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穿透技术---UDP打孔

在网络编码中会发现程序在局域网中是可以适用的,但是在外网与内网之间和内网与内网之间就不可行。

问题就在于NAT。首先介绍下NAT。

NAT的作用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网络地址转换。顾名思义,它是一种把内部私有网络IP地址翻译成公有网络IP地址的技术,如图5-1所示。NAT是在IP地址日益缺乏的情况下产生的,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地址能够重用[9]。

图5-1 NAT模型

IP地址分为五类:A类,B类,C类,D类,E类(这里不考虑保留的IP地址)。A、B、C类可被计算机作为IP地址,D类为组播地址,E类为特殊用途的地址。A、B、C类中,又可分为公有地址和私有地址,私有地址用于内网,不同的内网,私有地址可重用,从而节省了公网地址,它不可在公网中被路由,所以内网的主机要访问公网的服务器,便要经过NAT。公有地址是全球唯一的,能在公网上被路由。

内网主机用私有地址在内网能与其它的内网主机无误地通信,但它不能直接用私有地址访问外网的主机,因为私有地址不能被路由。它要与外网通信,必须经过NAT设备(如网关,路由器),如图5-2所示。主机A与服务器S通信,它须先通过网关,此时网关改变它的数据包地址及端口,把私有地址(10.0.0.2)改为公有地址(155.99.25.11),使数据包能在公网上被路由,送至服务器端。服务器端返回的数据包到达网关后,网关把公网地址改为相应的私有地址,然后转发到主机A。通过这种方法,一个内网只需一个公有IP地址,就把整个内网的计算机接入Internet,从而解决IP地址缺乏的问题。

NAT功能通常被集成到路由器、防火墙、ISDN路由器或者单独的NAT设备中。也可通过软件实现这一功能,Windows 98 SE、Windows 2000 都包含了这一功能。

NAT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基本NAT与NAPT如图5-3所示,NAT分为两大类,基本的NAT和NAPT(Network Address/Port Translator)[10][11]。

基本的NAT,它仅将内网主机的私有IP地址转换成公网IP地址,但并不将TCP/UDP端口信息进行转换,有动态与静态之区分。由于现在大部分都属于另一种类型,即NAPT,故这里不详细讨论基础NAT。

另外一种NAT叫做NAPT(Network Address/Port Translator),从名称上我们也可以看得出,NAPT不但会改变经过这个NAT设备的IP数据报的IP地址,还会改变IP数据报的TCP/UDP端口。NAPT的地址及端口的转换过程,请看图5-4:

私有网络中某一主机Client A(10.0.0.2),它的某个进程通过1234端口,想访问外网服务器18.181.0.31的1235端口。那么当数据包通过NAT时,这个NAT的外网地址是155.99.25.11,首先NAT会改变这个数据包的原IP地址,改为155.99.25.11。并分配一个端口(如62000)给Client A,把数据包的原端口号改为62000。所以本来是(10.0.0.2:1234->18.181.0.31:1235)的数据包到了互联网上变为了(155.99.25.11:62000->18.181.0.31:1235),如图5-4左图所示。NAT会记住62000端口对应的是10.0.0.2的1234端口,以后从外网服务器18.181.0.31发送到62000端口的数据会被NAT自动的改变目的IP和端口号,然后转发到10.0.0.2上(如图5-4右图所示)

锥型NAT与对称型NAT

NAPT又分为锥型(Cone)和对称型(Symmetric),如图5-5所示,它们的区别在于,在NAT已分配端口号给Client A的情况下,如果Client A继续用1235端口与另一外网服务器通讯,锥型NAT还会继续用原来62000端口,即所分配的端口号不变。而对于对等型NAT,NAT将会分配另一端口号(如62001)给Client A的1235端口。也就是说,同一内网主机同一端口号,对于锥型NAT,无论与哪一外网主机通讯,都不改变所分配的端口号;而对于对等型NAT,同一内网主机同一端口号,每一次与不同的外网主机通讯,就重新分配另一个端口号。

完全锥型NAT、受限制锥型NAT与端口受限制型NAT

锥型NAT可另外分类为完全锥形(Full Cone)NAT,受限制锥形(Restricted Cone)NAT,端口受限制锥形(Port Restricted Cone)NAT。

