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的原子操作

linux支持的哪些操作是具有原子特性的?知道这些东西是理解和设计无锁化编程算法的基础。

__sync_fetch_and_add系列的命令,发现这个系列命令讲的最好的一篇文章,英文好的同学可以直接去看原文。Multithreaded simple data type access and atomic variables
__sync_fetch_and_add系列一共有十二个函数,有加/减/与/或/异或/等函数的原子性操作函数,__sync_fetch_and_add,顾名思义,先fetch,然后自加,返回的是自加以前的值。以count = 4为例,调用__sync_fetch_and_add(&count,1),之后,返回值是4,然后,count变成了5.
有__sync_fetch_and_add,自然也就有__sync_add_and_fetch,呵呵这个的意思就很清楚了,先自加,在返回。他们哥俩的关系与i++和++i的关系是一样的。被谭浩强他老人家收过保护费的都会清楚了。
有了这个宝贝函数,我们就有新的解决办法了。对于多线程对全局变量进行自加,我们就再也不用理线程锁了。下面这行代码,和上面被pthread_mutex保护的那行代码作用是一样的,而且也是线程安全的。
__sync_fetch_and_add( &global_int, 1 );
下面是这群函数的全家福,大家看名字就知道是这些函数是干啥的了。
在用gcc编译的时候要加上选项 -march=i686
// sam:在我的服务器上,发现不加都可以。

type __sync_fetch_and_add (type *ptr, type value);
type __sync_fetch_and_sub (type *ptr, type value);
type __sync_fetch_and_or (type *ptr, type value);
type __sync_fetch_and_and (type *ptr, type value);
type __sync_fetch_and_xor (type *ptr, type value);
type __sync_fetch_and_nand (type *ptr, type value);
type __sync_add_and_fetch (type *ptr, type value);
type __sync_sub_and_fetch (type *ptr, type value);
type __sync_or_and_fetch (type *ptr, type value);
type __sync_and_and_fetch (type *ptr, type value);
type __sync_xor_and_fetch (type *ptr, type value);
type __sync_nand_and_fetch (type *ptr, type value);

// sam:很纳闷为什么后边要写省略号,是不是还有不需要我们关心的参数?用的时候不需要传参数?下面这两个函数正是哥想要的啦,可以轻松实现互斥锁的功能。
bool __sync_bool_compare_and_swap (type*ptr, type oldval, type newval, ...)
type __sync_val_compare_and_swap (type *ptr, type oldval, type newval, ...)
这两个函数提供原子的比较和交换,如果*ptr == oldval,就将newval写入*ptr,
第一个函数在相等并写入的情况下返回true.
第二个函数在返回操作之前的值。

__sync_synchronize (...)

还有两个函数:
type __sync_lock_test_and_set (type *ptr, type value, ...)
将*ptr设为value并返回*ptr操作之前的值。

void __sync_lock_release (type *ptr, ...)
将*ptr置0

__sync_synchronize (...)

发出一个full barrier.

关于memory barrier,cpu会对我们的指令进行排序,一般说来会提高程序的效率,但有时候可能造成我们不希望得到的结果,举一个例子,比如我们有一个硬件设备,它有4个寄存器,当你发出一个操作指令的时候,一个寄存器存的是你的操作指令(比如READ),两个寄存器存的是参数(比如是地址和size),最后一个寄存器是控制寄存器,在所有的参数都设置好之后向其发出指令,设备开始读取参数,执行命令,程序可能如下:

write1(dev.register_size,size);
    write1(dev.register_addr,addr);
    write1(dev.register_cmd,READ);
    write1(dev.register_control,GO);

如果最后一条write1被换到了前几条语句之前,那么肯定不是我们所期望的,这时候我们可以在最后一条语句之前加入一个memory barrier,强制cpu执行完前面的写入以后再执行最后一条:

write1(dev.register_size,size);
    write1(dev.register_addr,addr);
    write1(dev.register_cmd,READ);
    __sync_synchronize();
    write1(dev.register_control,GO);

memory barrier有几种类型:
    acquire barrier : 不允许将barrier之后的内存读取指令移到barrier之前(linux kernel中的wmb())。
    release barrier : 不允许将barrier之前的内存读取指令移到barrier之后 (linux kernel中的rmb())。
    full barrier    : 以上两种barrier的合集(linux kernel中的mb())。

还有两个函数:

type __sync_lock_test_and_set (type *ptr, type value, ...)
   将*ptr设为value并返回*ptr操作之前的值。

void __sync_lock_release (type *ptr, ...)
     将*ptr置0

示例程序:

#include <stdio.h>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stdlib.h>

static int count = 0;

void *test_func(void *arg)
{
        int i=0;
        for(i=0;i<20000;++i){
                __sync_fetch_and_add(&count,1);
        }
        return NULL;
}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argv[])
{
        pthread_t id[20];
        int i = 0;

for(i=0;i<20;++i){
                pthread_create(&id[i],NULL,test_func,NULL);
        }

for(i=0;i<20;++i){
                pthread_join(id[i],NULL);
        }

printf("%d\n",count);
        return 0;
}

参考原文章:

