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笔记关于python实现Kmean算法

这次是一个关于Kmean的类聚算法,

简单来说就是到中心点的距离的加权和

看起来很厉害

写出来一点不厉害

一、随机取点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cv2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X = np.random.randint(25,50,(25,2))
Y = np.random.randint(60,85,(25,2))
Z = np.vstack((X,Y))

# convert to np.float32
Z = np.float32(Z)
plt.hist(Z,100,[0,100]),plt.show()

二、kmean部分

调用cv2库里的kmean

对A、B两类进行标记

# define criteria and apply kmeans()
criteria = (cv2.TERM_CRITERIA_EPS + cv2.TERM_CRITERIA_MAX_ITER, 10, 1.0)
ret,label,center=cv2.kmeans(Z,2,None,criteria,10,cv2.KMEANS_RANDOM_CENTERS)

# Now separate the data, Note the flatten()
A = Z[label.ravel()==0]
B = Z[label.ravel()==1]

三、类聚结果

画图画图画图

# Plot the data
plt.scatter(A[:,0],A[:,1])
plt.scatter(B[:,0],B[:,1],c = ‘r‘)
plt.scatter(center[:,0],center[:,1],s = 80,c = ‘y‘, marker = ‘s‘)
plt.xlabel(‘Height‘),plt.ylabel(‘Weight‘)
plt.show()

------------------------------------------------------------------------------------------------------------------------------------------------------

最后

代码汇总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cv2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X = np.random.randint(25,50,(25,2))
Y = np.random.randint(60,85,(25,2))
Z = np.vstack((X,Y))

# convert to np.float32
Z = np.float32(Z)
plt.hist(Z,100,[0,100]),plt.show()
# define criteria and apply kmeans()
criteria = (cv2.TERM_CRITERIA_EPS + cv2.TERM_CRITERIA_MAX_ITER, 10, 1.0)
ret,label,center=cv2.kmeans(Z,2,None,criteria,10,cv2.KMEANS_RANDOM_CENTERS)

# Now separate the data, Note the flatten()
A = Z[label.ravel()==0]
B = Z[label.ravel()==1]

# Plot the data
plt.scatter(A[:,0],A[:,1])
plt.scatter(B[:,0],B[:,1],c = ‘r‘)
plt.scatter(center[:,0],center[:,1],s = 80,c = ‘y‘, marker = ‘s‘)
plt.xlabel(‘Height‘),plt.ylabel(‘Weight‘)
plt.show()

  

时间: 2024-09-30 15:47:18

机器学习笔记关于python实现Kmean算法的相关文章

机器学习笔记(十)EM算法及实践(以混合高斯模型(GMM)为例来次完整的EM)

今天要来讨论的是EM算法.第一眼看到EM我就想到了我大枫哥,EM Master,千里马,RUA!!!不知道看这个博客的人有没有懂这个梗的.好的,言归正传,今天要讲的EM算法,全称是Expectation maximization,期望最大化.怎么个意思呢,就是给你一堆观测样本,让你给出这个模型的参数估计.我靠,这套路我们前面讨论各种回归的时候不是已经用烂了吗?求期望,求对数期望,求导为0,得到参数估计值,这套路我懂啊,MLE!但问题在于,如果这个问题存在中间的隐变量呢?会不会把我们的套路给带崩呢

机器学习笔记(九)聚类算法及实践(K-Means,DBSCAN,DPEAK,Spectral_Clustering)

这一周学校的事情比较多所以拖了几天,这回我们来讲一讲聚类算法哈. 首先,我们知道,主要的机器学习方法分为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监督学习主要是指我们已经给出了数据和分类,基于这些我们训练我们的分类器以期达到比较好的分类效果,比如我们前面讲的Logistic回归啊,决策树啊,SVM啊都是监督学习模型.无监督学习就是指我们就只有数据,没有分类结果,然后根据数据进行建模能够给出哪些样本是属于一类的一个过程,通常我们就称之为聚类. 今天我主要介绍以下几种最常见的聚类算法,包括K-Means算法,基于密度的

