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Android卷一全文-第三章]深入理解init

因为《深入理解Android 卷一》和《深入理解Android卷二》不再出版,而知识的传播不应该因为纸质媒介的问题而中断,所以我将在CSDN博客中全文转发这两本书的全部内容。

第3章  深入理解init

本章主要内容

·  深入分析init。

本章涉及的源代码文件名称及位置

以下是本章分析的源代码文件名称及其位置。

·  init.c

system/core/init/init.c

·  parser.c

system/core/init/parser.c

·  builtins.c

system/core/init/builtins.c

·  keywords.h

system/core/init/keywords/h

·  init.rc

system/core/rootdir/init.rc

·  properties_service.c

system/core/init/properties_service.c

·  libc_init_dynamic.c

bionic/libc/bionic/libc_init_common.c

·  libc_init_common.c

bionic/libc/bionic/libc_init_common.c

·  properties.c

system/core/libcutils/properties.c

3.1  概述

init是一个进程,确切地说,它是Linux系统中用户空间的第一个进程。因为Android是基于Linux内核的,所以init也是Android系统中用户空间的第一个进程,它的进程号是1。

作为天字第一号的进程。init被赋予了非常多极其重要的工作职责,本章将关注当中两个比較重要的职责:

·  init进程负责创建系统中的几个关键进程。尤其是下一章要介绍的Zygote。它更是Java世界的开创者。那么,init进程是怎样创建Zygote的呢?

·  Android系统有非常多属性,于是init就提供了一个property service(属性服务)来管理它们。那么这个属性服务是怎么工作的呢?

如上所述,本章将通过以下双方面内容来分析init:

·  init怎样创建zygote。

·  init的属性服务是怎样工作的。

3.2  init分析

init进程的入口函数是main,它的代码例如以下所看到的:

[-->init.c]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device_fd = -1;

intproperty_set_fd = -1;

intsignal_recv_fd = -1;

intkeychord_fd = -1;

int fd_count;

ints[2];

intfd;

structsigaction act;

chartmp[PROP_VALUE_MAX];

structpollfd ufds[4];

char*tmpdev;

char*debuggable;

//设置子进程退出的信号处理函数,该函数为sigchld_handler。

act.sa_handler = sigchld_handler;

act.sa_flags= SA_NOCLDSTOP;

act.sa_mask = 0;

act.sa_restorer = NULL;

sigaction(SIGCHLD, &act, 0);

......//创建一些文件夹。并挂载设备。这些是和Linux相关的,不拟做过多讨论。

mkdir("/dev/socket", 0755);

mount("devpts", "/dev/pts", "devpts", 0,NULL);

mount("proc", "/proc", "proc", 0, NULL);

mount("sysfs", "/sys", "sysfs", 0, NULL);

//重定向标准输入/输出/错误输出到/dev/_null_。

open_devnull_stdio();

/*

设置init的日志输出设备为/dev/__kmsg__,只是该文件打开后,会立即被unlink了,

这样,其它进程就无法打开这个文件读取日志信息了。

*/

log_init();

//上面涉及非常多和Linux系统相关的知识,不熟悉的读者可自行研究,它们不影响我们的分析

//解析init.rc配置文件

parse_config_file("/init.rc");

......

//以下这个函数通过读取/proc/cpuinfo得到机器的Hardware名。我的HTCG7手机为bravo。

get_hardware_name();

snprintf(tmp,sizeof(tmp), "/init.%s.rc", hardware);

//解析这个和机器相关的配置文件。我的G7手机相应文件为init.bravo.rc。

parse_config_file(tmp);

/*

解析完上述两个配置文件后,会得到一系列的Action(动作),以下两句代码将运行那些处于

early-init阶段的Action。init将动作运行的时间划分为四个阶段:early-init、init、

early-boot、boot。

因为有些动作必须在其它动作完毕后才干运行,所以就有了先后之分。哪些

动作属于哪个阶段由配置文件决定。

后面会介绍配置文件的相关知识。

*/

action_for_each_trigger("early-init", action_add_queue_tail);

drain_action_queue();

/*

创建利用Uevent和Linux内核交互的socket。关于Uevent的知识。第9章中对

Vold进行分析时会做介绍。

*/

device_fd = device_init();

//初始化和属性相关的资源

property_init();

//初始化/dev/keychord设备,这和调试有关。本书不讨论它的使用方法。读者能够自行研究,

//内容比較简单。

keychord_fd = open_keychord();

......

/*

INIT_IMAGE_FILE定义为”/initlogo.rle”,以下这个函数将载入这个文件作为系统的开机

画面,注意,它不是开机动画控制程序bootanimation载入的开机动画文件。

*/

if(load_565rle_image(INIT_IMAGE_FILE) ) {

/*

假设载入initlogo.rle文件失败(可能是没有这个文件)。则会打开/dev/ty0设备。并

输出”ANDROID”的字样作为开机画面。在模拟器上看到的开机画面就是它。

*/

......

}

}

if(qemu[0])

import_kernel_cmdline(1);

......

//调用property_set函数设置属性项,一个属性项包括属性名和属性值。

property_set("ro.bootloader", bootloader[0] ? bootloader :"unknown");

......//运行位于init阶段的动作

action_for_each_trigger("init", action_add_queue_tail);

drain_action_queue();

//启动属性服务

property_set_fd = start_property_service();

/*

调用socketpair函数创建两个已经connect好的socket。

socketpair是Linux的系统调用,

不熟悉的读者能够利用man socketpair查询相关信息。

后面就会知道它们的用处了。

*/

if(socketpair(AF_UNIX, SOCK_STREAM, 0, s) == 0) {

signal_fd = s[0];

signal_recv_fd = s[1];

......

}

......

//运行配置文件里early-boot和boot阶段的动作。

action_for_each_trigger("early-boot", action_add_queue_tail);

action_for_each_trigger("boot", action_add_queue_tail);

drain_action_queue();

......

//init关注来自四个方面的事情。

ufds[0].fd= device_fd;//device_fd用于监听来自内核的Uevent事件

ufds[0].events = POLLIN;

ufds[1].fd = property_set_fd;//property_set_fd用于监听来自属性server的事件

ufds[1].events= POLLIN;

//signal_recv_fd由socketpair创建。它的事件来自另外一个socket。

ufds[2].fd = signal_recv_fd;

ufds[2].events = POLLIN;

fd_count = 3;

if(keychord_fd > 0) {

//假设keychord设备初始化成功,则init也会关注来自这个设备的事件。

ufds[3].fd = keychord_fd;

ufds[3].events = POLLIN;

fd_count++;

}

......

