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移动互联网有哪些热门技术?
往后几年,究竟有哪些移动互联网技术,将成为热门呢?前瞻网为我们揭开了相关疑问,公布了未来五年移动互联网10大热门技术,笔者认为对一些研究和开发相关领域的人士是一篇很好的参考文章:原文如下:
目前,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阶段,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日益成熟,传统互联网企业都已经开始自觉的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概念拓展新业务和方向。
据前瞻网分析认为,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想要发挥移动互联网的种种优势和潜力就必须掌握广泛的移动技术和技能,其中许多还是现在的IT人员并不熟悉的技术和技能。以下是未来五年移动互联网的10大热门移动技术。
1. HTML5
HTML5对于移动应用便携性意义重大,但是它的分裂性和不成熟会产生许多实施和安全的风险。然而,随着HTML5及其开发工具的成熟,移动网站和混合应用的普及将增长。因此,尽管有许多挑战,HTML5对于提供跨多个平台的应用的机构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技术。
2.多平台/多架构应用开发工具
大多数机构需要应用开发工具支持未来的“3 x 3”平台与架构,即三个主要平台(Android、 iOS和Windows)和三个主要架构(本地、混合和移动Web)。工具选择是一个复杂的平衡行动,权衡许多技术和非技术问题,如生产效率和厂商的稳定性。大多数大新机构将需要一些工具组合提供他们需要的架构和平台。
可穿戴设备
3.可穿戴设备
智能手机将成为个人局域网的中心。个人局域网由身体上的健康医疗传感器、智能首饰、智能手表、显示设备(如谷歌眼镜)和嵌入到服装和鞋中的各种传感器组成。这些技术设备将与移动应用沟通,用新的方式提供信息,在体育、健身、时尚、业余爱好和健康医疗等方面推出广泛的产品和服务。
4. 高精确度移动定位技术
知道一个人的精确位置是提供相关位置信息和服务的一个关键因素。利用室内准确定位的应用现在使用Wi-Fi、图像、超声波信号和地磁等技术。可以预期的是,使用新蓝牙智能标准的无线信号的应用将增长。从长远看,智能照明等技术也将变得非常重要。准确室内定位技术 与移动应用的结合将产生新一代非常个性化的服务和信息。
5. 新的Wi-Fi标准
新的Wi-Fi标准,如802.11ac、11ad、11aq和11ah,将提高Wi-Fi性能,使Wi-Fi成为遥测等应用更重要的技术部分,并且使Wi-Fi能够提供新的服务。在未来五年里,随着机构中出现更多的具有Wi-Fi功能的设备,随着蜂窝工作量转移更流行,以及定位应用需要密度更大的接入点配置,对于Wi-Fi基础设施的需求将增长。新标准和新应用所需要的性能产生的机会要求许多机构修改或者更换自己的Wi-Fi基础设施。
6. 高级移动用户体验设计
领先的移动应用将提供不同寻常的用户体验。这种用户体验是采用各种新技术和方法实现的,如动机设计、“安静的”设计和“好玩的”设计。设计者还创建 能够应对移动挑战的应用,如部分用户关注和中断或者能够利用增强现实等新颖的功能来使用这个技术。领先的消费者应用程序将为用户界面设计制定一个高标准。 所有的机构必须掌握新的技能并且与新的伙伴合作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7. 企业移动管理
企业移动管理(EMM)这个词解释移动管理、安全和技术支持等技术未来的演进和融合。企业移动管理包括移动设备管理、移动应用管理、包装和集装箱化以及企业文件同步化和共享的一些因素。这些工具将成熟,应用范围扩大并且最终解决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PC上所有流行的操作系统的移动管理需求。
8. 智能对象
到2020年,成熟市场的普通富裕家庭都会有数百个智能对象,包括LED灯泡、玩具、家用设备、体育设备、医疗设备以及可控制的电源插座等。这些家庭智能对象将是物联网的一部分,其中多数设备能够以某种方式与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中的应用沟通。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将执行许多功能,包括遥控器、显示和分析信息、与社交网络配合监视能够发微博或者发帖的“东西”、支付订阅服务费、订购更换耗材和更新对象固件。
9. 测量与监视工具
移动设备的多样性使全面的应用测试成为不可能的事情。移动网络不确定的性质和支持移动网络的云服务能够产生很难发现的性能瓶颈。通常叫作“应用性能 监视”的移动测量和监视工具能够帮助解决这个问题。移动应用监视工具能够提供应用行为的可见性、提供使用哪些设备或者操作系统的统计、监视用户行为以便确 定确定成功地利用了哪一个应用程序的性能。
10.LTE和LTE-A
LTE和接替它的技术LTE-A是提高频谱效率的蜂窝技术,从理论上可将蜂窝网络的最大上载速度提高到每秒1GB,同时减少延迟。所有的移动用户都将从改善的带宽中受益。优越的性能和LTE广播等新功能将使网络运营商能够提供新的服务。
所有上述移动技术在现有阶段都有着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未来五年在研发和企业运用的推动下,将成为各大企业机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重要保证。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929801710101ekr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