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ase的compact分析

HBase是基于LSM树存储模型的分布式NoSQL数据库。LSM树对比普遍的B+树来说,能够获得较高随机写性能的同时,也能保持可靠的随机读性能(可参考这里)。在进行读请求的时候,LSM树要把多个子树(类似B+树结构)进行归并查询,对于HBase来说,这些子树就是HFile(还包括内存上的树结构MemStore)。因此归并查询的子树数越少,查询的性能就越高。

Compact的作用

写请求的这篇文章里,已经介绍过对于每个写请求,都必须写入MemStore以及HLog才算完成事务提交。当MemStore超过阀值的时候,就要flush到HDFS上生成一个HFile。因此随着不断写入,HFile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多,根据前面所述,HFile数量过多会降低读性能。为了避免对读性能的影响,可以对这些HFile进行compact操作,把多个HFile合并成一个HFile。compact操作需要对HBase的数据进行多次的重新读写,因此这个过程会产生大量的IO。可以看到compact操作的本质就是以IO操作换取后续的读性能的提高。

Compact的流程

HBase的compact是针对HRegion的HStore进行操作的。compact操作分为major和minor两种,major会把HStore所有的HFile都compact为一个HFile,并同时忽略标记为delete的KeyValue(被删除的KeyValue只有在compact过程中才真正被"删除"),可以想象major会产生大量的IO操作,对HBase的读写性能产生影响。minor则只会选择数个HFile文件compact为一个HFile,minor的过程一般较快,而且IO相对较低。在日常任务时间,都会禁止mjaor操作,只在空闲的时段定时执行。

compact入口

可以请求compact的地方有很多,包括在open region、MemStore flush等都会判断是否需要进行compact操作(单个HStore的MemStore flush之后,如果触发compact操作,则会对所属HRegion下的所有HStore分别进行compact)。除此之外,HRegionServer.CompactionChecker负责定期10 * 1000s针对所有HRegion的HStore检测是否需要进行compact操作。

CompactionChecker判断是否需要进行compact操作的条件如下:

1、HStore下还没有进行compact的HFile的总数 >= hbase.hstore.compaction.min(默认为3),则需要进行compact。

2、如果1不成立,则判断是否需要执行major compact。主要是查看一下是否太久没有执行compact操作。具体判断过程:

1)获得compact时间间隔。hbase.hregion.majorcompaction(默认7天)为base基准时间,hbase.hregion.majorcompaction.jitter(默认5.0)为jitter,公式base + jitter - Math.round(2 * jitter * randomNum) 计算出一个会每次自动抖动的数值作为major compact的时间间隔。之所以要一个自动抖动,就是避免在HRegionServer重启的时候大量的major compact出现造成大量的IO。

2)所有HFile最老(时间戳最小)的那个HFile的时间间隔大于这个major compact的时间间隔,则执行major compact。另外如果HRegion只有一个HFile,并且这个HFile的所有KeyValue的时间戳都没有超过TTL,则表示无须进行major compact,会跳过这次major compact。

当1或2成立都会分别对CompactSplitThread发送compact请求,不同的是,1会异步选择需要进行compact的HFile,2则会进行同步选择。

compact请求

CompactSplitThread是HRegionServer内负责专门执行minor compact、major compact、split、merge操作的线程池。其内部对应4个操作有不同的线程池执行对应的请求。把这些耗时较大的操作放到各自的线程池里有助于提高系统整个吞吐量,同时可以避免某个操作阻塞影响其它操作。

对于每个compact请求,CompactionChecker需要区分出major和minor,然后分配到对应的线程池执行。条件是进行compact的文件总大小 > hbase.regionserver.thread.compaction.throttle(默认2*maxFileCompacts*memstoreFlushSize=2*10*128MB),则为major compact,否则为minor compact。

选择compact的文件操作由对应的HStore进行。CompactionChecker的2会同步选择compact文件,这样就可以马上确定是哪个线程池执行具体的compact操作。但1会异步选择compact进行的HFile时,由于不知道文件总大小,HBase会首先在minor compact的线程池进行compact文件选择操作,选择操作后如果判断为需要进行major compact,则会重新把请求发送到major的线程池进行后续的compact操作。

