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ODAxMzAwNw==&mid=207547976&idx=1&sn=9363e063a8e8efa3c0a189ca8fda05c1&key=0acd51d81cb052bc6c479936c12fc9106534fe684d5a0c2123bf7ecf3af72650607486f0ce38c2973c90d94435f2f4db&ascene=0&uin=MTY2NTEyMzUzOQ%3D%3D&devicetype=iMac+MacBookAir6%2C1+OSX+OSX+10.10.2+build(14C109)&version=11020113&pass_ticket=IPYWmpZR6xNx02D1Neg4rOdWHUqcRO%2B93ugXsXgwJUM4wP2nKbcA8SI2GQIn1%2BPr
2015-07-27 葛印卡 北京内观共修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呢?它们是如何生起的呢?他更进一步向内检视,他发现:感受的生起,是由于接触——眼睛接触到影像;耳朵接触到声音;鼻子接触到气味;舌头接触到味道;身体接触到可触知的东西;心接触到念头、情绪、想法,想像或记忆。我们经由五种感官以及心体验这个世界。每当某种对象物体或现象接触到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之一,愉悦或不愉悦的感受就生起了。
那么,为什么接触会发生呢?未来的佛陀看出,因为有六根(五种感官以及心)的存在,接触就会发生。这世界充满不计其数的现象:影像、声音、气味、味道、可触知之物、各种念头和情绪(即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只要接收的六根运作正常,接触是无可避免的。
那么为何有六根存在呢?因为它们是来自身心之流(名色)。而为什么有这身心之流呢?它是由何而起呢?未来的佛陀了解,这种过程的生起,是由于识,这是一种将世界分为能知和所知、主体和客体、我和他的认知行为。由这种划分,就有了个体的出生。每一个片刻,识又变成一个稍微不同的形式。在人整个存在的过程中,识不停地流动、变化。最后到了死亡的一刻,识仍不停止、毫不间断,心识在下一个片刻中,心识之流持续不已。
那么,是什么形成这心识之流呢?他看到,心识之流的生起,是由于习性反应。心片刻不停地起习性反应,每一个习性反应都是心识之流的推动力,使它延续到下一刻。习性反应愈强烈,它供给的推动力就愈大。片刻间的轻微习性反应,只能让心识之流持续片刻。但是刹那好恶的习性反应,如果强化成为贪爱或嗔恨的习性反应更进一步加强,就会让心识之流持续数天、数月或是数年。如果一个人终其一生,都不停地重复、强化某些习性反应,这些习性反应所形成的力量,会让心识之流,不仅从此刻持续到下一刻、从一天持续到另一天、从一年持续到另一年,甚至从此生持续到来生。
而这些习性反应是由何而生呢?他观察实相的最深层而了解到,习性反应的发生,是由于无明: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生起习性反应的这个事实,也不知道自己对什么对象生起反应。我们对存在的无常、无我的性质完全无知;我们也同样不知道,对存在的执着就会带来痛苦。因为不知道自身真正的本质,我们盲目地起反应。因为不知道我们已起了习性反应,我们持续地盲目反应下去,并且任由它们愈演愈烈。因此,由于无知,我们被困在习性反应的牢笼中。
这就是痛苦之轮开始转动的方式:
若无明生起,习性反应就发生(无明缘行);
若习性反应生起,心识就生起(行缘识);
若心识生起,心和身就生起(识缘名色);
若心和身生起,六根就形成(名色缘六处);
若六根生起,接触就发生(六处缘触)
若接触生起,感受就发生(触缘受);
若感受生起,贪爱、嗔恨就产生(受缘爱);
若贪爱、嗔恨生起,执取就产生(爱缘取);
若执取生起,未来的存有就形成(取缘有);
若未来的存有形成,生就开始(有缘生);
若有了生,就有老、死、愁、欢伤、身心之苦,忧以及恼(生缘老、死、愁、欢、苦、忧、恼);
如是大苦蕴聚生起了。
就是这因果链——缘起的法则——将我们带到目前存在的状态,并且面对一个有苦的未来。
终于,他清楚了解真相:痛苦始于对自己本身的实相无知、对所谓的“我”的这个现象的愚昧无知。而苦的下一个起因,就是心的习性反应。我们被无明所蒙蔽而累积贪爱、嗔恨的反应;盲目反应发展为执取,导致种种的不快乐。这种盲目反应的习惯就是业,塑造了我们的未来。而习性反应之所以生起,是由于对自己本身性质的无知。无知、贪爱和嗔恨是生命中所有痛苦的三大根源。
离苦之道