①完全锥形(Full Cone)NAT

这种NAT内部的主机A连接过外网主机C后,NAT会打开一个端口。然后外网的任何发到这个打开的端口的UDP数据报都可以到达A,不管是不是C发过来的[12]。

例如 A: 192.168.8.100  NAT: 202.100.100.100  C: 292.88.88.88

A(192.168.8.100:5000) -> NAT(202.100.100.100:8000) -> C(292.88.88.88:2000)

任何发送到NAT(202.100.100.100:8000)的数据都可以到达A(192.168.8.100:5000)。

②受限制锥形(Restricted Cone)NAT

这种NAT内部的主机A连接过外网的主机C后,NAT打开一个端口。然后C可以用任何端口和A通信,但其他的外网主机不可以。

例如 A: 192.168.8.100  NAT: 202.100.100.100  C: 292.88.88.88

A(192.168.8.100:5000) -> NAT(202.100.100.100:8000) -> C(292.88.88.88:2000)

任何从C发送到NAT(202.100.100.100:8000)的数据都可以到达A(192.168.8.100:5000)。

③端口受限制锥形(Port Restricted Cone)NAT

这种NAT内部的主机A连接过外网的主机C后,NAT打开一个端口。然后C只能用原来的端口和A通信,其他的外网主机不可以。

例如 A: 192.168.8.100  NAT: 202.100.100.100  C: 292.88.88.88

A(192.168.8.100:5000) -> NAT(202.100.100.100:8000) -> C(292.88.88.88:2000)

只有C(202.88.88.88:2000)发送到 NAT(202.100.100.100:8000)的数据都可以到达A(192.168.8.100:5000)。

NAT产生的问题

NAT很好地解决了地址紧缺的问题,屏蔽了内部网络,但也带来一些问题。内网的主机向外连接是很容易的(NAT相当于透明的,内网的和外网的主机均不用知道NAT的情况)。但如果外部的计算机想访问子网内的计算机就比较困难了,这可以使内网主机先发起连接从而解决问题。但是如果两台主机都分别位于两不同NAT后面时,两台主机无法通信。当分别位于两不同NAT(NAT A,NAT B)后面的两台主机A和B欲进行通讯时,若主机B主动发起连接,它该连哪个地址呢?第一种情况:试图直接连到主机A的内网私有地址(10.0.0.2:1234)肯定会失败,因为10.0.0.2根本就不是一个可以在公网上路由的IP地址;第二种情况,试图直接连到B的NAT公有地址(155.99.25.11:62000),NAT
A会拒绝这个数据包,因为这个端口并无绑定内网主机的某个端口,或即使有所绑定,但这个端口所绑定的外网地址和端口并不是B的地址和端口。若A主动连接B,结果一样。

有两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方法一:通过服务器,服务器作为中间人,转发主机间的数据。但若用户数量到达一定数目时,这方法浪费带宽且给服务器带来很大压力,所以方法不可行。方法二,还是通过服务器,但服务器只充当“介绍人”,不转发主机间的数据,具体请看下面的“UDP打孔技术” (UDP hole punching)

穿透NAT——UDP打孔技术

所谓的“打孔技术”,就是在内网的NAT设备上打上一个“孔”(也就是在NAT上建立一个会话,绑定地址和端口号),这个孔不能由外部来打,只能由内网内的主机来打。而且这个孔可能是有方向的,比如从内部某台主机(比如:192.168.0.10)向外部的某个IP(比如:219.237.60.1)发送一个UDP包,那么就在这个内网的NAT设备上打了一个方向为219.237.60.1的“孔”,以后219.237.60.1就可以通过这个孔与内网的192.168.0.10联系了[13]。

下面就根据NAT的各种类型详细解析如何“打孔”,如何穿透NAT。

1.完全锥形(Full Cone)NAT

处于不同内网的主机A和主机B,各自先连接服务器,从而在各自NAT设备上打开了一个“孔”,服务器收到主机A和主机B的连接后,知道A与B的公网地址和NAT分配给它们的端口号,然后把这些NAT地址与端口号告诉A与B,由于在完全锥形NAT的特点,A和B给服务器所打开的“孔”,能给别的任何的主机使用。故A与B可连接对方的公网地址和端口直接进行通信。服务器在这里充当“介绍人”,告诉A与B对方的地址和端口号。