HStore的compact文件选择

compact文件的选择首先要判断是major还是minor,如果是major,则整个HStore的所有HFile都被选中,否则就选择部分文件进行minor compact。考虑到compact操作都会耗费大量的IO,因此minor compact操作的目标就是以最少的IO代价换取最大的读性能提高。目前在新版本里,HStore的compact文件选择策略能够充分考虑了整体情况去选择最佳的方案。整个过程如下:

  • 删除无效文件。 把超过TTL的HFile选择为compact文件。把这些文件compact记录写入WAL,通知所有执行读请求的scanner更新,更新HStore的总文件大小等。
  • 选择compact文件。
  • 根据选择compact文件更新内部数据。

其中选择compact文件过程是主要步骤,具体如下:

  • 把当前HStore所有的HFile作为候选compact文件进行排除操作。
  • 排除候选HFile中比正在compact的最新文件还要老的文件。判断文件新老是比较HFile里保存的最大SequenceId(在HLog replay的过程可以判断哪些记录已经写入HFile)决定。SequenceId是HRegion把插入的KeyValue记录写入HLog时作为key一部分的单调递增ID,因此SequenceId越大,则记录越新,也就是HFile越新。
  • 排除候选HFile中超过hbase.hstore.compaction.max.size(默认Long最大值)以及非Reference文件。如果不是forceMajor则跳过这步。Reference文件是split region产生的临时文件,只是简单的引用文件,一般必须在compact过程中删除。
  • 判断是否major compact。满足用户指定的force major,或者太长时间没有进行compact(CompactionChecker的判断2)且候选文件数小于hbase.hstore.compaction.max(默认10),或者有Reference文件,满足上面三个条件之一则是major compact。
  • minor compact继续排除操作。 1、排除在metadata里设置不进行minor compact的HFile(bulkLoad的时候设置) 2、applyCompactionPolicy(后面详述) 3、候选文件数小于hbase.hstore.compaction.min(默认3)则排除全部的候选文件
  • 排除候选文件数里超过hbase.hstore.compaction.max(默认10)的部分,如果是major compact则跳过这步,注意从最新的HFile开始进行排除,也就是如果有12个候选文件,则排除掉最后2个最新的HFile。

compact的选择过程中,主要是判断major和minor,然后在配置的最大最小相关限制下进行选择。整个步骤的重点在applyCompactionPolicy,用户可以实现自己的选择策略,HBase主要有两个策略RatioBasedCompactionPolicy和ExploringCompactionPolicy。我们首先假设一个现象:当写请求非常多,导致不断生成HFile,但compact的速度远远跟不上HFile生成的速度,这样就会使HFile的数量会越来越多,导致读性能急剧下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HFile的数量过多的时候会限制写请求的速度:在每次执行MemStore
flush的操作前,如果HStore的HFile数超过hbase.hstore.blockingStoreFiles (默认7),则会阻塞flush操作hbase.hstore.blockingWaitTime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如果compact操作使得HStore文件数下降到回这个值,则停止阻塞。另外阻塞超过时间后,也会恢复执行flush操作。这样做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大量写请求的速度,但同时这也是影响写请求速度的主要原因之一。

两者实现如下:

