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表的平均查找长度ASL计算方法

Hash表的“查找成功的ASL”和“查找不成功的ASL”

ASL指的是 平均查找时间

关键字序列:(7、8、30、11、18、9、14)

散列函数: 
H(Key) = (key x 3) MOD 7

装载因子: 
0.7

处理冲突:线性探测再散列法



查找成功的ASL计算方法:

因为现在的数据是7个,填充因子是0.7。所以数组大小=7/0.7=10,即写出来的散列表大小为10,下标从0~9。 
第一个元素7,带入散列函数,计算得0。 
第二个元素8,带入散列函数,计算得3。 
第三个元素30,带入散列函数,计算得6。 
第四个元素11,带入散列函数,计算得5。 
第五个元素18,带入散列函数,计算得5;此时和11冲突,使用线性探测法,得7。 
第六个元素9,带入散列函数,计算得6;此时和30冲突,使用线性探测法,得8。 
第七个元素14,带入散列函数,计算得0;此时和7冲突,使用线性探测法,得1。 
所以散列表

地址 0 1 2 3 4 5 6 7 8 9
key 7 14   8   11 30 18 9  

所以查找成功的计算: 
如果查找7,则需要查找1次。 
如果查找8,则需要查找1次。 
如果查找30,则需要查找1次。 
如果查找11,则需要查找1次。 
如果查找18,则需要查找3次:第一次查找地址5,第二次查找地址6,第三次查找地址7,查找成功。 
如果查找9,则需要查找3次:第一次查找地址6,第二次查找地址7,第三次查找地址8,查找成功。 
如果查找地址14,则需要查找2次:第一次查找地址0,第二次查找地址1,查找成功。 
所以,ASL=(1+2+1+1+1+3+3)/ 7=12/ 7



查找不成功的ASL计算方法:

鉴于网络上有各种版本,本人认为此种计算方法比较合理。验证实例可以参考2010年的计算机408考研真题的第一道计算大题和答案。

1. 定义什么叫查找不成功 
举个例子来说吧。在已知上面散列表的基础上,如果要查找key为4的关键字。根据散列函数可以计算Hash(key)=Hash(4)=5。此时在地址为5的地方取出那个数字,发现key=11,不等于4。这就说明在装填的时候会发生冲突。根据冲突处理方法,会继续检测地址为6的值,发现key=30,依然不等。这个时候到了地址为6,但是依然没有找到。那么就说明根本就没有key=4这个关键字,说明本次查找不成功。注意:为什么到地址6?因为散列函数中有 mod7 ,对应的地址为0~6,即0~6查找失败的查找次数。 
再举一个例子。查找key为0的关键字,根据散列函数可以计算Hash(key)=Hash(0)=0。此时在地址为0的地方取出那个数字,发现key=7,不等于0。这就说明在装填的时候会发生冲突。根据冲突处理方法,会继续检测地址为1的值,发现key=14,依然不等。这个时候到了地址为3,发现为空依然没有找到。所以停止查找,本次查找不成功。因为如果key=0这个关键字存在的话,依照冲突处理函数,就一定能找到它。总不能丢了吧。

2. 根据第一点定义的不成功,依次推下去: 
查找地址为0的值所需要的次数为3, 
查找地址为1的值所需要的次数为2, 
查找地址为2的值所需要的次数为1, 
查找地址为3的值所需要的次数为2, 
查找地址为4的值所需要的次数为1, 
查找地址为5的值所需要的次数为5, 
查找地址为6的值所需要的次数为4。 
3.计算 
查找不成功ASL=(3+2+1+2+1+5+4)/ 7=18/ 7

时间: 2024-10-20 01:19:41

Hash表的平均查找长度ASL计算方法的相关文章

详解平均查找长度

1.顺序查找: 从表的一端开始,顺序扫描线性表,依次将扫描到的节点关键字和给定值k相比较. 等概率条件下...平均查找长度:ASL = (n+....+2+1)/n= (n+1)/2: 2.二分法查找: 前提是线性表是有序表.假设数据是按升序排序的,对于给定值x,从序列的中间位置开始比较,如果当前位置值等于x,则查找成功:若x小于当前位置值,则在数列的前半段中查找:若x大于当前位置值则在数列的后半段中继续查找,直到找到为止. 在等概率条件下...平均查找长度:ASL = log2(n+1)-1=