2.受限制锥形(Restricted Cone)NAT

A和B还是要先连接服务器,服务器发送A和B的地址和端口信息给A和B,但由于受限制锥形NAT的特点,他们所打开的“孔”,只能与服务器通信。要使他们可以直接通信,解决办法如下:

假如主机A开始发送一个UDP信息到主机B的公网地址上,与此同时,它又通过服务器中转发送了一个邀请信息给主机B,请求主机B也给主机A发送一个UDP信息到主机A的公网地址上。这时主机A向主机B的公网IP发送的信息导致NAT A打开一个处于主机A的和主机B之间的会话,与此同时,NAT B也打开了一个处于主机B和主机A的会话。一旦这个新的UDP会话各自向对方打开了,主机A和主机B之间就可以直接通信了[14]。

3.端口受限制锥形(Port Restricted Cone)NAT

对于该类型的NAT,解决办法跟上面的方法一样。

4.对称型(Symmetric)NAT

对称型NAT,对于不同的外网主机地址,它都会分配不同的端口号,所以进行UDP打孔比较困难,但也可以进行端口预测打孔,不过不能保证成功。

以上的穿透NAT,是对NAPT来进行穿透,主要是针对UDP协议。TCP协议也有可能,但是可行性非常小,要求更高。并且,语音视频通信是用UDP传输的,故针对TCP的NAT穿透在这里不作讨论。基础NAT不修改经过的数据包的端口号,它们可以看作是完全锥形NAT的精简版本,即基础NAT也可以被穿透。NAT设备将在一定时间后关闭UDP的一个映射,所以为了保持与服务器能够一直通信,服务器或客户端必须要周期性地发送UDP包,保持映射不被关闭。

目前比较常用的NAT类型是完全锥型NAT

 

如图6-7所示,步骤如下:

①客户端A发UDP数据报经NAT A,把数据发送到服务器。NAT A分配端口给客户端A。服务器接收到信息后,把客户端A经NAT A后的地址及端口信息记录下来。

②客户端B发UDP数据报经NAT B,把数据发送到服务器。NAT B分配端口给客户端B。服务器接收到信息后,把客户端B经NAT B后的地址及端口信息记录下来。

③ 服务器把客户端B的地址及端口信息发送给客户端A,把客户端A的地址及端口信息发送给客户端B,客户端A、B就可以通过所获得的对方的地址及端口号进行通信了。

时间: 2024-10-10 03:12:30

NET穿透技术---UDP打孔的相关文章

【原创】IP摄像头技术纵览(七)---P2P技术—UDP打洞实现内网NAT穿透

[原创]IP摄像头技术纵览(七)-P2P技术-UDP打洞实现内网NAT穿透 本文属于<IP摄像头技术纵览>系列文章之一: Author: chad Mail: [email protected] 本文可以自由转载,但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以及本声明信息. NAT技术的实际需求在10几年前就已经出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0几年来全世界的牛人早已经研究好了完整的解决方案,网上有大量优秀的解决方案文章,笔者自知无法超越,所以秉承拿来主义,将优秀文章根据个人实验及理解整理汇录于此,用于解释IP摄像头整个技

NAT穿透技术

在现实Internet网络环境中,大多数计算机主机都位于防火墙或NAT之后,只有少部分主机能够直接接入Internet.很多时候,我们希望网络中的两台主机能够直接进行通信,即所谓的P2P通信,而不需要其他公共服务器的中转.由于主机可能位于防火墙或NAT之后,在进行P2P通信之前,我们需要进行检测以确认它们之间能否进行P2P通信以及如何通信.这种技术通常称为NAT穿透(NAT Traversal).最常见的NAT穿透是基于UDP的技术,如RFC3489中定义的STUN协议. STUN,首先在RFC

NAT穿透(UDP打洞)