#if BOOTCHART

......//与Boot char相关。不做讨论了。

/*

Boot chart是一个小工具,它能对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并生成系统启动过程的图表,

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最大的用处就是帮助提升系统的启动速度。

*/

#endif

for(;;) {

//从此init将进入一个无限循环。

int nr, i, timeout = -1;

for (i = 0; i < fd_count; i++)

ufds[i].revents = 0;

//在循环中运行动作

drain_action_queue();

restart_processes(); //重新启动那些已经死去的进程

......

#if BOOTCHART

...... // Boot Chart相关

#endif

//调用poll等待一些事情的发生

nr= poll(ufds, fd_count, timeout);

......

//ufds[2]保存的是signal_recv_fd,用于接收来自socket的消息。

if(ufds[2].revents == POLLIN) {

//有一个子进程去世,init要处理这个事情

read(signal_recv_fd, tmp, sizeof(tmp));

while (!wait_for_one_process(0))

;

continue;

}

if(ufds[0].revents == POLLIN)

handle_device_fd(device_fd);//处理Uevent事件

if(ufds[1].revents == POLLIN)

handle_property_set_fd(property_set_fd);//处理属性服务的事件。

if(ufds[3].revents == POLLIN)

handle_keychord(keychord_fd);//处理keychord事件。

}

return0;

}

从上面的代码中可知,init的工作任务还是非常重的。

上面的代码虽已省略了不少行,可结果还是非常长,只是从本章要分析的两个知识点来看。可将init的工作流程精简为以下四点:

·  解析两个配置文件,当中,将分析对init.rc文件的解析。

·  运行各个阶段的动作,创建Zygote的工作就是在当中的某个阶段完毕的。

·  调用property_init初始化属性相关的资源,而且通过property_start_service启动属性服务。

·  init进入一个无限循环,而且等待一些事情的发生。重点关注init怎样处理来自socket和来自属性server相关的事情。

精简工作流程。是以后分析代码时经常使用的方法。读者在分析代码的过程中。也可使用这样的方法。

3.2.1  解析配置文件

依据上面的代码可知,在init中会解析两个配置文件,当中一个是系统配置文件init.rc。另外一个是和硬件平台相关的配置文件。以HTC G7手机为例,这个配置文件名称为init.bravo.rc,当中bravo是硬件平台的名称。对这两个配置文件进行解析,调用的是同一个parse_config_file函数。以下就来看这个函数,在分析过程中以init.rc为主。

[-->parser.c]

int parse_config_file(const char *fn)

{

char *data;

data = read_file(fn, 0);//读取配置文件的内容,这个文件是init.rc。

if (!data) return -1;

parse_config(fn,data); //调用parse_config做真正的解析

return 0;

}

读取完文件的内容后,将调用parse_config进行解析。这个函数的代码例如以下所看到的:

[-->parser.c]

static void parse_config(const char *fn, char*s)

{

struct parse_state state;

char *args[SVC_MAXARGS];

int nargs;

nargs = 0;

state.filename = fn;

state.line = 1;

state.ptr = s;

state.nexttoken = 0;

state.parse_line = parse_line_no_op; //设置解析函数。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解析函数

for (;;) {

switch(next_token(&state)) {

case T_EOF:

state.parse_line(&state, 0, 0);

return;

caseT_NEWLINE:

if (nargs) {

//得到关键字的类型

int kw = lookup_keyword(args[0]);

if (kw_is(kw, SECTION)) { //推断关键字类型是不是SECTION。

state.parse_line(&state,0, 0);

parse_new_section(&state,kw, nargs, args);//解析这个SECTION。

} else {

state.parse_line(&state, nargs, args);

}

nargs = 0;

}

break;

case T_TEXT:

......

break;

}

}

}

上面就是parse_config函数,代码虽短,实际却比較复杂。从总体来说。parse_config首先会找到配置文件的一个section,然后针对不同的 section使用不同的解析函数来解析。那么,什么是section呢?这和init.rc文件的组织结构有关。

先不必急着去看init.rc。还是先到代码中去寻找答案。

1. 关键字定义

keywords.h这个文件定义了init中使用的关键字,它的使用方法非常有意思,先来看这个文件。代码例如以下所看到的:

[-->keywords.h]

#ifndef KEYWORD //假设未定义KEYWORD宏,则走以下的分支

......//声明一些函数,这些函数就是前面所说Action的运行函数。

int do_class_start(int nargs, char **args);

int do_class_stop(int nargs, char **args);

......

int do_restart(int nargs, char **args);

......

#define __MAKE_KEYWORD_ENUM__  //定义一个宏

/*

定义KEYWORD宏,尽管有四个參数。只是这里仅仅用第一个,当中K_##symbol中的##表示连接

的意思。即最后得到的值为K_symbol。symbol事实上就是init.rc中的关键字

*/

#define KEYWORD(symbol, flags, nargs, func)K_##symbol,

enum { //定义一个枚举。这个枚举定义了各个关键字的枚举值。

K_UNKNOWN,

#endif

......

//依据上面KEYWORD的定义,这里将得到一个枚举值K_class,

KEYWORD(class,       OPTION,  0, 0)

KEYWORD(class_start, COMMAND, 1, do_class_start)//K_class_start,

KEYWORD(class_stop,  COMMAND, 1, do_class_stop)//K_class_stop,

KEYWORD(on,          SECTION, 0, 0)//K_on。

KEYWORD(oneshot,     OPTION,  0, 0)

KEYWORD(onrestart,   OPTION,  0, 0)

KEYWORD(restart,     COMMAND, 1,do_restart)

KEYWORD(service,     SECTION, 0,0)

......

KEYWORD(socket,      OPTION,  0, 0)

KEYWORD(start,       COMMAND, 1,do_start)

KEYWORD(stop,        COMMAND, 1,do_stop)

......

#ifdef __MAKE_KEYWORD_ENUM__

KEYWORD_COUNT,

};

#undef __MAKE_KEYWORD_ENUM__

#undef KEYWORD //取消KEYWORD宏定义

#endif

keywords.h好像没什么奇特,只是是个简单的头文件。

为什么说它的使用方法非常有意思呢?来看代码中是怎样使用它的,例如以下所看到的:

[-->parser.c]

......//parser.c中将包括keywords.h头文件,而且还不仅仅一次。!

