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线网络 802.11协议学习

一、IEEE802局域网标准
IEEE是英文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的简称,其中文译名是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该协会的总部设在美国,主要开发数据通信标准及其他标准。IEEE802委员会负责起草局域网草案,并送交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批准和在美国国内标准化。IEEE还把草案送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SO把这个802规范称为ISO 8802标准,因此,许多IEEE标准也是ISO标准。例如,IEEE 802.3标准就是ISO 802.3标准。

二、IEEE802局域网标准系列
IEEE802是一个局域网标准系列
IEEE802.1A------局域网体系结构
IEEE802.1B------寻址、网络互连与网络管理
IEEE802.2-------逻辑链路控制(LLC)
IEEE802.3-------CSMA/CD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
IEEE802.3i------10Base-T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
IEEE802.3u------100Base-T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
IEEE802.3ab-----1000Base-T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
IEEE802.3z------1000Base-SX和1000Base-LX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
IEEE802.4-------Token-Bus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
IEEE802.5-------Token-Ring访问控制方法
IEEE802.6-------城域网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
IEEE802.7-------宽带局域网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
IEEE802.8-------FDDI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
IEEE802.9-------综合数据话音网络
IEEE802.10------网络安全与保密
IEEE802.11------无线局域网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
IEEE802.12------100VG-AnyLAN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
IEEE 802.14 协调混合光纤同轴(HFC)网络的前端和用户站点间数据通信的协议。
IEEE 802.15 无线个人网技术标准,其代表技术是蓝牙(Bluetooth)。

三、关于无线网络 802.11a/b/g/n/ac协议

  802.11 是一种无线局域网标准,802.11 a/b/g/n/ac 都是由802.11 发展而来的。不同的后缀代表着不同的物理层标准工作频段和不同的传输速率,也就是说它们的物理层和传输速度不同。

简单回顾一下IOS模型的7层结构:

Layer 7: Application    应用层

Layer 6: Presentation    表示层 

Layer 5: Session      会话层

Layer 4: Transport      传输层 

Layer 3: Network      网络层

Layer 2: Data-Link      数据链路层 

  LLC
sublayer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MAC
sublayer          媒介访问控制子层

Layer 1: Physical      物理层 

  PLCP(Physical Layer Convergence Protocol):物理层会聚协议

      物理层会聚协议(PLCP)是映射ATM信元到物理媒体的规范,定义特定的管理信息。例如T3或E3。

  PMD (Physical Media Dependent): 物理介质关联层接口

      万兆以太网的物理(PHY)层规范和所支持的光学部件部分在IEEE802.3ae中定义。在以太网标准中,光学部件部分被称为“物理介质关联层接口(PMD-Physical Media Dependent)”。

  相对于802.3以太网协议,802.11协议主要是对Layer1和Layer2两层进行定义,从无线网卡进来的包携带的是无线报文头部,从有线网卡进来的包携带是有线报文头部,两种包只要将他们的头部和尾部校验都去掉就剩下需要传输的有效数据域playload。所以当数据帧去除头部进入到Layer3以后,是分不出该包是有线报文还是无线报文的,因为这些报文都统一看作是IP报文或TCP报文。

  802.11协议只对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进行了定义,数据链路层又分为逻辑链路控制层和媒介访问控制层,理清这些分层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后面的分析。

1. 数据链路层

  MAC Service Data Unit (MSDU):当一个数据包从Layer3传到Layer2数据链路层的时候,在LLC会添加一些内容(比如前面提到过的一些加密信息)形成MSDU,需要注意的时候,802.11协议有规定三种类型的帧,控制帧、管理帧和数据帧,只有数据帧才会在LLC中形成MSDU,一般MSDU的最大size是2304(不含加密信息部分)

  MAC Protocol Data Unit (MPDU) :当MSDU移交到MAC层的时候,就会给他添加上MAC头部信息和尾部FCS校验信息,这时就形成了一个802.11无线帧,也就是我们平常无线抓包所看到的帧。

2. 物理层

  物理层也分两层:Physical Layer Convergence Procedure (PLCP)和Physical Medium Dependent (PMD)

  当MAC层的MPDU移交到PLCP层的时候,它就有一个新的身份,叫PSDU(PLCP Service Data Unit),其实MPDU和PSDU是同一个东西,只是在门的两边叫法不一样而已。所以当PLCP层接收到PSDU的时候,它将给这个帧添加一个前导同步码和PHY头部形成PPDU(PLCP Protocol Data
Unit)。然后PPDU会移交到PMD层,根据不同的算法调制成一串0/1比特流进行发送。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anghuabin1202/p/9328309.html

时间: 2024-08-24 03:45:46

关于无线网络 802.11协议学习的相关文章

802.11协议精读10:节能模式(PSM)

