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外客户愿意把软件交给印度人来做?

因为在硅谷的投资经历,我直接会见过大量在硅印度人的创业公司。在班加罗尔的很多印度软件代工企业,印度的软件外包做得不错,但为什么能做好,媒体上人们分析的原因基本都是不靠谱的。

通过了解印度人的教育结构、以及我直接管理过的印度人做事方式,我充分理解了印度人软件外包做得这么好真正原因所在——是他们远远强于中国人的沟通方式,而不是他们的语言能力。

当年任中兴印度公司CEO不久,我与两个印度员工一起去见客户。他们去之前就列出24个要讨论的问题,用了一上午时间把这24个问题一个一个讨论完了。中午我们到客户办公楼旁边吃饭,下午又去见同一批客户,我以为是要谈别的事情,但让我惊讶不已的是他们把相同的24个问题又用一下午时间重新一个个全部仔细确认了一遍,看我方理解是否有误。等回公司后,他们把所有与客户确认过的理解全部整理成文,用邮件发送给客户,也抄送给了我和双方所有相关人员。

这种工作方式并不是中兴公司要求,也不是我要求他们这样做,而完全是他们自己做事情的习惯。

为什么国外客户愿意把软件交给印度人来做?因为软件开发成败80%甚至更高的因素是对客户需求的准确理解。与印度人沟通,他们的这种做事方式可以确保对客户需求的理解是准确和可靠的。做出来的东西指标,不会少,也不会多,正合适。

但是中国人做事情的方式往往是什么样的呢?客户一说需求是什么,中国软件开发人员可能马上就说:我清楚了,我清楚了。

然后这些人的超强创新能力就充分地发挥,各种花哨的技巧充分地展现出来,蔑视印度人代码做得太烂。所以,如果经理和领导不是定期地死盯着,最后这软件就有可能不知道做成什么了。领导很累,员工很累,客户也很累。

中国领导整天都有新思路,要求员工应当有很强的执行能力。领导一说,马上就得去干。但是等干到一半,领导可能都已经忘掉说过的话了,最差情况可能莫明其妙地训斥你一顿:谁让你干这个的。

常听到说要很好地“领会领导的战略意图”:这意思就是说领导的战略意图是什么其实他自己也不是太清楚,因此让大家各自相对自由地发挥。发挥得好,就是领会得好。发挥得不好呢?就是没有领会好。

以上当然是相对比较严重一些的表现,但中国的管理沟通中的确存在传递信息模糊性的问题。

中国管理者往往喜欢先干起来再说,然而这可能是一场灾难

客观地说,人们对做任何事情一开始往往很难考虑计划得完全周密,在工作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是常有的事情。只是中国企业、事业中调整得远比西方组织机构频繁得多。

西方媒体攻击中国是计划经济,他们是市场经济。其实,西方的企业内部是高度“计划”的。他们会把工作详细地分解至一年中的每一天。而中国企业内部是高度“市场”的。有个大致的计划目标,执行中随时调整,甚至调整到最后和年初完全不一样都有可能。

这个模式我们不去简单地说好或不好,因为针对不同的事情,它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表现。这里我们先谈其不利的方面,后面文章《不可思议的中国速度是怎么来的?》再谈其相对有利的方面。从中性的方面说,这里有一个管理循环:

  •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 或者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这两者看似差不多,但有一个细小的差异:前一个先开始干了再说,后一个先讨论一下再开始干。

如果操作得好呢,循环往复是不断地提升。如果操作得不好呢,循环往复都是在低层次运转,甚至浪费巨大的无效成本。

实践的成本一般情况下相对来说是远高于认识的。有很多认识没有办法,只能通过亲自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认知。但也有很多认识在你这里可能是全新的,从业界来说却早已经成为常识。如果你善于学习,很多认识是根本没必要通过不断实践的巨大成本去获得的。但是,中国领导往往喜欢从实践中学习,不断地变着花样尝试,用巨大的成本代价去获得大量很低级的经验认知。所以是这样的循环:

想当然——巨大成本——再想当然——更巨大的成本,循环往复以至破产。

遗憾的是:通过学习避免了的损失一般是看不到的,而只要去马上实践,就算浪费了巨大的钱财,也可以说交了学费,从中学到很多经验教训。最重要的是:对于干活的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只要累死累活地在干,最起码领导看在眼里,心里也是舒服的。所以,学会评估管理的好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为“沟通”做下定义与分类

通信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要把信息准确无误地从发送一方传递到接收一方的。怎么保证呢?

