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VMware全闪存超融合,软硬一体打入关键系统


在2018年第三季度的Forrester Wave超融合基础架构(HCI)报告中,处于领导者象限的VMware获得了产品战略标准类别的最高分。Forrester认为,VMware vSAN在过去三年快速发展,不仅增加了丰富的功能,还与VMware软件更加紧密的集成在一起。对于VMware客户而言,vSAN是一条通往完善的VMware Cloud Foundation(VCF)之路,VCF是业经验证的全栈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基础架构,可为私有云、公有云与边缘提供支持。

今天,由VMware vSAN支持的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已经从虚拟化计算与存储的单一集成,演变为涵盖从边缘到核心再到公有云的通用架构。而VMware的用户正把HCI推向关键应用,超过60%的VMware HCI用户运行Microsoft SQL等业务关键应用,也有运行Oracle、SAP和MySQL的用户。此外,VMware还向AWS公有云厂商提供原生、多租户的HCI-as-a-Service。2018年3月Gartner的一份报告认为,VMware HCI比其它供应商支持更多的混合云用例。

正是基于VMware对多云环境的承诺,服务器领域国内第一、全球第三大厂商浪潮长期以来一直与VMware深度合作,为用户提供软硬一体优化的HCI解决方案。在vFORUM 2018上,浪潮与VMware合作发布了新一代全闪超融合一体机InCloud Rail 3.0,基于最新的vSAN 6.7版本(即Forrester Wave HCI 2018Q3报告中评估的版本)、定制的管理软件以及浪潮自研多云平台,具有运维简、扩展易、TCO低、升级易等四大特点。该产品有望把HCI推进国内关键生产系统中,如金融行业的大规模历史交易查询、高频交易等。

全面推进超融合产品线

全闪超融合一体机InCloud Rail 3.0是浪潮超融合产品线家族的最新成员。当前,HCI产品大多采用HDD和SSD混合模式(混闪),其中SSD闪存主要用于缓存加速,而随着SSD的成本进一步下降以及寿命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全闪HCI产品开始成为下一代HCI的主流形态之一,因此浪潮也及时跟进推出了搭载英特尔Purely平台以及傲腾SSD的InCloud Rail 3.0,可达平均无故障时间超过200万小时,最高写寿命可达5年以上(每天全盘写10次)。

(浪潮云计算产品总监刘志坤)

浪潮云计算产品总监刘志坤介绍,浪潮的超融合InCloud Rail产品分为两大系列:一大系列就是与VMware合作的面向企业级的E系列,其中的HCI软件采用VMware产品,搭载了浪潮的多云管理平台InCloud Manager对VMware纳管;另一大系列为S系列,采用浪潮自研的虚拟化和存储软件,S系列主要面向特殊行业和对成本比较敏感的中小企业。在机型上,两个系列都提供2U1浪潮两路通用服务器以及2U4节点高密度服务器,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作为E系列的最新成员,InCloud Rail 3.0的理念是资源共享、融合至简,基于一体化网络、存储架构体系,能够满足客户对云资源弹性的需求,按需交付的同时,可以灵活扩展按需分配,满足将来不断增长业务的需求。InCloud Rail 3.0采用了全新浪潮M5服务器,计算性能有显著的提升,经过测试可以提高163%;支持NVIDIA及AEP内存,经过测试内存带宽可提高164%;支持全闪架构,最大38块2.5英寸硬盘,存储容量提高167%。从这几个方面对硬件性能进行了整体提升,可以让超融合架构进入关键业务、灾备、桌面虚拟化和测试开发等高性能业务场景。

与VMware的深度合作

InCloud Rail 3.0是浪潮与VMware的深度合作产品。双方已经从十年前就开始合作,浪潮云计算产品部总经理蒋永昌在vFORUM 2018上表示,浪潮在中国是VMware深度合作伙伴,双方在超融合领域的合作也超过三年。

在InCloud Rail 3.0 通过VMware Update Manager (VUM),可实现软硬一体化的智能升级体验,结合vSAN HCL服务和版本目录,实现自动化的升级。浪潮把服务器硬件驱动以及软件升级的数据,同步到HCL数据库,当发现版本目录中某些组件有升级包的时候,就可通过VUM集中更新ESXI、驱动程序和固件;还支持浪潮HCI服务器BMC等管理系统的集中更新;通过智能化操作、解决升级效率问题。

在自动化部署方面,浪潮也与VMware进行了定制化合作,双方联合开发了一套快速部署化工具。在出厂的时候做好预装,到客户现场后根据网络环境轻点几下鼠标就可以实现一个超融合的部署,这个部署工具计划在2018年底的时候发布。

