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本质的思考

数学是,结构(存在数量)和关系(存在变化)的描述,以及验证(结构和关系)的方法和过程。

至于抽象,更像是结构和关系的固有特点,是寻找结构和关系过程的手段。

数学通过抽象的方法,剥离去除一切无意义的具体,只留下和探索单纯的结构和关系。

数学发展到今天庞大而巨细分支繁杂艰深,抽象来看就3个方面。

1. 形状结构的定义和空间关系描述

2. 数的结构的定义,以及数的结构之间,数的结构内部关系的描述

3. 对以上结构和关系研究验证的过程和方法

数学也像一个游戏,在自洽的游戏规则内,随意进行思维的玩耍。

从公理出发,进行必要的定义,然后进行严谨的推导论证,得出结论。

然后经过确认的结论,又可以加入以后的推导过程作为基础,如此反复。

就像一个游戏,但目的和终点不得而知,只是结论越来越多,格局越来越大。

游戏的边界和内容一次次刷新玩家原有的认知,玩家由无知者无畏,到后来的敬畏之心。

或许在很久很久以前,数学是起源于生活的具体,那时候可能还不叫数学。

但发展到现在,已经变成了纯思维的活动,这也体现了人类思维抽象能力的进化。

人是物质的,人脑是物质的,思维是物质,就算是全息投影也算是一种物质。

数学也是物质的。

无论是思维发现了数学,还是创造了数学。这一切都正在宇宙中发生和演变。

数学试图去发现所有的结构和关系,这是一种描述行为。

所以,是描述物质的一种物质,就像一种元语言,元数据。

结构和数据之间存在一种可以互相转化的关系。

结构存在关联,数据也存在关联。

其实结构和数据是同一种事物不同的角度影像。

而思维,正是结构和数据流动过程的产物。

人们以为自己的想法,源于自身独立的产生。

其实,任何想法思维都需要数据的参与和构成,而数据是来自外部环境的。

非常有可能,所有的想法都只是环境信息的表达而已。

数学所做的所有探索和发现,以及严谨的推理论证,都只是环境信息的结构和关系呈现。

关于结构和关系,有着更为深层次的联系。

不可在分最基本的粒子(事物)是什么?

重点是不可再分,不要在在乎是否改变物质属性,无限小的是什么。

那就是比特,就是基本的信息单位。一切都是有比特构成的。

物质的属性是由构成物质信息的数量和排列决定的。

物质由宏观到微观的变化过程,就是构成物质信息不断减少的过程。

物质不断的分割到粒子层面,在不断的分割,不断丢失信息,就会不断丢失特性。

到一定程度就难以测量,变成概率,如果再继续分割。

最后只有一个比特的信息只有一个属性,要么是1要么是0,概率。

如果说一切都是信息。

那么信息的最小单位又是比特,而比特来自于抛一次硬币。

可见信息和概率密不可分,真正的概率来自于微观。

而信息构建的物质在宏观,概率连接了宏观与微观。

来到比特层面,所有的属性都丢失了,这是抽象的极限。

在极限处,数学和一切都建立起了联系。

是的人类就是还无法深入到极限中去探索了解一切。

也就是说我们被限制在极限之外去意淫一切。

这就是为什么数学是研究结构和关系的,而碰巧数学又可以对一切事物有所应用和描述。

========================================================

一个有趣的比喻,或说是看待数学的视角。

把人脑比作一个计算机,大脑的组织结构是硬件,思维活动是软件。

那么数学可以看成是一种算法,运行在大脑这个虚拟机之上。

这时,算法拥结构和关系,以及自动定理证明的过程(寻找更多的结构和关系)。

这个算法就是人工智能算法,能够自我学习归纳总结逻辑推理。

并且这个算法是随机运行的,无限的从环境中表达经过排列组合的信息。

这里,像不像数学如今的发展,庞大而巨细随机化的表现,没有边界代表了上层(宇宙)环境的的无限。

========================================================

拥有的知识越多,越会觉得自己无知。

越是无知越有敬畏之心,越是敬畏越是想捍卫自己的敬畏,并排除异己思维。

数学知识学的越多越深入,越是不知道数学是什么,甚至不敢对数学做出评论。

这是一个心理状态而非数学真的"高不可攀"。

但拥有这个心理会把这个状态定义为正常客观事实的表现。

把没有这个心理状态的人,定义为"无知"和"没有资格"(拥有这个状态)。

简单道理,已知知识的边界,连接的是未知的知识。

当已知知识不断的扩大,扩大,扩大,这个边界也在不断扩大。

就是明显感觉到未知的知识更大,并且这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感觉"

让人心理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并且不断的重新定位和认识自我,产生敬畏之心。

体验到这个过程的人,必然比没有体验的,要懂的多。

这里也有一个心理,就是每多一分知识,就对没有这个知识的人,少一分理解和同情。

所以,会产生不容质疑的居高临下的自我心理体验。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无知者无畏,并不是一无是处,因为畏惧是禁锢探索前进的枷锁。

无知者无畏,可能是一个敢为天下先的最开始。

然而,除了无知者无畏,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的一个可能性。

如果把视角固定死了,那么永远也无法看到宇宙的全貌。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时间: 2024-08-01 03:44:49

