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表机制

分页转换功能由驻留在内存中的表来描述,该表称为页表(page table),存放在物理地址空间中。页表可看做简单的220个物理地址数组。线性到物理地址的映射功能可以简单地看做进行数组查找。线性地址的高20位构成这个数组的索引值,用于选择对应页面的物理(基)地址。线性地址的低12位给出了页面中的偏移量,加上页面的基地址最终形成对应的物理地址。由于页面基地址对齐在4K边界上,因此页面基地址的低12位肯定是0。这意味着高20位的页面基地址和12位偏移量连接组合在一起就能得到对应的物理地址。

页表中每个页表项的大小为32位。由于只需要其中的20位来存放页面的物理基地址,因此剩下的12位可用于存放诸如页面是否存在等的属性信息。如果线性地址索引的页表项被标注为存在的,则表示该项有效,我们可以从中取得页面的物理地址。如果页表项中信息表明(说明、指明)页不存在,那么当访问对应物理页面时就会产生一个异常。

1.两级页表结构

页表含有220(1M)个表项,而每项占用4B。如果作为一个表来存放的话,它们最多将占用4MB的内存。因此为了减少内存占用量,80x86使用了两级表。由此,高20位线性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也被分成两步来进行,每步使用(转换)其中的10bit。

第一级表称为页目录(page directory)。它被存放在1页4K页面中,具有210(1K)个4B长度的表项。这些表项指向对应的二级表。线性地址的最高10位(位31~22)用作一级表(页目录)中的索引值来选择210个二级表之一。

第二级表称为页表(page table),它的长度也是1个页面,最多含有1K个4B的表项。每个4B表项含有相关页面的20位物理基地址。二级页表使用线性地址中间10位(位21~12)作为表项索引值,以获取含有页面20位物理基地址的表项。该20位页面物理基地址和线性地址中的低12位(页内偏移)组合在一起就得到了分页转换过程的输出值,即对应的最终物理地址。

图4-17给出了二级表的查找过程。其中CR3寄存器指定页目录表的基地址。线性地址的高10位用于索引这个页目录表,以获得指向相关第二级页表的指针。线性地址中间10位用于索引二级页表,以获得物理地址的高20位。线性地址的低12位直接作为物理地址低12位,从而组成一个完整的32位物理地址。

 
(点击查看大图)图4-17  线性地址和物理地址之间的变换

2.不存在的页表

使用二级表结构,并没有解决需要使用4MB内存来存放页表的问题。实际上,我们把问题搞得有些复杂了。因为我们需要另增一个页面来存放目录表。然而,二级表结构允许页表被分散在内存各个页面中,而不需要保存在连续的4MB内存块中。另外,并不需要为不存在的或线性地址空间未使用部分分配二级页表。虽然目录表页面必须总是存在于物理内存中,但是二级页表可以在需要时再分配。这使得页表结构的大小对应于实际使用的线性地址空间大小。

页目录表中每个表项也有一个存在(present)属性,类似于页表中的表项。页目录表项中的存在属性指明对应的二级页表是否存在。如果目录表项指明对应的二级页表存在,那么通过访问二级表,表查找过程第2步将同如上描述继续下去。如果存在位表明对应的二级表不存在,那么处理器就会产生一个异常来通知操作系统。页目录表项中的存在属性使得操作系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线性地址范围来分配二级页表页面。

目录表项中的存在位还可以用于在虚拟内存中存放二级页表。这意味着在任何时候只有部分二级页表需要存放在物理内存中,而其余的可保存在磁盘上。处于物理内存中页表对应的页目录项将被标注为存在,以表明可用它们进行分页转换。处于磁盘上的页表对应的页目录项将被标注为不存在。由于二级页表不存在而引发的异常会通知操作系统把缺少的页表从磁盘上加载进物理内存。把页表存储在虚拟内存中减少了保存分页转换表所需要的物理内存量。

时间: 2024-10-05 15:51:27

页表机制的相关文章

linux页表机制

每个进程都拥有一个自己的页表,在linux中,有一个页目录数组,这是分页机制的最高层,每个进程的页表对应其中的一个页目录项,通过cr3寄存器可以访问. 一个进程的页表,对应的页表项中对应页的物理地址. 2. 分页机制 分页机制的作用  分页机制是在段机制之后进行的,它进一步将线性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80386使用4K字节大小的页,且每页的起始地址都被4K整除.因此,80386把4GB字节线性地址空间划分为1M个页面,采用了两级表结构. 两级页表  两级表的第一级表称为页目录,存储在一个4K字

arm-linux内存管理学习笔记(1)-内存页表的硬件原理

linux kernel集中了世界顶尖程序员们的编程智慧,犹记操作系统课上老师讲操作系统的四大功能:进程调度 内存管理 设备驱动 网络.从事嵌入式软件开发工作,对设备驱动和网络接触的比较多.而进程调度和内存管理接触少之有少,更多的是敬而远之. 我的理解,想在内核开发上有更深层次的技术进步,应该对内核的内存管理进程调度等深层技术有一定的理解.不过这2块内容是内核最核心的部分,实际内核开发工作中涉及较少,很少有问题点来切入进去进行研究,网上也没有系统的资料进行讲解,学习起来谈何容易. 本着我不入地狱