//第一次包括keywords.h。依据keywords.h的代码。我们首先会得到一个枚举定义

#include "keywords.h"

/*

又一次定义KEYWORD宏。这回四个參数全用上了。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结构体。

当中#symbol表示

一个字符串,其值为“symbol”。

*/

#define KEYWORD(symbol, flags, nargs, func) \

[K_##symbol ] = { #symbol, func, nargs + 1, flags, },

//定义一个结构体keyword_info数组,它用来描写叙述关键字的一些属性。请注意里面的凝视内容。

struct {

constchar *name;  //关键字的名。

int(*func)(int nargs, char **args);//相应关键字的处理函数。

unsignedchar nargs;//參数个数,每个关键字的參数个数是固定的。

//关键字的属性,有三种属性,COMMAND、OPTION和SECTION。当中COMMAND有相应的处理函数

unsigned char flags;

} keyword_info[KEYWORD_COUNT] = {

[ K_UNKNOWN ] = { "unknown", 0, 0, 0},

/*

第二次包括keywords.h,因为已经又一次定了KEYWORD宏,所以曾经那些作为枚举值的关键字

如今变成keyword_info数组的索引了。

*/

#include "keywords.h"

};

#undef KEYWORD

//一些辅助宏,帮助我们高速操作keyword_info中的内容。

#define kw_is(kw, type) (keyword_info[kw].flags& (type))

#define kw_name(kw) (keyword_info[kw].name)

#define kw_func(kw) (keyword_info[kw].func)

#define kw_nargs(kw) (keyword_info[kw].nargs)

如今领略了keywords.h的奇妙之处了吧?原来它干了两件事情:

·  第一次包括keyworks.h时。它声明了一些诸如do_classstart这样的函数,另外还定义了一个枚举,枚举值为K_class。K_mkdir等关键字。

·  第二次包括keywords.h后。得到了一个keyword_info结构体数组,这个keyword_info结构体数组曾经面定义的枚举值为索引,存储相应的关键字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关键字名、处理函数、处理函数的參数个数,以及属性。

眼下,关键字信息中最重要的就是symbol和flags了。什么样的关键字被觉得是section呢?依据keywords.h的定义,symbol为以下两个的关键字表示section:

KEYWORD(on,          SECTION, 0, 0)

KEYWORD(service,     SECTION, 0, 0)

有了上面的知识。再来看配置文件init.rc的内容。

2. init.rc的解析

init.rc的内容例如以下所看到的:(我们截取了部分内容,注意。当中的凝视符号是#。)

[-->init.rc]

on init  #依据上面的分析。on关键字标示一个section,相应的名字是”init”

......  #以下全部的内容都属于这个section,直到下一个section開始时。

exportPATH /sbin:/system/sbin:/system/bin:/system/xbin

exportLD_LIBRARY_PATH /system/lib

exportANDROID_BOOTLOGO 1 #依据keywords.h的定义。export表示一个COMMAND

export ANDROID_ROOT /system

exportANDROID_ASSETS /system/app

...... #省略部分内容

on boot  #这是一个新的section。名为”boot”

ifup lo#这是一个COMMAND

hostname localhost

domainname localdomain

......

#class_start也是一个COMMAND,相应函数为do_class_start。非常重要,切记。

class_startdefault

......

#以下这个section的意思是:待属性persist.service.adb.enable的值变为1后。

#须要运行相应的COMMAND,这个COMMAND是start adbd

onproperty:persist.service.adb.enable=1

start adbd //start是一个COMMAND

on property:persist.service.adb.enable=0

stopadbd

......

#service也是section的标示,相应section的名为“zygote“

service zygote /system/bin/app_process -Xzygote/system/bin –zygote        \

--start-system-server

socketzygote stream 666  #socket关键字表示OPTION

onrestart write /sys/android_power/request_state wake #onrestart也是OPTION

onrestart write /sys/power/state on

onrestart restart media

#一个section,名为”media”

service media /system/bin/mediaserver

usermedia

groupsystem audio camera graphics inet net_bt net_bt_admin net_raw

iopriort 4

从上面对init.rc的分析中可知:

·  一个section的内容从这个标示section的关键字開始,到下一个标示section的地方结束。

·  init.rc中出现了名为boot和init的section,这里的boot和init,就是前面介绍的动作运行四个阶段中的boot和init。也就是说,在boot阶段运行的动作都是由boot这个section定义的。

另外还可发现。zygote被放在了一个servicesection中。

以下以zygote这个section为例,介绍service是怎样解析的。

3.2.2  解析service

zygote相应的service section内容是:

[-->init.rc::zygote]

service zygote /system/bin/app_process -Xzygote/system/bin –zygote \ --start-system-server

socketzygote stream 666  #socket是OPTION

#以下的onrestart是OPTION,而write和restart是COMMAND

onrestartwrite /sys/android_power/request_state wake

onrestart write /sys/power/state on

onrestartrestart media

解析section的入口函数是parse_new_section,它的代码例如以下所看到的:

[-->parser.c]

void parse_new_section(struct parse_state*state, int kw,

int nargs, char **args)

{

switch(kw) {

caseK_service:  //解析service,用parse_service和parse_line_service

state->context = parse_service(state, nargs, args);

if(state->context) {

state->parse_line = parse_line_service;

return;

}

break;

caseK_on: //解析on section

......//读者能够自己研究

break;

}

state->parse_line = parse_line_no_op;

}

当中,service解析时,用到了parse_service和parse_line_service两个函数,在分别介绍它们之前,先看init是怎样组织这个service的。

1. service结构体

init中使用了一个叫service的结构体来保存和service section相关的信息,最好还是来看这个结构体。代码例如以下所看到的:

[-->init.h::service结构体定义]

struct service {

//listnode是一个特殊的结构体,在内核代码中用得非常多,主要用来将结构体链接成一个

//双向链表。init中有一个全局的service_list,专门用来保存解析配置文件后得到的service。

struct listnode slist;

constchar *name; //service的名字,相应我们这个样例就是”zygote”。

constchar *classname; //service所属class的名字,默认是”defult”

unsigned flags;//service的属性

pid_tpid;    //进程号

time_ttime_started;   //上一次启动的时间

time_ttime_crashed;  //上一次死亡的时间

intnr_crashed;        //死亡次数

uid_tuid;     //uid,gid相关

gid_tgid;

gid_tsupp_gids[NR_SVC_SUPP_GIDS];

size_tnr_supp_gids;

