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黑客》阅读内容摘要(前三章)

《增长黑客》阅读内容摘要(前三章)

寒假无聊,偶然间看到《增长黑客》这本名气很大的书,顺便拿来读读。读到后来根本停不下来,这本书真的比电影还精彩。作者提倡的一种新的软件工程,令人叫绝。

以下是这本书前三章的内容摘要:

一、第一章

通常采用的手段包括A/B测试、搜索引擎优化、电子邮件召回、病毒营销等,而页面加载速度、注册转化率、E-mail到达水平、病毒因子这些指标成为他们日常关注的对象。

增长黑客:以数据驱动营销、以市场指导产品,通过技术化手段贯彻增长目标的人。

五个环节:1. 获取用户:指让潜在用户首次接触到产品,或者可以更宽泛地理解为“吸引流量”、“用户量增长”。2. 激发活跃:获取到用户后下一步是引导用户完成某些“指定动作”,使之成为长期活跃的忠实用户。3. 提高留存:在解决了用户的活跃度问题后,另一个问题又冒了出来。用户来得快,走得也快。产品缺乏黏性,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新用户不断涌入,另一方面他们又迅速流失。4. 增加收入:商业主体都是逐利的,很少有人创业只是纯粹出于兴趣,绝大多数创业者最关心的就是收入。即使是互联网时代的免费产品,也应该有其盈利模式。5. 传播推荐:社交网络的兴起促成了基于用户关系的病毒传播,这是低成本推广产品的全新方式,运用妥当将可能引发奇妙的链式增长。

增长黑客的特质:1. 数据为王:合格的增长黑客首先需要具有数据思维。没有数据就没有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进步。增长黑客的一切工作都是建立在数据分析的指导之上,而非拍脑门式地碰运气。产品的功能逻辑越复杂,用户数量越庞大,数据分析的成本和要求就越高,这就越是要求增长黑客在纷繁复杂的数字中抽丝剥茧,抓住问题的本质。2. 专注目标:增长黑客的工作必须时刻围绕增长展开,但有时通往目标的道路处于一团迷雾之中,并没有现成的套路和方法论可以直接借鉴。增长黑客必须自己设法找到破解的途径。整个过程可能冗长而沉闷,需经历不断地测试、改进、学习、再测试,这要求相当强的毅力和抗压能力。3. 关注细节:任何一处细微的改动,都可能对产品全局的增长造成影响。增长黑客的职责之一,就是对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动作出评估,通盘衡量得失,甚至决定某个功能是否应当上线。4. 富于创意:增长黑客”这种职业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他们善于左右脑同时开工,一方面,通过缜密的分析衡量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另一方面,天马行空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构想。5. 信息通透:增长黑客必须一方面深入理解自己产品用户的活跃渠道,扎根建立环环相扣的转化漏洞;另一方面抬眼看世界,时刻掌握海内外最新的产品和市场动向,尤其关注新生渠道和业界趋势。在需要横向对比同类产品的数据,或是纵向挖掘上下游生态的衔接情况时,如果能够找到相关从业者私下直接交流,则会大幅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在第一时间做出基于充分信息的明智决策。

增长黑客特点:真正的增长黑客需要具备包括技术、产品、商业在内的专业技能,以及好奇心、创造力、职业道德、人脉资源,和成就伟大事业的战略思维与奉献能力。

工具:1.Google Analytics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统计工具,强大且免费。Google Analytics主要给我们提供了以下几大关键指标。

页面浏览量(Page View):网站在某一段时间内的页面浏览量是多少。

用户浏览量(User View):网站在某一段时间内的用户浏览量是多少。

渠道来源(Traffic Sources):用户流量来源于哪些不同的渠道。

访客特征(User Demographics):访问用户具有哪些特征值,可用来做用户分类。

访问路径(Flow Report):用户在网站上的访问行为,各个页面的进入率和跳出率。

国内的百度统计、CNZZ统计等也提供了更多类似的且本地化较深入的功能。

2.Mixpanel从页面访问量数据的局限跳出来,转而以用户行为为驱动。它主要给我们提供了以下几大关键指标。

用户动态分析(Trends):你关心的用户行为发生了多少次,占总比例多少。

行为漏斗模型(Funnels):某些关键行为是怎么发生了,每一步有多少的留存率和流失率。

用户活跃度(Cohorts):网站用户的活跃度如何,可以用来区分忠实用户和普通用户。

单用户行为分析(People):单个用户在网站上做了哪些操作,过程是如何的。

3.KissMetrics跟Mixpanel很类似,都是以用户行为为导向的分析工具,所提供的功能也基本一致。不过KissMetrics在针对用户的行为分析上做得更深入也更简单,能让你更加清楚地了解用户行为背后的各方面数据。

