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TCP/IP分层

OSI分层 (7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分层(4层):网络接口层、 网际层、运输层、 应用层。

每一层的协议如下:
物理层:RJ45、CLOCK、IEEE802.3    (中继器,集线器,网关)
数据链路:PPP、FR、HDLC、VLAN、MAC  (网桥,交换机)
网络层:IP、ICMP、ARP、RARP、OSPF、IPX、RIP、IGRP、 (路由器)
传输层:TCP、UDP、SPX
会话层:NFS、SQL、NETBIOS、RPC
表示层:JPEG、MPEG、ASII
应用层:FTP、Telnet、SMTP、POP3、HTTP、WWW、NFS、DNS

每一层的作用如下:
物理层:通过媒介传输比特,确定机械及电气规范(比特Bit)
数据链路层:将比特组装成帧和点到点的传递(帧Frame)
网络层:负责数据包从源到宿的传递和网际互连(包PackeT)
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报文传递和错误恢复(段Segment)
会话层: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会话协议数据单元SPDU)
表示层:对数据进行翻译、加密和压缩(表示协议数据单元PPDU)
应用层:允许访问OSI环境的手段(应用协议数据单元APDU)

TCP对应的协议:
(1) FTP:定义了文件传输协议,使用21端口。
(2) Telnet:一种用于远程登陆的端口,使用23端口,用户可以以自己的身份远程连接到计算机上,可提供基于DOS模式下的通信服务。
(3) SMTP:邮件传送协议,用于发送邮件。服务器开放的是25号端口。
(4) POP3:它是和SMTP对应,POP3用于接收邮件。POP3协议所用的是110端口。
(5)HTTP:是从Web服务器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的传送协议。

UDP对应的协议:
(1) DNS:用于域名解析服务,将域名地址转换为IP地址。DNS用的是53号端口。
(2)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使用161号端口,是用来管理网络设备的。由于网络设备很多,无连接的服务就体现出其优势。
(3) TFTP(Trival File Tran敏感词er Protocal),简单文件传输协议,该协议在熟知端口69上使用UDP服务。

假定你输入的网址www.baidu.com,你本地主机IP:2.2.2.2
Step 1: 客户端浏览器通过DNS解析到www.baidu.com的IP地址:1.1.1.1。
            之后会发起一个HTTP会话,HTTP 层把client 的数据组织好,称为data,调用TCP socket 的连接函数:TCP_connect(1.1.1.1,80)。
Step
2: TCP client 触发三次同步握手,协商各自的sequence
number,即各自数据第一个字节对应的序列号,这样就可以对发送的每一个字节数据进行编号,方便对方确认;同时还协商window
size,告知对方自己最大的接收缓冲区大小,可以用来进行流量控制,免得对方发送太快而本地没有足够缓冲区而丢弃;在TCP option
里告知彼此的MSS(Maxitum Segment Size 最大分段大小),以免引起不必要的IP分片,同时还可能协商SACK,NACK,window scaling
,authentication,分别的作用是减少数据丢包而引起的重传数目,加大window size,对TCP Data
进行完整性保护,完成进入 step 2.1。
    Step 2.1 调用TCP socket 的发送函数:TCP_send(1.1.1.1,80,data)
Step 3: TCP完成TCP头、TCP payload 所有字段的封装,称之为segment,调用IP接口函数:IP_send(1.1.1.1,segment )
Step
4:
IP层检查路由表,决定出口,决定下一跳,通过ARP查询下一跳的MAC,假定为MAC2;然后IP层判定包是否需要分片,如果分片,需要把TCP
segment 做切割成小片处理,假定这里不需要分片,于是IP层完成了IP packet 的所有封装,调用 Ethernet_send (
MAC2, packet)。
Step 5:
网络接口、网卡完成所有的封装,加上Ethernet header ,所有信息都知道了,source
MAC,这个是自己的MAC,Destination MAC,这个是MAC2,Ether
Protocol:0x0800,然后把计算的校验码CRC放入FCS,形成了Ethernet Frame。
Step 6: 发连续7个字节preamble:10101010,再发一个字节的SFD:10101011,然后发送Ethernet frame。
the end!

时间: 2024-10-03 13:39:10

ISO、TCP/IP分层的相关文章

Internet概念与TCP/ IP分层模型

Internet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用户最多.影响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本模块介绍Internet的概念及TCP/ IP分层模型. 一.Internet的概念 Internet的概念(也可认为是Internet的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从网络通信的观点来看,Internet是一个由TCP/IP把各个国家.机构.部门的内部网络连接起来的庞大的数据通信网: 从信息资源的角度来看,Internet是一个集各个领域.部门内各种信息资源,以共享为目的的信息资源网: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Internet

OSI模型和TCP/IP分层模型?看完这一篇就够了!

