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聊一聊价格与市场。
之前我们说物品的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所决定的,这只是前半句。后半句是,物品的价格决定了生产物品的成本。之前我一直是认为成本决定价格,进一步,售价影响供给和需求。应该是这个顺序才对呀,但是书里告诉我们这个是会计课里教的。而经济学的逻辑恰恰相反。
是供求关系首先确定了成交价,而成交价转而确定了如何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以及为此所付出的成本。所以并不是我们认为的,生产要素的成本汇总,再加上所谓的合理利润称为最终的价格。
所以对于商人来说,商人肯定把商品能卖多高的价钱就以最高的价钱卖出,然后回过头来看收入是否超过成本。如果超过,那就盈利;如果不足,那就亏损。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合理利润率”,赚钱的时候你可以赚的盆满钵满。更不存在“合理亏损率”,亏得时候可以血本无归,倾家荡产。这才是真实世界的写照。和我原来所认知的因果链条恰恰相反。
书中继续说“与卖家竞争的,是其他的卖家。与买家竞争的,是其他的买家。卖家从来不和买家竞争。”卖家只把市场的价格如实的汇报给买家。仅此而已。有点听不懂了是吧,举例说明。
我们经常听到出租车司机抱怨。说公司老板心太黑,份子钱收的太高。遇到困难时候了也不给我们减一些份子钱。我们都是被出租车公司压迫、剥削的。其实司机同学怪错人了。在这个问题上,司机并不是和公司竞争。公司既然敢一直收这么高的份子钱,原因很简单,你不干别人会来干。其实就是司机在和司机竞争。
同样的道理,有的老板说自己的某某员工忘恩负义,我对他这么好,他居然还跳槽。这位老板也是搞错了,这并不是你和员工的恩怨。卖家和买家之间并不竞争。你的员工跳槽的原因是你在和隔壁公司老板竞争的时候输了。如果你工资给的足够高,福利足够好,营造的工作上升空间足够优秀,人家怎么会跳槽呢?说白了就是你给的价钱不够。
在经济学上有这么一句话,说经济学家不分学派只分好坏。因为坏的经济学家总是迷信“世界上有免费的午餐”。
学习经济学的后果,就是时刻都清楚的意识到,万事万物的真实价格一概不是某人或者某机构可以随意制定的。有人认为,政府不仅有义务,而且有能力制定价格,所以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政府应该提供免费交通、提供免费教育、提供免费医疗。我们学习了经济学之后就会反问两个问题。为什么应该?和是否可行?
首先是为什么应该,既然人人都有权免费获得某些福利,那么谁有义务免费提供服务呢?美国前总统胡佛,在参选的时候曾经提出实现“顿顿有鸡,户户有车”的竞选口号。说到胡佛他真是最倒霉的美国总统。一上任就赶上了美国大萧条。整个任期都在疲于奔命的应对整个美国糟糕的经济。虽然大萧条的发生和他本人没有任何的关系。并且后者罗斯福总统应对美国大萧条所实施的新政,本质上也不比胡佛的应对策略高明多少。但是胡佛还是被评为了史上最差的美国总统,也是位可怜的同学。那么胡佛当时提出要实现“顿顿有鸡,户户有车”。愿望极好,无人反对。问题是:由谁来负责养鸡?又由谁来负责造车?如果有人有权低价或者免费得到,那就是说必须有人低价或者免费提供。他们是谁?
第二个是否可行的问题。政府一旦提供低价车票,便出现了黄牛党。一旦提供低价医疗,便有人收受红包;一旦打压学费,就出现乱收费现象;这些全部都是价格受到人为的扭曲之后,被竞争规律“逼”出来的现象。作为经济学人作者说,这些全部都是必然现象,是不能通过舆论、曝光、道德谴责或行政规定就能消除的现象。
所以啊,当我们在网上对着政府高喊要求高收入、高福利、要求看病不花钱、养老不花钱的时候。当我们认为政府还远远不够关注民生,不作为,觉得只要政府一纸红头文件就可以进一步建成一个福利社会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就等于是相信了天下有免费的午餐了呢?
我们再来说说“炒家”,什么炒房、炒煤、炒兰花、炒生姜等等的我们经常说的投机者。在大家眼里,这些炒家就是投机倒把份子。他们自己并不从事具体的生产劳动,只是看准不同时机,靠买入和卖出货物,赚取其中的差价。这些人简直就是不劳而获、操纵价格、扰乱秩序,因而十分可恶!