数学本质的思考的相关文章

[转]浅谈离散数学中数理逻辑与集合论的数学本质

申华?,?张胜元?-?<大学教育>?-?2013? ? ? ? ? ? ? ? 离散数学本质上是一门数学课程,是学生数学知识结构和数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这门学科体系虽然很庞大,但大致可分为连续型.离散型和随机型这三大类.在大多数的理工科专业的课程设计中,数学类课程通常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高等数学能提供处理连续型的数学问题需要的数学工具:线性代数与离散数学则提供处理离散型数学问题的数学工具:而概率与统计则提供处理随机型数学问题的数学工具. 正如徐洁磐在文

关于智能本质的思考

首先声明,本人才疏学浅,对智能的理解只能算是一个后辈的学生,在诸多大神面前妄谈"智能"这么高深的问题,实在有些捉襟见肘的感觉. 开宗明义:智能是什么?很多人会说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也有人说得更简单如:"智能的本质是预测","智能的表现在于超强的适应性"等等.我这里无法去否定他们的观点,因为否定他们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智能本身就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这些观点只是对智能理解的角度不同罢了:但从任何一个观点,如果用&quo

关于AI本质的思考

前言 最近几天和一位朋友探讨了一下现阶段的人工智能以及未来发展,并且仔细重读了尤瓦尔赫拉利的“简史三部曲”,产生了一些关于AI的新想法,觉得有必要整理出来. 程序.AI的本质 现代的计算机都是基于图灵机.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而实现,而在其中运行的程序是由两部分组成: 程序=算法+数据结构 算法就是指代码(在本文中“算法”,“代码”,“逻辑”都是同义词),程序将数据输入到算法,算法运算后再将数据输出,包括现在的人工智能程序,其本质也是如此,只不过其算法很复杂.数据量更大而已. 程序的算法是在程序运行前

关于尽快看清问题本质的思考

现在的我,既不是那种一小时就能看清事物本质的人,也不是半年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 如何在更短时间内看清事物本质? 信息!初看事物,受限于对问题的理解程度.经验的积累以及自己思考的维度,我们很容易陷入片面的思考之中.这时的思考是基于事物表象的思考.事物的表象虽容易获取,但也最具迷惑性.对待表象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尽可能地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先将这部分信息充分吸收. 如何通过表层信息深入获取事物特征? 联想!事物是普遍联系,相互作用的.孤立地思考很无力,也很空洞.从表象中抽取出关键特征,将它们与脑海中

游戏的发展~游戏本质与思考摘录

没有电子游戏的时代,借助手头工具,为人们制造一些动脑筋的小玩意.小谜题,就是几千年以来的传统棋牌游戏了.(举例:围棋.国际象棋.Mancala.etc) 随机因素让人脸红心跳,于是赌博类游戏走入了人类的历史(Knucklebones, 各种赌场游戏) 奥林匹克运动,把人们狩猎打仗时的技能和活动变成了单纯为了竞技和较量的体育活动,体育游戏因此诞生了(足球篮球长跑射箭标枪……太多了大家都懂) 电脑诞生后,电子游戏以各种新的方式继续给人制造着谜题.实际上是过去非电子类谜题游戏的延续(Pong, Spa

数学专业的数学与计算机专业的数学的比较(转)

 虾米大虾~~ 2011-09-20 11:01:5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一门科学深深的吸引着我们这些同学们,上应用数学系已经有近三年了,自己也做了一些思考,原先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喜欢把计算机系分为计算机软件理论.计算机系统.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后来又合到一起,变成了现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我一直认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门专业,在本科阶段是不可能切分成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因为计算机科学需要相当多的实践,而实践需要技术:每一个人(包括非计算机专业),掌握简单的计算机技术都很容易(包括原先Maj

复旦大学数学学院转入大数据学院的14级同学对高等代数课程的评价

以下是复旦大学数学学院转入大数据学院的14级同学对本人的高等代数课程的评价. 14级  孙宇明同学 作为一名14级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转大数据方向的学生,我的本科前两年是在数院度过的,也因此十分幸运的选择了谢启鸿老师的高等代数课,作为我在代数方面的入门课.随着年级升高,谢老师在大一这一年教授的高代知识,在我本科,尤其是大数据这一领域的学习和应用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扎实基础.基本的代数学是大数据研究过程中重要的知识基础(比如主成分分析.线性回归和预测.高维正态

2018高考数学真题权威专家评析+2019备考方向解读

2018高考数学真题汇总!权威专家评析+2019备考方向解读 "试卷稳中求新,在保持结构总体稳定基础上,科学灵活地确定试题内容,强调数学应用,突出关键能力."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认为,2018年高考数学卷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根据文理科考生数学素养综合要求,调整文理科同题比例,为新一轮高考数学不分文理科的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 探索内容改革,助推素质教育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介绍,根据文理科考生数学素养的综合要求,调整全国Ⅱ卷.全国Ⅲ卷文理科同题比例,为新一轮高考数学不分文理科改革进行了

关于思考的思考13本书,5星2本,4星7本

关于人类思考的思考.最近几年看过13本,其中大部分是好书.可能这个领域比较硬核,差书作者不太敢碰. 这个书单中<无穷的开始>是新增的. 5星|<伟大创意的诞生:创新自然史>:开放连接意外错误催生创意 最后一章是全书重点,作者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坐标系,两个维度分别是:市场/非市场.个体/网络,然后统计了1400年-2000年之间诞生的重大创意在这个坐标系中所处的象限.结论是: 1:1400-1600年间,第三象限也就是“非市场/个体”的创意比较多: 2:1600-1800年间,第三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