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x:
即像素,1px代表屏幕上一个物理的像素点;
px单位不被建议使用,因为同样100px的图片,在不同手机上显示的实际大小可能不同
dpi:
是dot per inch的缩写,就是每英寸的像素数,也叫做屏幕密度。这个值越大,屏幕就越清晰。
假设有一部手机,屏幕的物理尺寸为1.5英寸x2英寸,屏幕分辨率为240x320,则我们可以计算出在这部手机的屏幕上,每英寸包含的像素点的数量为240/1.5=160dpi(横向)或320/2=160dpi(纵向),160dpi就是这部手机的像素密度,像素密度的单位dpi是Dots Per Inch的缩写,即每英寸像素数量。横向和纵向的这个值都是相同的,原因是大部分手机屏幕使用正方形的像素点。
小结:手机像素密度(dpi)=(横向/纵向)分辨率 / (横向/纵向)屏幕物理尺寸
dp:
这个是最常用但也最难理解的尺寸单位。它与“像素密度”密切相关。
不同的手机/平板可能具有不同的像素密度,例如同为4寸手机,有480x320分辨率的也有800x480分辨率的,前者的像素密度就比较低。Android系统定义了四种像素密度:低(120dpi)、中(160dpi)、高(240dpi)和超高(320dpi),它们对应的dp到px的系数分别为0.75、1、1.5和2,这个系数乘以dp长度就是像素数。例如界面上有一个长度为“80dp”的图片,那么它在240dpi的手机上实际显示为80x1.5=120px,在320dpi的手机上实际显示为80x2=160px。如果你拿这两部手机放在一起对比,会发现这个图片的物理尺寸“差不多”,这就是使用dp作为单位的效果。
小结:dp=手机像素密度(dpi)对应的系数 / 像素数(px)
dip:
与dp完全相同,只是名字不同而已。在早期的Android版本里多使用dip,后来为了与sp统一就建议使用dp这个名字了。
sp:
与缩放无关的抽象像素(Scale-independent Pixel)。sp和dp很类似但唯一的区别是,Android系统允许用户自定义文字尺寸大小(小、正常、大、超大等等),当文字尺寸是“正常”时1sp=1dp=0.00625英寸,而当文字尺寸是“大”或“超大”时,1sp>1dp=0.00625英寸。类似我们在windows里调整字体尺寸以后的效果——窗口大小不变,只有文字大小改变。如下所示:
系统字体为:—正常时————超大时——————–超小时:
小结:sp与dp在系统字体正常时,大小一致,但会根据系统字体大小的变化而变化
in:
即英寸,1英寸≈2.54厘米;
pt:
1pt=1/72英寸≈0.035厘米;
dp与px的转化:
那么为什么需要+0.5f呢?
在官方文档中,有这样一句话: Then add 0.5f to round the figure up to the nearest whole number, when converting to an integer.
加上0.5f是为了在转化为int类型的时候,将计算结果赋值为它最接近的正数。
参考连接:[Android问答] px、dp和sp,这些单位有什么区别?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