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分时钟、DQS与DQM - DDRx的关键技术介绍(上)

作者:一博科技

在上一篇的问题里面问到了DDRX相对于前一代来说的关键技术突破在哪里,虽然没有人回答得完全正确,但这个也是很正常的,因为通过几句话要想说清楚也确实是不容易的,所以还是通过文章来把这些关键技术再给大家介绍一下。

差分时钟技术

差分时钟是DDR的一个重要且必要的设计,但大家对CK#(CKN)的作用认识很少,很多人理解为第二个触发时钟,其实它的真实作用是起到触发时钟校准的作用。

由于数据是在CK的上下沿触发,造成传输周期缩短了一半,因此必须要保证传输周期的稳定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这就要求CK的上下沿间距要有精确的控制。但因为温度、电阻性能的改变等原因,CK上下沿间距可能发生变化,此时与其反相的CK#(CKN)就起到纠正的作用(CK上升快下降慢,CK#则是上升慢下降快),如下图一所示。

图一 差分时钟示意图

数据选取脉冲(DQS)

就像时钟信号一样,DQS也是DDR中的重要功能,它的功能主要用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准确的区分出每个传输周期,并便于接收方准确接收数据。每一颗8bit

DRAM芯片都有一个DQS信号线,它是双向的,在写入时它用来传送由主控芯片发来的DQS信号,读取时,则由DRAM芯片生成DQS向主控发送。完全可以说,它就是数据的同步信号。

在读取时,DQS与数据信号同时生成(也是在CK与CK#的交叉点)。而DDR内存中的CL也就是从CAS发出到DQS生成的间隔,数据真正出现在数据I/O总线上相对于DQS触发的时间间隔被称为tAC。实际上,DQS生成时,芯片内部的预取已经完毕了,由于预取的原因,实际的数据传出可能会提前于DQS发生(数据提前于DQS传出)。由于是并行传输,DDR内存对tAC也有一定的要求,对于DDR266,tAC的允许范围是±0.75ns,对于DDR333,则是±0.7ns,其中CL里包含了一段DQS的导入期。

DQS

在读取时与数据同步传输,那么接收时也是以DQS的上下沿为准吗?不,如果以DQS的上下沿区分数据周期的危险很大。由于芯片有预取的操作,所以输出时的同步很难控制,只能限制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数据在各I/O端口的出现时间可能有快有慢,会与DQS有一定的间隔,这也就是为什么要有一个tAC规定的原因。而在接收方,一切必须保证同步接收,不能有tAC之类的偏差。这样在写入时,DRAM芯片不再自己生成DQS,而以发送方传来的DQS为基准,并相应延后一定的时间,在DQS的中部为数据周期的选取分割点(在读取时分割点就是上下沿),从这里分隔开两个传输周期。这样做的好处是,由于各数据信号都会有一个逻辑电平保持周期,即使发送时不同步,在DQS上下沿时都处于保持周期中,此时数据接收触发的准确性无疑是最高的,如下图二所示。

图二  数据时序

数据掩码技术(DQM)

不是DDR所特有的,但对于DDR来说也是比较重要的技术,所以一并介绍下。

为了屏蔽不需要的数据,人们采用了数据掩码(Data I/O Mask,简称DQM)技术。通过DQM,内存可以控制I/O端口取消哪些输出或输入的数据。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读取时,被屏蔽的数据仍然会从存储体传出,只是在“掩码逻辑单元”处被屏蔽。

DQM由主控芯片控制,为了精确屏蔽一个P-Bank位宽中的每个字节,每个64bit位宽的数据中有8个DQM信号线,每个信号针对一个字节。这样,对于4bit位宽芯片,两个芯片共用一个DQM
信号线,对于8bit位宽芯片,一个芯片占用一个DQM信号,而对于16bit位宽芯片,则需要两个DQM引脚。SDRAM
官方规定,在读取时DQM发出两个时钟周期后生效,而在写入时,DQM与写入命令一样是立即生效,如下图三和四分别显示读取和写入时突发周期的第二笔数据被取消。

图三  读取时数据掩码操作

图四  写入时数据掩码操作

所以DQM信号的作用就是对于突发写入,如果其中有不想存入的数据,就可以运用DQM信号进行屏蔽。DQM信号和数据信号同时发出,接收方在DQS的上升与下降沿来判断DQM的状态,如果DQM为高电平,那么之前从DQS中部选取的数据就被屏蔽了。

有人可能会觉得,DQM是输入信号,意味着DRAM芯片不能发出DQM信号给主控芯片作为屏蔽读取数据的参考。其实,该读哪个数据也是由主控芯片决定的,所以DRAM芯片也无需参与主控芯片的工作,哪个数据是有用的就留给主控芯片自己去选择。

更多阅读:

DDRx关键技术介绍(中)- OCD、ODT、VREFCA、VREFDQ、ZQ校准、 Reset

DDRx关键技术介绍(下)- Write leveling、Fly_by拓扑、DBI功能与POD电平

DDRx的关键技术介绍(上)

