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读构建之法

问题1:第二章个人技术和流程提到效能分析,我发现提高速度的方法都是通过用软件本身的代码来实现或者减少调用函数的次数,我想当一个程序过分的追求它的效能的时候,他的稳定性有保证吗?

问题2:第一章和第三章都提到一个职业的软件工程师的职业程度需要用一些数据来测量的,就像nba用一些数据来测量一些球员的水平一样,可是以我目前对nba的了解,有些能力是在数据上体现不出来的,比如策应能力和间接助攻能力,所以我想这些数据可以扩充一些,更全面一些或者按照不同人的侧重于性格来评价各种方向侧重的软件工程师。

问题3:第三章初级软件工程师的几种成长中一共列出了5种成长方向,一个是技术技能的掌握的提高,一个是积累问题领域的知识和经验,一个是对通用的软件设计思想和软件工程思想的理解,一个是提升职业技能,最后一个是实际成果。按照我目前个人浅显的理解,我认为这5个方面是成梯度呈现的,因为一个初级的软件工程师也是一个精力有限的人,当他把自己认为最难的部分处理好,才会发现一些之前觉得更简单的问题往往最难处理,就像考试一样,最后的难题往往是一些定理的证明。

问题4:第六章提到了敏捷流程,看了很多的方法有点蒙,粗略的以为又一些明确的任务目标分块的用敏捷开发比较适合,而一些只有大致方向的用传统的瀑布式的比较好,但我我想知道当一个项目的开发从开始用传统的瀑布式的开发后有了明确的目标分块,这时还可以转换为敏捷开发吗?

问题5:读了第8章的需求分析,我终于了解了nabcd的含义,分别代表需求,做法,好处,竞争和推广。又了解了功能的定位了优先级,一个正常的需求功能包括了杀手功能和外围功能,我想这个杀手功能是以一个纵向的发展更好还是以横向的发展更好。

时间: 2024-11-10 13:17:30

通读构建之法的相关文章

通读构建之法提出五个问题

我是通过`软件工程课`认识这本书的.老师要求读一遍构建之法.自己偷懒,其实没读完,大致翻了翻.翻看粗读后,初步有一下感受: 1. 这不是一本传统的教材,没那么多晦涩的概念. 2. 排版挺好看的,文章穿插图表,很精致. 3.语言幽默好懂. 在没读此书之前,只是觉得为什么软件工程里还会有这么多方法,软件工程不就是一些人合作做个项目就好了嘛?但现实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构建之法>一书一共有17章.每个章节讲述不同的重点.构建之法的每一章都是独立的子章节,并且涵盖了测试.项目经理.开发人员.用户体

通读《构建之法》有感

四天的时间大致读了一遍<构建之法>后发现,之前可能只有一个疑惑——什么是软件工程?读完全书后发现满脑子都是问号. 虽然疑惑增多但是于我而言还是有些收获的,通读全书了解了软件开发的整体流程,认识到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由于软件的复杂性.不可见性.易变性.服从性及非连续性等会引发一系列难题,从而刷新了对软件工程的认知.软件工程绝非是简单的编程,而是一门与人的行为和现实需求相关联的科学,包含众多不同的领域. 因为之前没有接触过软件工程,所以这次粗略的阅读后出现了大量的不能理解的问题,好些基础的知识点也

快速通读《现代软件工程——构建之法》后的五点疑惑

通读过<现代软件工程--构建之法>这本书后,感觉确如老师所言,这本书不同于以往那些课本的呆板,更显轻松有趣,一个个例子很生动形象,促使我们能更加容易的理解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概念.定义. 下面是我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 1.第一章主要讲软件工程,那么软件工程的本质问题是什么?书中讲了软件开发过程的难题.特性,说那些非本质.临时的特性不能决定软件工程的本质问题,那本质问题究竟是什么? 2.第三章软件工程师的成长过程中描述了软件工程师的思维误区,那怎样才能避免或减少思维误区的发生? 3.程序员