/*

有些service须要使用socket,以下这个socketinfo用来描写叙述socket的相关信息。

我们的zygote也使用了socket,配置文件里的内容是socket zygote stream 666。

它表示将创建一个AF_STREAM类型的socket(事实上就是TCP socket)。该socket的名为“zygote”。

读写权限是666。

*/

structsocketinfo *sockets;

//service一般运行在单独的一个进程中。envvars用来描写叙述创建这个进程时所需的环境变量信息。

structsvcenvinfo *envvars;

/*

尽管关键字onrestart标示一个OPTION,但是这个OPTION后面一般跟着COMMAND,

以下这个action结构体可用来存储command信息,立即就会分析到它。

*/

structaction onrestart;

//和keychord相关的内容

int*keycodes;

intnkeycodes;

intkeychord_id;

//io优先级设置

intioprio_class;

intioprio_pri;

//參数个数

intnargs;

//用于存储參数

char*args[1];

};

我们如今已了解的service的结构体,相对来说还算是清晰易懂的。

而zygote中的那三个onrestart该怎么表示呢?请看service中使用的这个action结构体:

[-->init.h::action结构体定义]

struct action {

/*

一个action结构体可存放在三个双向链表中,当中alist用于存储全部action,

qlist用于链接那些等待运行的action,tlist用于链接那些待某些条件满足后

就须要运行的action。

*/

structlistnode alist;

structlistnode qlist;

structlistnode tlist;

unsigned hash;

constchar *name;

//这个OPTION相应的COMMAND链表。以zygote为例,它有三个onrestart option,所以

//它相应会创建三个command结构体。

structlistnode commands;

structcommand *current;

};

了解了上面的知识后。你能否猜到parse_service和parse_line_service的作用了呢?立即就来看它们。

2. parse_service

parse_service的代码例如以下所看到的:

[-->parser.c]

static void *parse_service(struct parse_state*state, int nargs, char **args)

{

structservice *svc; //声明一个service结构体

......

//init维护了一个全局的service链表,先推断是否已经有同名的service了。

svc =service_find_by_name(args[1]);

if(svc) {

......  //假设有同名的service。则不能继续后面的操作。

return 0;

}

nargs-= 2;

svc =calloc(1, sizeof(*svc) + sizeof(char*) * nargs);

......

svc->name = args[1];

svc->classname= "default";//设置classname为”default”。这个非常关键。

memcpy(svc->args, args + 2, sizeof(char*) * nargs);

svc->args[nargs] = 0;

svc->nargs = nargs;

svc->onrestart.name= "onrestart";

list_init(&svc->onrestart.commands);

//把zygote这个service加到全局链表service_list中。

list_add_tail(&service_list, &svc->slist);

returnsvc;

}

parse_service函数仅仅是搭建了一个service的架子,详细的内容尚需由后面的解析函数来填充。来看service的另外一个解析函数parse_line_service。

3. parse_line_service

parse_line_service的代码例如以下所看到的:

[-->parser.c]

static void parse_line_service(structparse_state *state, int nargs,

char **args)

{

structservice *svc = state->context;

structcommand *cmd;

int i,kw, kw_nargs;

......

svc->ioprio_class = IoSchedClass_NONE;

//事实上还是依据关键字来做各种处理。

kw =lookup_keyword(args[0]);

switch(kw) {

caseK_capability:

break;

caseK_class:

if(nargs != 2) {

......

}else {

svc->classname = args[1];

}

break;

......

caseK_oneshot:

/*

这是service的属性。它一共同拥有五个属性。分别为:

SVC_DISABLED:不随class自己主动启动。以下将会看到class的作用。

SVC_ONESHOT:退出后不须要重新启动,也就是这个service仅仅启动一次就能够了。

SVC_RUNNING:正在运行,这是service的状态。

SVC_RESTARTING:等待重新启动,这也是service的状态。

SVC_CONSOLE:该service须要使用控制台 。

SVC_CRITICAL:假设在规定时间内该service不断重新启动,则系统会重新启动并进入恢复模式。

zygote没有使用不论什么属性,这表明它:会随着class的处理自己主动启动;

退出后会由init重新启动;不使用控制台;即使不断重新启动也不会导致系统进入恢复模式。

*/

svc->flags |= SVC_ONESHOT;

break;

caseK_onrestart: //依据onrestart的内容,填充action结构体的内容

nargs--;

args++;

kw= lookup_keyword(args[0]);

......

//创建command结构体

cmd = malloc(sizeof(*cmd) + sizeof(char*) * nargs);

cmd->func = kw_func(kw);

cmd->nargs = nargs;

memcpy(cmd->args, args, sizeof(char*) * nargs);

//把新建的command加入到双向链表中。

list_add_tail(&svc->onrestart.commands, &cmd->clist);

break;

......

caseK_socket: { //创建socket相关信息

struct socketinfo *si;

......

si= calloc(1, sizeof(*si));

if(!si) {

parse_error(state, "out of memory\n");

break;

}

si->name = args[1]; //socket的名字

si->type = args[2]; //socket的类型

si->perm = strtoul(args[3], 0, 8); //socket的读写权限

if(nargs > 4)

si->uid = decode_uid(args[4]);

if(nargs > 5)

si->gid = decode_uid(args[5]);

si->next = svc->sockets;

svc->sockets = si;

break;

}

......

default:

parse_error(state, "invalid option ‘%s‘\n", args[0]);

}

}

parse_line_service将依据配置文件的内容填充service结构体。那么。zygote解析完后会得到什么呢?图3-1表示了zygote解析后的结果:

图3-1  zygote解析结果示意图

从上图中可知:

·  service_list链表将解析后的service全部链接到了一起,而且是一个双向链表,前向节点用prev表示,后向节点用next表示。

·  socketinfo也是一个双向链表,因为zygote仅仅有一个socket,所以画了一个虚框socket做为链表的示范。

·  onrestart通过commands指向一个commands链表,zygote有三个commands。

zygote这个service解析完了,如今就是“万事俱备,仅仅欠东风”了。

接下来要了解的是。init是怎样控制service的。

3.2.3  init控制service

先看service是怎样启动的。

1.启动zygote

init.rc中有这样一句话:

#class_start是一个COMMAND,相应的函数为do_class_start。非常重要。切记。

class_startdefault

class_start标示一个COMMAND。相应的处理函数为do_class_start,它位于boot section的范围内。为什么说它非常重要呢?

