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可见性问题和@property装饰器

1、访问可见性问题

在Python中,属性和方法的访问权限只有两种,也就是公开的和私有的,如果希望属性是私有的,在给属性命名时可以用两个下划线作为开头。如下所示:

  # 私有变量,变量名前面加"__"
  # 如果非要使用私有变量,那么可以使用dir(class())去查看它真正的名字.
  # 私有变量/函数,在类内部可以直接调用.
  # 如果你想体现一个变量/函数特别重要你可以使用"_"

2、@property装饰器

之前我们讨论过Python中属性和方法访问权限的问题,我们不建议将属性设置为私有的,而是将属性命名以单下划线开头,通过这种方式来暗示属性是受保护的,不建议外界直接访问,那么如果想访问属性可以通过属性的getter(访问器)和setter(修改器)方法进行对应的操作,这是就考虑使用@property包装器来包装getter和setter方法。如下所示:

  # 使用装饰器的时候,需要注意:
     # 1. 装饰器名,函数名需要一致.
    # 2. property需要先声明,再写setter,顺序不能倒过来
    # 3. 如果你希望一点变量只是被访问不能被修改,那么可以使用访问器@property
    # 4. 如果要修改访问器中的变量,可以搭建一个修改器,或者删除访问器.

#输入三个数字(私有),求三个数字的和,尝试更改其中两个数字:

案例一:

  # 显示“小怪兽喜欢奥特曼”

  # 通过输入密码,修改内容

------------------------------------------------------------------------------------------------------

class spacei(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elf.__a="小怪兽喜欢奥特曼"
    self.__mima="000000"   # 设置密码
  @property      # 访问器 - getter方法
  def A(self):
    print(self.__a)
  @A.setter     # 修改器 - setter方法
  def A(self,a):
    self.__a=a
  def mima(self):
    print("请输入密码:")
    res=input("")
    if res == self.__mima:   # if语句判断res == self.__mima是否相等,如果相等更改内容
      print("密码输入正确,请更改隐私内容!")
      a=input("")
      self.A=a
      print("内容成功修改为",self.__a)
    else:
      print("密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self.mima()
  def wer(self):
    print("你想更改还是退出?")
    we = input("")
    if we == "更改":
      self.mima()
    else:
      pass
Space=space()
Space.A
Space.wer()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oney-2019/p/11322428.html

时间: 2024-07-30 14:55:30

访问可见性问题和@property装饰器的相关文章

一段小代码说明@property装饰器的用法

#coding:utf-8 """ 一段小代码说明@property装饰器的用法.__name是私有变量 外部不能通过foo.__name访问,但可以通过foo._Foo__name访问. 如果想通过点运算符设置和访问实例属性怎么办,@property派上用途了, 先将一个方法头上加上@property,这个方法就变成实例属性了,再加上这个@get_name.setter 装饰器(@属性名.setter)就可以通过赋值来设置属性. python北京周末培训班 https://

python staticmethod,classmethod方法的使用和区别以及property装饰器的作用

class Kls(object): def __init__(self, data): self.data = data def printd(self): print(self.data) @staticmethod def smethod(*arg): print('Static:', arg) @classmethod def cmethod(*arg): print('Class:', arg) >>> ik = Kls(23) >>> ik.printd()

面向对象之封装 及@property装饰器使用

目录 封装 1.封装的定义 2.封装的目的: 3.封装的三种方式 4.封装的优点 5.访问限制(封装) @property 装饰器 封装 1.封装的定义 ? 将复杂的丑陋的,隐私的细节隐藏到内部,对外提供简单的使用接口, 对外隐藏内部实现细节,并提供访问的接口; 2.封装的目的: 封装的目的: 面向对象的核心是对象二字,精髓在于整合,封装的目的其实就是把一堆数据属性和方法属性整合到对象中,我们可以把对象比喻成一个容器,其实就是为了把数据存入一个容器中.存的目的就是为了取的,那封装到对象中的好处就

面向对象编程之property装饰器

一.与函数装饰器的相似点 1.都是可调用对象 2.在不修改装饰对象的源代码和调用方式的前提下,添加了新功能 二.property装饰器的独特用法:不管property装饰器新增的是什么功能,结果都是给装饰对象伪造了了一个数据属性. 三.具体用法:将对象数据属性的查/改/删的操作按照,封装===>定义接口===>伪装接口,的顺序装饰,最后的结果,使用者看来似乎还是直接对对象数据属性的操作方法,其实已被接口内的功能进行了限制. class Human: def __init__(self, nam

property装饰器_继承

property装饰器 一:装饰器 装饰器是在不修改被装饰对象源代码以及调用方式的前提下为被装饰对象添加 # 新功能的可调用对象 # print(property) property是一个装饰器,是用来绑定给对象的方法伪造成一个数据属性 二:案例 """ 成人的BMI数值: 过轻:低于18.5 正常:18.5-23.9 过重:24-27 肥胖:28-32 非常肥胖, 高于32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 EX:70kg÷(1.75×1.75)=22.86

python @property装饰器

@property装饰器 @property装饰器就是负责把一个方法变成属性调用把一个getter方法变成属性,只需要加上@property就可以了,此时,@property本身又创建了另一个装饰器@score.setter,负责把一个setter方法变成属性赋值class Student(object): @property def score(self): return self._score @score.setter def score(self, value): if not isin

3.1.8 property装饰器

在类的方法上加上一行@property 装饰器,会使得用户调用该函数属性时,就像调用数据属性一样,不需要加上() 比如想获取一些名词,再加上括号,容易使调用者忘记.动词才加()调用方法. 如下示例: '''BMI指数(bmi是计算而来的,但很明显它听起来像是一个属性而非方法,如果我们将其做成一个属性,更便于理解) 成人的BMI数值: 过轻:低于18.5 正常:18.5-23.9 过重:24-27 肥胖:28-32 非常肥胖, 高于32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 EX:70

面向对象——property装饰器

property装饰器 property装饰器的作用,其实就是将将函数属性伪装成为属性的的装饰器 class People: def __init__(self,name,weight,height): self.name = name self.weight =weight self.height=height @property def bmi(self): return self.weight/(self.height**2) msj = People('msj',82,1.84) pri

Python中,关于@property装饰器

1.为什么使用@property装饰器?br/>在类中,当我么不想在外界直接调用到类的属性,或者不想展示属性的真实内容时,可以用到@property.它规定了我们直接用 对象名.属性名 获取对象属性时并不会直接取得对象的属性,而是通过调用@property装饰过的属性函数来给调用者反馈. 2.我们为什么不使用特定的方法来进行上面的操作?原因是因为太繁琐.例: class Person: def __init__(self, username, password) -> None: sel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