  • RatioBasedCompactionPolicy。 从最旧文件开始遍历到最新候选文件,找到小于[hbase.hstore.compaction.min.size(默认为memstore的flush大小,128M)和compact文件总大小*ratio 的最大值]的符合条件文件,如果发现不符合则马上停止搜索。ratio是一个可变的比例,可以通过设置高峰期的时间来改变这个比例,在高峰期时ratio为1.2,非高峰期为5,也就是非高峰期允许compact更大的文件(非高峰期可以耗费更大IO)。 目的是尽可能找到小文件进行minor
    compact。如果判断这个compact操作后文件数仍然过多会阻塞flush操作,则只是简单选择从最老的文件起,候选文件数减去hbase.hstore.compaction.min(默认3)个文件。
  • ExploringCompactionPolicy。 从最旧文件开始遍历所有的候选文件,找出符合[compact文件大小 小于 hbase.hstore.compaction.max.size(默认Long最大值)且所有文件的大小都不会超过其它文件大小*ratio]并且效率最高[compact文件数最多或compact大小最小]。ratio是高峰期比例。注意,由于存在限制,因此可能候选文件被排除到为0个,这时如果判断这个compact操作后文件数仍然过多会阻塞flush操作,则会选择hbase.hstore.compaction.min(默认3)个文件起,符合最大(Long最大值)最小compact大小(128MB)的总大小最小的一个子集合。

可见ExploringCompactionPolicy是基于所有候选文件考虑,而RatioBasedCompactionPolicy则是遍历找到就停止。ExploringCompactionPolicy是新版本的策略,旧版本的RatioBasedCompactionPolicy当时只考虑到最大的文件往往是最老的,但对于bulk-loaded的文件等某些情况则会破坏这个规则,RatioBasedCompactionPolicy的算法就不是最优的压缩策略。

完成compact文件选择后,HStore保存这次compact的结果,并返回给CompactSplitThread。

compact的执行

CompactSplitThread接下来会要求HRegion进行compact请求,HRegion会增加compact的计数值表明正在执行的compact操作,这样可以防止compact过程中,HRegion被关闭。然后HRegion调用具体HStore的compact方法执行真正的compact操作。

HStore的compact操作步骤过程,主要就是把这些HFile写成一个HFile。主要过程为:

  • 对所有文件创建对应的scanner,Reference有特殊的scanner。scanner的层次可以参考之前的读请求,最终得到的是一个StoreScanner对象,另外如果是major compact,则会指定在scanner的时候忽略Delete的KeyValue。
  • 创建一个临时文件,循环调用scanner的next()方法,把获得的有序的KeyValue写入到临时文件中,然后把这些KeyValue最大的SequenceId写入metadata里。
  • 把写到临时文件的compact文件移动到HStore对应的存储目录。
  • 把compact的结果写入WAL,RS宕机时就可以依据WAL执行删除旧storeFile
  • 用新的compact文件更新HStore内部的数据
  • 通知执行读请求中的scanners更新读的HFile,删除旧文件(实际上将其归档),重新计算所有HFile总大小

可以看到在整个compact操作里,只有最后完成compact过程才会对读请求有影响。

完成了HStore的compact操作后,HRegion就会减去之前compact的计数值。返回到CompactSplitThread流程,如果hbase.hstore.blockingStoreFiles(默认7)减去当前的HStore的HFile数。如果<0则表示HRegion将会阻塞后续的memstore flush操作,处于stuck状态则继续调用requestSystemCompaction,否则执行requestSplit查看是否需要split。

至此,就完成了HStore的compact操作。

总结

    HBase的compact操作能够通过牺牲当前的IO来获得后来的读性能提高,为了能够减轻compact对系统带来的影响,每次的compact操作都应尽可能选择IO最少,且能提升读性能最大(文件数最多),另外对于major compact,最好应该在集群空闲时间手动触发。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时间: 2024-10-11 11:54:23

HBase的compact分析的相关文章

(转)HBase工程师线上工作经验总结----HBase常见问题及分析

阅读本文可以带着下面问题:1.HBase遇到问题,可以从几方面解决问题?2.HBase个别请求为什么很慢?你认为是什么原因?3.客户端读写请求为什么大量出错?该从哪方面来分析?4.大量服务端exception,一般原因是什么?5.系统越来越慢的原因是什么?6.Hbase数据写进去,为什么会没有了,可能的原因是什么?7. regionserver发生abort,遇到最多是什么情况?8.从哪些方面可以判断HBase集群是否健康?9.为了加强HBase的安全性,你会采取哪些措施?在Tcon分布式系统测