但是本书却所见不同。过去我们都习惯的认为,只有通过生产创造财富,才是对社会的贡献。这个是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观念。使得我们都忽视了“炒家”们对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每当危机来临,炒家就成了替罪羊,加深了人们对于炒家的憎恨。
现代经济学指出啊,我们是没有办法正确的区分谁是投机倒把的炒家,而谁是诚实忠厚的投资者。带着天使光环的投资者和带着魔鬼烙印的炒家,他们二者的行为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并且,投机倒把的行为,在经济生活中起着采集、甄别和传递信息的作用,并不是不劳而获、可有可无的环节。
在面对稀缺,面对生产资料有限的时候。打个比方,你有一吨煤,它一旦用来炼钢,就无法用来发电。所以必须预先知道“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在这个问题上的判断错误,就会造成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浪费。所以,关于“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的信息,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同样重要。我们要获得正确的信息。必须设计一个最效率的机制,这个机制就是人类不断发明和完善的各种资产转让市场。这些市场赏罚分明,谁使用了准确的信息就受到奖励,谁使用了错误的信息就受到惩罚。一夜暴富是有的,但是血本无归也屡见不鲜。在这个市场冲浪的就是炒家或者叫他们投机者。
他们的工作就是采集、甄别和传递信息。市场对他们的决策做出无情的判决,仅此而已。
假如一个投机者在饥荒前囤积粮食,在熊市前抛售股票而大赚,我们完全没有理由批评他们。那就是他们应得的报酬。饥荒不是他们造成的,熊市也不是他们造成的,他们只是遇见了饥荒和熊市。仅此而已。他们只是一个诚实的信使,为大家带来了不好的消息。但是你不能因为他带来了坏消息就枪毙他们。
对于索罗斯这样的投机者,人们称之为“国际恐怖分子”,认为是他引发了东南亚金融风暴。这也是“枪毙信使”的表现。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金融风暴的根源是东南亚经济内在的畸形结构,而索罗斯只是识破的这些弱点,靠正确的信息和判断赚到了钱而已。他们的做法是自然并且合理的。就算你把索罗斯抓起来也无助于这些国家和地区认清并纠正其经济制度的内在缺陷。
所以我们明白了这点,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世界各国放弃计划经济后,都同时取消了“投机倒把罪”。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要建立期货市场。如果我们不观察、不体会、不举一反三的思考。我们眼中的市场就处处都有邪恶,样样都是特殊商品,事事都要政府插手来管一管。
好了,接下来我们来说一说价格和市场特别特别美妙的地方。我们已经知道世上的资源是稀缺的。所以分配资源就需要竞争。当我们面对竞争的时候价格和市场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并且价格和市场还能修正我们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竞争!我们一起来看哈。
在社会中的不公平可以理解为“歧视”。歧视这个东西真是无处不在!比如说我,我想竞选世界小姐,可是我不是女的,它用性别歧视我。我也想上北大清华,可是我分数不够,他用知识来歧视我。我也想把自己灌得唱片放到货架上,但是只有喜欢听的人才会掏腰包,它用歌艺歧视我。当然了,我想开兰博基尼的跑车,但是我没有钱买,它用金钱歧视我。所以歧视问题无处不在。但是除金钱歧视外在所有的歧视放在价格和市场中歧视就变成双向的了,歧视者就要为他的歧视行为承担损失。也就是说金钱所带来的歧视可以化解其他的歧视。
一个小伙子,专门挑女歌星的唱片,这是“性别歧视”。这个是他的嗜好,但是他要为此付出代价。他要为女歌手的唱片付钱的同时放弃了所有男歌手的歌曲。所以丧失了一些他本来能感受的乐趣。
设想这个小伙子成年,当了某公司的老板,他继续保留他的“性别歧视”。只招收清一色的女员工。他放弃了所有男员工为他工作。所以他在市场上选择的范围比较小,他找到满意员工的代价比较高。他的企业竞争力就比较差。至此,他就为他的“性别歧视”付出了代价!
因为有价格和市场,也就是有金钱歧视的存在,使得人们往往总是要反省自己的其他歧视。歧视者一旦认识到他们为自己的“嗜好”要付出自己本来不愿意支付的代价的时候,通常就放弃这一“嗜好”。所以,无缘无故的歧视和不划算的歧视都是持续不下去的。所以价格和市场通过金钱的方式惩罚者歧视者,同时也奖励宽宏者,这就是它的美妙之处。
最后我们来聊一聊,生活中的社会我们是希望它认人呢还是应该认钱?