还记得init进程中的四个运行阶段吗?当init进程运行到以下几句话时。do_class_start就会被运行了。

//将bootsection节的command加入到运行队列

action_for_each_trigger("boot",action_add_queue_tail);

//运行队列里的命令,class但是一个COMMAND,所以它相应的do_class_start会被运行。

drain_action_queue();

以下来看do_class_start函数:

[-->builtins.c]

int do_class_start(int nargs, char **args)

{

/*

args为do_class_start的參数。init.rc中仅仅有一个參数,就是default。

以下这个函数将从service_list中寻找classname为”default”的service,然后

调用service_start_if_not_disabled函数。

如今读者明确了service结构体中

classname的作用了吗?

*/

service_for_each_class(args[1],service_start_if_not_disabled);

return 0;

}

我们已经知道,zygote这个service的classname的值就是“default”,所以会针对这个service调用service_start_if_not_disabled,这个函数的代码是:

[-->parser.c]

static void service_start_if_not_disabled(structservice *svc)

{

if (!(svc->flags & SVC_DISABLED)) {

service_start(svc,NULL); //zygote可没有设置SVC_DISABLED

}

}

service_start函数的代码例如以下所看到的:

[-->init.c]

void service_start(struct service *svc, constchar *dynamic_args)

{

structstat s;

pid_tpid;

intneeds_console;

int n;

svc->flags &= (~(SVC_DISABLED|SVC_RESTARTING));

svc->time_started = 0;

if(svc->flags & SVC_RUNNING) {

return;//假设这个service已在运行。则不用处理

}

/*

service一般运行于另外一个进程中,这个进程也是init的子进程,所以启动service前须要推断

相应的可运行文件是否存在,zygote相应的可运行文件是/system/bin/app_process

*/

if(stat(svc->args[0], &s) != 0) {

svc->flags |= SVC_DISABLED;

return;

}

......

pid =fork(); //调用fork创建子进程

if(pid == 0) {

//pid为零,我们在子进程中

struct socketinfo *si;

struct svcenvinfo *ei;

char tmp[32];

int fd, sz;

//得到属性存储空间的信息并加到环境变量中,后面在属性服务一节中会碰到使用它的地方。

get_property_workspace(&fd, &sz);

add_environment("ANDROID_PROPERTY_WORKSPACE", tmp);

//加入环境变量信息

for (ei = svc->envvars; ei; ei = ei->next)

add_environment(ei->name, ei->value);

//依据socketinfo创建socket

for (si = svc->sockets; si; si = si->next) {

int s = create_socket(si->name,

!strcmp(si->type,"dgram") ?

SOCK_DGRAM :SOCK_STREAM,

si->perm,si->uid, si->gid);

if (s >= 0) {

//在环境变量中加入socket信息。

publish_socket(si->name, s);

}

}

......//设置uid,gid等

setpgid(0, getpid());

if(!dynamic_args) {

/*

运行/system/bin/app_process。这样就进入到app_process的main函数中了。

fork、execve这两个函数都是Linux系统上经常使用的系统调用。

*/

if (execve(svc->args[0], (char**)svc->args, (char**) ENV) < 0) {

......

}

}else {

......

}

......//父进程init的处理。设置service的信息,如启动时间、进程号,以及状态等。

svc->time_started = gettime();

svc->pid = pid;

svc->flags |= SVC_RUNNING;

//每个service都有一个属性,zygote的属性为init.svc.zygote,如今设置它的值为running

notify_service_state(svc->name, "running");

}

原来,zygote是通过fork和execv共同创建的。但service结构中的那个onrestart好像没有派上用场。原因何在?

2. 重新启动zygote

依据名字。就可猜到onrestart应该是在zygote重新启动时用的。以下先看在zygote死后。它的父进程init会有什么动作:

[-->init.c]

static void sigchld_handler(int s)

{  //当子进程退出时,init的这个信号处理函数会被调用

write(signal_fd, &s, 1); //往signal_fd write数据

}

signal_fd,就是在init中通过socketpair创建的两个socket中的一个,既然会往这个signal_fd中发送数据。那么另外一个socket就一定能接收到,这样就会导致init从poll函数中返回:

[-->init.rc::main函数代码片断]

nr =poll(ufds, fd_count, timeout);

......

if(ufds[2].revents == POLLIN) {

read(signal_recv_fd, tmp, sizeof(tmp));

while (!wait_for_one_process(0))//调用wait_for_one_process函数处理

;

continue;

}

......

//直接看这个wait_for_one_process函数:

static int wait_for_one_process(int block)

{

pid_tpid;

intstatus;

structservice *svc;

structsocketinfo *si;

time_tnow;

structlistnode *node;

structcommand *cmd;

while( (pid = waitpid(-1, &status, block ? 0 : WNOHANG)) == -1 &&

errno == EINTR );

if(pid <= 0) return -1;

//找到死掉的那个service。如今应该找到了代表zygote的那个service。

svc = service_find_by_pid(pid);

......

if(!(svc->flags & SVC_ONESHOT)) {

//杀掉zygote创建的全部子进程,这就是zygote死后,Java世界崩溃的原因。

kill(-pid, SIGKILL);

}

//清理socket信息,不清晰的读者能够通过命令man 7 AF_UNIX查询一下相关知识。

for(si = svc->sockets; si; si = si->next) {

char tmp[128];

snprintf(tmp, sizeof(tmp), ANDROID_SOCKET_DIR"/%s",si->name);

unlink(tmp);

}

svc->pid = 0;

svc->flags &= (~SVC_RUNNING);

if(svc->flags & SVC_ONESHOT) {

svc->flags |= SVC_DISABLED;

}

......

now= gettime();

/*

假设设置了SVC_CRITICAL标示,则4分钟内该服务重新启动次数不能超过4次。否则

机器会重新启动进入recovery模式。依据init.rc的配置。仅仅有servicemanager进程

享有此种待遇。

*/

if(svc->flags & SVC_CRITICAL) {

if(svc->time_crashed + CRITICAL_CRASH_WINDOW >= now) {

if (++svc->nr_crashed > CRITICAL_CRASH_THRESHOLD) {

......

sync();

__reboot(LINUX_REBOOT_MAGIC1,LINUX_REBOOT_MAGIC2,

LINUX_REBOOT_CMD_RESTART2, "recovery");

return 0;