未来的佛陀(指悉达多王子)在了解了苦及苦的起因之后,他所面对的下一个问题是:如何止息苦?他想到业的法则,因果的法则: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每一件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若因缘灭,则结果亦灭。这么一来,可以将苦生起的过程逆转:
若根除无明,并将其完全止息,习性反应就止息了(无明灭则行灭);
若习性反应止息了,心识就止息了(行灭则识灭);
若心识止息了,心和身就止息了(识灭则名色灭);
若心和身止息了,六根就止息了(名色灭则六处灭);
若六根止息了,接触就止息了(六处灭则触灭);
若接触止息了,感受就止息了(触灭则受灭);
若感受止息了,贪爱、嗔恨就止息了(受灭则爱灭);
若贪爱、嗔恨止息了,执取就止息了(爱灭则取灭);
若执取止息了,未来的存有就止息了(取灭则有灭);
若未来的存有止息了,生就止息了(有灭则生灭);
若生止息了,老、死、愁、欢、身心之苦、忧以及恼就止息了(生灭则老、死、愁、欢、苦、忧、恼灭);
如是大苦蕴聚止息了。
如果我们不再有无明,就不再有盲目的习性反应,也不会有随之而来的各种痛苦。而一旦不再有痛苦,我们就能体验到真正的安祥、真正的快乐。痛苦之轮就转成解脱之轮。
这就是悉达多.乔达摩所证悟的。这就是他对众生所教导的。他说:你做了不对的事件,就染污了自己;不做不对的事情,就净化了自己。
每个人对于造成自己痛苦的习性反应,都要负起责任。承担自己的责任,我们才能学会如何灭苦。
连续的存在之流
佛陀用十二缘起之轮,解释轮回的过程。在佛陀时代的印度,这个概念是普遍接受的事实。对今日许多人而言,它似乎是一种非常怪异、甚至难以理解的理论。然而,在接受或否定它之前,应该先了解它是什么、不是什么。
轮回是一个重复的循环,是前世和来世的延续。我们的行为是驱使我们生生相续的动力。每一生的卑下或高贵,取决于我们过去行为的低劣或高尚。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概念和许多宗教所教导的,根本上并没有不同。认为有一个未来的存在,在那儿,我们会因为此生的所作所为,而得到赏罚。然而,佛陀体悟到,我们会因为此生的所作所为,而得到赏罚。然则,佛陀体悟到,即使在最尊贵的境界,痛苦依然存在。因此,我们的努力,不应该是为了求得幸福的来生,因为没有任何来生是全然幸福的。我们目标应该是从所有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当我们将自己从痛苦的循环中释放出来,就会体验到纯然的快乐,远胜于任何世俗的享乐。佛陀教导我们就在此生体证此种快乐的方法。
轮回并不是一般所认为的,有一个不变的灵魂或自我,在一次又一次的生死中转世投胎。佛陀说,恰恰不是这样。他强调没有一个恒久不变、生生世世接续不已的实体;
就如同牛奶从乳牛而来;凝乳从牛奶而来;奶油由凝乳而来;清奶油由粗奶油而来,精制奶油由清奶油而来。当它是牛奶的时候,不会被认为是凝乳或是粗奶油或是清奶油或是精制奶油。同样地,无论何时,只有现在的存在状况是真的,而非过去的或未来的存在状况。
佛陀认为,并非有一个固定的自我,在生生世世中一再轮回;但也并非没有前世或来生。相反地,佛陀体悟到并且教导我们:只要我们的行为不断地给这个过程推动力,这个存有的过程是会一个接续一个存在下去的。
即使有人相信这一辈子是唯一的存在,仍是与缘起之轮有所关联。每一刻当我们对自己的盲目反应茫然无知,我们此时此刻就会体验到痛苦。如果我们能除去无明,不再盲目反应,我们就可以在当下体会到安祥。天堂和地狱就存在于此时此地,它们可以就在今生、在此身内体验。佛陀曾说:
即使有的人认为没有其他的世界、行善行恶在未来并没有赏罚,但是一个人可以就在此世过得快快乐乐,只要他能让自己远离憎恨、恶念以及焦虑。
无论是否相信前世或来生,我们仍须面对此世由于盲目反应所引起的问题。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立刻去解决这些问题,采取步骤终止盲目反应的惯性,以终止我们的痛苦、并且当下体验解脱的快乐。
——摘自《生活的艺术》
报名方式:
2015年度全国各地内观中心课程均已开通报名,如需参加请网上报名,具体请登录http://ng.81355.net/,如想报名北京内观中心的十日课程,请点击课程和报名下的“需要代码课程”,输入代码“bj001”,直接按回车键即可看到北京内观中心课程信息并报名,祝快乐精进!
愿每个人都能在一生中,拨出十天的时间来修习內观。只有透过亲身体验,才能真正体会它是什么,然后透过实修得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安详与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