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wiki的探索与实践

Wiki站点强调团队的合作,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协作环境。其中完全没有著作权的概念,资讯与知识不再是单向地由权威地自上而下发放,而是完全多向交流,中心与周边的角色随时逆转,知识是互动、协商、众声喧哗的结果,Wiki站点的读写生态和知识观是一种彻彻底底的后现代文化理念的实现。

事实上我们也可以将其想象成为一个实践社区,在这里你可以将你所发现的问题张贴出来并进行讨论,因有其他人的协作工作,你从中可以获得一种群体性的应用性知识,同时又不像BBS那样 主 旨松  散  和 无 组  织  性  因  其  开  放  性,协  作  性,简 易 性 的 特 点,它 在 教 育 教 学 中 有 着 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有些还在探索之中。

一.Wiki在教育中的意义:

(一)作为教育教学信息源

由于现今的多媒体课堂相对于传统的“黑板+粉笔”课堂有着信息量丰富、容量大等特点,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听课和记笔记之间的矛盾,往往二者不可同时兼得。

通过将教学内容信息发布在Wiki站点上可解决这一矛盾。

Wiki作为一个简单的W eb        站 点,从作用上看与普通  教育  站  点一样  都  是  作  为  教  育  信  息   源   。各  种  教  学  资  源  ,如 讲 义  、论 文  、电 子 教 材  、图 片 素 材  等等,任何人都可以添加并允许其他人修改、完善和扩展,这样Wiki站点就成为积累该领域资源的一个丰富的教育信息源。如果发挥Wiki的群体参与和更新迅速的优势,建立各种教育Wiki站点——都是内容丰富精致且不断增长的教育信息源,将极大地填补网上教育教学资源的不足。

(二)作为师生网上学习交流、协作共创和问题解决的环境

利用Wiki给我们提供的环境,可以搭建起网上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完成信息的发布(如课程表、课程内容的公布)、相 关 活 动 的 策 划 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等等。这有利于班级情感的交流和良好班级文化的形成。

使用Wiki,可以促进师生交流,教师可以把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评语等写入Wiki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 法进行添加、修改和删 除。由于Wiki具有历史恢复功能,因此教师可以在权 限上不加控制,尽可能让学生不受 限 制地参与进来,达到真正平等的 师生互动状态。

同    时   ,学  生  的  作  业  、读书笔记也可放入Wiki中,教师可以在Wiki上直接评阅、更正和附上评语。

(三)作为课程和学科建设的工具

对于那些授课面广,授课人员多基础性课程,通过Wiki可集聚各人之长,由众位教师共同完善课程内容和相关教学资源,让整个课程的资源更充实,内容更详尽。

另外,利用Wiki,将教师的研究成果或优秀教育资源进行分门别类,同时教师在进行科研活动的时候也更具目标性。由Wiki的独特优势加上每个教师的参与,共同实现整个学科的建设。在这方面的成功案例有教育技术百科,它是由北京师范大学搭建的建设教育技术学科的平台。

为适应新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扩大知识面,利用各种资源,在工作和学习中涉猎其他学科和领域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甚至其他领域和地域的教师进行对话、交流、合作。Wiki等工具的使用,可以作为教师提供跨学科知识共享和交流的有效工具。

(四)论文协作写作:分布式学习

Wiki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这不仅表现在外部学习兴趣的浓厚,而且 反 映 出 内 部 学 习 动 机 的 强 烈 ,因为Wiki能够给学生一种语言表达、抒写真情的自我感、归属感、成就感。同时,Wiki打破了传统作文交流的时空限制,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共  享  达  到  了  前  所  未  有  的  程  度 ,作文 指  导  的  范  围 、交  流  的  信  息  量  都  有了明显的增加,因而促进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整体提高。比较典型的一个实例就是,东行记百科上的以Wiki为论文协作平台的实验,把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协作架构在Wiki平台上,充分发挥Wiki的容易修改和及时存储的优点以及平等、开放、共享的Wiki文化 精 髓。在一个新型的开放的环境中与全国各地的同学和老师共同讨论毕业论文,共享灵感和智慧,最后完成论文,开拓了开放性写论文的模式。

(五)主题资源建设

主题资源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由个体单独完成 ,而需要群体(一个班 级、一个学校、一个区域等)的协同工作,群体中的不同个体需要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Wiki技术满足了群体协同工作的需要。因为Wiki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多人协同写作工具,Wiki站点可以由多人( 甚  至  任  何  访  问  者 )维  护 ,每  个人  都  可  以  发  表  自  己  的    意  见 ,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