有两个一般性的方法,一是加校验位。我们身份证号码的最后一位数字就是校验位,它是根据前面17位数字计算出来的。这样,当收到身份证号后,对前面17位数字用同样方法进行计算,看与最后一位数字是不是一样,就可判断接收到的号码是不是正确。但是,人们在用自然语言交流过程中是没法用这种方法的。

第二种方法是确认和重传,就是接收方收到信息后向发送方确认收到正确信息,如果有误,把信息重新传送。也有将相同信息索性就多次重传,接收方收到后相互比对是不是一致。例如互联网通信中基本的TCP/IP协议就是既有校验,也有重传的。

从沟通的目的来看,可以把沟通分为如下几类:

方法执行类沟通

就是领导告诉员工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间完成,做到什么标准等。员工准确完整地理解后去严格准确地去做就行了。这类沟通就不仅要求信息传递准确无误,而且严格要求语义的理解也必须准确无误。因此确认和重传等方式是很基本的方法。我们有的客户很喜欢说“double check”,就是严格地确认。

信息传递类沟通

这类沟通就是传递市场情况,技术情报或个人想法等。它与方法执行类沟通一样,要求传递信息和理解的准确无误。

当进行一个信息交流类沟通时,如果我完全理解了某个网友的文章,但对他的观点不同意,要写反对意见。我是严格按这种方法:再看一遍他的文章,看我的反对意见是否理解正确。然后才下笔写。当写完并修改后,还要再看一遍他的文章,以确认我的理解是否正确。此时意见已经通过写成文从内心疏解出来,相当于把内心进行了一定的腾空,不用再考虑怎么反对对方,因此就可以全部心思用在理解对方的文章。这样一来就很可能发现最初我的理解是有偏差的,从而可最后作精确理解下的调整。

目的型沟通

领导并不具体告诉员工具体做事的方法,而只是告诉需要达到的目的或目标,最多给出若干个做事的可选途径,由员工自己确定做事的方法。员工可以在策划完做事方法或计划后上报领导,批准后去执行。这种沟通难度就上升很多。

授权型沟通

领导既不给出方法,也不给出目的或目标,而只给出工作职责范围,授权执行者自己根据职责去确定各阶段的目标及方法。目的型和授权型沟通中很难有非常严格的语义信息传递,这就要求信息接收者有越来越高的能力和理解力,同时在执行过程中通过不断地确认和重传来保证与领导的想法一致。

启发型沟通

这是属于讨论问题或头脑风暴中采用的方式。它与上述沟通的最大区别是:并不一定要求信息接收者理解得与发送者高度一致,而更倾向于启发出不同的信息或理解,由此导致出创新的思路。

沟通有多重要?

杨修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最后被曹操杀了。这个《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但却没有深入思考根本原因何在。

中国人擅长于对“言下之意”,“再言下之意”的玩味,沉湎于“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这当成文学艺术来玩玩可以,但如果搞到实际工作中脑袋就得搬家了。

设想一下,如果杨修采用以下这种沟通方式,结果会如何:

  • 发现“一合酥”之后向领导口头沟通确认:这意思是“一人一口酥吗?”,领导回答“是的”。然后杨修写一个分酥的方案交给领导批示,曹操书面写下“同意”。然后杨修再去分。
  • 听到“鸡肋”的口令后,当面口头向领导请示确认:“这意思是要秘密准备撤退的行动吗?”领导说:“是的。”然后杨修马上起草撤退方案交领导审批。曹操书面批示“同意。”杨修再去按计划准备撤退。

