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洪波是SAP成都研究院CEC开发团队三大巨头之一。关于他的背景介绍,参考我以前的公众号文章:SAP成都研究院CEC团队三巨头之一:M君的文章预告。
其实早在2007年,互联网上已经有介绍马洪波的文章了。这里复制一份如下。大家如果想看原文,请用关键字"sap 马洪波"进行百度,然后点击第一条搜索结果。
周五下午,在SAP全球研发服务中心(成都)位于成都高新区天府软件园B区的办公室中,马洪波结束了一天充实的工作,走出办公室,耳边传来“HAPPY BIRTHDAY”的歌声,随之映入眼帘的是众多同事温暖的笑脸和一个漂亮的生日蛋糕,瞬时,一股暖流在他的胸中涌过。
然而他并不感到惊讶,因为这就是SAP全球研发服务中心(成都)的一个企业文化,是SAP对每一名员工的温馨关怀。
作为清华大学应用物理专业的一名毕业生,马洪波的职业经历值得许多高等学子借鉴。在大学期间马洪波便认识到所学专业偏理论轻实践的特点,遂选修了企业管理作为第二专业。98年,顺利取得双学位的马洪波毕业后就职于北京普天集团。2000年,IT浪潮开始在国内兴起,渴望挑战的马洪波毅然辞去了稳定的工作,投身于新加坡某公司从事与ERP软件相关开发工作。当时,SAP在ERP行业已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名字,其影响力遍布ERP的每一个技术和服务领域,以绝对的优势领导国际ERP市场。2006年,期待回家乡发展的马洪波通过层层面试加入了正在筹建中的SAP全球研发服务中心(成都)。
初入SAP全球研发服务中心(成都)的马洪波曾对是否能顺利融入这个团队的问题有所顾虑。对于大型跨国公司来说,其复杂的公司结构往往令新进人员无所适从,不知道从何入手。在就职培训之前,SAP全球研发服务中心(成都)给了马洪波意料之外的惊喜。总经理王天扬亲自带领马洪波对SAP全球研发服务中心(成都)的部门结构进行了解,并对每个部门都安排了联络人对他进行信息支持。在掌握了公司的总体结构之后,结合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发展意向,马洪波选择了研发团队应用顾问的工作。这种“全面了解,自主选择”的方式,令每个新同事都能愉快而迅速的融入SAP全球研发服务中心(成都)的工作环境。
经过短短一年时间,马洪波已经从一名应用顾问成长为专家团队主任。这种惊人的成长速度在马洪波看来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一年之内,SAP全球研发服务中心(成都)已经数次安排马洪波至德国和印度进行了为期近三个月的职业培训,这种强大的培训投入即使在资源丰富的外资企业中也实属罕见。得益于这种充实的培训体系,马洪波在技术上对SAP内容技术开发流程上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尤其是在与德国和印度同事成功合作项目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启发,开拓了新的视野。同时,与国外同事的融洽交流中,马洪波的沟通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无形中丰富了他的能力结构。“我们从来不埋怨没有人才,一来我们要的人才市场没有,再者培养人才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方面。”正是这种踏实稳健的人才理念,使得SAP全球研发服务中心(成都)在人力资源争睹激烈的高新领域能够独树一帜。
最令马洪波感到欣慰的是SAP全球研发服务中心(成都)对于自己战略目标的稳健推行。“把服务产品化,做软件业的麦当劳”,这是每一个SAP人都清楚的未来发展战略。不同于一般软件公司的风风火火,对待每个客户提出的个案需求,SAP全球研发服务中心(成都)都不会马上着手开发。在项目执行前夕,往往会汇集众多开发人员对于项目提案进行反复讨论。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尽量使每一款项目产品都具有较强的延展性,使其在今后可以处理更多用户的需求。这种沉稳的工作流程将会使SAP全球研发服务中心(成都)在软件开发领域占得先机;同时这也使得所有SAP人对SAP全球研发服务中心(成都)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坚信不已。如今,世界财富 500强中有80%以上的企业正从SAP提供的管理方案中获益。
从1998到2007,经过近10年的追寻,马洪波终于在SAP全球研发服务中心(成都)的舞台上实现了在研究、实践以及生活上的平衡。面对融洽的团队,充足的资源和广阔的前景,展望未来,马洪波有理由感慨:what can I ask for anymore?