第一次通读《构建之法》阅读笔记

问题1:敏捷开发在现阶段急于使用或试行,会不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对于并没有体验或者初步体验过软件过程的学生来说,直接运行在高强度的开发模式和工程模式下会不会出现化学中的“钝化”现象,即跟不上或者勉强跟进时产生对这样的模式产生抵触心理.就算没有直接的数据证明即使出现了“钝化”问题也能让所有人受益,最好也能解释或根据一些教学或工作经验,证明或推理其可行性. 问题2:邹欣老师担任的是微软亚洲研究院技术创新组研发主管,所有整套书的知识和体系结构都有微软.NET开发流程的痕迹在里面,虽然软件流程并不限制与

构建之法五项问题

大致通读了一遍构建之法,目前有如下几个问题: 1.我认为重复的工作会磨灭创新性,不停做同一件事,往往会忽视而难以发现新的东西.那么作为一个软件工程师,如何在团队工作中保留自己的创新能力呢? 2.在团队中有可能会有这样的情况:“为什么他的任务比我的少?”,“为什么他工资比我高?”.那么团队中这样的分配是否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还是说告诉他“绝对公平本来就不存在”? 3.当发现之前设计会影响后面集成工作的进度,但是如果改弦更张会延误工期时要如何抉择?(进退两难,不知该怎样才好,因此在这里作为问题提出)

阅读《构建之法有感》

<!--这周四上完杨老师的软件工程第一课后,本来想从往届学长学姐那里淘到二手书,但是市场太火爆竞争太激烈了,昨天我才意识到估计上一届的书是等不到了就在淘宝上下单,借来了同学的书先看着完成这次的作业.--> 通读了邹欣老师的<构建之法>感到这半书跟一般的技术类书籍不同的是,读起来比较轻松,趣味性很强,穿插着范例跟段子,看到有趣的地方我还跟室友分享了.以下是我对于这本书的疑惑之处: 1.第6章敏捷编程中,感觉是需要定义好任务然后按计划衡量是否完成计划,但是后来又说敏捷团队需要自我管理自

读《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有感

对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我们学习了很多的专业课程,像编程语言.算法.数据结构.编译原理.软件工程等.很多学生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学了这么多的课程有什么用呢?在工作中有多少会真正被应用到呢?也就是说,大家都觉得理论和实践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邹欣老师的<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一书很好地,并且巧妙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了起来.       继<移山之道>.<编程之美>之后,邹欣老师再推新作<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将软件工作的方方面面生动活泼地呈现在了大

《构建之法》读后

  简略通读了一遍<构建之法>,感觉很像和一个老朋友聊天,讲述职业道路.职业方法.专业技能方法,讲述社会,教导做人……. 首先,讲到了开发过程中核心——个人技能培养,然后讲到了应该怎样团体共同解决问题,然后介绍了时下流行的开发方法,实施过程,最后讲述了作为实施过程中的个人素养的培养. 当然由于初略的阅读,有些问题没有很明白,以后我会认真阅读,理解每个环节的问题. 问题一: 我所理解的软件工程,是使用计算机语言,编写一个实用的软件,以及让软件安全.流畅运行的过程.与盖房子流程一样,只是使用的工具

《构建之法》读后感和团队项目杂谈

<构建之法>将软件工程的各个组件分门别类,横向地介绍了软件工程这一体系.然后又在每个类别中纵向地由浅入深,逐步递进, 较为完整地让我们这些菜鸟初识软件工程.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软件工程>搭配着<构建之法>进行学习,我也对软件工程有着一定的了解.软件=程序+软件工程,个 人认为,如果说程序意味着实现,那么软件工程更加侧重“方法”和“规则”.似乎软件工程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它的方法论是一群富 有经验的大牛从他们丰富的编程经历中提炼的精华和吸取的教训(我个人的臆想),没有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