话说哈佛大学教授,桑德尔出了一本新书叫做《钱不应该买什么》。这本书里列举了大量花钱购买商品、服务,甚至特权的例子,其中包括付费插队看病、付钱购买公路的行驶权、企业付钱购买污染权、家庭付费购买超生权等等。桑德尔教授认为,这种交易对于那些由于资源有限而付不起钱的人是不公平的。
薛兆丰说,按照桑德尔教授的逻辑,任何商品只要是标了价就有人买不起,那么为了公平,商品就不应该标价,而应该全世界人民一起排队领取。于是,薛兆丰很不客气的提出了两个问题:1、桑德尔教授和家人平日里是不是跟非洲的儿童一起排队看病?2、再分配商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假如不拼钱,那么人们改拼什么?
其实看我们现在的世界,事实上,绝大部分资源都是先按照富者先得、富者多得的规律来分配的。大量至今被认为不可买卖的东西,实际在进行着或明或暗的买卖。只是我们没有细细的想。
当我们在深秋里感到寒意,插上取暖器的电源时,我们向山西的煤矿工人购买了健康,是他们以从未白净的身体,降低了我们患上感冒的几率;当警察在街头和土匪交火的时候,我们以纳税的方式购买了警察用生命换来的治安;当一个作家买下一只光亮的钢笔时,他也买下了电镀厂附近居民的健康;同样的道理,那些购买了桑德尔教授书籍的读者,实际上用钱买下了许多失学儿童的识字权,因为如果不是桑德尔的书这么好卖,有些纸张是会用来印识字课本的。
如果我们在享受灯光、电暖、安全、教育、阅读的时候,没有意识到别人为此的付出,那才是无知;在抚弄光亮钢笔时,不愿意支付环境污染费,那才是不道德。健康、生命、免于污染、免于无知,本来都是神圣的人权,但是真实生活中,确实有价的进行着交换。正是这些交换,促成了分工,矫正了不公,增进了和平、财富和幸福。
其次,假如不拼钱,那会拼什么?显然一个不认钱的社会,他就不得不认人。所以,切中要害的讨论,并非仅仅讨论认钱好不好,若何天堂相比,认钱肯定是充满了不公品。但是在我们去天堂之前,面对现实社会就是如何在认钱和认人之间两害相权取其轻。
金钱只凝结了利益要素,是它取代了人格化的其他特征,恰恰使得人们能够保有自身的特点,并面对最少的障碍来追求“金钱面前人人平等”。在一个认人的社会里,一个黑人除非漂白成一个白人,一个“文革”反对者除非伪装成支持者,否则他们很难平等。但是在一个认钱的社会里,一个黑人和一个白人拿出20块钱买到的汉堡就肯定是一样大。一个“文革”反对者和一个“文革”支持者,他们拿出200块钱,那么他们所享受到的网速肯定是一样快。
罗胖也说过,他二十年前第一次来到北京的时候,举目四望。面对车流滚滚,和那么多的楼那么多的窗户,那么多盏灯。他有信心说多年之后必有一个属于我。北京,我来了,因为我有学识、我年轻、我愿意吃苦。我将来一定能在这买车买房娶妻生子,在这里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这就是因为罗胖面对的是一个只认钱不认人的世界,他才有一个努力的方向。如果当时的北京是另外一副面孔呢?想要北京户口是吧,得上查你祖宗十八代,投亲靠友找关系,得看你是不是长得帅。那么当时的罗胖就只能是绝望。
对个人是如此,那对于国家依然是如此。正是因为在过去的三十年间,美国资本家只认钱不认人,才把大量的生产采购放到中国来,才有了所谓的中国制造。如果美国人认人不认钱,说我们美国工人怎么办。但凡他这样做了。中国的三十年崛起还能像现在这么顺当吗?
所以金钱固然不能买到一切,但是在高唱“钱不该买什么”之前,我们应该细看,生活中哪些东西不是或明或暗的买来的?我们还应该追问,在普遍的只认人不认钱的社会里。人们过的怎么样呢?只有如实的回答,才不至于脱离现实、愤世嫉俗、夸夸其谈。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hangwoo/p/9818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