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网络从被人忽悠到忽悠人(二)

引子

Minsky说过神经网络无法解决异或问题。60年代关于神经网络的研究还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都没有取得重大的突破。70年代,神经网络的研究进入了萧条期,人工智能里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方向,神经网络,好像被人们所忘记。

直到1986年,David Rumelhar和Geoffery Hinton等人提出了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BP)算法,解决了两层神经网络所需要的复杂计算量问题,克服了Minsky说过神经网络无法解决异或问题,该算法是对神经网络受到批判的一个有力的回答。

其中Geoffery Hinton是神经网络的发展中一个重要的人物,对神经网络坚持,使得他获得了很高的成就,2013年加入google,成为google神经网络的领军人物。

Geoffery Hinton

BP神经网络

从感如器的学习算法可知,学习的目的是在于修改网络中的权系数,使到网络对于所输入的模式样本能正确分类。当学习结束时,也即神经网络能正确分类时,显然 权系数就反映了同类输人模式样本的共同特征。换句话讲,权系数就是存储了的输人模式。由于权系数是分散存在的,故神经网络自然而然就有分布存储的特点。

能够求出网络中的权系数,是神经网络的关键。在bp神经网络中,采用的是误差回传,从结果的误差,回传到中间层,利用梯度算法,计算权重,为了能实现梯度算法,故把神经元的激发函数改为可微分函数,例如Sigmoid函数:

最后又按负梯度方向修改权系数W的修改规则:

mu 是权重变化率,它视情况不同而取值不同,一般取0-1之间的小数。很明显,梯度法比原来感知器的学习算法进了一大步。其关键在于两点:

  1. 神经元的传递函数采用连续的s型函数,而不是阶跃函数;
  2. 对权系数的修改采用误差的梯度去控制,而不是采用误差去控制。故而有更好的动态特能,即加强了收敛进程。

bp神经网络算法的推导过程有点复杂,最后的结果为:

算法的执行的步骤如下:

  1. 对权系数Wij置初值。对各层的权系数置一个较小的非零随机数。
  2. 输入一个样本,以及对应期望输出。
  3. 计算各层的输出,对于第k层第i个神经元的输出,有:

4.求各层的学习误差,对于输出层有k=m,有

对于其他各层,有

5.修正权系数Wij和阀值θ

6.当求出了各层各个权系数之后,可按给定品质指标判别是否满足要求。如果满足要求,则算法结束;如果未满足要求,则返回(3)执行。这个学习过程,对于任一给定的样本和期望输出都要执行,直到满足所有输入输出要求为止。

许多问题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神经网络的学者们再次登上了《纽约时报》的专访。人们认为神经网络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就连娱乐界都开始受到了影响,当年的《终结者》电影中的阿诺都赶时髦地说一句:我的CPU是一个神经网络处理器,一个会学习的计算机。

但是神经网络仍然存在若干的问题:尽管使用了BP算法,一次神经网络的训练仍然耗时太久,而且困扰训练优化的一个问题就是局部最优解问题,这使得神经网络的优化较为困难。同时,隐藏层的节点数需要调参,这使得使用不太方便,工程和研究人员对此多有抱怨。

又一次寒冬

Yann Lecun 1960年 出生于巴黎。1987年 在法国获得博士学位后,他曾追随 Hinton 教授到多伦多大学做了一年博士后的工作,随后搬到新泽西州的贝尔实验室继续研究工作。

在贝尔实验室,Yann Lecun 1989年 发表了论文, “反向传播算法在手写邮政编码上的应用”。他用美国邮政系统提供的近万个手写数字的样本来培训神经网络系统,培训好的系统在独立的测试样本中, 错误率只有 5%。

Yann Lecun 进一步运用一种叫做“卷积神经网络” (Convoluted Neural Networks) 的技术,开发出商业软件用于读取银行支票上的手写数字,这个支票识别系统在九十年代末占据了美国接近 20%的市场。

至今在 Yann Lecun的网站里还能看到Convoluted Neural Networks的算法,简称为LeNet 5,下图是算法的动态演示图,能够清晰的看到手写数字被正确的识别为相应的数字,对代码有兴趣的同学,github上有很多相关的LeNet 5代码。

然而神经网络还是存在着上面所述的缺陷,此时就在贝尔实验室,Yann Lecun临近办公室的一个同事的工作,又把神经网络的研究带入第二个寒冬。 (未完待续)

作者:林清漂

from: http://datartisan.com/article/detail/115.html

时间: 2024-10-12 01:32:40

神经网络从被人忽悠到忽悠人(二)的相关文章

人的烦恼来自人的欲望,人的欲望来自人的能力

人的烦恼来自人的欲望,人的欲望来自人的能力. 能力越强,欲望越大,欲望越大,则烦恼越多. 所以,欲望少一分,则烦恼少一分,快乐便多一分. 也许正如<庄子·列御寇>中所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还有一首诗: 铁甲将军夜渡关, 朝臣待漏五更寒. 山寺日高僧未起, 算来名利不如闲. 表达的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吧.

