符式的import如:import obj._ 所定义的绑定再次之

4、同一package但处于不同源代码文件内的绑定最次优先

我们用个例子来示范scope binding的优先顺序:

 1 package test;
 2
 3 // This object contains the bindings/scope tests
 4 object Test {
 5
 6   def main(arg : Array[String]) : Unit = {
 7     testSamePackage()
 8     testWildcardImport()
 9     testExplicitImport()
10     testInlineDefinition()
11   }
12
13   // This looks for a binding ‘x‘ within the same package (test) as this scope.
14   def testSamePackage() {
15      println(x)  // 在另外文件的test package. prints: Externally bound x object in package test
16   }
17
18   // This defines a new scope with an ‘x‘ binding that we can import with a wildcard.
19   object Wildcard {
20     def x = "Wildcard Import x"
21   }
22
23   // This function will print the value in the binding ‘x‘ after importing from the Wildcard object
24   // using a wildcard import.
25   def testWildcardImport() {
26     import Wildcard._
27     println(x)  // prints: Wildcard Import x
28   }
29
30   // This defines another binding of ‘x‘ that we can import explicitly.
31   object Explicit {
32     def x = "Explicit Import x"
33   }
34
35   def testExplicitImport() {
36     import Explicit.x
37     import Wildcard._
38     println(x)  // .x优先于._  prints: Explicit Import x
39   }
40
41   // This defines an inline binding for x.  Note that with all the imports, there are no ambiguous naming conflicts.
42   def testInlineDefinition() {
43     val x = "Inline definition x" //即使写在最前,本地binding x还是最优先
44     import Explicit.x
45     import Wildcard._
46     println(x)  // prints:  Inline definition x
47   }
48 }

scala compiler 在编译程序时会根据情况自动进行隐式转换,即代码替代。在两种情况下scala会进行隐形转换:

1、在期待一个类型的地方发现了另外一个类型:

 1 package learn.scalaz
 2 object ab {
 3  class A
 4  class B
 5  implicit def bToA(x: B): A = new A
 6 }
 7 object testApp extends App {
 8   import ab._
 9   val a: A = new B  //需要进行B => A的隐式转换
10 }

在这里由于A类和B类没有任何继承关系,应该无法通过编译,但scala compiler会首先尝试搜寻B=>A的隐式转换实例,当找到bToA函数时compiler会把new B替代成bToA(new B),如此这般才能通过编译。

2、当一个类型并不支持某个方法时:

 1 package learn.scalaz
 2 object ab {
 3  class A {
 4    def printA = println("I am A")
 5  }
 6  class B
 7  implicit def bToA(x: B): A = new A
 8 }
 9 object testApp extends App {
10   import ab._
11   (new B).printA   //需要进行B => A的隐式转换
12 }

scala compiler 在隐式转换中的隐式解析(implicit resolution)会用以下的策略来查找标示为implicit的实例:

1、能用作用域解析的不带前缀的隐式绑定即:如Bar,而Foo.Bar则不符合要求

这个在以上的例子里已经示范证明了。

2、如果以上方式无法解析隐式转换的话compiler会搜寻目标类型的隐式作用域(implicit scope)内任何对象中的隐式转换。一个类型的隐式作用域(implicit scope)包括了涉及这个类型的所有伴生模块(companion module)内定义的隐式转换。例如:

def foo(implicit p: Foo),这个方法的参数必须是Foo类型。如果compiler无法进行作用域解析的话就必须搜寻隐式作用域内的匹配隐式转换。比如Foo的伴生对象(companion object),如下:

 1 object demo {
 2  object Container {
 3    trait Foo
 4    object Foo {
 5          implicit def x = new Foo {
 6             override def toString = "implicit x"
 7         }
 8    }
 9  }
10  import Container._
11  def foo(implicit p: Foo) = println(p)            //> foo: (implicit p: scalaz.learn.ex1.Container.Foo)Unit
12  foo                                              //> implicit x

compiler在object Foo内找到了匹配的隐式转换,程序通过了编译。

由于compiler会首先进行作用域解析,失败后才搜寻隐式转换作用域,所以我们可以把一些默认隐式转换放到隐式作用域里。然后其它编程人员可以通过import来覆载(override)使用他们自己的隐式转换。

综合以上所述:一个类型T的隐式作用域就是组成这个类型的所有类的伴生对象(companion object)。也就是说,T的形成有可能涉及到一组类型。在进行隐式转换解析过程中,compiler会搜寻这些类型的伴生对象。类型T的组成部分如下:

1、所有类型T的父类:

 1 object demo {
 2  object Container {
 3    trait A
 4    trait B
 5    class T extends A with B
 6    object A {
 7     implicit def x = new T {
 8             override def toString = "implicit x"
 9         }
10    }
11  }
12  import Container._
13  def foo(implicit p: T) = println(p)            //> foo: (implicit p: scalaz.learn.demo.Container.Foo)Unit
14  foo                                              //> implicit x

类型T由A,B组成。compiler从A的伴生对象中解析到隐式转换。

2、如果T是参数化类型,那么所有类型参数的组成类型及包嵌类的组成类型的伴生对象都在隐式转换解析域中。如在解析List[String]中,所有List和String的伴生对象都在解析域中:

 1 object demo {
 2  object Container {
 3    trait A
 4    trait B
 5    class T[A]
 6    object A {
 7     implicit def x = new T[A] {
 8             override def toString = "implicit x"
 9         }
10    }
11  }
12  import Container._
13  def foo(implicit p: T[A]) = println(p)           //> foo: (implicit p: scalaz.learn.demo.Container.T[scalaz.learn.demo.Container.
14                                                   //| A])Unit
15  foo                                              //> implicit x

