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有限个栈模拟常数效率操作的队列

问题来源

写这篇博客来源于一次面试的经历。不过并不是我被面试,而是我面试别人。如何用两个栈实现一个队列?这算是一个经典的面试题。因为它经常被拿来用。如果对栈和队列比较掌握的人,就可以轻松的答出来。

然而,那天坐在对面的面试者直接抛出:如何用有限个栈模拟常数效率操作的队列呢?作为一个面试官,我佯装镇定,因为这个和用栈实现队列可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区别。听他说完。之后几个小时的面试,我根本无心面试,脑子里一直在想:他刚才说了啥?到底是怎么操作的?太优秀了!

看完这篇文章,以后面试别人或者被面试的过程中,遇到如何用栈实现一个队列的问题,那么就可以秀一波操作了。应该很少能有人在临场反应中能够答出来吧。
当然篇幅有点长,也有点绕脑子。就当做是繁忙工作之余的一个点心。接下来就开始品尝吧。

老生常谈

如何用两个栈实现一个队列呢?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为了扩充博文的长度我决定还是写一下过程。

比较笨的方法我就不说了( 一个栈作为缓冲栈,另一个储存数据,当出队列的时候,元素从一个栈倒出来,再倒回去。可真麻烦)

我们用两个栈分别代表一个队列的 尾部 tail 和一个队列的头部 head 。根据队列的特性,尾部栈只负责入队列操作,头部栈只负责出队列操作。

过程就如上图所示,当要出队列的时候,如果头部栈有元素,那么立刻出栈,效率O ( 1 )。

如果头部栈元素空了,就会把尾部栈的元素全部倒入头部栈中,再出栈。很显然倒元素的过程是一个O ( n )效率的操作,n是尾部栈里的元素个数。

出队列的效率就是O(n+1) (出队列操作也算上)而进栈都是O( 1 )的操作。

两个栈实现一个队列的效率

那么这样一个队列,它的效率高不高呢?

如果这样对队列进行操作:进队列 - 出队列 - 进队列 - 出队列 -进队列 ....

每次出队列效率是O (2) ,那n次出队列的效率就是 O ( 2 )+ O ( 2 ) + O( 2 )... => O( 2*n )

如果我这样操作:进队列 - 进队列 - 进队列 .... 出队列 出队列 出队列 ....

那么出n次队列的效率 是O( n+1 ) +O(1 )+O( 1 )+ ... => O( 2*n )

两种极端的情况下n次出队列的效率总的是 O (2*n) (别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所以平均每次出队列的效率是O ( 2 ) !是常数效率!

这不就已经达到文章标题的要求了吗??对,是的,是我的题目不严谨。这道题目是源自于算法第四版的习题:

用有限个栈实现一个队列,保证每个队列(在最坏的情况下)都只需要常数次的栈操作

上面的方法在 最坏的情况下 是不满足的,也就是O(n+1)的那一次。

题外话

C# 中的 List 是怎么做到 Add 自动增加长度的呢?不是动态分配内存,而是当 List内部的array数组快满的时候 ,卡,一下直接复制一个二倍长度的array数组替换之前的数组,之后你再慢慢Add,直到再次堆满数组。相关操作可以查看List的源码

C# 中的 List 都可以这样操作,说明偶尔一次操作不是常数,并不影响整个数据结构的效率。可以平均一下(为啥平均要加粗,因为它是接下来的主要算法思想),相当于常数效率了。

所以上述栈模拟队列的操作完全合情合理,没什么不好的地方。不好的是这道习题,非要在最坏的地方也需要常数次操作。到这里其实这道题目已经不是优化效率的题目,也不是考验你的栈和队列的熟练程度,而是脑筋急转弯题。

解决思路

就像之前所说的:

进队列 - 出队列 - 进队列 - 出队列 -进队列 ....