《机器学习实战》基于朴素贝叶斯分类算法构建文本分类器的Python实现

============================================================================================ <机器学习实战>系列博客是博主阅读<机器学习实战>这本书的笔记,包括对当中算法的理解和算法的Python代码实现 另外博主这里有机器学习实战这本书的全部算法源码和算法所用到的源文件,有须要的留言 ====================================================

Python机器学习实战&lt;三&gt;:k-邻近算法

安装说明参考openssl源码文件夹下INSTALL.W32 step1 环境搭建 安装perl,Visual Studio 2008 下载Openssl最新版源码.我下的版本为OpenSSL-1.0.0g. step2 启动Visual Studio 2008 Command Prompt 运行bin\vcvars32 设置 环境变量 注意: 如遇反馈"此处不应该有/Microsoft",参考错误1. step3 VS命令行窗口cd至openssl源码文件夹 执行以下命令 $perl

猪猪的机器学习笔记(八)聚类

聚类 作者:樱花猪   摘要: 本文为七月算法(julyedu.com)12月机器学习第八次次课在线笔记.聚类算法是一种常见的无监督的学习方法,概念简单在图像.机器学习中都有应用.目前有许多聚类方法,本次课程将一一探讨各种各样的聚类算法. 引言: 聚类算法在很早就接触过,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对于某些相关性的测量来将样本分成不同的类别,聚类算法除了在机器学习中有所应用在图像分割时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思路.本次课程从我们熟悉的K-means聚类开始讲起,介绍了层次聚类.密度聚类.谱聚类等方法.文章的最后还介

机器学习笔记(1)

今天按照<机器学习实战>学习 k-邻近算法,输入KNN.classify0([0,0],group,labels,3)的时候总是报如下的错误: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pyshell#75>", line 1, in <module> KNN.classify0([0,0],group,labels,3) File "KNN.py", line 16, in classi

机器学习笔记——K-means

K-means是一种聚类算法,其要求用户设定聚类个数k作为输入参数,因此,在运行此算法前,需要估计需要的簇的个数. 假设有n个点,需要聚到k个簇中.K-means算法首先从包含k个中心点的初始集合开始,即随机初始化簇的中心.随后,算法进行多次迭代处理并调整中心位置,知道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或中性收敛于固定点. k-means聚类实例.选择三个随机点用作聚类中心(左上),map阶段(右上)将每个点赋给离其最近的簇.在reduce阶段(左下),取相互关联的点的均值,作为新的簇的中心位置,得到本轮迭代的最

行为识别笔记:improved dense trajectories算法(iDT算法)(转载)

iDT算法是行为识别领域中非常经典的一种算法,在深度学习应用于该领域前也是效果最好的算法.由INRIA的IEAR实验室于2013年发表于ICCV.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行为识别算法效果已经超过了iDT算法,但与iDT的结果做ensemble总还是能获得一些提升.所以这几年好多论文的最优效果都是"Our method+iDT"的形式. 此前由于项目原因,对iDT算法进行了很多研究和实验,故此处对其核心思路与一些实施的细节进行总结,方便后续回顾,也希望能够在此过程中获得一些新的启发. 介绍的内

机器学习笔记 贝叶斯学习(上)

机器学习笔记(一) 今天正式开始机器学习的学习了,为了激励自己学习,也为了分享心得,决定把自己的学习的经验发到网上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贝叶斯学习 先说一个在著名的MLPP上看到的例子,来自于Josh Tenenbaum 的博士论文,名字叫做数字游戏. 用我自己的话叙述就是:为了决定谁洗碗,小明和老婆决定玩一个游戏.小明老婆首先确定一种数的性质C,比如说质数或者尾数为3:然后给出一系列此类数在1至100中的实例D= {x1,...,xN} :最后给出任意一个数x请小明来预测x是否在D中.如果小明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