}

}else {

svc->time_crashed = now;

svc->nr_crashed = 1;

}

}

svc->flags |= SVC_RESTARTING;

//设置标示为SVC_RESTARTING,然后运行该service onrestart中的COMMAND。这些内容就

//非常easy了。读者能够自行学习。

list_for_each(node, &svc->onrestart.commands) {

cmd = node_to_item(node, struct command, clist);

cmd->func(cmd->nargs, cmd->args);

}

//设置init.svc.zygote的值为restarting。

notify_service_state(svc->name, "restarting");

return0;

}

通过上面的代码,可知道onrestart的作用了,但zygote本身又在哪里重新启动的呢?答案就在以下的代码中:

[-->init.c::main函数代码片断]

for(;;) {

int nr, i, timeout = -1;

for (i = 0; i < fd_count; i++)

ufds[i].revents = 0;

drain_action_queue(); //poll函数返回后,会进入下一轮的循环

restart_processes(); //这里会重新启动全部flag标志为SVC_RESTARTING的service。

......

}

这样。zygote又回来了!

3.2.4  属性服务

我们知道,Windows平台上有一个叫注冊表的东西。注冊表能够存储一些相似key/value的键值对。

一般而言,系统或某些应用程序会把自己的一些属性存储在注冊表中。即使下次系统重新启动或应用程序重新启动,它还能够依据之前在注冊表中设置的属性。进行相应的初始化工作。Android平台也提供了一个类型机制。可称之为属性服务(property service)。

应用程序可通过这个属性机制。查询或设置属性。

读者能够用adb shell登录到真机或模拟器上,然后用getprop命令查看当前系统中有哪些属性。即如我的HTC G7測试结果,如图3-2所看到的:(图中仅仅显示了部分属性)

watermark/2/text/aHR0cDovL2Jsb2cuY3Nkbi5uZXQv/font/5a6L5L2T/fontsize/400/fill/I0JBQkFCMA==/dissolve/70/gravity/Center" />

图3-2  HTC G7属性示意图

这个属性服务是怎么实现的呢?以下来看代码。当中与init.c和属性服务有关的代码有以下两行:

property_init();

property_set_fd = start_property_service();

分别来看看它们。

1. 属性服务初始化

(1)创建存储空间

先看property_init函数,代码例如以下所看到的:

[-->property_service.c]

void property_init(void)

{

init_property_area();//初始化属性存储区域

//载入default.prop文件

load_properties_from_file(PROP_PATH_RAMDISK_DEFAULT);

}

在properyty_init函数中。先调用init_property_area函数,创建一块用于存储属性的存储区域。然后载入default.prop文件里的内容。再看init_property_area是怎样工作的,它的代码例如以下所看到的:

[-->property_service.c]

static int init_property_area(void)

{

prop_area *pa;

if(pa_info_array)

return -1;

/*

初始化存储空间。PA_SIZE是这块存储空间的总大小,为32768字节,pa_workspace

为workspace类型的结构体,以下是它的定义:

typedef struct {

void *data;   //存储空间的起始地址

size_tsize;  //存储空间的大小

int fd;   //共享内存的文件描写叙述符

} workspace;

init_workspace函数调用Android系统提供的ashmem_create_region函数创建一块

共享内存。

关于共享内存的知识我们在第7章会接触,这里,仅仅需把它当做一块普通的内存就

能够了。

*/

if(init_workspace(&pa_workspace, PA_SIZE))

return -1;

fcntl(pa_workspace.fd, F_SETFD, FD_CLOEXEC);

//在32768个字节的存储空间中,有PA_INFO_START(1024)个字节用来存储头部信息

pa_info_array = (void*) (((char*) pa_workspace.data) + PA_INFO_START);

pa =pa_workspace.data;

memset(pa, 0, PA_SIZE);

pa->magic = PROP_AREA_MAGIC;

pa->version = PROP_AREA_VERSION;

//__system_property_area__这个变量由bionic libc库输出,有什么用呢?

__system_property_area__ = pa;

return0;

}

上面的内容比較简单,只是最后的赋值语句但是大有来头。

__system_property_area__是bionic libc库中输出的一个变量。为什么这里要给它赋值呢?

原来。尽管属性区域是由init进程创建,但Android系统希望其它进程也能读取这块内存里的东西。为做到这一点。它便做了以下两项工作:

·  把属性区域创建在共享内存上,而共享内存是能够跨进程的。这一点。已经在上面的代码中见到了,init_workspace函数内部将创建这个共享内存。

·  怎样让其它进程知道这个共享内存呢?Android利用了gcc的constructor属性。这个属性指明了一个__libc_prenit函数,当bionic libc库被载入时,将自己主动调用这个__libc_prenit,这个函数内部就将完毕共享内存到本地进程的映射工作。

(2)client进程获取存储空间

关于上面的内容。来看相关代码:

[-->libc_init_dynamic.c]

//constructor属性指示载入器载入该库后,首先调用__libc_prenit函数。

这一点和Windows上

//动态库的DllMain函数相似

void __attribute__((constructor))__libc_prenit(void);

void __libc_prenit(void)

{

......

__libc_init_common(elfdata); //调用这个函数

......

}

__libc_init_common函数为:

[-->libc_init_common.c]

void __libc_init_common(uintptr_t *elfdata)

{

......

__system_properties_init();//初始化client的属性存储区域

}

[-->system_properties.c]

int __system_properties_init(void)

{

prop_area *pa;

int s,fd;

unsigned sz;

char*env;

.....

//还记得在启动zygote一节中提到的加入环境变量的地方吗?属性存储区域的相关信息

//就是在那儿加入的,这里须要取出来使用了。

env =getenv("ANDROID_PROPERTY_WORKSPACE");

//取出属性存储区域的文件描写叙述符。

关于共享内存的知识,第7章中将会进行介绍。

fd =atoi(env);

env =strchr(env, ‘,‘);

if(!env) {

return -1;

}

sz =atoi(env + 1);

//映射init创建的那块内存到本地进程空间,这样本地进程就能够使用这块共享内存了。

//注意,映射的时候指定了PROT_READ属性,所以client进程仅仅能读属性,而不能设置属性。

pa =mmap(0, sz, PROT_READ, MAP_SHARED, fd, 0);

if(pa== MAP_FAILED) {

return -1;

}

if((pa->magic != PROP_AREA_MAGIC) || (pa->version !=PROP_AREA_VERSION)) {

munmap(pa, sz);

return -1;

}

__system_property_area__ = pa;

return0;

}

上面代码中非常多地方和共享内存有关,在第7章中会对与共享内存有关问题进行介绍,读者也可先行学习有关共享内存的知识。

总之。通过这样的方式。client进程能够直接读取属性空间,但没有权限设置属性。client进程又是怎样设置属性呢?