哈希表等概率情况下查找成功和查找不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的计算

最近复习了下数据结构中的哈希表,发现在计算等概率情况下查找不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时比较迷茫,不知道到底是怎么计算出来的.现在通过查阅资料终于知道如何计算了,所以记录下来以供以后查阅. 下面看下2010年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联考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中一个考哈希表的题. Question1: 将关键字序列(7.8.30.11.18.9.14)散列存储到散列表中.散列表的存储空间是一个下标从0开始的一维数组,散列函数为:      H(key) = (keyx3

二分查找的平均查找长度详解【转】

来源:http://blog.csdn.net/turne/article/details/50488378 看数据结构书的时候碰上的内容,我自己将它化成关于级数的题,然后自己算的过程,基本就是等比级数和等差级数的混合内容. 满二叉树来分析折半查找的平均长度 h=层高 n=节点数 []为计算过程的式 先算总查找次数 1*1+2*2+3*4+4*8...(h-1)*2^(h-2)+h*2^(h-1)  ------[1] [1]*2: 1*2+2*4+3*8+4*16...(h-1)*2^(h-1

Hash表的表大小

hash表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对内存中数据的快速.随机的访问.它主要有三个关键点:Hash表的大小.Hash函数.冲突的解决. 这里首先谈谈第一点:Hash表的大小. Hash表的大小一般是定长的,如果太大,则浪费空间,如果太小,冲突发生的概率变大,体现不出效率.所以,选择合适的Hash表的大小是Hash表性能的关键. 对于Hash表大小的选择通常会考虑两点: 第一,确保Hash表的大小是一个素数.常识告诉我们,当除以一个素数时,会产生最分散的余数,可能最糟糕的除法是除以2的倍数,因为这只会屏蔽被除

hash表总结

Hash表也称散列表,也有直接译作哈希表,Hash表是一种特殊的数据结构,它同数组.链表以及二叉排序树等相比较有很明显的区别,它能够快速定位到想要查找的记录,而不是与表中存在的记录的关键字进行比较来进行查找.这个源于Hash表设计的特殊性,它采用了函数映射的思想将记录的存储位置与记录的关键字关联起来,从而能够很快速地进行查找. 1.Hash表的设计思想 对于一般的线性表,比如链表,如果要存储联系人信息: 张三 13980593357 李四 15828662334 王五 13409821234 张

深入了解STL中set与hash_set,hash表基础

一,set和hash_set简介 在STL中,set是以红黑树(RB-Tree)作为底层数据结构的,hash_set是以哈希表(Hash table)作为底层数据结构的.set可以在时间复杂度为O(logN)的情况下插入,删除和查找数据.hash_set操作的时间度则比较复杂,取决于哈希函数和哈希表的负载情况. 二,SET使用范例(hash_set类似) 1 #include <set> 2 #include <ctime> 3 #include <cstdio> 4

[转]Hash表

转自:http://www.cnblogs.com/dolphin0520/ Hash表 Hash表也称散列表,也有直接译作哈希表,Hash表是一种特殊的数据结构,它同数组.链表以及二叉排序树等相比较有很明显的区别,它能够快速定位到想要查找的记录,而不是与表中存在的记录的关键字进行比较来进行查找.这个源于Hash表设计的特殊性,它采用了函数映射的思想将记录的存储位置与记录的关键字关联起来,从而能够很快速地进行查找. 1.Hash表的设计思想 对于一般的线性表,比如链表,如果要存储联系人信息: 张

hash函数查找和ASL计算

Hash表的"查找成功的ASL"和"查找不成功的ASL" ASL指的是 平均查找时间 关键字序列:(7.8.30.11.18.9.14) 散列函数: H(Key) = (key x 3) MOD 7 装载因子: 0.7 处理冲突:线性探测再散列法 查找成功的ASL计算方法: 以下求解过程是按照"计算机统考的计算方法",不同的老师.教材在"处理冲突"上可能会有不同的方法,所以最主要的是掌握原理即可,对于考研的朋友最好掌握统考真题

【数据结构】第9章 查找! (二叉搜索树BST AVL树 B-(+)树 字典树 HASH表)

难产的笔记...本来打算用1天 结果前前后后拖了5天 §9.1 静态查找表 9.1.1 顺序表的查找 各种扫 自己脑补吧 复杂度O(n) 9.1.2 有序表的查找 若表是单调的,则可以利用二分查找.复杂度O(logn) 9.1.3 静态树表的查找 见 http://blog.csdn.net/area_52/article/details/43795837 9.1.4 索引顺序表的查找 建立索引表查找 §9.2 动态查找表 动态查找表的特点是,表结构本身是在查找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即对于给定值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