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从大数据到云计算、从O2O到可穿戴,身处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各种信息漫天飞,用信息大爆炸形容此情此景也早显苍白无力。
从宏观角度来看,全球化合作日渐频繁,一带一路、TPP;从微观分析,个体信息的获取、任务的实现也已从1-1单一直线关联转向了1-n多点网状关联。宏观与微观关联紧密,正如《三体》中通过人类世界各种不同文明的演化史来同宇宙大文明系统进行类比。
背景:
传统的程序员“大牛”是从基层一步一步熬过来的,需要自身坚持努力的同时,也需要有一个稳定发展的环境,堆积如山的问题使得他们站到了行业的顶峰。现如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资本市场的过热,创业公司数量似乎已经多过程序员人数,要想找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环境难上加难,因为大的环境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各种信息充斥于每个人左右。常言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说法也已跟不上时代,正如在《三体》中所言,
“在宇宙间,一个技术文明等级的重要标志,是它能够控制和使用的微观维度。”
通过微观可以研究宏观,从个体角度来看我们处在自己特定的岗位上,有自己相应的职责和工作,每个人都是一台独立的主机,分配协调自己的各项任务和各种关系;然而如果放眼宏观,从团队角度出发我们每个人如同单独的进程(线程此处或许不太恰当),分时分片的处理项目整体的各个部分。个体通过合理的处理信息获取和任务分配可以掌握本职岗位以外的技能,做到“不在其位也谋其政”。
如何有效、高效的利用自己碎片化时间,管理复杂信息碎片,协调多种任务,是近期自己一直在琢磨的问题,身为技术人员但却对管理情有独钟(如何从技术牛人升阶为管理牛人。国庆期间对之前所有印象笔记进行了重新梳理,重新分类处理信息碎片。感觉结构似乎比以前高效,因此分享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也希望大家多提意见,共同进步。
EverNote标签管理:
之前对EverNote标签之上已经按照【笔记本组】进行了一级分类,如下思维导图的左侧“笔记本”中所示,分为以下四类:
1. 【0】时间轴,记录大的项目规划和进展
2. 【1】公司Title,工作中相关内容记录
3. 【2】MyTeam,开源书籍、 自己团队、自我提高等
4. 【3】知识学习积累,日常阅读书籍(非技术类&技术类)、博客写作、邮件回复等
在印象笔记中最顶层虽然是“笔记本组”,但是通过一年的使用体验,感觉笔记本组的分割粒度过大,实际使用中并没有太多的用处。因此之前按照笔记本组、笔记本、标签的三级分类效率不高。
Created with Rapha?l 2.1.0笔记本组笔记本标签
现在重新进行分类,抛弃了“笔记本组”的顶层分类,使用笔记本作为最高层,分为时间轴、工作、技术、管理、信息、Points六大类,后续的层级统一按照标签进行分类,虽然在印象笔记内部标签没有级别之分,但是此处通过自己的约定来赋予标签不同的级别,对于之前的标签进行了重命名按照如下格式命名:
Created with Rapha?l 2.1.0笔记本一级标签二级标签...
例如:
[ DICOM | fo-dicom ],该标签属于【2】技术笔记本,其中顶层标签是DICOM,标明该笔记记录的是DICOM相关的内容;二级标签是fo-dicom,用于标记该笔记使用的是基于C#的DICOM开源库fo-dicom。
[ 开源项目|DICOM3.0标准中文版 ],该标签属于【3】管理笔记本,其中顶层标签是开源项目,标明该笔记记录自己参与的开源项目相关内容;二级标签是DICOM3.0标准中文版,即本人在Github中的DICOM3.0标准中文版开源书籍项目。
按照新的笔记本、一级标签、二级标签分类后,可以利用印象笔记提供的“标签”管理来快速查找、定位相关的笔记,提高效率。此外与马克飞象等编辑工具快速对接。
备注:
本文中提到的标签管理仅仅是对知识碎片的初步管理,从自身使用体验出发给出了一种改进的尝试,任何管理很难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因人而异,但只要能够快速提取和使用即可。要想提升文头提到的综合技能,需要对知识碎片、协同任务等进行统一协调管理,配合使用Github、Tower、滴答等诸多工具,后续会继续将自己的使用经验整理出来,共同交流进步。
PS:今日喜闻研究生室友与女友登记,可喜可贺。从微观个体来看茫茫人海中的两者找到了彼此相执到老的伴侣;从宏观整体来说浩渺宇宙中的两者发生了感应,正所谓量子感应是超距的,即使彼此分属世界两端,感应依然可以在瞬间传递。(读《三体》有感)
作者:[email protected]
时间:2015-10-10
版权声明:本文为zssure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