神经网络从被人忽悠到忽悠人(五)

前面一节讲过,Vladimir Vapnik的出现,在神经网络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而这种所谓的作用就是挑战.Vladimir Vapnik到底提出了什么理论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呢?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分类方法:支持向量机(SVM)Vladimir Vapnik 支持向量机(SVM) Vapnik等人在多年研究统计学习理论基础上对线性分类器提出了另一种设计最佳准则.其原理也从线性可分说起,然后扩展到线性不可分的情况.甚至扩展到使用非线性函数中去,这种分类器被称为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

神经网络从被人忽悠到忽悠人(一)

为何取这标题呢,只是觉得目前人工智能只用于娱乐而已. 很早的时候就想写几篇关于人工智能的东西,把人工智能的东西写的通俗易懂点,但是毕竟人工智能的东西涉及的领域太广了,特别是对数学和概率有比较深的理解,如果只是想简单的了解,可以跳过文章的公式. 很难想象有什么事物会像廉价.强大.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那样拥有“改变一切”的力量.<必然> 前段时间的AlphaGo再次的把人工智能炒的火热,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又再次进入讨论的风口浪尖上.各个方面对AlphaGo技术的猜测,神经网络也再次成为了技术的焦点.

神经网络从被人忽悠到忽悠人(三)

引子 在上一章,讲过bp神经网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它本身存在着一些无法避免的问题,其中一个比较困惑的应该是局部最优解问题. 只接触那些你已经喜欢的东西是有风险的,即你可能会卷入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漩涡,从而对任何与你的标准存在细微差异的事情都视而不见,即使你原本会喜欢它.这种现象被称为“过滤器泡沫”(filter bubble),技术术语是“过适”(overfitting). — 必然 所谓的局部最优解的问题就是:卡在一个小高点的位置,而却认为自己在最高点,导致训练提前结束. 很多优化的算法

除皮卡丘让人疯狂、让人晕外,任天堂还干过的晕眩囧事

如果有一款超有趣的游戏机,但只能玩15分钟,你会喜欢吗? 文/张书乐 原载于<人民邮电报>2016年8月12日<乐游记>专栏114期 在手机游戏<口袋妖怪Go>大获成功的一片赞美声中,人们似乎看到了AR和VR未来在娱乐和商业领域无可限量的前景.但事物总具有两面性,接下来,我们真的要"黑"一下奇迹创造者任天堂. 比其他游戏巨头更具有创新"基因"的任天堂,总是在"黑科技"的九死一生中跌宕起伏.先谈一件往事,依然和口

同步函数 生产者和消费者模式 加强版(多人生产和多人消费)

曾经搞了半天, 生产者和消费者模式  加强版(多人生产 多人消费 ).. 以前的代码格式就不再吐槽了(以后努力改进) //输出结果是一个无限循环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Condition;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Lock;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ReentrantLock; /** * 多个生产者&多个消费者模式 * 多个生产者不断生产,多个消费者不停的消费

人件札记:人血馒头

前言:相信鲁迅先生的<人血馒头>无人不知,血馒头可以拯救一个要死的命.大家都知道,这是个骗局. 来一个好的架构师,然后项目谁走谁留都无所谓 这是今天上级给我的建议,说他的朋友给他提过这样的想法:让一个牛逼的架构师架构好项目,然后找一些大学生填填代码,项目就完成了,谁走了,下一个谁就可以立马上任,这样就OK了. 这又是一个神话,很多有"理想"的人都喜欢编织这样的"巴比伦",简直在他们看来,这就是个解决问题的完美解决方案. 我不知道提出这样观点的人,是否真正

印度北方邦一发电厂爆炸 致9人死亡100余人受伤hh

生活中有这样的现象,主要领导者利用制度漏洞,把个人意志强加于集体,集体决策成为变相的个人决策,当然要由个人负责"张军向记者描述,现场已经有很多群众被砍伤,如果不果断处置,这伙暴徒还可能继续伤及更多无辜群众,造成更大伤亡.特别之处在于,用户在使用的时候不需要检索确切的歌手.曲名,其倾向于引导引导用户使用自然语言搜索,然后为用户推荐音乐.公司秉承中国农业文明传统,致力于中国现代农业装备的推广与应用.但如果不在店里上保险,就没有20万的优惠了.好在事情比较顺利,比对了100多条信息后,小女孩在宁波的户

适度冷淡的人,是很多人应该学会做的事。

在芬兰漫画家Karoliina Korhonen创作的漫画中,头戴着芬兰帽的圆球人马蒂,十分生动地诠释了这种距离感在芬兰人生活中的日常体现 这并不是不友好,相反,他们为了照顾对方的感受,宁愿选择牺牲自身利益.正因为"人们总是有办法进入别人的生活",所以,维护一份界限感,选择不去介入的"冷漠",才是真正的慈悲与温暖. 人的烦恼,往往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替老天操心整个世界.正是因为知道,亲密无间容易翻船,泾渭分明又了无意趣,只有诚恳而不逾矩,尊重但不干涉,才是真正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