它完美的避开了那最坏的情况。因为它每次进队列之后都出队列,那么尾部栈里的元素就很少,这是不会出现O(n)操作的关键:确保尾部栈的元素时时刻刻都要最少,而头部栈的元素要最多

所以核心思路 就是:

将那次最坏情况下的 出队列倒元素的 O(n) 操作给平均到每次出入队列的操作中,确保尾部栈的元素时时刻刻都要比头部栈的元素少。

如果理解不了,也没关系,接下来会一步一步围绕这个思路去解决问题。

NO.1 头部栈副本

初始情况

这是一个开始的双栈模拟一个队列的情况:

如果一直在出队列,刷刷几下把头部栈的元素出光了,那么下一次出队列就是最坏的情况了。

引入头部栈副本

要做到尾部栈时时刻刻都在往头部栈里倒元素,需要引入另一个头部栈的副本head-l ,两个头部栈属于双胞胎关系。
在出队列的同时,我们把尾部栈的元素同时倒入头部栈副本中,当头部栈的元素出光了,下次出队列时只要交换头部栈和头部栈副本,就可以完美的衔接起来,避免了最坏情况的发生。

NO.2尾部栈副本

细心的同学应该发现了,如果在上述过程中,突然进队列怎么办呢?尾部栈突然进队列,那么就不能再往头部栈副本中倒元素了。既然有头部栈副本,那么也可以有一个尾部栈副本 :tail-l
进队列往尾部栈副本中放元素。此时进出队列的栈为 :tail-lhead

等到头部栈放空了,尾部栈倒空了,此时转换角色。出队列在head-l,入队列在tail。 而倒元素是从tail-lhead中倒元素

到这里,应该窥见了这样操作的中心思想:疯狂的,一刻不停歇的让tail中的元素进入head中,总是保持tail中的元素少于head中的元素

四个栈完美的实现了队列中出队列操作始终在常数效率。那么问题是不是就解决了呢?很显然没有,到这里才是一半。

NO3.头部栈副本二

接下来,随着栈的数量增多,请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对栈有着深刻和正确的认识。

疯狂进队列,不出出队列

如果在上述过程中,不出队列,一个元素也不出,而是疯狂进队列呢?

上图的过程是:在tail-l中入队列,当tail中元素倒空了,便交换角色,tail属于入队列的栈。(原则一:入队列时,哪个尾部栈谁是空的,谁就作为入队列栈,这样方便我们用代码实现)

疯狂进队列的后果

与此同时一个元素也不出队列。所以最终导致的结果是tail中的元素老多了,老高了。那么会导致啥后果呢?从现在看来,出队列照样可以O(1)啊,如果聪明一点的同学应该会预料到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一直出队列的话

上图的过程:先从head中出队列,当head中元素出完了,便交换角色,head-l 出队列。与此同时,tail-l向已经空的head中倒元素(原则二:当某个头部栈为空时,那么尾部栈副本应该向这个头部栈转移元素,这里的尾部栈副本不一定就是tail-l,也可以是tail,因为它们二者是交换角色的关系)

同理head-l元素出完了,又和head交换角色,根据原则二,tail中的元素需要向head-l中倒元素。直到head出队列出空了。

此时按道理应该head-lhead交换角色,但这个时候却发现tail栈中的元素没倒完啊,元素13 还压在箱底呢!怎么办呢?一次性倒完吧!可是这又违背了常数操作的规定啊。谁知道tail栈中剩的元素会是多少个呢?

引入头部栈副本二解决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再引入一个头部栈副本二:head-r ,这个栈专门用来让head去倒元素进去,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看图就知道了,上下两个图是衔接的关系。

我们选取 疯狂进队列时的情况,加入head-r, 在往tail中进队列的时候,head-lhead-r中倒元素。 当没有head-r时,由于没有出队列,所有的头部栈的元素都原封不动,但因为了有了head-r,那么head-l就会倒空,那么根据原则二, tail-l就需要往head-l中倒元素。

tail-l倒空之后,head-r的元素再倒回head-l,于是便得到最后一个张图:tailhead-l中的元素是一样多的,所以无论怎么出队列都不会出现tail栈中的元素没倒完的情况。

所以引入head-r后,又多了一个原则三:head-r为空时,需要从head栈中倒元素到head-r

所以head-r就是为了缓解头部栈元素原封不动的情况,让尾部栈元素可以流动起来

NO.4 头部栈副本三

根据原则三:上面图的最后一个应该是这样的情况

同时出队列和转移元素,这样就很尴尬了!!怎么办呢?再来一个栈!(栈多随便用,别搞出n个栈就可以)
这个栈是头部栈副本三号!叫做head-c ,它是专门的一个临时栈,相当于 当前处于出队列 状态的头部栈的引用。 出队列的操作都从head-c中实现,而代码实现其实可以用很巧妙的方法:一个栈,两个游标,分别代表自身和head-c