(六)专题学习网站建设策略探究

最初的Wiki专题网站页面,由专业知识老师和网络管理老师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性学习等的需要来编写设计,构架一个脉络清晰、主题鲜明的目录结构,引导学习者不断扩充这些  相  关  知  识  ,使  得  内  容  详  实 、条  目  细  化  。在专题研究中,教师能更准确 的把握学生的研 究 动态 、研  究 进  程  ,在  协  作  共  建  中 ,以  平   等  的  身  份  参与  到  其  中 ,在  研   究  过  程  中 ,给予  适  时 、适  当 的启发、引领,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不至迷失,确保学习沿着正确方向顺利进行。

Wiki专题网站使得学习评价多元化。学习评价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重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态度,尤其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和变化。

评价学习者信息素养应用到问题的提出能力和问题的解决能力,注重其创新精神的培养等。

(七)问 题 协 作 式 教 学 模 式 探 究

Wiki作为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一种问题解决的承载工具,它的作用主要是为学习者提供一种问题协作的解决的平台,它的具体作用可以概括如下:

1.学习者在参考他人的见解时,可以全面地、条理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2.展现问题解决的整个动态过程,有助于教师的指导与监控;

3.展现问题解决过程中知识的积累与整合;

4.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充分文流的内容平台。

在刚开始接触Wiki时,由于是新事物,学生们以及教师们都会对其产生极大的兴趣与好奇感,利用这种模式上课将会很人地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但是一段时间过后,学生们的这种新鲜感将会消失,学习效率降低,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比如提出这些与学生们生活贴近的问题,一些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等。

Wiki的操作简易、开放、共享共创等特性使其迅速发展,其应用于教育领域可以促使人们共享共创知识、激发知识创新、培养信息处理能力和协作能力。

二.我的wiki实践:

1.在类似wiki的工具中(如:百度百科,搜狗百科)搜索相关词条,查找有关该词条的相关信息;

2.创建网络上还没有的、自己想要编辑或了解的相关词条;

3.对想要添加或修改信息的词条,点击“编辑词条”,进入词条编辑。

三.在wiki中搜索“web2.0及其技术”

Web2.0 是相对于Web1.0 的新的时代。指的是一个利用Web的平台,由用户主导而生成的内容互联网产品模式,为了区别传统由网站雇员主导生成的内容而定义为第二代互联网,即web2.0。

Web2.0 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所谓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是说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用户不再仅仅是互联网的读者,同时也成为互联网的作者;不再仅仅是在互联网上冲浪,同时也成为波浪制造者;在模式上由单纯的“读”向“写”以及“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从而更加人性化。

Web 2.0可以说是信息技术发展引发网络革命所带来的面向未来、以人为本的创新2.0模式在互联网领域的典型体现,是由专业人员织网到所有用户参与织网的创新民主化进程的生动注释。

Web2.0以去中心化,开放,共享为显著特征:

1.用户分享。在Web2.0模式下,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分享各种观点。用户可以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也可以发布自己的观点。

2.信息聚合。信息在网络上不断积累,不会丢失。

3.以兴趣为聚合点的社群。在Web2.0模式下,聚集的是对某个或者某些问题感兴趣的群体,可以说,在无形中已经产生了细分市场。

4.开放的平台,活跃的用户。平台对于用户来说是开放的,而且用户因为兴趣而保持比较高的忠诚度,他们会积极的参与其中。

web2.0特点

(1)多人参与,用户参与网站内容制造。

Web1.0里,互联网内容是由少数编辑人员(或站长)定制的,比如各门户网站;而在Web2.0里,则是由机构和个人共同提供资讯。

web1.0网站单向信息发布的模式不同,web2.0网站的内容通常是用户发布的,使得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这也就意味着web2.0网站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参与的机会,例如博客网站和wiki就是典型的用户创造内容的指导思想,而tag技术(用户设置标签)将传统网站中的信息分类工作直接交给用户来完成。

(2)人是灵魂

在互联网的新时代,信息是由每个人贡献出来的,各个人共同组成互联网信息源。Web2.0的灵魂是人。

(3)可读可写的互联网,web2.0更加注重交互性

在Web1.0里,互联网是“阅读式互联网”,而Web2.0是“可写可读互联网”。不仅用户在发布内容过程中实现与网络服务器之间交互,而且,也实现了同一网站不同用户之间的交互,以及不同网站之间信息的交互。