下面是马洪波的正文。
两个月前,Jerry找我约稿,让我聊聊过去这么多年在SAP工作的感受分享。那段时间恰好是我在SAP工作12周年anniversary 过后几天,就应下了,心想该是个不错的机会,对自己过去这12年做个简单总结(@感谢[email protected])。
可是拿起笔来的时候却犯愁了,该写点什么呢? 回想过去这些年,随着SAP的数字化和云转型,我的工作内容和产品也跟着变化过好几次:
- 06年到11年这5年,主要是在做Cloud Delivery Infrastructure,做的是类似于Basis方面的工作;
- 之后1年,参与到SAP Cloud Application Studio(当时叫做PDI)的开发,做了其中的Application Exit这个功能;
- 2012年,转到SAP CRM,主要负责其中的Social Media集成相关的功能;
- 2015年底,开始了一个叫做SAP Customer Engagement Center的全新的云产品开发,工作平台也从之前的基于SAP Netweaver和ABAP变成了基于SAP Cloud Platform和Java/Node.js等;
- (未来的变化待续。。。。)
基本是做不了几年就换一个话题,所以在每个话题上基本都是“半瓶水”的状态,也印证了那句老话,“世界上唯一不变就是变化”。
(2017年1月 摄于四川嘉阳 by hongbo)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每个话题上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基本都能得到那个话题相关Stakeholder们的认可,有的甚至到了赞誉有加的地步(惭愧)。
嗯,看来本文的主题有了,或许我在学习新话题和新知识方面的经验和心得可以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关于学习
关于学习,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有的愿意去上培训班,有的喜欢自己看书,或在网上查一些资料,这些都很重要。大家或许都已经在这么做了,所以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下面我主要想分享一下我的个人的一些经验。
(2015年2月 摄于云南虎跳峡 by hongbo)
1. 带着问题和目标学习,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方说在学习condition技术的时候,我们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给某个产品配出一个买三送一的定价方式;这个目标完成了之后,我们可以给自己设定另外一个目标,比方说对针一个订单,满100省20。几轮过后,基本就能够对SAP condition技术里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 condition table
- access sequence
- condition type
- pricing procedure
当然,有时候我们很难定一个像这上面这样的明确目标。这时,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自己的听众,“把自己这个听众讲明白”很多时候也是一个不错的目标。因为,把自己讲明白一点也不容易,这要求我们不光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2. 向身边其他牛人学习。
几年前,每次需要在公共场合做session之前,我都要花很久的时间准备PPT,并且之前都会反复做几次排练。我一直羡慕和好奇,想知道那些天天作演讲的人,都是怎么做到的。
直到2014年,在柏林的SAP DKOM上,SAP和Facebook有一个讲社交媒体营销的joint session。在session开始前三小时,Facebook的speaker姗姗来迟。在问了自己有多长的演讲时间后,他用了几分钟的时间,从各个不同的PPT中拼凑出几页片子,然后又花了几分钟的时间前后翻了几遍,就邀请我们一起喝咖啡去了。后来和他聊天当中知道,他的电脑里有一堆各种各样的PPT,每一份里边的每一页他都很熟悉,所以他总能快速的针对某个话题构建一个story line,并快速拼出合适的PPT。
这次谈话给了我相当大的启发,从那之后,我也开始累积各式各样的素材,在听别人演讲的时候,也开始留意琢磨别人是从什么样的角度去阐述的。所以,我们要向牛人学习的,不光是他们的业务知识,更重要的是和他们聊,从中学习他们的方式方法。并且因为他们是我们身边的人,可以借由他们的这些方法和已经达到的专业高度,来消除我们内心某个方面的恐惧感。
3. 蹭社会热点,更投入的学习。
因为社会环境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我们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知识的热情是不一样的。跟着自己的兴趣和热情去学习,也会大大的提高学习的效果。在得到平台刚刚兴起的时候,我跟着在上面听过几个专栏。后来,因为比较喜欢古典老师,又认真阅读过他的两本书;现在写作又似乎是一个比较热门的学习点,借着Jerry约稿的这个机会,不知道能否带动我的一个新的学习热点呢。最近SAP成都研究院也成立了区块链社群,和toast master俱乐部,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蹭热点学习的机会。
