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遗憾,我们大多数活在一个不怎么美的环境中。地面上随处可见的纸片、塑料袋、灰尘;对面走来身穿着Fuma运动服的小伙;农村那设计得令人发指的新盖的楼房,莫名其妙的建筑,设计的极其糟糕的户型;搞不清楚用途的按钮;搭配失当的颜色??见过这一切之后,我们从愤怒,不爽,到适应,免疫,甘之如饴,成为同伙。
但我们内心知道,有更好的东西。但这种诉求却常常被妥协。直到,我们真正见到美好的东西。
2006年第一次去加拿大在温哥华转机。第一次我惊诧的看到,干净和留白是如何超越无处不在的信息。我特地走了很远,回头看着这个机场,发现天空与建筑,透露出的随意和融洽,是那样的协调和自然。
后来喜欢上了去各种艺术馆。每到一个地方,就忍不住到当地的与艺术相关的地方去转一转。去过肃穆的寺庙,去过宏大的油画展览室,澳洲土著的重复的纹理,也让我琢磨了很久。艺术所传达出的令人无法分析的美,让人着迷,间接的,对身边的事物有了不同的判断。
后来iPhone 4火了。Mac火了。苹果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公司。
许多人很不屑的说,只是消费者的攀比消费心理才构成如此之大的市场规模。但作为从用Siemens SX1智能手机的人,用过黑莓、第一代Android手机、Window手机、Windows Phone 7之后,iPhone是如何的从审美、长时间使用体验,远远将它的竞争对手落在后面。这些差别,不是功能、特性的差别,在那些看不见的细微处,体现着制造者的品味。
好吧,随便你是什么职业。每次你的工作产出是否真的让你满意?还是期待着你的下一个环节帮你润色?还是看完之后就再也不想看第二遍,但迫于进度不得不交出去?我见过无数写电子邮件用莫名其妙的字体、不分段的;代码中层层的缩进、一个方法写上好几十行也不肯想办法变简洁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用随便什么纸写上的告示、标语;Excel中乱七八糟的公式、毫无规律的摆放。至于新浪、网易、搜狐首页这些满眼链接跳来动去广告的网站,肆无忌惮的扰乱用户的注意力。
现在有了一些更酷的头衔,比如用户体验分析工程师,界面设计师。工作本身固然存在挑战,他们的存在更多是唤醒群众已经被麻木了品味,让这些产品更具竞争力。遗憾的是,追求美早已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现在却不得不需要外力的唤醒。
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追求更美的结果。不要将结果停留在能工作的层面上,要将结果真正超越标准。随着超越的不断升级,你学会的东西也会更多,最终你将远远超越世俗,成为令人赞叹的美的制造者。要想达到这一点,你需要:
- 开拓视野,不要宅,多走一些地方,多看大自然的风光。千万年来,大自然早已将自己打造得美丽非凡。形容人类制造得最好的产品,也不过是“巧夺天工”。
- 将设计相关的资料纳入到每天的阅读中。Flickr上有许多这方面的照片。
- 如果你像我一样,没什么美工基础的话,学习字体学、排版学和颜色理论。这些并非是设计师的专有,学习了这些,即便自己做不出,也能够判断一个设计是好还是不好。《众妙之门》挺薄,值得一读。
- 忘掉所有的标准。尝试将你的下一个工作产物做得更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