体现出的方面是各种微博、相册,用户参与性更强。

(4)符合web标准的网站设计。

web标准是国际上正在推广的网站标准,通常所说的web标准一般是指网站建设采用基于XHTML语言的网站设计语言,实际上,web标准并不是某一标准,而是一系列标准的集合。web标准中典型的应用模式是“CSS+XHTML”,摒弃了HTML4.0中的表格定位方式,其优点之一是网站设计代码规范,并且减少了大量代码,减少网络带宽资源浪费,加快了网站访问速度。更重要的一点是,符合web标准的网站对于用户和搜索引擎更加友好。

(5)web2.0网站与web1.0没有绝对的界限

web2.0技术可以成为web1.0网站的工具,一些在web2.0概念之前诞生的网站本身也具有web2.0特性,例如B2B电子商务网站免费信息发布网络社区类网站的内容也来源于用户。

(6)web2.0的核心不是技术而在于指导思想。

web2.0有一些典型的技术,但技术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所采取的手段。web2.0技术本身不是web2.0网站的核心,重要的在于典型的web2.0技术体现了具有web2.0特征的应用模式。因此,与其说web2.0是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不如说是互联网应用指导思想的革命。

(7)web2.0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由原来的自上而下的由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

Web2.0的元素

Web2.0包含了我们经常使用到的服务,以BBS和博客为主要代表,“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传播模式并存。例如RSS、博客、播客、维基、P2P下载、社会书签SNS、社区、分享服务等等。博客是Web2.0里十分重要的元素,因为它打破了门户网站的信息垄断,在未来里,博客的地位将更为重要。

Web2.0实际上是对Web1.0的信息源进行扩展,使其多样化和个性化。同时Web2.0以互动交流为特点,对信息的把关较为模糊。

web2.0技术

Web2.0概念的说明,通常采用典型Web2.0网站案例介绍,加上对部分Web2.0相关技术的解释,这些Web2.0技术主要包括:博客(BLOG)、RSS百科全书(Wiki)、网摘社会网络(SNS)、P2P、即时信息(IM)、问答式网络社区(ASK)等。

下面是对Web2.0相关技术的简单介绍

1.Blog——博客/网志

Blog的全名应该是Web log,后来缩写为Blog。Blog是一个易于使用的网站,您可以在其中迅速发布想法、与他人交流以及从事其他活动。所有这一切都是免费的。

2.RSS

RSS是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的技术。最初源自浏览器“新闻频道”的技术,通常被用于新闻和其他按顺序排列的网站,例如Blog。

3.WIKI——百科全书

Wiki: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Wiki站点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

Wiki指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有人认为,Wiki系统属于一种人类知识网格系统,我们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而且创建、更改、发布的代价远比HTML文本小;同时Wiki系统还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为协作式写作提供必要帮助;最后,Wiki的写作者自然构成了一个社群,Wiki系统为这个社群提供简单的交流工具。与其它超文本系统相比,Wiki有使用方便及开放的特点,所以Wiki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领域的知识。

时间: 2024-10-28 05:44:58

有关wiki的探索与实践的相关文章

工业自动化软件产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自动化产业已经走过了五十年的历程.进入21世纪以来,自动化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与保证.在"满足用户需求,利用技术推动"的前提下,我国自动化产业正在不断出现新的可喜的变化.其主要特征是,产品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与综合集成化,并在性能上向着高精度.高可靠性.高适应性方向发展.随着自动化行业的发展,工业控制软件逐渐成为自动化行业发展的趋势和主流. 一. 工业控制软件的特点 工业控制软件除具有软件的性质外,还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随着自动化产业的不断发展,通过不断

微服务探索与实践—总述

背景 软件开发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从当初的面向过程为主到如今的面向对象的开发,软件开发者不断探索与实践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开发模式与架构思想,而这,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 微服务是一种架构模式或者说是架构风格,而架构这个词语,相信有很多人都曾试图为它做出明确的定义,可是很难下,因为软件架构也在不断发展,内涵也在不断得到丰富.只是不变的是,我们需要通过软件架构,根据族组织.业务.技术等因素划分出不同的但可以相互协作的应用系统,使得设计出来的系统具有较高的伸缩性.可维护性以及可扩展

高德在提升定位精度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2019杭州云栖大会上,高德地图技术团队向与会者分享了包括视觉与机器智能.路线规划.场景化/精细化定位时空数据应用.亿级流量架构演进等多个出行技术领域的热门话题.现场火爆,听众反响强烈.我们把其中的优秀演讲内容整理成文并陆续发布出来,本文为其中一篇. 阿里巴巴高级地图技术专家方兴在高德技术专场做了题为<向场景化.精细化演进的定位技术>的演讲,主要分享了高德在提升定位精度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本文根据现场内容整理而成(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对文字略作编辑),更多定位技术的实现细节请关注后续系列文章.