关于实践
老祖宗说:“书中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文青们说:“为什么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其实这两句话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想真正的学会一个知识,实践必不可少。
1. 练习,马上练习。
就拿学习SAP系统来说,我们在学到了某个流程之后,必须马上去跑系统:第一遍,照着书上的步骤一步一步的跑;第二遍,丢开书,凭着自己的理解独立的去跑;第三遍,变个花样,翻来覆去的跑。每次跑不下去的时候,就返回头去看书,理解。只有这样子,我们才能够真正的把学到的东西,熟练的应用起来。
(2016年6月 摄于贵州南花苗寨 by hongbo)
2. 抓住每一个机会,拉开架势去练习。
拉开架势,创造一个带入式的情境,会让自己的练习效果事半功倍。比如,如果我们想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那每一天的站会,每一次的小组分享,每一次的review meeting,都是一个绝佳的练习机会:从事先PPT的准备,PPT之间的story line的编排,到presentation中的身体语言和语气语调。。。如果我们暂时还做不到神似,那就先要求自己从形似开始吧。每一次的练习过后,我们还可以从听众中主动的去收集一些反馈意见,以方便我们不断的提升自己,从而慢慢的让自己从形似走向神似。
这就好比学习剑法,首先,需要从“手中有剑,心中无剑”开始,一招一式不断练习,才能慢慢的,成长为“手中有剑,心中有剑”的人剑合一的境界。至于那种“手中无剑,心中亦无剑”的至大则空的境界,那就权当作为我们奋斗的一个终极目标吧。
总结、回顾和反思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没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活”。老祖宗也告诫我们,“吾当三省吾身”。除了省一下自己有没有“谋而不忠,交而不信”的行为之外,我觉得下面几点也很重要:
1. 勤总结以精进业务。
比如,每天下班的时候问一下自己,我今天又学了几个tcode?我今天又学了什么新的业务流程?我今天又知道了一个什么坑?等等。这种总结,往往能够帮助发现自己尚不完全明白地方,促进自己进一步学习;对于自己明白的知识,也能够让其更熟练,更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不要小看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总结。虽然每天花不了什么时间,不过如果坚持做,日拱一卒,日积月累,就能够让自己快速的成长,尤其是在一个新的领域,需要快速积累业务知识的时候,这个办法非常管用。
2. 关联已有知识,扩大知识边界。
回顾的时候,一定要尽力将新学的知识不断的关联到自己已有的知识上去,这样才让这个漂浮的孤零零的知识点快速依附到自己已有的知识晶体上面,从而不断扩大知识自己的知识边界。在学习新的知识的时候,才能够更加的快速和有效。
3. 多反思,让自己做事更专业。
除了业务知识的总结,经常对自己做事的方式方法进行一个反思也非常重要。比方说,今天回复的邮件,有没有哪个地方用词可以更好的?今天和其他同事的沟通协作,有没有哪里做得不是特别到位的?只有不断的多觉察自己,才能够让我们自己从不知不觉,到后知后觉,到当知当觉,乃至突破自己固有的一个心智模式。
(2016年2月 摄于云南大山包 by hongbo)
关于学习-实践-反思
罗嗦了这么多,希望能够对大家有些许帮助。当然,学习也不能完全是功利性的,比方某个话题,暂时对自己的工作、家庭看起来没有什么帮助,但如果觉得有意思感兴趣,也绝对值得去学,毕竟学习的最终目标是收获更多的快乐(最近我觉得跟着抖音学魔术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或许到最后你会发现万变不离其宗,外宗归一了呢?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下面这句话,我每次读都有所感悟。现写出来,送给大家,权当个结语吧。
“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还有迷,总不如自悟之了了;意兴从外境而得者,有得还有失,总不如自得之休休”。
更多阅读
- SAP成都研究院35岁以上的开发人员都去哪儿了?
- SAP成都研究院的体育故事
- 汶川大地震中的SAP成都研究院
- 从程序猿到SAP产品经理,我是如何转型的?(上篇)
- 从程序猿到SAP产品经理,我是如何转型的?(下篇)
要获取更多Jerry的原创技术文章,请关注公众号"汪子熙"或者扫描下面二维码:
原文地址:http://blog.51cto.com/5899363/2123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