如果这样做杨修会死吗?肯定不会。知道为什么说“重要的事情一定要说三遍”吗?就是第二遍确认,第三遍复核和获得法定认可。无需讳言,我的以上沟通方法就是从印度人那里学来的。

所以作为真心的报答需要提醒一下各位:如果认识问题不具备系统的纯科学方法,不擅长全面的沟通技能,知道将来会怎么死吗?会像杨修一样聪明死的。

最后,关于中印管理对比问题,以下是我的一些回应

《印度人在接管硅谷的时候,中国人在做什么》一文发表后,引起大量媒体关注与转发,直接从纯科学公众号上转发的媒体就已经达到近160个。与一般写文章的人见了反对者观点就头疼甚至愤怒不同,我向来特别喜欢与反对者交流。所以在此统一进行一下交流和回复。

1.说印度管理很好,但印度怎么没有把本国管好?

答:不要简单地说印度本国管理得好不好,印度现在经济发展在全球仅次于中国。也不要说印度原来的底子远比中国好,现在却不如中国。如果对印度有深入了解就知道,印度遇到的历史包袱和客观困难远比中国大得多。我研究印度是总结三个不可思议的方面:

不可思议的印度时间。这个基本是印度重大缺陷。
不可思议的印度价格。这个有缺陷也有优点,看怎么发挥。
不可思议的印度管理。这个主要是优点。

2. 美国排挤中国,但与印度是一伙的

答:看待国际间的问题不要简单地用谁跟谁是一伙来描述。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印度真与美国是一伙的吗?当然不是,但他们为什么却搞得让人都认为他们是一伙呢?这个我们应该深思一下。人家美国是曾经提出过“中美国” (Chimerica,也叫G2)思路的。美国有很多人也知道中国越来越强大了,是一青春洋溢、艳光四射、人见人爱的“白富美”,必须要面对这个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两家变成一伙。美国人有美国人自己的打算,我们心里明白就是了。但人家真的是很想与咱们一伙的时候怎么不利用好这个机会呢?我2012年在自己的新浪博客上曾写过一篇文章系统讨论这个问题,在《美国——处于卸任过程中的现任世界总统:舆论战》中提出建议应该利用好这个机会。就算最差情况下什么实质性内容也没有,什么结果也没有,至少时不时地在大街上勾肩搭背地一起走一走,双方是在不断地谈着,让大家感觉中美是一伙的,那也好过天天和美国吵架,铁定了认为两家是对手要强很多是不是?况且中美之间可谈的东西多的是,让人认为两家表面上是一伙也不会辱没了自己的名声,有必要当时就牛气到直接表明态度拒绝去伤人家的面子吗?印度在这方面就比中国做得好得多,难道不是吗?到现在又认定中美两家不是一伙,讨厌美印两家成一伙,有必要吗?

3. 企业中的政治问题

答:重点是指企业内部的办公室政治。前面文中说了,建议还不死心的网友回原文中仔细再看一遍,不要聪明死了。

4. 中国走进世界的500强的企业有117家,印度本国只有7家

答:我的文章是讨论“管理问题”,不是讨论企业规模问题。引用一些500强企业印度高管的例子只是这些案例比较醒目,但我并未局限于500强。管理与经营两者有一定关系,但不完全一致。中小企业也有管理非常好的,而大企业规模大有多方面的原因,并不完全是管理问题。中国相当多的国字头企业进500强主要原因何在就不深入展开了。

5. 对中国不放心,对印度人放心。中国人学会就跑了

答:一定程度地同意可能有这方面原因。中国人善于学习和模仿的能力的确是有点优秀到不太让人放心地步的。不过现在越来越难模仿了,所以往后这个问题会越来越轻,因为美国人模仿中国会越来越多。我们可以反过来用同理心想问题。

6. 中国国内机会多,印度国内机会少

答:不完全同意。印度也是经济迅速发展的国家,国内机会同样很多,只是发展程度还比中国落后。印度很多优秀人才并没有回印度,但成功实现在美国创业,把研发部门建在印度的跨国模式。所以不要完全以是否回国来考虑问题。