2. 启动属性server

(1)启动属性server

init进程会启动一个属性server,而client仅仅能通过和属性server交互才干设置属性。先来看属性server的内容,它由start_property_service函数启动,代码例如以下所看到的:

[-->Property_servie.c]

int start_property_service(void)

{

intfd;

/*

载入属性文件,事实上就是解析这些文件里的属性。然后把它设置到属性空间中去。Android系统

一共提供了四个存储属性的文件。它们各自是:

#definePROP_PATH_RAMDISK_DEFAULT "/default.prop"

#define PROP_PATH_SYSTEM_BUILD     "/system/build.prop"

#define PROP_PATH_SYSTEM_DEFAULT   "/system/default.prop"

#define PROP_PATH_LOCAL_OVERRIDE   "/data/local.prop"

*/

load_properties_from_file(PROP_PATH_SYSTEM_BUILD);

load_properties_from_file(PROP_PATH_SYSTEM_DEFAULT);

load_properties_from_file(PROP_PATH_LOCAL_OVERRIDE);

//有一些属性是须要保存到永久介质上的。这些属性文件则由以下这个函数载入,这些文件

//存储在/data/property文件夹下,而且这些文件的文件名称必须以persist.开头。

这个函数

//非常easy,读者可自行研究。

load_persistent_properties();

//创建一个socket。用于IPC通信。

fd =create_socket(PROP_SERVICE_NAME, SOCK_STREAM, 0666, 0, 0);

if(fd< 0) return -1;

fcntl(fd, F_SETFD, FD_CLOEXEC);

fcntl(fd, F_SETFL, O_NONBLOCK);

listen(fd, 8);

returnfd;

}

属性服务创建了一个用来接收请求的socket,可这个请求在哪里被处理呢?事实上,在init中的for循环那里已经进行相关处理了。

(2)处理设置属性请求

接收请求的地方是在init进程中。代码例如以下所看到的:

[-->init.c::main函数片断]

if (ufds[1].revents == POLLIN)

handle_property_set_fd(property_set_fd);

当属性server收到client请求时。init会调用handle_property_set_fd进行处理。这个函数的代码例如以下所看到的:

[-->property_service.c]

void handle_property_set_fd(int fd)

{

prop_msg msg;

int s;

int r;

intres;

structucred cr;

structsockaddr_un addr;

socklen_t addr_size = sizeof(addr);

socklen_t cr_size = sizeof(cr);

//先接收TCP连接

if ((s= accept(fd, (struct sockaddr *) &addr, &addr_size)) < 0) {

return;

}

//取出client进程的权限等属性。

if(getsockopt(s, SOL_SOCKET, SO_PEERCRED, &cr, &cr_size) < 0) {

......

return;

}

//接收请求数据

r = recv(s,&msg, sizeof(msg), 0);

close(s);

......

switch(msg.cmd) {

casePROP_MSG_SETPROP:

msg.name[PROP_NAME_MAX-1] = 0;

msg.value[PROP_VALUE_MAX-1] = 0;

/*

假设是ctl开头的消息,则觉得是控制消息。控制消息用来运行一些命令。比如用

adb shell登录后,输入setprop ctl.start bootanim就能够查看开机动画了。

关闭的话就输入setpropctl.stop bootanim,是不是非常有意思呢?

*/

if(memcmp(msg.name,"ctl.",4) == 0) {

if (check_control_perms(msg.value, cr.uid, cr.gid)) {

handle_control_message((char*) msg.name + 4, (char*) msg.value);

}

......

}else {

//检查client进程是否有足够的权限

if (check_perms(msg.name, cr.uid, cr.gid)) {

//然后调用property_set设置。

property_set((char*) msg.name, (char*) msg.value);

}

......

}

break;

default:

break;

}

}

当client的权限满足要求时。init就调用property_set进行相关处理。这个函数比較简单,代码例如以下所看到的:

[-->property_service.c]

int property_set(const char *name, const char*value)

{

prop_area *pa;

prop_info *pi;

intnamelen = strlen(name);

intvaluelen = strlen(value);

......

//从属性存储空间中寻找是否已经存在该属性

pi =(prop_info*) __system_property_find(name);

if(pi!= 0) {

//假设属性名以ro.开头,则表示是仅仅读的,不能设置,所以直接返回。

if(!strncmp(name, "ro.", 3)) return -1;

pa= __system_property_area__;

//更新该属性的值

update_prop_info(pi, value, valuelen);

pa->serial++;

__futex_wake(&pa->serial, INT32_MAX);

}else {

//假设没有找到相应的属性,则觉得是添加属性,所以须要新创建一项。

注意。Android支持

//最多247项属性,假设眼下属性的存储空间中已经有247项。则直接返回。

pa= __system_property_area__;

if(pa->count == PA_COUNT_MAX) return -1;

pi= pa_info_array + pa->count;

pi->serial = (valuelen << 24);

memcpy(pi->name, name, namelen + 1);

memcpy(pi->value, value, valuelen +1);

pa->toc[pa->count] =

(namelen << 24) | (((unsigned) pi) - ((unsigned) pa));

pa->count++;

pa->serial++;

__futex_wake(&pa->serial, INT32_MAX);

}

//有一些特殊的属性须要特殊处理,这里。主要是以net.change开头的属性。

if(strncmp("net.", name, strlen("net.")) == 0)  {

if(strcmp("net.change", name) == 0) {

return 0;

}

property_set("net.change", name);

} elseif (persistent_properties_loaded &&

strncmp("persist.", name,strlen("persist.")) == 0) {

//假设属性名以persist.开头。则须要把这些值写到相应文件里去。

write_persistent_property(name, value);

}

/*

还记得init.rc中的以下这句话吗?

on property:persist.service.adb.enable=1

startadbd

当persist.service.adb.enable属性置为1后,就会运行start adbd这个command,

这是通过property_changed函数来完毕的。它非常easy。读者能够自己阅读。

*/

property_changed(name, value);

return0;