DT时代下 数据库灾备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 随着DT时代的到来,企业对数据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数据保护早已成为企业的一门必修课.只有拥有先知先觉的防范意识和充分的技术准备,才能"覆巢之下,亦有完卵" 170余场主题峰会和分论坛完美呈现,上千位分享嘉宾.数万名创新创业导师齐聚一堂,刚刚结束的2018杭州云栖大会让云栖小镇又一次成为探索数字世界的中心. 随着DT时代的到来,企业对数据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数据保护早已成为企业的一门必修课.只有拥有先知先觉的防范意识和充分的技术准备,才能"覆巢之下,亦有完卵"

AIOps 在腾讯的探索和实践

欢迎大家前往腾讯云+社区,获取更多腾讯海量技术实践干货哦~ 本文由LemonLu发表于云+社区专栏 赵建春 腾讯 技术运营通道主席 腾讯 社交网络运营部助理总经理 AIOps 白皮书核心编写专家 我今天要讲的主题,AIOps,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其实从概念的提出到我们做,只有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一个新事物,有其发展的周期,在腾讯里面我们做了比较多的探索,但是肯定还是有不足的地方,就像咱们看到的 AI 的发展也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今天带来一些案例跟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借鉴和参考的意义. 1 从

微服务探索与实践—服务注册与发现

前言 微服务从大规模使用到现在已经有很多年了,从之前的探索到一步步的不断完善与成熟,微服务已经成为众多架构选择中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选项.服务注册与发现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一般会合起来思索.其依托组件有很多,比如Zookeeper,Consul,Eureka等等. 本文,我们将探讨服务注册和发现的概念及其使用机制,以使得微服务能够在不知道其确切位置(通常是URL)的情况下消费其他服务.由于本文主要是个人实践的一些总结,总会有不足之处,也希望各位看官帮忙完善.本系列前一篇文章请移步总述 服务注册与发现探

JVM深入探索与实践,谈谈我的理解

今天拿到复印到75页概述,估计很少讲解细节的,准备在网上订的<深入JAVA虚拟机 原书第二版>,看来需要2天时间,京东和亚马逊还没有,嗨,毕竟是2000年的书籍,基于jdk1.4的.据说2002年出现一本<java虚拟机规范 1.7SE>,还是比较不错的.2010之后出现了2本国人写的<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JVM高级特性与最佳实践>,书的内容比较新,剧很多人反应,学习虚拟机还是要从00年的那本看看.面对正义,所以先找了概述看看.总结几张图,看完基本上了解了.很多细

软件产品品质的探索与实践(一) —— 开发品质提升

每次解决用户最关心的前三个问题, 不为无关痛痒的事情浪费时间.精力和资源. 首先是功能与服务,功能与服务是核心,是存在的价值: 其次是设计,设计使功能与服务更加突出具有吸引力,更好的使用品质: 接着是成本和传播.保证优秀功能和设计的基础上降低资源时间和人力成本,同时良好的传播和使用让边际成本更低. 软件产品品质主要可以分为四个要素:  开发品质.测试品质.项目品质和产品品质.   一. 开发品质提升 1. 代码可读性,易理解 a.   仔细斟酌命名,望文知义,使用通俗易懂的词汇: b.   代码

深度学习在搜索业务中的探索与实践

本文根据美团高级技术专家翟艺涛在2018 QCon全球软件开发大会上的演讲内容整理而成,内容有修改. 引言 2018年12月31日,美团酒店单日入住间夜突破200万,再次创下行业的新纪录,而酒店搜索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会首先介绍一下酒店搜索的业务特点,作为O2O搜索的一种,酒店搜索和传统的搜索排序相比存在很大的不同.第二部分介绍深度学习在酒店搜索NLP中的应用.第三部分会介绍深度排序模型在酒店搜索的演进路线,因为酒店业务的特点和历史原因,美团酒店搜索的模型演进路线可能跟大部分公司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