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学问的八层境界

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

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但又等于没有。因为大多数人的头脑杂乱无章,人云亦云,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他都点头称是,等于没有想法。

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学问,走上现在这条路,只是因为我喜欢提问题。大约从十四岁开始,总有问题占据在我的心里,从一个问题转入另一个问题,一直想如何解答,解答不完就欲罢不能,就一路走了下来。

提得出问题,然后想要解决它,这大概是做学问的起点吧。

以下分八层来说明我走的一条路:

第一层境界:形成主见

用心想一个问题,便会对这个问题有主见,形成自己的判断。

说是主见,称之为偏见亦可。我们的主见也许是很浅薄的,但即使浅薄,也终究是你自己的意见。

许多哲学家的哲学也很浅,就因为浅便行了,胡适之先生的哲学很浅,亦很行。因为这是他自己的,纵然不高深,却是心得,而亲切有味。所以说出来便能够动人,能动人就行了!他就能自成一派,其他人不行,就是因为其他人连浅薄的哲学都没有。

第二层境界:发现不能解释的事情

有主见,才有你自己;有自己,才有旁人,才会发觉前后左右都是与我意见不同的人。

这时候,你感觉到种种冲突,种种矛盾,种种没有道理,又种种都是道理。于是就不得不第二步地用心思。

面对各种问题,你自己说不出道理,不甘心随便跟着人家说,也不敢轻易自信,这时你就走上求学问的正确道路了。

第三层境界:融汇贯通

从此以后,前人的主张、今人的言论,你不会轻易放过,稍有与自己不同处,便知道加以注意。

你看到与自己想法相同的,感到亲切;看到与自己想法不同的,感到隔膜。有不同,就非求解决不可;有隔膜,就非求了解不可。于是,古人今人所曾用过的心思,慢慢融汇到你自己。

你最初的一点主见,成为以后大学问的萌芽。从这点萌芽,你才可以吸收养料,才可以向上生枝发叶,向下入土生根。待得上边枝叶扶疏,下边根深蒂固,学问便成了。

这是读书唯一正确的方法,不然读书也没用处。会读书的人说话时,说他自己的话,不堆砌名词,不旁征博引;反之,引书越多的人越不会读书。

第四层境界:知不足

用心之后,就知道要虚心了。自己当初一点见解之浮浅,不足以解决问题。

学问的进步,不单是见解有进步,还表现在你的心思头脑锻炼得精密了,心气态度锻炼得谦虚了。

心虚思密是求学的必要条件。

对于前人之学,总不要说自己都懂。因为自己觉得不懂,就可以除去一切浮见,完全虚心地先求了解它。

遇到不同的意见思想,我总疑心他比我高明,疑心他必有我所未及的见闻,不然,他何以不和我作同样判断呢?疑心他必有精思深悟过于我,不然,何以我所见如此而他所见如彼呢?

第五层境界:以简御繁

你见到的意见越多,专研得愈深,这时候零碎的知识,片段的见解都没有了;心里全是一贯的系统,整个的组织。如此,就可以算成功了。到了这时候,才能以简御繁,才可以学问多而不觉得多。

凡有系统的思想,在心里都很简单,仿佛只有一两句话。凡是大哲学家皆没有许多话说,总不过一两句。很复杂很沉重的宇宙,在他手心里是异常轻松的----所谓举重若轻。

学问家如说肩背上负着多沉重的学问,那是不对的;如说当初觉得有什么,现在才晓得原来没有什么,那就对了。道理越看得明透,越觉得无甚话可说,还是一点不说的好。心里明白,口里讲不出来。

反过来说,学问浅的人说话愈多,思想不清楚的人名词越多。让一个没有学问的人看见,真要把他吓坏了!其实道理明透了,名词便可用,可不用,或随意拾用。

第六层境界:运用自如

如果外面或里面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学问必是没到家。如果学问已经通了,就没有问题。

真学问的人,学问可以完全归自己运用。假学问的人,学问在他的手里完全不会用。

第七层境界:一览众山小

学问里面的甘苦都尝过了,再看旁人的见解主张,其中得失长短都能够看出来。这个浅薄,那个到家,这个是什么分数,那个是什么程度,都知道得很清楚;因为自己从前也是这样,一切深浅精粗的层次都曾经过。

第八层境界:通透

思精理熟之后,心里就没有一点不透的了。

读后感:

事事相通,无论是做人,行事,做学问,学技术……都会经历各种困难,遭遇各种不同意见,但是不能迷失自我,认清楚自己的方向,坚持自己想做的事情!

