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中的信息熵、相对熵(KL散度)、交叉熵、条件熵

信息熵

  信息量和信息熵的概念最早是出现在通信理论中的,其概念最早是由信息论鼻祖香农在其经典著作《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中提出的。如今,这些概念不仅仅是通信领域中的基础概念,也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其他的领域中,比如机器学习。

  信息量用来度量一个信息的多少。和人们主观认识的信息的多少有些不同,这里信息的多少用信息的在一个语境中出现的概率来定义,并且和获取者对它的了解程度相关,概率越大认为它的信息量越小,概率越小认为它的信息量越大。用以下式子定义:

$I(x) = -\log (p(x))$

  信息熵用来描述一个信源的不确定度,也是信源的信息量期望。它实际上是对这个信源信号进行编码的理论上的平均最小比特数(底数为2时)。

  式子定义如下(这里的log 的底数可以取2、e等不同的值,只要底数相同,一般是用于相对而言的比较):

$H(X) = E_{x\sim X}[I(x)]$

$= E_{x\sim X}[-\log (x)]$

$ = -\sum\limits_{x_i\in X}[p(x_i)\log p(x_i)]$

  《Deep Learning》的解释是:它给出了对依据概率分布P生成的符号进行编码所需的比特数在平均意义上的下界。

  我的理解:信息(符号)出现概率越高,编码理应给它少一些比特数,和有较低的信息量相符合(由上面的信息量式子算出)。信息出现概率越低,编码时可以把它的优先级放后一些,也就是给它分配更长一些的码,和有较高的信息量相符合。反应了人们对信息的编码长度和信息的信息量是成正相关的,因为它符合这样一个事实:概率低→定义信息量高,概率低→定义编码长度长。所以信息的信息量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度量信息需要编码的长度,信源分布的信息量期望(信息熵)也就度量了一个信源平均需要的编码长度。

  当然能发出信号的信源只是信息的一个语境而已。信息熵可以在很多语境下定义,只要有信息。

  比如:一篇文章的字母的信息熵,那语境$X$就是在这篇文章下的所有字母,$x_i$就是每个字母,$p(x_i)$就是每个字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

  又比如:小王在盒子里放了一个红球。小明知道盒子里的球色可能是红、黑、蓝三者之一,小红知道盒子里的球色是红、黑二者之一。那小明在这个游戏中所知道的信息的信息熵的语境$X$就是这三种可能性,得$H(X)  = 1.584$(以2为底)。同理,小红是二种可能性,得$H(X)  = 1.0$。如果这时候小王告诉他们:盒子里放的不是黑球。对于小明来说,可能性变成了二种,$H(X)  = 1.0$,和之前相比信息熵减少了,获得的信息量就是$1.584 - 1.0 = 0.584$。而对于小红,$H(X)$变为了0,获得信息量就是1.0。

  这里又要问了,比如对小明来说,之前“盒子的球是黑色的”这个论断用信息量算出来$I(x) = -\log (1/3) = 1.584$呀,为什么小王告诉的消息“盒子里不是黑球”使小明获得的信息量不是这个数值?而是0.584?我懒得研究了,以后有时间再说吧。

  另外,接近确定的分布有较低的熵;接近均匀分布的概率分布有较高的熵。如图:

相对熵(KL散度)

  相对熵原本在信息论中度量两个信源的信号信息量的分布差异。

  而在机器学习中直接把其中的信息量等概念忽略了,当做损失函数,用于比较真实和预测分布之间的差异。其实用别的式子来比较分布之间的差异也行,因为损失函数的目的只是为了减小模型预测分布和真实分布的差异而已。只要符合分布差异越大,函数值越大的式子应该都行。

定义

  式子定义如下(这里用期望的形式定义,底数用e):

  $D_{KL}(P||Q) = E_{x\sim P}[\log \frac{P(x)}{Q(x)}] = E_{x\sim P}[\log P(x) - \log Q(x)]$

  《Deep Learning》中的解释是:在离散型变量的情况下,KL散度衡量的是,当我们用一种被设计成能够使得概率分布Q产生的消息的长度最小的编码,发送包含由概率分布P产生的符号的消息时,所需要的额外信息量

  我的理解:

  1、用使得P分布产生的消息长度最小的编码,来发送P分布产生的消息时。因为对于某个符号$x$,它的编码的信息量是$-\log P(x)$,它的概率是$P(x)$,所以P分布平均每个符号要编码的信息量就是$\sum\limits_{x\in P}[-P(x)\log P(x)] = H(P)$,就是P分布的信息熵。