序言 在802.11主要的版本中,总共定义了四种节能模式,本文主要关注最初始的PSM模式,对于在802.11e中添加的ASPD以及802.11n中添加的PSMP,SMPS机制,我们在下一篇再进行论述. PSM(Power Save Mode):802.11协议中初始的节能模式,其对基础架构模式和IBSS模式下的节能机制分别进行了定义,并且在DCF和PCF模式下,其具体的MAC层工作机制也有不同. 如同我们之前的描述,802.11的节能模式基本思想是:AP缓存下行数据,只有当节点休眠结束后主动向A

802.11协议精读17:无线传输范围(理论计算)

序言 在前面两篇,我们接连讨论了链路模型和802.11协议中的信道模型以后.基于之前的讨论,本节,我们对无线信号的理论覆盖范围进行计算.在本节中,我们还是先以自由空间损耗模型(Free-space path loss)为例,然后扩展到之前的802.11标准的信道模型. 注:本文的理论计算是笔者总结一些论文中相应的表述后,进行的总结,故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还请见谅. 传输范围(基于Free Space Path Loss模型) 首先我们定义传输范围,其为一个发送功率的函数,其表达式如下: 其中,其可

WIFI:802.11协议帧格式

802协议桢格式 802.11和Wi-Fi技术并不是同一个东西.Wi-Fi标准是802.11标准的一个子集,并且是Wi-Fi联盟负责管理 802协议桢格式: 协议 发布年份/日期 Op.标准频宽 实际速度 (标准) 实际速度(最大) 半径范围(室内) 半径范围(室外) Legacy 1997 2.4-2.5 GHz 1 Mbit/s 2 Mbit/s  ?  ? 802.11a 1999 5.15-5.35/5.47-5.725/5.725-5.875 GHz 25 Mbit/s 54 Mbit

802.11协议精读2:DCF与CSMA/CA

序言 在802.11的MAC层中.分成了两种基本工作模式: DCF(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 PCF(Point Coordination Function) 当中,因为DCF具有良好的分布式特性.从而应用更加广泛,而PCF模式则较为少用.在802.11e协议中,DCF被扩展为EDCA模式,PCF模式被扩展为HCCA模式. 本文所讨论的主要内容即有关DCF模式以及其核心CSMA/CA机制. CSMA/CA机制 因为无线信道唯独一个冲突域的特性,所以须要

802.11协议精读20:初探802.11e(WMM)

序言 最初的802.11协议是没有考虑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保证),后来随着802.11b/g版本逐渐在商业场景中获得成功,Wi-Fi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WiFi被更多的用于传输高带宽,低延迟的应用,这也导致无线QOS需求也越来越多. 本文我们就简要介绍802.11协议中的QoS部分,之后几篇我们会对于细节进行展开. QoS in IEEE 802.11 当前的主要网络架构都是基于"best-effort"的思想设计的,"best-effort

802.11协议精读12:初探协议性能

序言 在初始的802.11协议版本之后,陆续更新的802.11e,以及802.11n以及更新的802.11技术,其都是基于改善当前802.11协议的缺陷不断进行改进的.为了理解这些改进,我们首先要理解802.11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性能问题. 本文我们先简单介绍802.11中一个常见问题,即路由器的宣称速率不等于实际速率的问题,然后我们具体分析一下这个宣称速率(即物理层速率)的计算方法.在后面一篇文章中,我们会介绍用数学方法对该吞吐量具体进行估计的方法,即Bianchi模型.

802.11协议精读13:协议理论性能(Bianchi模型)

序言 为了更好理解一些802.11的后续设计,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一下802.11的协议性能.我们之前简单描述了下协议性能的部分,这一段我们讨论下具体数学模型下的802.11性能(Bianchi模型). Bianchi模型出自于论文<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he IEEE 802.11 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该论文在2000年的时候发表在JSAC(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

802.11协议精读11:节能模式(APSD,PSMP,SMPS)

序言 在802.11主要的版本中,总共定义了四种节能模式,在前面一篇文档中,我们介绍了最基本的PSM模式,以及其工作方式上的一些细节.由于PSM是在最初的802.11协议下进行的设计,其用了较为保守设计,以确保最稳定的运行需求.在后来的802.11几个新版本中,为了改善节能模式的性能,所以还出现了一些其他的节能模式.本文主要介绍了其中主要的三个节能模式:APSD,PSMP以及SMPS. PS:实际上在802.11的一些分支版本中也定义了一些特定的节能模式,比如802.11v的WNM-Sleep

802.11协议精读9:初探节能模式(PS mode)以及缓存机制

序言 由于802.11的协议工作机制,如果其一种处于工作状态下,那么能耗还是比较大的,尤其移动设备的电量有限,所以在802.11协议初期就设计了相应的能耗管理机制,即引入了节能模式.本文我们主要讨论一下其节能模式的一些基本思想和相应的组件.对于具体的MAC层工作机制,我们在后续的文章中在进行展开. 注:本文初始的意图是描述在节能模式下具体的MAC层工作机制,不过后来在写缓存结构的时候,发现内容整理还是较多,所以进行分拆.故在本文中,我们主要描述了802.11协议中,节能的基本思想,以及其所添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