所以下图中名义上是head-l在出队列,实际上是head-c在出队列

此外还有一点,在head-c中出队列,就需要在head-r中标记出来。下次head-r需要倒元素的时候,就要注意标记的元素已经被出队列了。

代码实现

c++: 根据上文中的三个原则,以及一个栈,两个游标,再注意标记出队列元素。就可以很容易实现代码了。

c++ 有指针,指来指去,就更方便了。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include <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StackHead
{
    int s[1005];
    int top=0;
    int top_c=0;
};

struct Stack
{
    int s[1005];
    int top=0;
    int dequeue=0;
};

class Queue
{
public:
    int num;
    StackHead* head;
    StackHead* head_l;
    Stack* tail;
    Stack* tail_l;
    Stack* head_r;
    Queue();
    void Enqueue(int number);
    int Dequeue();

private:
    int copy_tail;
    int copy_head;
    void Judge();
    void Copy();
    void Change();
};

Queue::Queue()
{
    head = new StackHead;
    head_l = new StackHead;
    tail = new Stack;
    tail_l = new Stack;
    head_r = new Stack;

    copy_head=0;
    copy_tail=0;
    num=0;
}

void Queue::Change()
{
    if(tail_l->top==0)
    {
        Stack* temp = tail;
        tail = tail_l;
        tail_l = temp;
    }
}

int Queue::Dequeue()
{
    int res = head->s[--head->top];
    head_r->dequeue++;
    Change();
    Copy();
    return res;
}

void Queue::Enqueue(int number)
{
    tail->s[tail->top++]=number;
    Change();
    num++;
    Copy();
}

void Queue::Judge()
{
    if(copy_tail==0&&tail_l->top>0&&head_l->top==0&&head_l->top_c==0) copy_tail=1;
    if(copy_tail==1&&tail_l->top==0) copy_tail=0;
    if(copy_head==0&&head->top_c>0) copy_head=1;
    if(copy_head==1&&head->top_c==0) copy_head=0;
}

void Queue::Copy()
{
    Judge();
    if(copy_tail==1)
    {
        head_l->s[head_l->top++] = tail_l->s[--tail_l->top];
        head_l->top_c++;
    }
    if(copy_head==1)
    {
        head_r->s[head_r->top++] = head->s[--head->top_c];
    }
    Judge();
    if(copy_head==0&&copy_tail==0)
    {
        if(head_r->top > head_r->dequeue)
        {
            head_l->s[head_l->top++]=head_r->s[--head_r->top];
            head_l->top_c++;
        }

        if(head_r->top == head_r->dequeue)
        {
            head_r->top=0;
            head_r->dequeue=0;

            head->top_c=0;
            head->top=0;

            StackHead* temp = head;
            head = head_l;
            head_l = temp;
        }
    }
}

int main()
{
    Queue s = Queue();

}

结语

理论上用了6个栈,实际上用了5个栈。

其实这个问题在实际中的应用中并没什么用。偶尔一次的O(n)效率的操作也无伤大雅,在大多数情况下。但是如果你遇到了无法承受任何一次O(n)操作的情况下,就可以想想如何把O(n)的操作给平均到每一步的操作中。

此外,偷梁换柱在上述过程也运用的炉火纯青。

最后,我们认为很简单的问题,往往深究下去,或者升级一下,会给我们带来更多。

参考资料

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5538192/how-to-implement-a-queue-with-three-stacks

园子里的一篇文章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acc123/p/10574939.html

时间: 2024-11-10 22:08:24

用有限个栈模拟常数效率操作的队列的相关文章

剑指offer系列5---两个栈 模拟队列的操作

[题目]两个栈 模拟队列的入队出队操作 1 package com.exe1.offer; 2 3 /** 4 * [题目 ]:用两个栈来实现一个队列,完成队列的Push和Pop操作. 队列中的元素为int类型. 5 * 队列的出队:应该是队列的列首先出,即栈底元素先出:思路:先把stack1元素一个个弹至上stack2中,再顺序出stack2中数即为队列的出队顺序. 6 * 入队:先放到栈1中 7 * @author WGS 8 * 9 */ 10 import java.util.Stack

hdu1515 dfs栈模拟

Anagrams by Stack Time Limit: 2000/1000 MS (Java/Others)    Memory Limit: 65536/32768 K (Java/Others)Total Submission(s): 1513    Accepted Submission(s): 690 Problem Description How can anagrams result from sequences of stack operations? There are tw

