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很勤快,他每天都很努力的“叩石垦壤”,不停的“箕畚运于渤海尾”。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无止无休。只是为“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阴”。但是,他用的是最原始的方法。用自己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虽然看似不可实现,可是在愚公的心中从为有过动摇,他的这种持之以恒的心态,正是我们需要的和我们应该学习的。李冰在开凿都江堰的时候,用到了“积薪烧之”的方法,可见李冰比愚公的方法的确是高明的得多。这也难怪,一个是千年前的愚公,一个是千年后的蜀郡郡守,作为一个郡守,没有两把刷子怎么能够管理好这一郡的百姓呢。
不过,书中说道愚公是一个勤快的人,李冰一定是一个懒人。这一点我却并不知么认为。书中说道李冰闲到没事去看火烧石头。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李冰怎么可能完成都江堰这么大一个工程。一个蜀郡的郡守是一个懒人,那他干嘛吃饱了没事干去修什么都江堰啊!这么大的一个工程怎么也得数年才能完工,就算建造期间李冰也多少事干,无所事事的几年肯定要比建造一个工程轻松得多呀。所以,在我看来,李冰是一个闲人简直是无稽之谈。愚公叩石垦壤,李冰积柴烧之,只能说明李冰比愚公聪明。李冰统领上千人完成一个工程,愚公率领几个人完成一个工程,说明李冰比愚公更有能力。李冰发现火烧石头的办法就说他很闲,这也太牵强了吧。这只能说明李冰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问题,并从中得到启发,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来。这并不能说明他很懒,反而证明他勤奋好学,勇于实践。所以我并不认为方法是懒人创造的。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的人才能进步。
近代编程史上的程序员可以将一百万行代码写在一个文件中。的确是间难以想象的事。这对于程序的修改,查错非常的困难。所以有了后来的模块化思想,将一个程序分割为数个叫模块,,将每个小模块又分割为更小的模块。这就方便了程序的修改,也增强了程序的可读性。作者又将这个功劳归于懒人。我说他是不是太偏袒懒人了。我想问问,懒人会写一百万行的代码?懒人会去修改代码吗?懒人会去维护代码吗?我敢说懒人连一个文件都不愿意建。创造了新方法,促进历史的进步,你说人家是懒人,他会不会气死啊?创立多个文件夹的人和李冰一样,都是聪明的人,勇于创新的人。他们不但不是懒人,反而是勤奋的人。他们创立新的方法是为了他们的勤奋能得到更好的收益,二绝非为了偷得浮生半日闲。
当然并非所有的勤奋的人都能发现新的方法,除了勤奋,还需有智慧。然而智慧不是与生俱来的,这根后天的学习有关,所以这还是需要后天勤奋学习。所以在我看来,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程序员,首要的就是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