共同走向多云的未来

浪潮在vForum 2018上发布了基于浪潮InCloud Manager的多云管理解决方案,提供了多云统一管理、异构虚拟化统一管理、跨云资源调度和编排、多云治理、统一监控和运维、统一成本分析和优化以及基于API构建跨云应用7大功能,实现了对多云环境的统一管理与智能运维,帮助客户更好的应对多云时代挑战。

Incloud Rail 3.0的多云管理就继承了InCloud Manager的功能,能够对客户的异构环境进行集中的监控和管理以及统一的呈现。InCloud Manager本身可以对不同的虚拟化平台进行统一的管理,支持的虚拟化平台包括KVM、XEN、VMware、PowerVM并具有扩展性,而基于InCloud Manager的多云管理平台就可以实现跨异构环境的统一用户体验。

浪潮InCloud Manager集成企业内部IT环境,使管理员和运维人员能在统一的portal完成对于云的管理和运维操作。实际上,经过云计算前十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需要转向云的架构,超融合作为一个快捷的建设方案,能很快速地让客户用上小规模的私有云,是对私有云的有益补充,而InCloud Manager就解决了多云方案的集成整合问题。

加速行业上云速度

越来越多的行业在采用浪潮InCloud Rail超融合解决方案,加速上云。从IDC调研来看,中国的超融合市场目前主要是政府、教育、金融和医疗等行业,这些行业或者是信息化建设刚起步,或者需要启动新的应用场景。

览海医疗就携手浪潮率先构建超融合医疗云中心。为打造面向医疗环境的IT平台,览海医疗投资采用浪潮InCloudRail超融合解决方案构建业务及开发测试平台,实现业务快速上线,测试环境快速交付;同时实现了IT架构扁平化,可支持快速横向扩展至上千节点,并将资源利用率提高了60%,数据中心能耗降低50%。

而德州学院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越来越多的业务需要搬到互联网上,比如校园一卡通系统、网上选课系统、评教系统等。浪潮超融合基础架构基于高可靠、高性能的硬件平台,以软件定义的方式实现IT基础架构的各项服务,能够实现快速扩展,高度自动化,统一管理分配资源,支持教学业务的快速上线。

本溪钢铁总医院、邳州市电子政务平台、甘肃省计算中心私有云服务等都选择了浪潮InCloud Rail超融合解决方案,降低了数据中心建设成本、提高了硬件资源利用率、降低了运维难度,可实现计算、存储资源的快速横向扩展,业务上线时间缩短至分钟级,满足业务系统对性能、可用性、可靠性、数据安全性、扩展性等要求。

Forrester认为,新一代的超融合解决方案更加可靠,经验证的基于超融合解决方案的关键应用生态已经丰富起来,作为IaaS和混合云基石的超融合有望走向主流 。随着VMware等HCI软件技术全面成熟,以及浪潮这样国内第一、全球第三大服务器厂商的紧密跟进,2019年有望看到国内超融合市场的规模化启动。(文/宁川)

原文地址:http://blog.51cto.com/cloudtechtime/2321285

时间: 2024-12-09 12:15:10

浪潮VMware全闪存超融合,软硬一体打入关键系统的相关文章

2014全闪存阵列市场第一花落谁家?

传统存储市场由于经过多年竞争,市场格局早已走向稳定,而在以全闪存阵列为代表的新兴存储细分领域中,则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参与市场竞争者之多.创新产品之丰富远超传统存储市场.就连市场份额第一的宝座也在最近几年中多次易主,ViolinMemory.IBM等公司轮番坐庄,并没有出现绝对的王者.临近年底之际,2014年全闪存阵列市场第一的宝座再次引起业界的关注.EMC公司率先透露其过去三个季度的全闪存阵列业务营收情况,在EMC看来,2014年全闪存阵列市场第一的宝座已经非他莫属. 2014:市场竞争激烈

Memblaze明年进军全闪存阵列市场

大数据在线报道:近日,在国内一场闪存应用小型沙龙活动中,Memblaze联合创始人.总经理殷雪冰透露公司将于明年年底正式推出其全闪存阵列产品,此举意味着Memblaze即将涉足竞争激烈的全闪存阵列市场.Memblaze为国内一家专注在PCI-E闪存卡的初创企业,近年来已经获得多轮投资,在今年八月完成的最新一轮融资中,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中兴合创.鼎兴基金.英菲尼迪等投资机构共投资2000万美元,其PCI-E闪存产品已经获得了包括百度.阿里.腾讯等大型互联网公司的青睐与使用. 根据殷雪冰透露,M

