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树模型比较:C4.5,CART,CHAID,QUEST

(1)C4.5算法的特点为:

输入变量(自变量):为分类型变量或连续型变量。

输出变量(模板变量):为分类型变量。

连续变量处理:N等分离散化。

树分枝类型:多分枝。

分裂指标:信息增益比率gain ratio(分裂后的目标变量取值变异较小,纯度高)

前剪枝:叶节点数是否小于某一阈值。

后剪枝:使用置信度法和减少-误差法。

(2)CART算法的特点为:

输入变量(自变量):为分类型变量或连续型变量。

输出变量(目标变量):为分类型变量(或连续型:回归分析)

连续变量处理:N等分离散化。

树分枝类型:二分枝。

分裂指标:gini增益(分裂后的目标变量取值变异较小,纯度高)。

前剪枝:maxdepth,minsplit,minbucket,mincp

后剪枝:使用最小代价复杂度剪枝法(MCCP)

(3)条件推理决策树(CHAID,QUEST)算法的特点为:

输入变量(自变量):为分类变量或连续型变量。

输出变量(目标变量):为分类型变量(或连续型:回归分析)。

连续变量处理:N等分离散化。

树分枝类型:二分枝(以party包中的ctree函数为例)。

分裂指标:独立性检验和相关性(分裂后自变量与目标变量的相关性)

时间: 2024-08-19 03:21:48

决策树模型比较:C4.5,CART,CHAID,QUEST的相关文章

机器学习总结(八)决策树ID3,C4.5算法,CART算法

本文主要总结决策树中的ID3,C4.5和CART算法,各种算法的特点,并对比了各种算法的不同点. 决策树:是一种基本的分类和回归方法.在分类问题中,是基于特征对实例进行分类.既可以认为是if-then规则的集合,也可以认为是定义在特征空间和类空间上的条件概率分布. 决策树模型:决策树由结点和有向边组成.结点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内部结点,一种是叶节点.内部结点一般表示一个特征,而叶节点表示一个类.当用决策树进行分类时,先从根节点开始,对实例的某一特征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将实例分配到子结点.而

C4.5,CART,randomforest的实践

#################################Weka-J48(C4.5)################################# ##############################R语言:C4.5###################################### ###############################C5.0############################# data(churn) treeModel <- C5

《机器学习实战》基于信息论的三种决策树算法(ID3,C4.5,CART)

============================================================================================ <机器学习实战>系列博客是博主阅读<机器学习实战>这本书的笔记,包含对其中算法的理解和算法的Python代码实现 另外博主这里有机器学习实战这本书的所有算法源代码和算法所用到的源文件,有需要的留言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

决策树模型与学习《一》

html { } :root { } html { font-size: 14px; background-color: var(--bg-color); color: var(--text-color); font-family: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 body { margin: 0px; padding: 0px; height: auto; bottom: 0px; top: 0px; left: 0p

决策树模型(matlab)

第一个函数是计算熵的函数 <span style="font-size:18px;">function result=CEntropy(propertyList) result=0; totalLength=length(propertyList); itemList=unique(propertyList); pNum=length(itemList); for i=1:pNum itemLength=length(find(propertyList==itemList(

机器学习中---分类模型--决策树模型

决策树模型 决策树(DecisionTree, DT)是一种常见的用于分类和回归的非参数监督学习方法,目标是创建一个模型,通过从数 据特性中推导出简单的决策规则来预测目标变量的值.决策树模型的优点在于:1,简单容易理解,数据结构可以可视化表达.2,需要很少的数据准备,其他技术通常需 要数据标准化,需要创建虚拟变量,并删除空白值.3,能够处理多输出问题. 决策树模型的缺点在于:1,决策树学习可能会生成过于复杂的数结构,不能代表普遍的规则,即模型容易过拟 合,修剪机制,设置叶子节点所需的最小样本数目

决策树(ID3,C4.5,CART)原理以及实现

决策树 决策树是一种基本的分类和回归方法.决策树顾名思义,模型可以表示为树型结构,可以认为是if-then的集合,也可以认为是定义在特征空间与类空间上的条件概率分布. [图片上传失败...(image-2e6565-1543139272117)] 决策树的中间节点可以看做是对一种特征的判断,也是符合上一次判断特征某种取值的数据集,根节点代表所有数据集;叶子节点看做是判断所属的类别. 决策树学习通常包括3个步骤: 特征选择. 决策树生成和决策树剪枝. 目前常用的决策树算法有ID3, C4.5 和C

经典决策树模型

常用的决策树算法有ID3.C4.5.CART,它们构建树所使用的启发式函数各是什么?除了构建准则之外,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首先,我们回顾一下这几种决策树构造时使用的准则. 人 年龄 长相 工资 写代码 类别 小A 老 帅 高 不会 不见 小B 年轻 一般 中等 会 见 小C 年轻 丑 高 不会 不见 小D 年轻 一般 高 会 见 小L 年轻 一般 低 不会 不见 ID3: 最大信息增益 信息增益 = 经验熵-经验条件熵 \(D\):样本集合:\(K\):类别数 经验熵: \[H(D) =

决策树模型

这一节决策树其实是对前面的堆排序,快排等是最优的比较算法的证明, 首先说下<算法导论>上对决策树的定义:一棵决策树是一棵满二叉树(注意看下面解释),表示某排序算法作用于给定输入所做的所有比较,而控制结构,移动等都被忽略了. 注意:这里个人认为定义是错误的,决策树不是一棵满二叉树,连完全二叉树都不是. 首先看看只有三个元素时,决策树的图: 在决策树中,每个内结点都用i:j表示比较下标为i数组元素与下标为j的数组元素的大小.每一个叶结点是一个n个元素的全排列. 所以排序算法的执行对应于遍历一条从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