1、http://blog.csdn.net/hzhsan/article/details/25124901

2、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1-06/37403.htm

时间: 2024-10-14 22:07:15

Linux下的原子操作的相关文章

Linux下进程的同步互斥实例——生产者消费者

linux下的同步和互斥 Linux sync_mutex 看的更舒服点的版本= = https://github.com/Svtter/MyBlog/blob/master/Linux/pthread/Linux_producer_consumer.md Semaphore.h 一份好文档,胜读十年书 本文参考了诸多资料,百度百科,cplusplus等 首先介绍一个头文件 #include <semaphore.h> 这里面包含了大多数的所需要使用的信号量. 包含: int sem_init

Linux 下的同步机制

2017-03-10 回想下最初的计算机设计,在单个CPU的情况下,同一时刻只能由一个线程(在LInux下为进程)占用CPU,且2.6之前的Linux内核并不支持内核抢占,当进程在系统地址运行时,能打断当前操作的只有中断,而中断处理完成后发现之前的状态是在内核,就不触发地调度,只有在返回用户空间时,才会触发调度.所以内核中的共享资源在单个CPU的情况下其实不需要考虑同步机制,尽管表面上看起来是多个进程在同时运行,其实那只是调度器以很小的时间粒度,调度各个进程运行的结果,事实上是一个伪并行.但是随

linux下的线程池

什么时候需要创建线程池呢?简单的说,如果一个应用需要频繁的创建和销毁线程,而任务执行的时间又非常短,这样线程创建和销毁的带来的开销就不容忽视,这时也是线程池该出场的机会了.如果线程创建和销毁时间相比任务执行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则没有必要使用线程池了. 下面是Linux系统下用C语言创建的一个线程池.线程池会维护一个任务链表(每个CThread_worker结构就是一个任务).   pool_init()函数预先创建好max_thread_num个线程,每个线程执thread_routine ()函

基于嵌入式Linux下GCC编译器__sync_sub_and_fetch_4错误的解决心得

******************************************************************************************************************************************************* 作者:EasyWave                                                                                      

在Linux下的中断方式读取按键驱动程序

// 在Linux下的中断方式读取按键驱动程序 //包含外部中断 休眠 加入poll机制 // 采用异步通知的方式 // 驱动程序发 ---> app接收 (通过kill_fasync()发送) // 为了使设备支持异步通知机制,驱动程序中涉及以下3项工作: // 1. 支持F_SETOWN命令,能在这个控制命令处理中设置filp->f_owner为对应进程ID. // 不过此项工作已由内核完成,设备驱动无须处理. // 2. 支持F_SETFL命令的处理,每当FASYNC标志改变时,驱动程序

Linux下TC使用说明

Linux下TC使用说明 一.TC原理介绍 Linux操作系统中的流量控制器TC(Traffic Control)用于Linux内核的流量控制,主要是通过在输出端口处建立一个队列来实现流量控制. Linux流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 接收包从输入接口(Input Interface)进来后,经过流量限制(Ingress Policing)丢弃不符合规定的数据包,由输入多路分配器(Input De-Multiplexing)进行判断选择:如果接收包的目的是本主机,那么将该包送给上层处理:否则需

【转】linux下C语言使用线程池(附带编码)

原文链接: linux下C语言使用线程池(附带编码) - china_sky - 博客频道 - CSDN.NEThttp://blog.csdn.net/feige2008/article/details/7827390 使用一个东西,我们要明白为什么使用它,如何使用它,使用它能达到什么效果 在写本文章时,我也借鉴了网上的部分资源,因为是之前很早搜索到的资料无法追踪源头,所以在此不再写来源,谨感谢各位大神. 1    使用线程池的原因 通常使用多线程都是在需要的时候创建一个新的线程,然后执行任务

Linux内核同步 - 原子操作

一.源由 我们的程序逻辑经常遇到这样的操作序列: 1.读一个位于memory中的变量的值到寄存器中 2.修改该变量的值(也就是修改寄存器中的值) 3.将寄存器中的数值写回memory中的变量值 如果这个操作序列是串行化的操作(在一个thread中串行执行),那么一切OK,然而,世界总是不能如你所愿.在多CPU体系结构中,运行在两个CPU上的两个内核控制路径同时并行执行上面操作序列,有可能发生下面的场景: CPU1上的操作 CPU2上的操作 读操作     读操作 修改 修改 写操作     写操

Linux下WebSphereV8.5.5.0 安装详细过程

Linux下WebSphereV8.5.5.0 安装详细过程 自WAS8以后安装包不再区别OS,一份介质可以安装到多个平台.只针对Installation Manager 进行了操作系统的区分 ,Websphere产品介质必须通过专门的工具Install Managere安装.进入IBM的官网http://www.ibm.com/us/en/进行下载.在云盘http://yu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2515770728&uk=4252782771 中是Li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