A是T[A]的类型参数。compiler从A的伴生对象中解析到隐式转换。

3、如果T是个单例对象(singleton object),那么T的包嵌对象(container object)就是解析域:

 1 object demo {
 2  object Container {
 3    object T {
 4      def x = "singleton object T"
 5    }
 6    implicit def x =  T
 7  }
 8  import Container._
 9  def foo(implicit p: T.type) = println(p.x)       //> foo: (implicit p: scalaz.learn.demo.Container.T.type)Unit
10  foo                                              //> singleton object T

单例对象T定义于包嵌对象Container内。compiler从Container中解析到隐式转换。

这是一篇隐式转换解析原理的讨论,不会对scala有关隐式转换语法和调用做任何解说,希望读者体谅。

时间: 2024-10-10 16:40:44

Scalaz(1)- 基础篇:隐式转换解析策略-Implicit resolution的相关文章

javascript隐式转换详解

Javascript是web前端开发的必学技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就是javascript的基础知识隐式转换,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 转换成布尔类型假 undefined->falSe null->falSe 数值型0或0.0或NaN->falSe 字符串长度为0->falSe 其它对象->true <html> <head> <meat charSet=”utf-8”> <title></title> <

Scala入门到精通——第十八节 隐式转换与隐式参数(一)

本节主要内容 隐式转换简介 隐式转换函数 隐式转换规则 隐式参数 1. 隐式转换简介 在scala语言当中,隐式转换是一项强大的程序语言功能,它不仅能够简化程序设计,也能够使程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要想更进一步地掌握scala语言,了解其隐式转换的作用与原理是很有必要的,否则很难得以应手地处理日常开发中的问题. 在scala语言中,隐式转换是无处不在的,只不过scala语言为我们隐藏了相应的细节,例如scala中的类继承层次结构中: 它们存在固有的隐式转换,不需要人工进行干预,例如Float在必要

Java基础——隐式转换vs强制转换

在定义变量时,有许多要注意的问题,一不小心就会出现损失精度或者不兼容类型等问题. 例如: 1.定义长整型数据时,必须加后缀l或L long l =123456789012345L 2.定义单精度类型时(7-8位有效数字),必须加后缀 f 或 F float f = 12.5F 3. boolean类型不可以转换为其它的数据类型. 这其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数据类型的转换问题,最为常见的要属隐式转换和强制转换了,我们来分析一下. 隐式转换 特征: 从小到大,可以隐式转换,数据类型将自动提升. byte

【C++自我精讲】基础系列五 隐式转换和显示转换

0 前言 1)C++的类型转换分为两种,一种为隐式转换,另一种为显式转换. 2)C++中应该尽量不要使用转换,尽量使用显式转换来代替隐式转换. 1 隐式转换 定义:隐式转换是系统跟据程序的需要而自动转换的. 1)C++类型(char,int,float,long,double等)的隐式转换: 算术表达式隐式转换顺序为: 1.char - int - long - double 2.float - double //1)算术表达式 int m = 10; double n = m;//n = 10

第五篇:你“ 看不见 ” 的隐式转换

前言 对于隐式转换,想必你已经了解了算数转换中的“ 向上对齐 ”的概念:了解了赋值隐式转换的规律( 右值类型转换为左值类型 ).但C++中的隐式转换远不止这些,本文就将告诉你一些容易被忽略,但事实上发生了的隐式转换. 数组转换为指针 在许多情况下,数组都隐式转换为了指针.取数组元素的过程就是根据首元素和元素序号以及元素大小到指定位置取值:数组作为函数参数传递给函数的过程中也转换成了指向首元素的指针.当然,在一些其他的场合,隐式转换未必发生,比如sizeof( 数组 )就不会隐式转换为sizeof

C#隐式转换和显示转换举例--C#基础

高精度的数据类型转换为低精度的数据类型是显示转换,低精度的转换为高精度的是隐式转换. 温馨提示:不能说强制类型转换是从低精度到高精度. int a=666;float b=(float)a: 由a到b的转换是低精度到高精度的转换,为隐式转换,但是也加了强制转换(float),当然不加也是对的. 1.隐式转换示例: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Linq; using System.Text; using

Scala隐式转换

概述 简单说,隐式转换就是:当Scala编译器进行类型匹配时,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候选,那么隐式转化提供了另外一种途径来告诉编译器如何将当前的类型转换成预期类型.本文原文出处: http://blog.csdn.net/bluishglc/article/details/50866314 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否则将委托CSDN官方维护权益! 隐式转换有四种常见的使用场景: 将某一类型转换成预期类型 类型增强与扩展 模拟新的语法 类型类 语法 隐式转换有新旧两种定义方法,旧的定义方法指是的"impli

转载:深入理解Scala的隐式转换系统

摘要: 通过隐式转换,程序员可以在编写Scala程序时故意漏掉一些信息,让编译器去尝试在编译期间自动推导出这些信息来,这种特性可以极大的减少代码量,忽略那些冗长,过于细节的代码. 使用方式: 1.将方法或变量标记为implicit 2.将方法的参数列表标记为implicit 3.将类标记为implicit Scala支持两种形式的隐式转换: 隐式值:用于给方法提供参数 隐式视图:用于类型间转换或使针对某类型的方法能调用成功 隐式值: 例1:声明person方法.其参数为name,类型String

JS笔记(二):隐式转换

最近刚开始复习JS的基础知识,看到隐式转换这一块,发现它的规则很多,红宝书上列出的框框又有些冗杂,所以这里我借一个式子总结一下其中的规律以及一些有趣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