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数据库查询语句,如何只返回一部分数据?
Top子句
TOP 子句用于规定要返回的记录的数目。对于拥有数千条记录的大型表来说,TOP 子句是非常有用的。
在SQL Server数据库中语法为:
SELECT TOP number|percent column_name(s) FROM table_name
但是并非所有的数据库系统都支持 TOP 子句,比如Oracle和MySQL,它们有等价的语法。
在Oracle数据库中语法为:
SELECT column_name(s) FROM table_name WHERE ROWNUM <= number
在MySQL数据库中语法为:
SELECT column_name(s) FROM table_name LIMIT number
MySQL的Limit子句
Limit子句可以被用于强制 SELECT 语句返回指定的记录数。Limit接受一个或两个数字参数。参数必须是一个整数常量。如果给定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指定第一个返回记录行的偏移量,第二个参数指定返回记录行的最大数目。
//初始记录行的偏移量是 0(而不是 1):
mysql> SELECT * FROM table LIMIT 5,10; //检索记录行6-15
//为了检索从某一个偏移量到记录集的结束所有的记录行,可以指定第二个参数为 -1:
mysql> SELECT * FROM table LIMIT 95,-1; // 检索记录行 96-last
//如果只给定一个参数,它表示返回最大的记录行数目。换句话说,LIMIT n 等价于 LIMIT 0,n:
mysql> SELECT * FROM table LIMIT 5; //检索前 5 个记录行
Limit的效率高?
常说的Limit的执行效率高,是对于一种特定条件下来说的:即数据库的数量很大,但是只需要查询一部分数据的情况。
高效率的原理是:避免全表扫描,提高查询效率。
比如:每个用户的email是唯一的,如果用户使用email作为用户名登陆的话,就需要查询出email对应的一条记录。
SELECT * FROM t_user WHERE email=?;
上面的语句实现了查询email对应的一条用户信息,但是由于email这一列没有加索引,会导致全表扫描,效率会很低。
SELECT * FROM t_user WHERE email=? LIMIT 1;
加上LIMIT 1,只要找到了对应的一条记录,就不会继续向下扫描了,效率会大大提高。
Limit的效率低?
在一种情况下,使用limit效率低,那就是:只使用limit来查询语句,并且偏移量特别大的情况
做以下实验:
语句1:
select * from table limit 150000,1000;
语句2:
select * from table while id>=150000 limit 1000;
语句1为0.2077秒;语句2为0.0063秒
两条语句的时间比是:语句1/语句2=32.968
比较以上的数据时,我们可以发现采用where...limit....性能基本稳定,受偏移量和行数的影响不大,而单纯采用limit的话,受偏移量的影响很大,当偏移量大到一定后性能开始大幅下降。不过在数据量不大的情况下,两者的区别不大。
所以应当先使用where等查询语句,配合limit使用,效率才高
ps:在sql语句中,limt关键字是最后才用到的。以下条件的出现顺序一般是:where->group by->having-order by->limit
附录:OFFSET
为了与 PostgreSQL 兼容,MySQL 也支持句法: LIMIT # OFFSET #。
经常用到在数据库中查询中间几条数据的需求
比如下面的sql语句:
① selete * from testtable limit 2,1;
② selete * from testtable limit 2 offset 1;
注意:
1.数据库数据计算是从0开始的
2.offset X是跳过X个数据,limit Y是选取Y个数据
3.limit X,Y 中X表示跳过X个数据,读取Y个数据
这两个都是能完成需要,但是他们之间是有区别的:
①是从数据库中第三条开始查询,取一条数据,即第三条数据读取,一二条跳过
②是从数据库中的第二条数据开始查询两条数据,即第二条和第三条。
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参考了以下链接:
http://blog.csdn.net/tuenbotuenbo/article/details/7974909
http://www.w3school.com.cn/sql/sql_top.asp
http://www.server110.com/mysql/201310/2228.html
http://www.cnblogs.com/yxnchinahlj/p/4096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