HBase工程师线上工作经验总结----HBase常见问题及分析

阅读本文可以带着下面问题:1.HBase遇到问题,可以从几方面解决问题?2.HBase个别请求为什么很慢?你认为是什么原因?3.客户端读写请求为什么大量出错?该从哪方面来分析?4.大量服务端exception,一般原因是什么?5.系统越来越慢的原因是什么?6.Hbase数据写进去,为什么会没有了,可能的原因是什么?7. regionserver发生abort,遇到最多是什么情况?8.从哪些方面可以判断HBase集群是否健康?9.为了加强HBase的安全性,你会采取哪些措施? 在Tcon分布式系统

HBase compaction流程分析

以下分析都是基于HBase-0.98版本. HRegionServer在启动的时候,会启动compactionChecker线程,compactionChecker会检测region是否需要compaction. 主要执行的逻辑如下: protected void chore() { for (HRegion r : this.instance.onlineRegions.values()) { if (r == null) continue; for (Store s : r.getStore

Hbase源码分析:Hbase UI中Requests Per Second的具体含义

让运维加监控,被问到Requests Per Second(见下图)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我一时竟回答不上来,虽然大概知道它是指每秒Region Server的请求数,但是具体是怎么算的呢,不清楚.于是决定通过研究源码深入了解下.下面便记录了这个过程. 1,先在代码库中全局搜索Requests Per Second关键字,发现在几个jamon结尾的文件找到了.于是google了一下,这个到底是什么东东,发现是一个模板引擎. 2,查看RegionServerListTmpl.jamon内容,需要传入参

Hbase源码分析:RPC概况

RPC是hbase中Master,RegionServer和Client三者之间通信交流的纽带.了解hbase的rpc机制能够为通过源码学习hbase奠定良好的基础.因为了解了hbase的rpc机制能够很快通过debug深入理解hbase各种机制(比方说flush,compaction,scan等请求)的流程.同时也便于碰到问题时,通过源码分析找到原因,毕竟源码面前了无秘密. 1,RPC简介 RPC(remote procedure call)即远程过程调用.对于本地调用,定义好一个函数以后,程

HBase的split分析

HBase在新建一个表的时候,默认会把所有数据都会放在一个HRegion上,主节点HMaster根据一定的策略把HRegion分配到不同的HRegionServer从节点上,客户端在进行读写操作的时候,就会访问对应HRegionServer的HRegion.当HRegion的数据量超过阀值的时候,为了防止单个热点访问带来的压力,HBase就会对HRegion进行split操作,一个父HRegion分为两个子HRegion,后续的数据写入操作就会分配到两个HRegion里,减轻了单个热点的负载.由

HBase写请求分析

HBase作为分布式NoSQL数据库系统,不单支持宽列表,并且对于随机读写来说也具有较高的性能.在高性能的随机读写事务的同时,HBase也能保持事务的一致性.目前HBase只支持行级别的事务一致性.本文主要探讨一下HBase的写请求流程,主要基于0.98.8版本的实现. 客户端写请求    HBase提供的Java client API是以HTable为主要接口,对应其中的HBase表.写请求API主要为HTable.put(write和update).HTable.delete等.以HTabl

分布式存储系统Kudu与HBase的简要分析与对比

本文来自网易云社区 作者:闽涛 背景 Cloudera在2016年发布了新型的分布式存储系统--kudu,kudu目前也是apache下面的开源项目.Hadoop生态圈中的技术繁多,HDFS作为底层数据存储的地位一直很牢固.而HBase作为Google BigTable的开源产品,一直也是Hadoop生态圈中的核心组件,其数据存储的底层采用了HDFS,主要解决的是在超大数据集场景下的随机读写和更新的问题.Kudu的设计有参考HBase的结构,也能够实现HBase擅长的快速的随机读写.更新功能.那

Hbase错误日志分析

2017-03-13 18:23:11,852 INFO  [namenode1:60000.activeMasterManager-SendThread(app2:2181)] zookeeper.ClientCnxn: Opening socket connection to server app2/10.226.21.35:2181. Will not attempt to authenticate using SASL (unknown error)2017-03-13 18: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