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秦帝国》第三部

现在是2019年国庆假期,这两天终于把《大秦帝国》第三部读完了。

从2017年7月份就已经开始读了,断断续续,中间停了很长时间,看其他书去了。今天总结一下书中的内容。

第三部,各国之间继续攻伐。

秦国这边开疆拓土,先后与楚国,与魏国,与赵国,都发生了攻城略地的战争。白起立下了赫赫战功。外交上,采用范睢的远交近攻方略,使山东各国不能联合。

这期间,燕国和齐国发生了大规模战争,僵持五年有余,最后乐毅大将被换,出走赵国,田单以火牛阵大胜燕军。燕齐两国元气大伤。

赵国在赵武灵王带领下,胡服骑射,大量训练骑兵,扫除北方的边患,逐渐强大起来。逐渐与秦国并列,成为战国后期的两大强国。两国互不相让,试图吞并对方。终于爆发了大规模战争。最后,经过长平之战,以赵国损失四十余万兵力结束。

紧接着,白起陨落,山东各国再次联合,秦军节节败退。内无良将,外有刀兵压境,秦国面临内忧外患的险境。

总结下来,这一时期的秦国,实力逐渐强大,一方面,国力强大,为战力提供后盾,另一方面,对外战略得当,远交近攻。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anyangsh/p/11621632.html

时间: 2024-12-13 03:16:23

读《大秦帝国》第三部的相关文章

《大秦帝国》观后感及商鞅变法政策解读

<大秦帝国>观后感及商鞅变法政策解读 这是一部悲凉,悲壮,又充满豪情万丈的历史巨制. 商君者,因孝公<求贤令>由魏入秦. 我觉得只有附上<求贤令>原文,才能彰显秦孝公的雄才大略和天才般的领袖智慧. "昔 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 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徒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

大秦帝国(待整理)

皓(hào):洁白,明亮 晖(huī):阳光,亦泛指光辉 楔子(xiē):戏曲.小说的引子,一般放在篇首,用以点明.补充正文,或者说引出正文或是为正文做铺垫 辎重(zī):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搬运的物资 秦献公:秦献公是秦灵公之子,本名 嬴师隰(yíng shī xí ) 赢渠梁:秦孝公,是秦献公的嫡子 嫡子:正妻所生的所有儿子都可以称为 "嫡子",依次为:嫡长子.嫡次子.嫡三子...... 死士:指敢死的勇士 公叔痤:战国时期魏国大臣,公叔痤在田文死后,担任魏国相国,并娶魏国公主为妻.公

《大秦帝国》——孙皓辉

·通常意义上,“帝国”是一个历史概念.它一般包含三个基本特征:其一,统一辽阔的国土(小国家没有帝国):其二,专制统治或高度集权(民主制没有帝国):其三,强大的军事扩张(无扩张不成帝国). ·强势生存精神:可概括为六个方面:其一,彻底不断地变法革命,以激发民众最旺盛的活力和国家最强大的实力为生存之本.“求变图存”,此之谓也.其二,对外部野蛮民族与愚昧文明的冲击,实行“强力反弹,有限扩张”的战略.其三,整合统一,霸气巍巍.其四,统一架构文明载体,使不同习俗的民族分支在同一文明载体下凝聚起来.其五,兼

读&lt;&lt;大数据时代&gt;&gt;的一些感想

第一次听说<<大数据时代>>这本书,是在网上看到的央视搞的一个2013中国好书评选活动推荐的25本"中国好书"的榜单中看到的.然后迅速上豆瓣上查看了一下对该书的评价,一看非常高,再加上央视的推荐是从2013在中国出版的40册图书中选出25本,可以说是精华了.果断定了一本,花了三天时间读完了.   大数据这个名词或者说概念从被提出开始,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已经传的沸沸扬扬了,经常见诸媒体上.好像哪家媒体的科技板块每天不弄一些这样的新闻条,它就显得不够档次一样.这是

[百家号]大英帝国的人口和面积比现在的英国大多少?

大英帝国的人口和面积比现在的英国大多少?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1268022774822935&wfr=spider&for=pc 麦邦之都 百家号02-0214:04 英鸟君要先明确一下,将比较对象理解为"鼎盛时期的大英帝国"与"目前的英国本土"--即"大不列颠与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而不是英联邦. 如今的英国只有一个大岛和一个小岛的一部分,但当年的疆域可是比如今的领土第一俄罗斯

ATS读大文件(命中)

大文件存储结构和小文件完全不同,小文件占一个fragment就够了,小文件占若干个fragment.小文件第一个是doc只存一些信息数据,包括http头,资源的content存在于若干个fragment中,默认每个fragment展1048576字节,在proxy.config.cache.target_fragment_size中可以改.一个fragment中有72个字节是doc,剩下的是资源的content.ats会先读第一个fragment,然后以循环的方式读取若干个fragment,直到

读大文件到mysql

起初使用java读文件处理格式后存入数据库,运行后发现,效率太低太低,4G文本,4000多万行,估计需要30天左右才能完成处理. 数据格式: 每行->  XXXX ||| XXXXXXX ||| XXXXXXXXXXXXXXXXX 数据是严格结构化的,因此查询到一种直接从文件导入mysql的方法: Load Data infile 参考文章:http://hunan.iteye.com/blog/752606 使用的指令如下: load data infile '/home/lenovo/文档/

读&lt;大数据日知录:架构与算法&gt;有感

前一段时间, 一个老师建议我可以学学 '大数据' 和 '机器学习', 他说这必然是今后的热点, 学会了, 你就是香饽饽.在此之前, 我对大数据, 机器学习并没有很深的认识, 总觉得它们是那么的缥缈, 高不可攀, 也没想着深入学习.之后, 一次偶然的机会, 在csdn官方博客上看到了这样的一个活动 [置顶] 话题讨论&征文--谈论大数据时我们在谈什么 于是, 从下载试读样章, 到正式读书, 开始了学习大数据的过程... 到今天, 差不多两周过去了, 马马虎虎过了一遍, 感触颇多. 下面简单评价下我

读 大数据 有感

最小数据集(Minimum Data Set,MDS)最小数据集的概念起源于美国的医疗领域,用来统一医疗账单.最小数据集是指通过收集最少的数据,最好地掌握一个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点或一件事情.一份工作所处的状态,其核心是针对被观察的对象建立一套精简实用的数据指标.最小数据集的出现,最早是因为不同组织之间信息交换的需要,例如,两个医院之间,医院和政府医疗管理部门,医院和保险公司之间以及一些社会福利部门之间,都有交换信息的需要.随着最小数据集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地方政府和联邦政府的业务部门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