一个操作系统的实现(6)-初识分页机制

这节仍然是从实现的角度来讲述分页机制. 为什么要引入分页机制.我们都知道分段机制是为了提供保护机制,那么为什么还要引入分页机制呢? 为什么引入分页机制 想象一下这样一种情况:假设我们用的计算机物理内存是4GB,但是我们的程序大小是5GB.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无法将程序全部放到内存中,也就无法运行程序.分页机制引入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分页机制的引入实现了虚拟存储器的机制. 另外,程序执行具有局部性,也就是说一段时间内,只需要程序代码中的一小部分(相对于整个程序)就可以实现程序的执行.那么我

【自制操作系统05】开启内存分页机制

通过前四章的努力,我们成功将控制权转交给了 loader.asm 这个程序,并且从实模式跨越到了保护模式.第四章讲保护模式的时候我说过,这是我们操作系统的第一个精彩之处.但其实这只是针对之前我们进行的只是无意义的输出,以及硬盘的加载等工作.但到了这一章,之前一步步的努力进入到了保护模式,也只能说是做了很多苦力,其实很多代码都是固定的,给我们发挥的空间也不大. 但是到了本章,可以说终于有能体现出我们设计能力的地方了. 一.实现分页要做哪些事 还是先直接简单说要做的事,再说为什么,实现分页要做以下三

存储器

一.前言 在分析了处理器调度后,接着分析存储器管理,如何对存储器进行有效的管理,直接影响着存储器的利用率和系统性能.下面,开始存储器管理的学习. 二.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2.1 主存储器 主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主要部件,用于保存进程运行时的程序和数据,CPU的控制部件只能从主存储器中取得指令和数据,数据能够从主存储器中读取并将他们装入到寄存器中,或者从寄存器存入到主存储器,CPU与外围设备交换的信息一般也依托于主存储器地址空间.但是,主存储器的访问速度远低于CPU执行指令的速度,于是引入了寄

【操作系统】存储器管理(四)

一.前言 在分析了处理器调度后,接着分析存储器管理,如何对存储器进行有效的管理,直接影响着存储器的利用率和系统性能.下面,开始存储器管理的学习. 二.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2.1 主存储器 主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主要部件,用于保存进程运行时的程序和数据,CPU的控制部件只能从主存储器中取得指令和数据,数据能够从主存储器中读取并将他们装入到寄存器中,或者从寄存器存入到主存储器,CPU与外围设备交换的信息一般也依托于主存储器地址空间.但是,主存储器的访问速度远低于CPU执行指令的速度,于是引入了寄

高端内存与低端内存漫谈

[Linux 内核知识点讨论区.内存管理.  ] 低端内存与高端内存,在32位CPU中才会出现的概念,这是因为32位系统中,内核的地址空间是3G-4G(也可以配置成2G-4G,但不耽误理解高端内存与低端内存的概念).3G-4G,整个内核的虚拟地址空间就1G.1G的虚拟地址,怎么能够管理到实际2G.3G甚至是4G的物理地址呢?自然就想到了一种方法叫:从一一映射中拿出一部分的地址空间作动态的映射. 首先我们必须有常识:一一映射是天生的,是土著!所有的事物都有其发展史,很早以前没有虚拟地址物理地址的区

linux内核内存分配(三、虚拟内存管理)

在分析虚拟内存管理前要先看下linux内核内存的详细分配我开始就是困在这个地方,对内核内存的分类不是很清晰.我摘录其中的一段: 内核内存地址 =========================================================================================================== 在linux的内存管理中,用户使用0-3GB的地址空间,而内核只是用了3GB-4GB区间的地址空间,共1GB:非连 续空间的物理映射就位于3G

使用ret2libc攻击方法绕过数据执行保护

前面介绍的攻击方法大量使用Shellcode,核心思想是修改EIP和注入Shellcode,在函数返回时跳到Shellcode去执行.要防止这种攻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攻击者注入的Shellcode无法执行,这就是数据执行保护(Data Execution Prevention, DEP)安全机制的初衷. 数据执行保护机制 DEP述语是微软公司提出来的,在window XP操作系统开始支持该安全特性.DEP特性需要硬件页表机制来提供支持. X86 32位架构页表上没有NX(不可执行)位,只有X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