  2、用使得Q分布产生的消息长度最小的编码,来发送P分布产生的消息时。因为对于某个符号$x$,它的编码的信息量是$-\log Q(x)$,它的概率是$P(x)$,所以P分布平均每个符号要编码的信息量就是$\sum\limits_{x\in P}[-P(x)\log Q(x)] = H(P, Q)$,实际上是P和Q的交叉熵(后面提到)。

  3、那么额外信息量就是2和1之差了,所以有:

  $D_{KL}(P||Q) = \sum\limits_{x\in P}[-P(x)\log Q(x)] - \sum\limits_{x\in P}[-P(x)\log P(x)]$

$= E_{x\sim P}[\log P(x) - \log Q(x)] $

$ = E_{x\sim P}[\log \frac{P(x)}{Q(x)}] $

  另外,显然当两个分布相同时,它们的KL散度为0.

非对称

  KL散度不是一个对称量,即对于某些$P$和$Q$:$D_{KL}(P||Q) \not= D_{KL}(Q||P)$。所以使用它们来做损失函数,最小化后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如下是《Deep Learning》中,使用$D_{KL}(P||Q)$ 和 $D_{KL}(Q||P)$最小化后拟合真实分布的比较图:

  直观理解上图:

  1、对于$D_{KL}(p||q)$,因为优化的分布是$q$而:

$D_{KL}(p||q) = \sum\limits_{x\in p}[-p(x)\log q(x)] - \sum\limits_{x\in p}[-p(x)\log p(x)]$

  其中后一项不变化,所以$q$需要尽可能地靠近$p$,就产生了一个平均,得到左图。

  2、对于$D_{KL}(q||p)$,因为优化的分布是$q$而:

$D_{KL}(q||p) = \sum\limits_{x\in q}[-q(x)\log p(x)] - \sum\limits_{x\in q}[-q(x)\log q(x)]$

  其中后一项会变化,所以$q$不但需要尽可能地靠近$p$,而且$q$分布的交叉熵也要尽可能地小,就使得$q$分布更加不平均(概率尽可能集中到一点),得到右图。

非负

  由Jenson不等式可证明KL散度非负,首先引出Jenson不等式:

  令非负函数$f(x)$,有:

$\int_{-\infty}^{\infty}f(x) dx = 1$

  如果$g(x)$是任意可测函数,并且$\varphi(x)$为下凸函数,那么有Jenson不等式如下:

$\varphi(\int_{-\infty}^{\infty}g(x)f(x)dx) \leq \int_{-\infty}^{\infty}\varphi(g(x))f(x)dx$

  转换成期望的形式就是:

$\varphi(E_{x\sim f(x)}g(x)) \leq E_{x\sim f(x)}\varphi(g(x))$

  在KL散度中,由于$-\log (x)$是严格下凸函数,且$\int p(x)dx = 1, \int q(x)dx = 1$,所以有:

$D_{KL}(p||q) = - \int p(x)\log \frac{q(x)}{p(x)}dx$

$\leq -ln\int p(x)\frac{q(x)}{p(x)}dx$

$= -ln\int q(x)dx = - ln1 = 0$

交叉熵

  如上面提到过,交叉熵式子定义:

$H(P, Q) = -E_{x\sim P(x)}\log Q(x)$

  由上面可知,假如$P$是真实分布,当使用$D_{KL}(P||Q)$作为损失函数时,因为只含$P$的那一项并不会随着拟合分布$Q$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这时候损失函数可以使用$H(P, Q)$来代替简化

  另外,由于$H(P, Q) = D_{KL}(P||Q) + H(P)$,可看出$H(P, Q)$非负且比H(P)大。

参考资料

1. 信息量和信息熵的理解:https://blog.csdn.net/S_o_l_o_n/article/details/94999364

2. 详解机器学习中的熵、条件熵、相对熵和交叉熵:https://www.cnblogs.com/kyrieng/p/8694705.html#name4

3. 《Deep Learning》: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421/6231210003002024.shtm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qizhou/p/12178082.html

时间: 2024-08-09 06:16:13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中的信息熵、相对熵(KL散度)、交叉熵、条件熵的相关文章

深度学习中交叉熵和KL散度和最大似然估计之间的关系

机器学习的面试题中经常会被问到交叉熵(cross entropy)和最大似然估计(MLE)或者KL散度有什么关系,查了一些资料发现优化这3个东西其实是等价的. 熵和交叉熵 提到交叉熵就需要了解下信息论中熵的定义.信息论认为: 确定的事件没有信息,随机事件包含最多的信息. 事件信息的定义为:\(I(x)=-log(P(x))\):而熵就是描述信息量:\(H(x)=E_{x\sim P}[I(x)]\),也就是\(H(x)=E_{x\sim P}[-log(P(x))]=-\Sigma_xP(x)l