最近看了<图解TCP/IP>这本书,于是将这本书中的精髓做一个归总,以便之后查阅. 1.何为协议? 1.1 介绍 协议就是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通过网络实现通信事先达成的一种"约定".这种"约定"使那些由不同厂商的设备.不同的CPU以及不同的操作系统组成的计算机之间,只要遵循相同的协议就能够实现通信.反之,如果使用的协议不同,就无法通信. Windows操作系统的平板电脑和Mac操作系统的一体机电脑,虽然操作系统不同,硬件组成不同,但是只要事先达成一个详细的

TCP/IP分层模型

TCP/IP共分四层,分别是:网络连接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他和OSI/RM模型的对应关系是: 网络连接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网络层 传输层--传输层 应用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分层

1.应用层 运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物理层:同学发生在两跳或者是两个节点之间,可能是计算机业可能是路由器.通信以比特位单位. 物理层的通信单位是比特. 数据链路层:在这一层,通信依然发生在两跳或者是两个节点之间,但是通信的单位却是称为帧的分组. 一个帧就是封装了来自网络层的分组,并为其附加一个首部,有时还需要附加一个尾部.在首部中,除了一些在通信时需要用到的信息之外, 最主要的是包含了这个帧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数据链路层的通信单位是帧. 网络层:在网络层TCP/IP支持的是网际协议,

计算机网络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分层模型

TCP/IP是当今计算机网络界使用最为广泛的协议. OSI与TCP/IP参考模型如下: OSI参考模型注重"通信协议必要的功能是什么",而TCP/IP更强调"如何实现协议". 参考资料 <图解TCP/IP 第5版> P64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JQ2017/p/8270532.html

柯南君:看TCP/IP 之一 (协议分层)

柯南君:今天无意中翻到一本书<TCP/IP 详解 >,据说是一本不错的书,就情不自禁的读了起来,果不其然,很不错,通俗易懂,在这里,就加一点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为什么需要TCP/IP? 很多不同的厂家生产各种型号的计算机,它们运行完全不同的操作系统,但T C P / I P协议族允许它们互相进行通信.这一点很让人感到吃惊,因为它的作用已远远超出了起初的设想.T C P / I P起源于6 0年代末美国政府资助的一个分组交换网络研究项目,到9 0年代已发展成为计算机之间最常应用的组网形

《图解TCP/IP》--TCP/IP协议分层模型与通信

本篇随笔只是粗略了解了一下TCP/IP协议分层及其之间的通信,往后针对每个部分会深入理解,以下仅供参考. 一.TCP/IP与OSI参考模型关系 OSI参考模型注重通信协议必要的功能是什么,而TCP/IP则更强调在计算机上实现协议应该开发哪种程序. 二.TCP/IP协议分层模型各个层次讲解 1. 硬件(物理层) TCP/IP的最底层是负责数据传输的硬件.这种硬件就相当于以太网或电话线路等物理层的设备. 2. 网络接口层(数据链路层) 网络接口层利用以太网中的数据链路层进行通信,因此属于接口层.也就

OSI七层模型详解 TCP/IP协议

总结 OSI中的层 功能 TCP/IP协议族 应用层 文件传输,电子邮件,文件服务,虚拟终端 TFTP,HTTP,SNMP,FTP,SMTP,DNS,Telnet 等等 表示层 数据格式化,代码转换,数据加密 没有协议 会话层 解除或建立与别的接点的联系 没有协议 传输层 提供端对端的接口 TCP,UDP 网络层 为数据包选择路由 IP,ICMP,OSPF,EIGRP,IGMP 数据链路层 传输有地址的帧以及错误检测功能 SLIP,CSLIP,PPP,MTU 物理层 以二进制数据形式在物理媒体上

【linux基础】17、TCP/IP网络基础(上)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 1.什么是网络? 一群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组成的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及传输媒体互连起来,在通信软件支持下,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交换的整个系统 产生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条件: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 2.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1954年 主机-终端的通信网络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以单个主机为中心.面向终端设备的网络结构.系统中除主计算机具有独立的数据处理功能外,系统中所连接的终端设备均无独立处理数据的功能 1969年 主机-主机的通信网络  ARPANET网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