1.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介绍 NAT有两大类,基本NAT和NAPT. 1.1.基本NAT 静态NAT:一个公网IP对应一个内部IP,一对一转换 动态NAT:N个公网IP对应M个内部IP,不固定的一对一转换关系  1.2.NAPT(Network Address/Port Translator) 现在基本使用这种,又分为对称和锥型NAT. 锥型NAT,有完全锥型.受限制锥型.端口受限制锥型三种: a)Full Cone NAT(完全圆锥型):从同一私网地址

网络 解决外网与内网或内网之间的通信,NAT穿透

在网络编码中会发现程序在局域网中是可以适用的,但是在外网与内网之间和内网与内网之间就不可行.问题就在于NAT.首先介绍下NAT. NAT的作用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网络地址转换.顾名思义,它是一种把内部私有网络IP地址翻译成公有网络IP地址的技术,如图5-1所示.NAT是在IP地址日益缺乏的情况下产生的,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地址能够重用[9].  图5-1 NAT模型  IP地址分为五类:A类,B类,C类,D类,E类(这里不考虑保留的IP地址).A.B.C类

解决网络通信中外网和内网之间的通信问题(NAT转换)

本文原址 http://www.cnblogs.com/lidabo/p/3828846.html 在网络编码中会发现程序在局域网中是可以适用的,但是在外网与内网之间和内网与内网之间就不可行.问题就在于NAT.首先介绍下NAT. NAT的作用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网络地址转换.顾名思义,它是一种把内部私有网络IP地址翻译成公有网络IP地址的技术,如图5-1所示.NAT是在IP地址日益缺乏的情况下产生的,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地址能够重用[9].  图5-1 N

《Getting Started with WebRTC》第二章 WebRTC技术介绍

本章作WebRTC的技术介绍,主要讲以下的概念: .  如何建立P2P的通信 .  有效的信令选项 .  关键API的关系 2.1 设置通信 尽管WebRTC通信的基础是P2P的, 但设置这个通信的初始步骤是要求一些协作的. 这些动作通常由Web服务器和/或信令服务器提供. 这个协作可以允许两个或多个WebRTC设备或端找到彼此,交换通信的细节, 协商定义了他们如何通信的会话, 最后建立它们之间的直播P2P媒体流. 2.2 一般流程 应用场景其实是很多的,从简单的页面DEMO到多方会议. 这里只

[转]STUN和TURN技术浅析

http://www.h3c.com.cn/MiniSite/Technology_Circle/Net_Reptile/The_Five/Home/Catalog/201206/747038_97665_0.htm 在现实Internet网络环境中,大多数计算机主机都位于防火墙或NAT之后,只有少部分主机能够直接接入Internet.很多时候,我们希望网络中的两台主机能够直接进行通信,即所谓的P2P通信,而不需要其他公共服务器的中转.由于主机可能位于防火墙或NAT之后,在进行P2P通信之前,我

在网络7层协议中,如果想使用UDP协议达到TCP协议的效果,可以在哪层做文章?(QQ 为什么采用 UDP 协议,而不采用 TCP 协议实现?)

为了解决这题,可以具体看看下面这个讨论. 解灵运工程师 185 人赞同 某次架构师大会上那个58同城做即时通信的人说:原因是因为当时没有epoll这种可以支持成千上万tcp并发连接的技术,所以他们使用了udp,然后在udp上面封装了一下,模拟了一下tcp,解决了大并发的问题,之后因为做的很nb了,虽然epoll这种技术出现了,还是没有改回使用tcp了.现在再做类似的东西就不需要使用udp了.这个说法应该比较可信的. 发布于 2014-04-16 18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NAT穿透的详细讲解及分析

原文地址:http://bbs.pediy.com/thread-131961.htm 一.什么是NAT?为什么要使用NAT?NAT是将私有地址转换为合法IP地址的技术,通俗的讲就是将内网与内网通信时怎么将内网私有IP地址转换为可在网络中传播的合法IP地址.NAT的出现完美地解决了lP地址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隐藏并保护网络内部的计算机.  二.NAT的分类    STUN标准中,根据内部终端的地址(LocalIP:LocalPort)到NAT出口的公网地址(P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