4.UserCycle的卖点很简单,你并不需要大量的数据,你真正需要的是每次专注一个指标,获取能让你用来提升这个指标的目标数据,进而提供执行的辅助。如果Google Analytics、Mixpanel,KissMetrics是纯粹的分析工具的话,那么UserCycle则做得更多,从统计到用户分组,再到生命周期维护和分组实验测试,从各方面了解用户行为,提升用户的价值。

统计分析(Trends)和用户分组(Cohorts):统计分组是以用户行为为中心,让数据说话。用户分组则根据用户对于产品的参与程度不同,划分成不同的群组。

生命周期维护(Lifecycle Messaging):用于与用户不停地保持互动,既能让客户更满意,也能知道用户为何流失。

分组实验测试(Split-Test Experiments):当知道用户为什么喜欢你的产品或者讨厌你的产品的时候,你就可以有目的地去改进产品了。在改进产品的时候可以多采用分组测试,来衡量不同的变化带来的改进效果,寻找到最优解。

5.Customer.io用于分析管理产品生命周期中使用的邮件(Lifecycle Email)。一个产品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看有多少忠诚的客户,邮件互动就是为了制造忠诚的客户。而邮件互动的关键又在于如何在正确的时间给正确的用户发正确的内容,从而提高邮件打开和转化率.类似的产品还有Vero。

6.Optimize.ly是A/B测试的利器。当我们定义好我们想去测试的实验时,可以非常简单地通过Optimize.ly来定制和修改页面。即使是没有技术背景的市场人员也能很简单地学会如何做 A/B测试。Optimize.ly会根据用户行为的不同,给出不同的测试报告,让我们能真真切切地了解页面变化对于转化率的影响。除了Optimize.ly外,Unbouce也是不错的A/B测试工具。

7.Basecamp是37signals公司旗下的一款非常流行的基于云服务的项目管理软件,以简单易用和创新而闻名。Basecamp提供了消息板、待办事宜、简单调度、协同写作、文件共享等功能,方便中小型团队部署在自己的在线协作平台上,让成员即便在天南海北也能共同打造一份事业。国内类似的在线协作平台还包括风车、明道、Tower、瀑布等。

8.友盟统计分析平台是国内最大的移动应用统计分析平台之一,能帮助移动应用开发者统计和分析流量来源、内容使用、用户属性和各种细分的行为数据。除了数据踪,友盟还提供了方便移动开发者节省工作量的第三方组件,如消息推送、游戏分析、社会化分享、用户反馈模块。国内的类似服务还有TalkingData等。

二、第二章

1.   PMF,探寻产品与市场的完美契合。关注市场而不是产品。

2.先选取几个目标小区试点推广、跟踪反馈,尽可能收束繁杂的功能而有所专攻,待达到一定的满意度和留存率后,再考虑大面积推广。这的确会额外耗费一些时间,但并不等于浪费时间。

3.需求,催生产品的第一原动力。1. 需求是真实存在的还是伪需求。2. 判别需求是否属于刚需。3. 研究需求量是否够大,市场是否够肥。如何判断需求是否够大呢?通常可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先估计目标用户的基数、消费能力、意愿预算,再把这些数字通过相乘等方式得出一个大概的数字,并与该行业或近似行业的公开报告进行比对验证;另一种则是评估打算进入的市场,原本具有多少产值,而你的产品通过提供更低的价格、更长的使用周期等,能提升多少效率、节省多少成本,从而折算出相对于原产值的全新规模。

除了从常识和公开数据出发外,借助网络上的各类排行榜、搜索热度等,也能对时下大众的需求风向做出评估。例如百度搜索框的自动联想功能,能够基于网民的搜索热度自动补充完整的搜索关键字。另外,百度搜索风云榜和百度指数也是了解国内网民需求分布的风向标。

