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oracle12c的体系结构:
内存(逻辑)结构:
SGA可以分为数据缓冲区、日志缓冲区、共享池、大型池、JAVA池、流池。
数据缓冲区(data buffer cache):oracle读取数据的缓存区,执行数据的临时存储空间以及修改未提交时,未写入磁盘的脏数据。主要作用是提高数据的查询速度和减少磁盘的I/O操作;
日志缓冲区(redo log buffer cache):在执行sql语句之前,需要计算出sql执行语句的改变向量,并将该向量以日志的形式临时存储在该内存区域,然后再去数据缓冲区进行数据的更改。
共享池(share pool):共享池分为库缓存、数据字典缓存、sql查询和pl/sql函数结果查询缓存;共享池的大小9i版本之后就可以直接调整大小。
库缓存:用于临时存储近期已经分过的代码,再次使用时就不需要对该代码进行分析,直接调用。提高语法的执行效率。
数据字典缓存:用于对近期调用的数据字典进行缓存,并且数据字典缓存的分配是在库缓存之后的,所以只要库缓存没问题,数据字 典缓存也就没问题。
sql查询和pl/sql函数结果查询缓存:当同一会话或者多个不同的会话执行多次,就会将该查询的结果存储在内存中,当下一次查询时直接去调用该查询的结果。在运用该执行结果之前缓存机制会自动的检查查询中的表等对象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变化就会重新查询,使用重新查询得到的结果。
大型池(large pool):可选择型的内存区域,主要用于共享服务器进程的使用。如果未分配再用刀该内存时会在共享池中进行分配。
JAVA池(java pool):在运行java过程时才使用到java池,它作用于java对象所需要的堆空间。但是实际java的实际运行还是在数据缓存区。
流池(stream pool):用于在redo log中获取日志向量,并重新构造执行语句,在远程数据库执行。而在redo log中提取更改的进程以及应用更改的进程将用到内存,该内存即是流池。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uzhidbblogs/p/10067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