7. 印度能接受教育的都是高种姓

答:不太同意。印度有法律规定将10%的比例留给贱民,印度自建国后法律上废除了种姓制度,否则不会有属于“吠舍”这种低种姓的莫迪当总统的可能性。我曾与一位属于贱民的总理经济顾问见过面。今年7月20日当选印度第14任总统的71岁考文德(Ram Nath Kovind)是一位贱民,而且这次两位总统候选人都是贱民。考文德已经是印度第二位贱民总统,第一位是1997年7月25日就任的纳拉亚南。印度的宪法之父Ambedkar也是贱民出身。所以,说印度能接受教育的都是高种姓是不了解印度的国情。

8. 印度人把很多企业给管死了

答:网上有个贴子,网名叫“鬼谷码农工”写的“硅谷毁在印度三哥手里就是个时间问题”,历数了一些印度管理的硅谷企业最后破产的案例。这些案例我没有去核实,权且认可这些案例。不过从大量统计上来看,任何族裔的人管理的企业都有活得好的也有活得不好的。在某些管理上值得学习,也不意味着就一定能把企业管理得欣欣向荣。企业经营得好坏是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讨论的是“管理问题”,而不是企业“经营问题”。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不展开讨论。

9. 有个说法,印度人并不是擅长管理,而是擅长让别人相信他擅长管理

答:“擅长让别人相信”就是管理的内容之一啊。

10. 马云不是说了吗?学MBA根本没什么用

答:马云也说了,他对钱一点儿兴趣都没有。马云还说了,他最大的错误就是创立了阿里巴巴。马云又说了......

人一旦成功了,说什么都是有道理的。

11. 在美国大公司当个CEO也还是在为资本集团打工,只是比一般人更高级罢了。除非他们能够在本国创建国际一流的公司,去引导世界

答:部分同意甚至相当地部分同意。应当有更高的志向,不过这不能完全否认印度管理。

(作者汪涛系天使投资人,曾为中兴通讯印度分公司CEO)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lexhg/p/8203206.html

时间: 2024-10-08 14:04:28

为什么国外客户愿意把软件交给印度人来做?的相关文章

智能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功能有哪些?

随着智能时代向我们走来,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家居等各种智能产品,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但在企业管理软件领域,提到智能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很多人可能感到很新鲜,或者听过这个名词,但不太了解.那么,智能客户关系管理软件是什么意思?智能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厂商有哪些呢?相信看完下文内容,所有疑问都将获得解答.     一.什么是智能客户关系管理软件? 智能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软件,也叫智能CRM软件,是结合最新智能化技术,对传统客户关系管理软件进行

商业模式(四):群硕软件,欧美客户为主的软件外包

2011年暑假,在武汉群硕实习了2个月. 说是实习,其实就是混,没做过一点贡献,自己都感觉有点羞愧. 2个月时间,对这个公司的客户和业务了解了那么一点点. 群硕,据说有美国.上海.武汉等多个公司,美国那边主要拿客户和技术架构,上海那边是总部,武汉这边是苦力. IT软件互联网早期,其实最吸引人就业人数偏多反而是搞外包的,2005年左右的时候,互联网公司和游戏公司还不多.不过,我个人挺鄙视外包的,从程序员和工作的角度. 群硕的老板,之前在Oracle等外企工作很多年,创业做了外包,早期基本都是欧美客

CRM客户关系管理软件排名分享 !

客户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如果没有客户,企业就失去利润来源,也就无法生存下去.因此,选择一款好的CRM客户关系管理软件,维护好用户资源,对企业至关重要.但市场上产品很多,企业选型时难免存在诸多困惑:有哪些好用的CRM客户关系管理软件?谁能推荐几款好用的CRM?CRM软件如何选型?CRM软件大概多少钱?哪款CRM最适合自己?--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特整理出最新的CRM客户关系管理软件排名,希望能解决大家心中的困惑.     1.SAP CRM SAP客户关系管理(CRM) 软件,帮助企业通过所有渠道全面