浅谈深度学习中潜藏的稀疏表达

浅谈深度学习中潜藏的稀疏表达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 唐 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不要为我为啥放这首在开头,千人千面千理解吧] 深度学习:概述和一孔之见 深度学习(DL),或说深度神经网络(DNN), 作为传统机器学习中神经网络(NN).感知机(perceptron)模型的扩展延伸,正掀起铺天盖地的热潮.DNN火箭般的研究速度,在短短数年内带来了能“读懂”照片内容的图像识别系统,能和人对话到毫无PS痕迹的语音助手,能击败围棋世界冠军.引

【转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分类: Machine Learning2012-08-04 09:49 142028人阅读 评论(70) 收藏 举报 algorithmclassificationfeaturesfunctionhierarchy Deep Learning是机器学习中一个非常接近AI的领域,其动机在于建立.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学习的神经网络,最近研究了机器学习中一些深度学习的相关知识,本文给出一些很有用的资料和心得. Key Words:有监督学习与无监督学习

机器学习&amp;深度学习资料分享

感谢:https://github.com/ty4z2008/Qix/blob/master/dl.md <Brief History of Machine Learning> 介绍:这是一篇介绍机器学习历史的文章,介绍很全面,从感知机.神经网络.决策树.SVM.Adaboost 到随机森林.Deep Learning. <Deep Learning in Neural Networks: An Overview> 介绍:这是瑞士人工智能实验室 Jurgen Schmidhuber

【转】近200篇机器学习&amp;深度学习资料分享(含各种文档,视频,源码等)

编者按:本文收集了百来篇关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资料,含各种文档,视频,源码等.而且原文也会不定期的更新,望看到文章的朋友能够学到更多. <Brief History of Machine Learning> 介绍:这是一篇介绍机器学习历史的文章,介绍很全面,从感知机.神经网络.决策树.SVM.Adaboost 到随机森林.Deep Learning. <Deep Learning in Neural Networks: An Overview> 介绍:这是瑞士人工智能实验室 Ju

[转载]机器学习&amp;深度学习经典资料汇总,全到让人震惊

自学成才秘籍!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经典资料汇总 转自:中国大数据: http://www.thebigdata.cn/JiShuBoKe/13299.html [日期:2015-01-27] 来源:亚马逊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小编都深深的震惊了,到底是谁那么好整理了那么多干货性的书籍.小编对此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小编不是文章的生产者,只是文章的搬运工. <Brief History of Machine Learning> 介绍:这是一篇介绍机器学习历史的文章,介绍很全面,从感

近200篇机器学习&amp;深度学习资料分享(含各种文档,视频,源码等)(1)

原文:http://developer.51cto.com/art/201501/464174.htm 编者按:本文收集了百来篇关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资料,含各种文档,视频,源码等.而且原文也会不定期的更新,望看到文章的朋友能够学到更多. <Brief History of Machine Learning> 介绍:这是一篇介绍机器学习历史的文章,介绍很全面,从感知机.神经网络.决策树.SVM.Adaboost 到随机森林.Deep Learning. <Deep Learning i

资深程序员带你玩转深度学习中的正则化技术(附Python代码)!

目录 1. 什么是正则化? 2. 正则化如何减少过拟合? 3. 深度学习中的各种正则化技术: L2和L1正则化 Dropout 数据增强(Data augmentation) 提前停止(Early stopping) 4. 案例:在MNIST数据集上使用Keras的案例研究 1. 什么是正则化? 在深入该主题之前,先来看看这几幅图: 之前见过这幅图吗?从左到右看,我们的模型从训练集的噪音数据中学习了过多的细节,最终导致模型在未知数据上的性能不好. 换句话说,从左向右,模型的复杂度在增加以至于训练

卷积在深度学习中的作用(转自http://timdettmers.com/2015/03/26/convolution-deep-learning/)

卷积可能是现在深入学习中最重要的概念.卷积网络和卷积网络将深度学习推向了几乎所有机器学习任务的最前沿.但是,卷积如此强大呢?它是如何工作的?在这篇博客文章中,我将解释卷积并将其与其他概念联系起来,以帮助您彻底理解卷积. 已经有一些关于深度学习卷积的博客文章,但我发现他们都对不必要的数学细节高度混淆,这些细节没有以任何有意义的方式进一步理解.这篇博客文章也会有很多数学细节,但我会从概念的角度来看待他们,在这里我用每个人都应该能够理解的图像表示底层数学.这篇博文的第一部分是针对任何想要了解深度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