用两个栈模拟实现一个队列

题目:如何用两个栈模拟实现一个队列?  如果这两个堆栈的容量分别是m和n(m>n),你的方法能保证的队列容量是多少?(这里讨论的是顺序栈,如果是链式栈的话完全没有必要考虑空间) 分析:栈的特点是“后进先出(LIFO)”,而队列的特点是“先进先出(FIFO)”.用两个栈模拟实现一个队列的基本思路是:用一个栈作为存储空间,另一个栈作为输出缓冲区,把元素按顺序压入两栈(模拟的队列),并按此顺序出队并输出即可. 如下图,用容量为m的栈作为存储空间,容量为n的栈作为输出缓冲区,一开始先将n个元素压入(pu

自定义栈的实现及使用两个栈模拟队列

一,使用单链表实现栈 ①栈需要一个栈顶指针 ②栈的基本操作有出栈和入栈,以及判断栈是否为空 ③单链表中每个结点表示一个栈元素,每个结点有指向下一个结点的指针.因此,在栈内部需要实现一个单链表.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Stack<T extends Comparable<? super T>>{ private class Node{ T ele; Node next; public Node(T ele) { this.ele = ele; } } Node top;

用两个栈模拟无限长队列

思路:设置两个栈,栈1起入队的作用.栈2起出队的作用.入队时,所有元素进栈1,栈满时会通过realloc函数追加存储空间并且保存原来栈1的元素.出队时,先判断栈2是否为空,若为空,则会判断栈1是否为空,栈1为空,则说明队列为空,栈1不为空则将栈1的元素全部出栈并入栈2,栈2满时依然通过realloc追加存储空间,然后栈2元素出栈;若栈2不为空,栈2元素直接出栈 extern void *realloc(void *mem_address, unsigned int newsize);功能:先释放

Android开发中模拟Home键操作和关闭手机软键盘

1,在点击返回时,不想退出应用,直接模拟HOME键操作,可以写在onKeyDown事件中,也可以写在其它自己想要实现的地方: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Intent.ACTION_MAIN); // 创建一个新的任务栈(这个必须要写) intent.addFlags(Intent.FLAG_ACTIVITY_NEW_TASK); intent.addCategory(Intent.CATEGORY_HOME); this.startActivity(intent);

hibernate之模拟Hibernate持久化操作

[Hibernate]之模拟Hibernate持久化操作 使用过Hibernate,大家都知道,由于其面向对象的设计,用起来非常方便,且具有很好的跨数据库性,那么Hibernate的底层是怎么实现的呢?其实也就是将对象模型转化为关系模型,最终还是得sql语句来执行. 看过Hibernate源码的同学应该发现, Hibernate底层的核心是代理和反射,那么由此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使用Hibernate在效率上始终是致命的. Ok,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模拟Hibernate-ORM的save()方

HDU ACM 4041 Eliminate Witches! 队列和栈模拟DFS

分析:直接模拟即可,这里用队列记录访问过的点,栈记录父节点.另外要注意的是在strlen(str)计算字符串的时候要预先计算出来保存在变量中,for直接用,如果for循环直接调用strlen,那么每次都会重新计算,该題字符串的数据量很大,就会存在大量的无用计算,还导致了一次TLE,唉!以前没注意到这里. #include<iostream> #include<vector> #include<queue> #include<stack> using name

数据结构和算法之栈和队列一:两个栈模拟一个队列以及两个队列模拟一个栈

今天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关于数据结构里面经常看到的两种结构,栈和队列.可以说我们是一直都在使用栈,比如说在前面递归所使用的的系统的栈,以及在链表倒序输出时介绍的自定义栈类Stack和使用系统的栈进行递归.那么,在这里我们就讲述一下这两个比较具有特色的或者说关系比较紧密的数据结构之间的互相实现问题. 一:两个栈模拟实现一个队列: 栈的特点是先进后出,然而队列的特点是先进先出. public class Queen(Stack s1,Stack s2){ //实现插入的方法 public void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