企业选择CRM客户关系管理软件的要点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企业办公也向着互通互联的方向在进步,而更方便更快捷的办公方式也是企业选择办公软件的首选要素,因此,CRM客户关系管理软件也已成为企业用户在客户管理的利器,不过由于软件种类众多,工作方式出入也较大,那么,如何选择CRM客户关系管理软件也成了企业CIO最头疼的问题. 选择自主研发还是选择通用产品 两者可以说是各有利弊的.其间自立研制CRM客户关系管理软件的优势是能依据公司本身的情况为自己创造一款高度契合公司操作习气和具有活络事务流程的CRM体系.毕竟,跟着公司事务的拓宽,对CR

关于客户定制化软件的探讨

我认为,软件开发,尤其是定制化的软件开发,一定要彻底弄清楚客户对软件的初衷.客户很多时候对软件没有什么确切的概念,会提出不合理的需求.你可以根据客户的初衷来分辨哪些功能是客户真正所需,哪些是客户的一厢情愿.如果是'真正所需',即使是再困难也应该实现,如果是'一厢情愿',应该尽量避免,多和客户沟通.因为这些'一厢情愿'会让软件走向错误的道路,开发人员会忘记哪些是重要的,哪些不重要,尤其是开发团队人员变动很大的时候,从而使软件走向歧途. 从4月开始,我们组接到了一个定制化的项目(c/s结构),大致的

为什么我们的软件不及印度

大部分业内人士对印度的印象可以用4个字来概括:软件大国.说印度是软件大国,其依据是因为在印度,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的产值已经高达120亿美元,和其1990年产值5000万美元相比,增长了24倍. 况且印度的软件对于印度希望发展的外向型经济模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目前印度软件已经出口到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超过印度全国出口总额的20%.据权威机构调查,1999年全球软件的销售额是1500亿美元,其中印度公司占16.7%,仅次于美国公司的78%. 大量资料表明软件是印度这个发展中国家的支柱产业之

IT 外包中的甲方乙方,德国人,美国人,印度人和日本人印象杂谈

开篇介绍 最近经常和朋友聚会,三十而立的年龄自然讨论最多的就是各自的小家庭,如何赚钱,工作,未来的就业发展,职业转型等话题.还有各种跳槽,机会选择,甲方乙方以及外包中的各种趣事,外企与国内私企的发展机会,还有各种老外大PK.今天在这里也就聊聊这些话题,相信这些话题对现在正在面临一些职业选择的朋友有所借鉴,以及对将要面对一些的人和物有所认识和了解. 当然本文中讲述的一些观点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和个人,只尽量描述一些我所经历过的或者知道的一些东西.关于外包行业中的这些比较,好与坏,得与失大家可

印度人在接管硅谷的时候,中国人在做什么?

虎嗅注: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纯科学”(ID:chunkexue),原标题<印度对中国真正的威胁是什么>,作者:汪涛.虎嗅获得授权转载,发布时有删节. 我在网上写了很多关于印度的文章,文中结论都依据我在印度长达15年的亲身商业经历,和近三年长驻印度搜集到的第一手资料而得出.仅从不可思议的“印度价格”和“印度时间”来看,印度几乎不可能与中国相竞争.对此,我个人也确实是越来越释怀.但是,另外一个因素却使我越来越忧虑,这就是更加不可思议的“印度管理”. 如果说,在制造业和工作效率上,中国已经甩出印度十

硅谷的中国人为什么输给印度人

本文转自硅谷生活家 在职场的进步就是一个逐渐获得领导力的过程.如果对领导力的误解让我们放弃对领导力的追求,或者追求起来满心愧疚,仿佛出兵打仗却师出无名,当然是输在了起跑线上.而我们对领导力的误解从何而来?答案每一天都能看见. 在硅谷乃至整个美国职场,中国人不如印度人干得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谷歌总裁比才和微软总裁纳德拉,都是二十多岁才来美国念研究生院的印度新移民:在硅谷大部分公司,职位高的中国人凤毛麟角,印度的副总裁.总监却比比皆是.统计数据表明,印度人创投的高科技公司数量远远大于中国人,印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