}

好,属性服务端的工作已经了解了,以下看client是怎样设置属性的。

(3)client发送请求

client通过property_set发送请求。property_set由libcutils库提供,代码例如以下所看到的:

[-->properties.c]

int property_set(const char *key, const char*value)

{

prop_msg msg;

unsigned resp;

......

msg.cmd = PROP_MSG_SETPROP;//设置消息码为PROP_MSG_SETPROP。

strcpy((char*) msg.name, key);

strcpy((char*) msg.value, value);

//发送请求

returnsend_prop_msg(&msg);

}

static int send_prop_msg(prop_msg *msg)

{

int s;

int r;

//建立和属性server的socket连接

s =socket_local_client(PROP_SERVICE_NAME,

ANDROID_SOCKET_NAMESPACE_RESERVED,

SOCK_STREAM);

if(s< 0) return -1;

//通过socket发送出去

while((r = send(s, msg, sizeof(prop_msg), 0)) < 0) {

if((errno == EINTR) || (errno == EAGAIN)) continue;

break;

}

if(r== sizeof(prop_msg)) {

r= 0;

} else{

r= -1;

}

close(s);

returnr;

}

至此,属性server就介绍完了。总体来说,还算比較简单。

3.3  本章小结

本章解说了init进程怎样解析zygote,以及属性server的工作原理,旨在帮助读者认识这个天字号第一进程。

从总体来说,init.rc的解析难度相对最大。相信读者通过以上实例分析,已经理解了init.rc的解析原理。

另外。inti涉及非常多和Linux系统相关的知识,有兴趣的读者能够自行研究。

时间: 2024-10-12 23:33:24

[深入理解Android卷一全文-第三章]深入理解init的相关文章

[深入理解Android卷一全文-第四章]深入理解zygote

由于<深入理解Android 卷一>和<深入理解Android卷二>不再出版,而知识的传播不应该由于纸质媒介的问题而中断,所以我将在CSDN博客中全文转发这两本书的所有内容. 第4章  深入理解Zygote 本章主要内容 ·  深入分析zygote,并介绍system_server进程的初始化工作. 本章涉及的源代码文件名称及位置 以下是我们本章分析的源代码文件名称及其位置. ·  App_main.cpp framework/base/cmds/app_process/App_m

[深入理解Android卷一全文-第七章]深入理解Audio系统

由于<深入理解Android 卷一>和<深入理解Android卷二>不再出版,而知识的传播不应该由于纸质媒介的问题而中断,所以我将在CSDN博客中全文转发这两本书的全部内容. 第7章  深入理解Audio系统 本章主要内容 ·  具体分析AudioTrack. ·  具体分析AudioFlinger. ·  具体分析AudioPolicyService. 本章涉及的源代码文件名称及位置 以下是本章分析的源代码文件名称及其位置. ·  AudioTrack.java framewor

[深入理解Android卷一全文-第五章]深入理解常见类

由于<深入理解Android 卷一>和<深入理解Android卷二>不再出版,而知识的传播不应该因为纸质媒介的问题而中断,所以我将在OSC博客中全文转发这两本书的全部内容. 第5章 深入理解常见类 本章主要内容 ·  分析RefBase.sp,wp和LightRefBase类. ·  分析Native的Thread类和常用同步类. ·  分析Java层的Handler.Looper,以及HandlerThread类. 本章涉及的源代码文件名称及位置 下面是我们本章分析的源码文件名和

[深入理解Android卷一全文-第六章]深入理解Binder

由于<深入理解Android 卷一>和<深入理解Android卷二>不再出版,而知识的传播不应该因为纸质媒介的问题而中断,所以我将在CSDN博客中全文转发这两本书的全部内容. 第6章 深入理解Binder 本章主要内容 ·  以MediaServer为切入点,对Binder的工作机制进行分析. ·  剖析ServiceManager的原理. ·  以MediaPlayerService为切入点对Client和Service的交互进行分析. ·  学以致用,探讨如何写自己的Servi

[深入理解Android卷二 全文-第三章]深入理解SystemServer

由于<深入理解Android 卷一>和<深入理解Android卷二>不再出版,而知识的传播不应该因为纸质媒介的问题而中断,所以我将在osc博客中全文转发这两本书的全部内容 第3章  深入理解SystemServer 本章主要内容: ·  分析SystemServer ·  分析EntropyService.DropBoxManagerService.DiskStatsService ·  分析DeviceStorageMonitorService.SamplingProfilerS

[深入理解Android卷二 全文-第四章]深入理解PackageManagerService

由于<深入理解Android 卷一>和<深入理解Android卷二>不再出版,而知识的传播不应该因为纸质媒介的问题而中断,所以我将在CSDN博客中全文转发这两本书的全部内容 第4章  深入理解PackageManagerService 本章主要内容: 详细分析PackageManagerService 本章所涉及的源代码文件名及位置: ·  SystemServer.java frameworks/base/services/java/com/android/server/Syst

[深入理解Android卷二 全文-第七章]深入理解ContentProvider

由于<深入理解Android 卷一>和<深入理解Android卷二>不再出版,而知识的传播不应该因为纸质媒介的问题而中断,所以我将在CSDN博客中全文转发这两本书的全部内容 第7章  深入理解ContentProvider 本章主要内容: ·  深入分析ContentProvider的创建和启动,以及SQLite相关的知识点 ·  深入分析Cursor query和close函数的实现 ·  深入分析ContentResolver openAssetFileDescriptor函数

[深入理解Android卷二 全文-第五章]深入理解PowerManagerService

由于<深入理解Android 卷一>和<深入理解Android卷二>不再出版,而知识的传播不应该因为纸质媒介的问题而中断,所以我将在CSDN博客中全文转发这两本书的全部内容 第5章  深入理解PowerManagerService 本章主要内容: ·  深入分析PowerManagerService ·  深入分析BatteryService和BatteryStatsService 本章所涉及的源代码文件名及位置: ·  PowerManagerService.java frame

[深入理解Android卷二 全文-第六章]深入理解ActivityManagerService

由于<深入理解Android 卷一>和<深入理解Android卷二>不再出版,而知识的传播不应该因为纸质媒介的问题而中断,所以我将在CSDN博客中全文转发这两本书的全部内容 第6章 深入理解ActivityManagerService 本章主要内容: ·  详细分析ActivityManagerService 本章所涉及的源代码文件名及位置: ·  SystemServer.java frameworks/base/services/java/com/android/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