时间: 2024-10-11 02:48:21

差分时钟、DQS与DQM - DDRx的关键技术介绍(上)的相关文章

差分时钟模块

//产生200MHz差分时钟: //写法一: module sim_top;reg clk;initial begin clk <= 1'b0;endalways #5 clk=~clk; system system( .clk_in1_p(clk), .clk_in1_n(~clk) ); endmodule //写法二: module sim_top( ); reg clk_in1_p; wire clk_in1_n; assign clk_in1_n = ~clk_in1_p; initi

SERDES关键技术总结

转自https://www.cnblogs.com/liujinggang/p/10125727.html 一.SERDES介绍 随着大数据的兴起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传输对总线带宽的要求越来越高,并行传输技术的发展受到了时序同步困难.信号偏移严重,抗干扰能力弱以及设计复杂度高等一系列问题的阻碍.与并行传输技术相比,串行传输技术的引脚数量少.扩展能力强.采用点对点的连接方式,而且能提供比并行传输更高带宽,因此现已广泛用于嵌入式高速传输领域. Xilinx公司的许多FPGA已经内置了一个或多

八大 IoT 安全关键技术解析

IoT 设备的增长也伴随着网络攻击的风险的增长,因此在设计产品时就必须考虑到系统的安全. 高德纳咨询公司最近的报告预测,到 2020 年,全世界将有 200.4 亿的物联网设备相互连接,且平均每天约还有 550 万设备连接到整个网络中来.此外,到 2020 年时,新增的商业设备和系统中将会有超过一半会包含 IoT 组件. 这个数字非常惊人,同时也说明标准 PC 的安全和反病毒方案将不能满足将来所互联的 IoT 设备可能遭遇的网络攻击威胁. 最近,Forrester TechRadar 研究了使

聊聊推送的架构及关键技术实现

推送是在日常终端使用场景中经常碰到,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后,手机终端成为了消息推送的主战场,例如生活服务类的优惠券推送,咨询类的新闻推送,电商类的购物推送等等,在业务用户触达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我们今天就来揭开一下推送这个隐藏在业务背景之下的技术实现 系统架构及模块介绍 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推送业务架构图,分为三个部分:业务层.通道层和客户端常驻服务,一般来说客户端常驻服务和通道层维持一个长连接通道实现数据的双向传递,而业务层实现的是基于推送业务形态的展示,例如推送的定时任务推送,接口推送

Java Hotspot G1 GC的一些关键技术

G1 GC,全称Garbage-First Garbage Collector,通过-XX:+UseG1GC参数来启用,作为体验版随着JDK 6u14版本面世,在JDK 7u4版本发行时被正式推出,相信熟悉JVM的同学们都不会对它感到陌生.在JDK 9中,G1被提议设置为默认垃圾收集器(JEP 248).在官网中,是这样描述G1的: The Garbage-First (G1) collector is a server-style garbage collector, targeted for

&lt;脱机手写汉字识别若干关键技术研究&gt;

脱机手写汉字识别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对于大字符集识别问题,一般采用模板匹配的算法,主要是因为该算法比较简单,识别速度快.但直接的模板匹配算法往往无法满足实际应用中对识别精度的需求.为此任俊玲编著的<脱机手写汉字识别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在模板匹配算法的基础上,结合统计分析和统计信号处理的原理,对脱机手写汉字识别算法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力求在基本不降低识别速度的基础上较大地提高识别的精度. 内容简介 书籍计算机书籍<脱机手写汉字识别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从脱机手写汉字识别为大类别数模式识别

Caffe关键技术之仿真(一)

源 从当年流行的”编程高手必读Linux源码“,到市面上各色各样的XXX源码解析.剖析,我们已经看过太多太烂的源码分析. 读一份源码最痛之处在于,突然蹦出一大段代码,数据结构一个认不得,也不知道变量从何而来,函数更看都不懂. 似乎,那些很烂的作者,总喜欢迎难而上,你越不喜欢大段代码,他就每次首先贴一大段代码. 丝毫不对顺序做优化,也不知道标记出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连一份概况都没有. 这不叫源码分析,这叫随堂笔记. 高中时候,曾经拜读过侯捷老师的<深入浅出MFC>,其中最有趣的是它的第

无线通信网络学习之LTE关键技术之SON(20141220)

鉴于之前每天才写一个相关知识点,而且偶尔还由于工作原因,没有每天都跟进,所以决定今天再写一个关于LTE关键技术的知识,也是最后一个SON. SON:(Self Organized Network)自组织网络: 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自配置,ANR(自动邻区优化),MRO(切换自优化): 自动配置是基站小区设备自动完成小区基本参数的配置和升级: 自优化是指小区中各个手机,通过自动配置邻区来为有特殊链路需求的通信设备提供一条优选的链路: 切换是指通信终端在移动的过程中,从一个小区到另一个小区的过程,在

无线通信网络学习之LTE关键技术之MIMO(20141219)

MIMO故名思意就是多输入多输出. 首先来了解一下关于增益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在扩频通信系统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处理增益和抗干扰容限. 处理增益是用来说明通信系统信噪比改善的程度,△是系统干扰的一个性能指标.一般把扩频信号带宽W与信息带宽△F之比成为处理增益Gp, 即 Gp=W/△F 举个例子:全速信息带宽为9.6Kbit/s,扩频带宽为1.2288Mbit/s ,扩频增益为21dB .   算法:10lg(1.2288*1024/9.6)=21dB. 接下来再谈谈关于增益的几个描述单位: dB