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一段时间快速浏览了一遍邹欣老师的《构建之法》这本书,在这里对我的首次阅读做一个小小的总结和疑问。当我翻到这本书的目录时,我首先的第一感想就是,这本书应该是关于现代软件工程管理学的书籍,但是在我快速浏览完了它的电子书时,对它又有了一个新的定位,这本书特别适合我们这些对软件工程半知半解的学生。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贴切,书中关于“敏捷开发”这一章节,我个人感觉有点像去年政府提出的“简政放权”--做好政府权力“减法”换取企业市场活力的“乘法”,公司上层领导放权,使得PM带领团队放手去做。那其中我也产生了一些疑问,望老师给予解答:
(1)在“敏捷”开发这部分中间有提到“敏捷 (Agile)”开发周期短,团队人员数量不多,方便用户增加或更改需求,但产品可靠性不高,选用”敏捷“开发软件,我们如何保证最终做出来的产品的可靠性,关于这点如何解决,在后期的维护成本是否就会有所上升?
(2)团队中每个人员的能力是有差异的,能力有高低,毕竟有所局限(像所精通的编码语言不同),成员所负责的模块是通过什么来分配任务的呢,是否有什么方式方法来做为一个衡量标准?“敏捷”适合哪种团队进行开发?如果团队刚刚建立起来,正处在相互了解相互磨合的阶段,进行软件开发是不是就不太适合采用“敏捷”思想,
(3)IT行业的变化基本上是日新月异的,MSF团队是如何跟上这种变化的呢?
就像一个软件刚刚投入使用,IT行业的思想和技术发生了改变,那么刚投入使用的软件在某些模块就过时了,此时,此时MSF团队是否又要根据目前的市场进行修改测试,那它的成本和生命周期就会有所提高.
(4)单元测试是回归测试的基础,那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单元测试应该是对软件的各个模块分别进行测试,同时必须和代码一起进行版本维护,这是在开发过程中必须要做的事情。当在所有模块已经全部完成,再对所有功能进行整合的时候进行回归测试,找出软件中存在的bug,同时进行修复。
《构建之法》这本书的实例很多,实用性很强,它所讲述的内容,目前只能在后期自己动手做软件的过程中才能进一步实现,望老师批评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