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d做为linux下的三剑客,自然功能强大,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反而适得其反,今天就因为这个命令采了很深坑,分析一下原因,以谏后来者。
情景回顾:
项目中使用的一个python爬虫采用的是多线程并发爬取,输入为一个存放url的文件,因为程序随时可能停止,所以每次重启程序的时候需要将以爬取过的url去除,实现思路如下:
但是这样实现自动化的时候多有不便,一个程序就涉及五个文件,在加上其他的逻辑,文件众多,用shell脚本实现自动化写出来的代码可读性差,不易理解,所以想重新更改一下策略。有一种思路就是在程序启动的时候将文本读入一个list,然后删除掉处理完成的,程序关闭时将list写入文件,这样看似轻松,但是文本内容过大,而且如果程序异常退出,就会丢失掉内存中list内容,干了半天白干了。
旁边的一个小哥给了个建议,说是处理完就直接从Input中删掉,这样就不用再写shell自动化了,程序重启直接读取input文件就Ok了。
但是如何用python实现删除文件中指定的一行呐?总不能把文件读成列表,然后把那一行删除,然后再写回文件。因为是个大文件,这样效率很低。尤其是在多线程并发的情况下这样会导致大量IO,旁边的小哥又献策说可以用os.system(‘sed -i 1001d %s‘ % filename) 系统调用sed删除该行,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一想这样编码也不是很简单吗? 于是就欣然接收了这个提议,很快就实现了。
程序运行起来后才发现不是自己想的那样,自己还是没有搞明白sed,
原理剖析:
sed 是一种在线流编辑器,它一次处理一行内容。处理时,把当前处理的行存储在临时缓冲区中,称为“模式空间”(pattern space),接着用sed命令处理缓冲区中的内容,处理完成后,把缓冲区的内容送往屏幕。接着处理下一行,这样不断重复,直到文件末尾。文件内容并没有改变。Sed主要用来自动编辑一个或多个文件;简化对文件的反复操作;编写转换程序等。
使用-i选项可以直接在原文件进行修改,他会将sed原本输出到屏幕的内容输出到一个以sed开头的临时文件,处理完毕后他会将这个临时文件替换原本的文件,如果运行的时候出现错误,这个临时文件就不会被删除,一直留在那里。
而且在多个线程同时调用sed的时候,就会出现以下情况
线程B删除了第二行但第一行并未删除,当他处理完的时候替换原文本又会将第一行带回去,这样本来已经在线程A中删除的第一行,现在又出现了,于是被下一个线程读取处理,又被删除,又被替换回来,这样就造成一个循环,运行程序但并不能有效删除处理完毕的行。
sed固然强大,但是应该在直到其实现原理的情况下合理调用,避免在多线程情况下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