4. 衡量需求的变现能力。5.用最小化可行产品验证需求。(1. 最小化可行产品:即所谓的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是指将产品原型用最简洁的实现方式开发出来,过滤掉冗余杂音和高级特性,快速投放市场让目标用户上手使用,然后通过不断地听取反馈掌握有价值的信息,由此对产品原型迭代优化,尽早达到PMF状态。2. 用户反馈:指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从产品的最终用户那里获得针对该产品的意见。反馈的内容包括用户对产品的整体感觉、是否喜欢/需要某项功能特性、想要添加哪些新功能、某些流程是否合理顺畅等。3. 快速迭代:快速迭代就是要尽早发布,并针对用户提出的反馈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调整,融合到新版本中。尽早发布,意味着产品获得更好的时间窗口和机会,能更快地验证想法并发现错误的部分,避免隔靴搔痒和战略偏差。使用mvp.)6.产品早期是否需要适配新的平台环境。一、先优化产品,待核心流程在目标人群的主流运行环境中跑通,再公开发布;二、对可能造成严重影响的问题,事先通知用户,降低预期,减小因心理落差造成的不满;三、提前准备补救措施(特别是这种涉及付费的产品)和公关说辞,降低用户怨气,弥补经济损失,甚至可以给予一定奖励;四、在产品中设置方便的反馈渠道。7.“行胜于言”的用户调研。

MVP的三大必备模块:除了待验证的基本功能外,反馈渠道、公告看板、自动升级和使用行为统计这四件事必须纳入考量。

1. 反馈渠道:请尽可能为你的MVP用户提供产品内部的反馈机制(如网站顶部的留言板入口、移动应用中的提交反馈页面),而不仅是在产品体外设置独立的反馈渠道(如微博、微信、QQ)。

2. 官方公告:包括群体公告和针对单个用户的定向消息通道。公告看板的目的是向用户传递来自产品官方的声音,包括团队动态、运营公示、反馈回复,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紧急通知和危机公关等。对于网站而言,公告看板的具体实现形式可以是首页的一条醒目的横幅、个人中心的系统消息或是群发的邮件,而客户端及移动应用内的公告则可能更加醒目,如能够轻易占据用户注意力的推送通知(Push Notification)。并非每个用户都有看公告的习惯,然而对于试图主动了解官方信息的用户而言,找到入口的方式必须简单易行。

3. 自动升级:网站的优势是随时部署,用户打开浏览器看到的永远是最新的内容。相比之下,客户端和移动应用的用户是经过漫长的链条转化而来的。如果用户每次获取新版本都要再一次经历手动搜索、下载和安装的过程,许多偷懒的用户宁愿选择继续维持在老版本,而最终看不到我们呕心沥血迭代出的升级版。这与我们快速迭代的开发策略背道而驰。最佳策略是在产品启动时提示用户有可用的新版本,当用户确认升级后,通过内置的下载模块在后台完成更新,整个过程无需用户介入,而是“傻瓜式”地完成。

三.第三章

1.筛选你的种子用户

种子用户:第一,这批人数量少,获取不易;第二,他们进入产品的阶段较早;第三,种子用户如同种子一样孕育着希望,具有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可能性。

建立严格的种子用户审查机制。

2.从最笨的事情做起

3.社交红利:蕴藏在开放平台下的流量矿藏

游戏有一个共同点:邀请好友加入就能获得游戏中的虚拟货币或稀缺资源,这让点击一个简单的“邀请”按钮显得诱惑十足。

看一个产品团队是否有经验、一款产品有无“明星相”,只要考察它的产品设计中是否加入了解决冷启动问题的社交传播机制,就能略知一二。

4.用数据抓取“借鸡下蛋”

从其他网站抓去数据充当部分用户,让种子用户有事可干。

使用的是最简单的命令行指令。如果你的抓取需求更复杂,还可以自行撰写脚本,或使用网上开源的第三方工具。再次提醒一下,敬请正确使用这些网络上的开放内容,尊重原作者及其相关版权方的权益。

时间: 2024-12-25 02:49:39

《增长黑客》阅读内容摘要(前三章)的相关文章

HBase in Action前三章笔记

近期接触HBase,看了HBase In Action的英文版.開始认为还行,做了些笔记.可是兴许看下去,越来越感觉到实战这本书比較偏使用上的细节,对于HBase的具体设计涉及得很少.把前三章的一些笔记帖一下.后面几章内容不打算整理了.并非说书内容不好. key-value存储.强一致性,多个RegionServer节点对client端是不暴露细节的 使用场景:典型的web-search, capture incremental data, ad. click stream, content s

前三章自己的总结

第一本书快要学完了,时间过得飞快! 这是这前三章学到的,自己来总结下! 一.设计数据库的步骤 1.收集信息  2.标识实体  3.标识每个实体需要存储的详细信息 4.标识实体之间的关系 三大范式; 1.第一范式:确保每列的原子性 2.第二范式:在第一范式的基础上,确保表中的每列都和主键相关 3.第三范式:在满足第二范式的基础上,确保除主键列直接相关,而不是间接相关 E-R图: 矩形代表实体   菱形代表关系   椭圆代表属性 Entity:实体  normal:正常的  model:模型  se