中国闪存论坛演讲报告——全闪存阵列技术

今年10月份的时候参加中国闪存论坛,并有幸通过分论坛演讲的形式和很多朋友一起分享了闪存存储技术.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从事闪存存储系统方面的研发,从产品.市场.应用和技术的角度对闪存存储进行过深入的思考,思考之后越发觉得存储的未来在于闪存或者严格意义上说在于半导体介质.这种新型介质的引入,对存储系统的研发.应用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传统存储技术不能直接满足新介质的需求:新介质的引入对存储技术提出了很多新的技术需求.所以,当下的这几年是闪存存储技术变革的几年,通过变革年代的技术积累.产品开发.应用,将

IBM全闪存阵列--FlashSystem(Data Protection)

一.Flash Technology 上一篇文章<IBM全闪存阵列--FlashSystem(1)>提过要了解plane,chip是什么意思,去看下这篇文章-http://www.cnblogs.com/heiyue/p/3436349.html.这里我再贴出来科普下. 上图是一个8Gb 50nm的SLC颗粒内部架构,每个page有33,792个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代表1bit(SLC),所以每个page容量为4096Byte + 128Byte(SA区).每个Block由64个page组成

全闪存阵列为大数据优化

为了更好地支持大数据应用,富士通推出了针对大数据进行优化的全闪存阵列和大数据一体机,在保证整个系统高性能和高可靠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了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效率. 大数据是继云计算之后又一项将改变传统商业模式和IT应用方式的重要变革.从存储的角度看,富士通正逐渐将产品的重点向大数据倾斜,近日推出了最新的全闪存阵列ETERNUS DX200F和面向大数据的一体机MHA. 全闪存阵列ETERNUS DX200F是一款面向中小企业用户的入门级存储产品.虽然是一款入门级的产品,但是ETERNUS DX200F

IBM全闪存阵列--FlashSystem(1)

上个月参加了上海这边存储微信群线下交流,来自HP的产品经理辉哥给大家介绍了HP的存储产品,会议主要围绕全闪存阵列.(PS,这里不得不佩服辉哥的表达能力以及知识圈,对各家产品的优劣势是如数家珍)."闪存阵列"这个词对于我还是有点陌生,我对它的第一印象是"分层存储".这不回来之后恶补下,不然跟不上时代了. ================================================================= IBM在2012年收购企业级闪存厂

FC比FCoE更能发挥全闪存阵列性能

博科的一项研究称全闪存阵列使用FC能够提供比FCoE更高的效率.FCoE做全闪存阵列的接口是为了能够使得运行FC的全闪存阵列能够方便的与以太网想结合.但是博科资助的 Evaluator Group的研究员做了一个实验,实验内容主要是研究全闪存阵列与刀片服务器相连时,16Gb/s 的FC和FCoE在带宽.延迟等指标上的差异.他们的研究结果如下: 单个的16Gb/s FC比两个10G以太网连接的效率要搞. 在SAN工作负载占用资源超过80%时,FC能够提供2倍到10倍于FCoE的速度性能 比起FCo

Infortrend全闪存阵列GSa 5000, 数据中心的一场“完美风暴”

EonStor GSa 5000系列是专为数据中心设计的全闪存统一存储阵列,具有超高性能.搭载Intel Xeon E5 8核处理器,块级IOPS可以达到700K,OLTP IOPS 也可以达到300K,同时响应时间保持在0.5毫秒以下. 而且GSa的固件EonOne嵌入了智能硬盘恢复(IDR)以及SSD寿命监控功能,确保数据的可用性.集成的Cloud Storage Gateway功能可以轻松与主流的云服务(例如,Amazon S3.Microsoft Azure.阿里云)集成,实现容量扩展.

EonStor GSa 2024 全闪存阵列获得国际权威媒体的五星级认可

EonStor GSa 2024 全闪存阵列获得国际专业IT杂志的五星好评,斩获编辑选择大奖. 这家媒体的资深存储专家对EonStor GSa 2024 全闪存阵列给出了这样的评语:"EonStor GSa 2024RC 功能齐全,不仅提供丰富多样的数据存储服务,更具备优异的全闪存存储性能.巨大的存储空间扩展能力,以及多种规格的数据传输端口."GSa 2024为统一存储,具备双冗余控制器 (dual-redundant controllers) ,以及 24 个热插拔 (hot-s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