时间: 2024-10-29 19:06:46

梁漱溟:学问的八层境界的相关文章

思维的八层境界(深度好文)

https://www.cnblogs.com/lcw/p/5162978.html 导读: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习最重要的目标并不是掌握一些特定的知识,也不是那些可以很容易通过移动互联网借助"百度"."谷歌"等工具搜索到的特定知识,而是发展自己的思维! 在世界快速变化的时代,思维是最重要的核心职业胜任力和职业竞争力. 那么,怎样进行思考?怎样提高自己的思维层次和水平?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

做学问的三个境界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他的名著<人间词话>中讲到以下一段话: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先生接着讲到:   “此等语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王国维先生是从古代几位大词人的词作中摘引出这几段名句来讲做学问的三境界.    原来的词意,很明显大多写人间儿女私情.然而王国维先

OSI七(八)层结构 &amp; TCP/IP 4层结构

OSI 七层模型通过七个层次化的结构模型使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可靠的通讯,因此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帮助不同类型的主机实现数据传输 . 完成中继功能的节点通常称为中继系统.在OSI七层模型中,处于不同层的中继系统具有不同的名称. 一个设备工作在哪一层,关键看它工作时利用哪一层的数据头部信息.网桥工作时,是以MAC头部来决定转发端口的,因此显然它是数据链路层的设备. 具体说: 物理层:网卡,网线,集线器,中继器,调制解调器 数据链路层:网桥,交换机 网络层:路由器 网关工作在第四层传输层及其以

{转} 如何做学问

节选自: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3/09/liang_shuming.html 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 有自己的想法. 提得出问题, 然后想要解决它, 这大概是做学问的起点吧. 第一层境界: 形成主见 用心想一个问题, 便会对这个问题有主见,形成自己的判断. 我们的主见也许是很浅薄的,但即使浅薄, 也终究是你自己的意见. 第二层境界:发现不能解释的事情 有主见,才有你自己:有自己,才有旁人,才会发觉前后左右都是与我意见不同的人. 面对各种问题

界面开发的三层境界

关键词:GUI框架,UI编辑器,界面引擎,MVC 第一层境界:代码写死笔者大学时候开始学习的语言是C/C++,学习完基本的概念后,后面想开发有界面的应用程序接触的是win32,你会发现创建一个窗口或者一个button控件要写好多代码,例如配置标题,位置,大小,背景颜色,icon等等各种属性,api接口一大堆参数. win32创建窗口api HWND CreateWindow( LPCTSTR lpClassName, //窗口类型名称 LPCTSTR lpWindowName, //窗口名称 D

三重境界

三重境界 “ 三重境界”来自王国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在于体悟,在于神交. 先来看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西风刮得绿树都凋谢了,表示当前形势很是恶劣.之所以独上高楼,在于我们感觉到只有自己才能爬上高楼,而且此时处境艰难,此种艰难多来自于胸怀天下的责任和自我修为的不足.有了这层境界,说明我们已经具备普通人难以企及的眼界高度.居高临下看到远方,看到天尽头,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望尽天涯路,几许苍凉,更多的则是内心生出的豪气壮志,说明有了排除

八皇后问题(回溯法&amp;枚举法)

作者 : 卿笃军 本文讨论了八皇后问题的三种解决方案: 一.枚举法 二.回溯法(递归版) 三.回溯法(非递归版) 本来这些代码是以前编写好的,没有发表,由于最近又学习到了八皇后问题,自己整理了一下发表了出来! 首先.说明一下何为八皇后问题,我也不去谷歌了,直接简单的说明一下: 八皇后问题,就是在一个8*8的平面棋盘上,要求你摆放8个棋子,要求:这8个棋子不能有2个在同一行,也不能有2个在同一列,同时一条斜线上面也不能有2个~~~~ 比如:4*4的棋盘,你可以这样摆放(4皇后问题): 以上图为参照

Python学习二(生成器和八皇后算法)

看书看到迭代器和生成器了,一般的使用是没什么问题的,不过很多时候并不能用的很习惯 书中例举了经典的八皇后问题,作为一个程序员怎么能够放过做题的机会呢,于是乎先自己来一遍,于是有了下面这个ugly的代码 def table(m, lst): '''绘制m列的棋盘,每行有个皇后旗子''' head = '┌' + '─┬' * (m-1) + '─┐' row = lambda x: '│' + ' │' * x + '╳│' + ' │' * (m - x - 1) trow = '├' + '─

修仙的境界划分

仙侠小说中,通常都有这样一个境界划分 筑基:初期,中期,后期,大圆满 结丹:初期,中期,后期,大圆满 但是,同样是筑基大圆满升为结丹境,其战力也有很大不同 其原因便在于 突破境界时的 积累与 沉淀 不同 因此,这里便抛出了2个命题,一是快速冲级,一是积累沉淀,在每层境界中都做到修为无法寸进再突破 实际学习中,也可以参考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