构建之法(前三章)读后感

第一章:软件工程的定义是:选定合适的开发模型,然后根据客户的需求分析,在给定成本的前提下开发可靠性,可维护性的软件.但这个过程的实现需要团队的共同合作,软件完成后还要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修改,发布后的维护,所以说软件工程是一个长久性的工作. 第二章:讲的是软件制作后期所遇到的许多测试,黑盒测试,百盒测试等.测试能力也属于个人能力的一种.而里面所说到的单元测试就是为了提高程序的健壮性,提高程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第三章:成为一个出色的软件工程师需要不断的接触各类软件硬件,吸收更多的知识 ,所谓孰能生

构建之法(前三章读后感)

第一章:软件工程.写软件就是码代码写出来,组合语句和算法,实现需要的功能.但是软件的开发需要一定步骤,有团队合作精神,经过需求分析明白客户需求,要什么功能,并完成软件的概要设计,再进行讨论并与客户沟通.然后进行软件设计,然后程序代码编写,软件测试DEBUG,体验版,后续维护等等.这样才是一个项目.软件开发过程并不简单,这是一个工程化的开发过程. 第二章:我认识到个人的开发能力和对自己所写的代码是测试能力,这是十分重要的.想要对自己的代码优化,或者是想要快速找BUG,提高开发的效率.以此保证所写的

读《构建之法》前三章有感

最近这几天一直下雨,我的心犹如构建之法一般的复杂,但是,听着雨声,仔细的思考后,感觉构建之法在我的心中慢慢的变得清晰了.这几天看了<构建之法>的前三章后,心有所感,在这里就粗略的讲一讲我的感想,首先是第一章,主要讲了软件工程师什么,软件又是什么,软件的各种要素等等,让我对软件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深有所感的是,一个软件,不论好与坏,都是应人们需求所产生的,所有的软件都不是一天就可以完成的,有的需要很久很久,同时还需要一个团队的合作才能呈现出一个软件,软件工程这门学问不是一个理论的学问,更多的是一

构建之法前三章读后感

一. 软件作为一个产品,在提供用户使用前经历了许多工序,我们用工程的方式将开发软件的工序,过程加以工程化,系统化.成立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后,有利于帮助我们开发软件,乃至于大型的系统. 软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使得软件工程师们做开发提升了一定的难度,但软件工程有助于软件系统的开发,帮助工程师们设计,构建,测试和维护软件.所以,软件工程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工程师们创造“足够好”的软件,提高软件的质量,用户满意度,可靠性,可维护性等. 第一章问题:怎么才算是一个真正的软件工程师? 二.   一个优秀的软件,通

《软件工程》前三章读后感

通过第一章认清什么是软件工程,对于软件工程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义,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遇到了什么特别的难题,也懂得了软件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的关系.对于一个好的软件,要的是尽一切可能吧软件的bug都消灭掉,软件团队的人整天都要和bug打交道,做出一个完美的符合用户需求的软件. 问题:个个都觉得软件工程有前途,将来会不会过于饱和? 第二章大部分是单元测试,回归测试的内容.我明白了单元测试是为了能让自己在团队当中负责的模块功能定义尽量明确,模块内部的改变不会影响其他模块,而且模块的质量能得到稳定的量化丶的保证.

0320 《构建之法》前三章观后感

第一章.为我们解释什么是软件,什么是软件工程,读完这章对这些概念有一定的认识这章让我明白,代码不能盲目的敲,好的软件并非两三天,并非一两个人就能赶出来的,需要大家的精诚合作.同时,在编写程序之前,还需要做一系列的分析.设计,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后续还要对软件进行测试.维护等.在这之前,我一直觉得能把程序运行,能有正确的结果,那就完成任务了,可这只是整个软件流程的一部分而已.看了邹老师的书,才知道其实创新有很多的方面,除了技术,还有商业思路,差异化等等,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感触,作为一名程序员,我们不

《构建之法》前三章读后感

通过第一章讲述的概论,理解到软件工程到底是什么,又为何要叫软件工程,他对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影响. 通过一些实例我也认识到客户需求分析的重要,就阿超那样的四则运算一样,渐渐的功能和需求就多了. 在第二章中,我又认识到个人能力和测试的重要性,在一个程序中运行的要快,是几秒钟而不是几分钟. 一个好的单元测试也是有很多标准的,通过对标准的分析又能找到许多缺陷,就要写下测试的方法. 所以说如果我们不经分析就盲目优化,也许会事半功倍. 第三章软件工程师的成长,评价软件工程师水平的主要方法是什么.这个职业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